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這世界太吵,我想用哲學堵住耳朵:在混亂裡思考,在思考裡逃跑

  • 79 261
    330
  • 分類:
    中文書社會哲思西方哲學西方各國哲學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苫野一德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陳佳敏
  • 出版社: 世茂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10/03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沒朋友、不打電動、老是喊著「愛著你喔」,甚至差點創立宗教。
一本從孤獨、發瘋到靠著哲學開悟全紀錄。

從童年的孤單與不被理解,
到成年後對哲學的狂熱與信仰崩解,
這是一部深度剖析自我、
不斷追尋「人如何與人相互理解」的大膽嘗試。

作者在大學時成立學生社團「早稻田甜甜圈」,目的是想要創造一個孩子與外國人都能自在相處的環境;在二十歲時經歷了堪稱啟示般的頓悟,深信人類其實是彼此相愛、相互依賴。這份信念,後來轉化為他對哲學的狂熱追求。從黑格爾的「承認慾望」到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再到尼采的孤獨吶喊與齊克果的絕望哲學,帶著讀者一步步深入哲學史,卻又始終緊貼現實生活的苦悶與掙扎

本書不是艱澀難懂的哲學入門書,而是一場關於「渴望被理解」與「哲學如何實際影響人生」的探索記錄。從小因拒絕流行文化、自命清高,導致沒朋友的作者,從一連串不被理解的生活經驗出發,思考「人與人為何難以理解彼此?」的問題。

哲學不再只是象牙塔裡的學問,而是能夠用來自救、安頓心靈的工具。本書會陪你一起思考、一起流淚,最後一起微笑。在喧囂裡築起一座小小的哲學庇護所,讓你能更自由地活著。

從黑格爾、笛卡爾、康德到尼采,理解哲學不只是「思考自己的想法」,而是以嚴謹的邏輯對問題提出足以說服他人的解答,是一種經得起挑戰的「思考方式」。

本書以「哲學有用」為核心,並以作者的生命經歷,帶領讀者了解「何謂哲學」,並打破人們對「哲學很難懂」的刻板印象。

如果你覺得「哲學太難懂」,或曾在夜裡獨自Emo,就翻開這本書吧!

作者

苫野一德(Tomano Ittoku)
出生於1980年。哲學家。熊本大學副教授。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教育學系,後攻讀教育學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後於早稻田大學教育、綜合科學學術院擔任助手,曾任職於日本學術振興會,擔任特別研究員。主修哲學、教育學。
獨自撰寫過《「自由」はいかに可能か──社会構想のための哲学》(NHK出版)、《教育の力》(講談社)、《勉強するのは何のため?―僕らの「答え」のつくり方》(日本評論社)、《どのような教育が「よい」教育か》(講談社)。共同撰寫過《知識ゼロからの哲学入門》、《哲学書で読む 最強の哲学入門》(學研出版)等書。出版過《明日の教室DVDシリーズ:「教育をテツガクする~相互承認の感度を育む」》(有限会社カヤ)等系列DVD。

譯者

陳佳敏
「生於2001年的臺北女孩,畢業於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輔修中等教育學程,曾赴日本長崎大學交換。理想生活是做喜歡的工作、自由自在,與狗狗一起打滾。

過去總追求有所成就,直到某天發現,只是看花開花落、望四季更迭,生活便已足夠美好。與本書相遇後,我更相信只要放輕鬆,一切終將迎刃而解,所有發生的事都會有所收穫。」

目錄

前言—反正,誰都不會理解我
我才不玩「超級瑪利歐」
廁所飯的先鋒
哲學的「絕妙」解答

第1章成為教主大人承認慾望—黑格爾

說到底,人類本就是相愛著的!
「信徒」有三十人!
某日,突然得到了啟示
打招呼的方式是「我愛你」
哲學的大主題—被認同的慾望
所有人都懷揣著「對自身的不安」
不被認同的缺失感
十九世紀的「中二病」
第一類型偏執的「斯多葛主義」
第二類型總是否定的「懷疑主義」
第三類型狐假虎威的「不幸的意識」
純真質樸的「內心法則」
深沉憂鬱的來襲
不再被供奉了⋯⋯家裡蹲的教主大人
無法放棄的「人類愛」

第2章深受哲學感動真理根本不存在—笛卡爾、康德、胡爾泰

只懂皮毛的哲學愛好者
尼采真有品味
後現代主義的漏洞
相對化所產生的自我矛盾
「絕對真理」什麼的根本不存在!
哲學史上,康德最具代表性的證明
圍繞著《純粹理性批判》與「絕對」的爭論
一切都是可疑的—除了「我」以外
笛卡爾「我思故我在」之意
胡塞爾的「回到現象本身」
「是我們的女兒對吧?」
終於,「人類愛」崩壞了
為了哲學這件事情⋯⋯
渴望沉浸於孤獨的汪洋

第3章苫野發狂無上幸福—柏拉圖、尼采、巴塔耶

耶穌基督真是個有趣的人!
失敗的吊車尾
讀《舊約聖經》時嚎啕大哭:「你是不是神啊!」
過於美麗的課堂筆記與自我刻苦
孤芳自賞的正義與積怨
來自全校學生的責難
腹瀉、胃痛、鬼剃頭
我將徹底根絕噓聲!
毫無保留地展露自我
從「世界是敵人」到「相互承認」
遭遇揭示內心事件後,隨之「苫野發狂」
四十八小時的又哭又笑
持續八年的躁動症來臨
色主義哲學
戀愛的狂熱
憤恨之鬼的尼采也曾墜入愛河
生命中初次獲得的答案
「淨說些蠢話!」
因人生首次的躁動狀態而大失態

第4章絕望的達人絕望和希望—基爾克果爾、盧梭

「我現在要去死了」
將短刀抵在胸口,哭著說「我做不到」
只是希望被關心的「求關注病」
危險的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
歷代哲學家也得過憂鬱症
絕望的達人—索倫.齊克果
帶著可能性來吧!
酷似非人的天才—盧梭
不幸的本質
擺脫不幸的三條道路
所謂哲學,是找出一切的本質

第5章哲學的女神普遍性的問題—相互了解與相互承認

放棄時,便能邁步向前進
是教育事業?還是哲學?
是哲學?抑或是小說?
雖然感到不甘心,但能夠接受
即便靈光一現,終究也只是轉瞬即逝的念頭
一年讀完六十本哲學書,每本寫三萬字的讀書摘要
帥氣哲學用語的漏洞
絕望末尾的沉澱物
再次,「該怎麼做才能心靈相通呢?」
我面對的問題即是普遍的問題

第6章哲學的使用方式欲望和承認—自由地活著

讓哲學變得有用處
正因沒有人想過,才如此困難
戰勝「信念對立」
如何自由地活著
生命的相互爭奪和「自由地互相承認」
從社會面來反思自己

結語—被稱為苦惱前輩
一德變得不有趣了

序/導讀

序言—反正,誰都不會理解我

我才不玩「超級瑪利歐」

我是一名「哲學家」。

欸?哲學家?哲學家到底是在做什麼?我想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疑惑。答案很簡單。那就是不停思考對自己而言,無論如何都想解開的問題,直到找出答案前都要不斷地深思熟慮。這就是哲學家的工作。

而我也有自幼便在找尋答案的、不論如何都想解開的問題。那就是究竟該怎麼做,人類才能相互理解、彼此認可呢?我一直獨自掙扎前行、思考著這個問題至今。
我的父親是一位重視傳統的日本刀鑑定師,母親則常將「不要追逐流行」「不要和大家做相同的事」掛在嘴邊,奉行著一套稍微不同的教育方針。

這樣的教育方針,在我小學二年級時已初見成效。那時家用電玩非常流行,是日本小學生皆沉迷於電玩的一段時期。

任天堂於一九八五年發售「超級瑪利歐兄弟」。自發售起,這款遊戲便於剎那間席捲全國,在小學生之間廣為人知,討論度極高。

不過,我對這款遊戲卻毫無興趣。這是我自己做的決定,並非因父母禁止。說實話,電玩遊戲之於我而言,說是毫無吸引力也完全不為過。

至今會相約在外一起玩樂的朋友們,某天起大家卻開始變得只想窩在家裡。連帶著討論要去哪裡玩時,選項都只剩決定要去誰家玩電玩。因此我總是落得孤單一個人,無法融入團體、只能強顏歡笑。

漸漸地,就算受到朋友邀約,我也沒有答應。最終,變成了連邀約都收不到。在這種情況下,我開始獨自玩樂。我會拿著父親給我的試用刀來砍竹子。也就是把竹劍分解後,拿到庭院中以試用刀用力刺入,使其一刀兩斷之。於我而言,這比什麼電玩遊戲還要來得有趣許多。

母親一直很喜歡的手塚治蟲,對我來說也是神一般的存在。

《原子小金剛》自然是不用多說,我從八、九歲起,就一直認為《佛陀》和《火鳥》是猶如《聖經》般高貴的書籍。而對當下流行的漫畫跟動畫,我則照舊不屑一顧。

活著到底有什麼意思呢?」

我一邊閱讀手塚治蟲的作品,一邊如此日夜思索著。
很多孩子都有過在夜晚哭泣且擔憂地說著「我好害怕死亡」的經驗,可我卻恰恰與之相反。我是一邊想著「若是不會死亡該怎麼辦呢?」一邊哭泣的類型。若是喝下火鳥的血液便會成為不老不死之身,那該怎麼辦呢?手塚治蟲漫畫中的角色們所抱持著的煩惱令我感到無比恐懼。

另外,我一直很憧憬佛陀的生存方式,總想著有一天,我也要在菩提樹下獲得頓悟。
可也就這樣,我漸漸沒有了朋友。

不過現在回想起來,那其實只是一種主觀感受,事實並非如此。我還是有一些和朋友在附近玩耍的回憶,從旁人的視角來看,有時我會被認為是有點領導氣質的少年。

但在大多數同學眼裡,我就是個跟不上家用電玩遊戲或漫畫之類的流行話題,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獨自承受著寂寞和悲傷的人。

學生時期最令我害怕的,就是老師在課堂上說「請同學們自行分組」的時刻。我並沒有能一起默契地組成小組的對象,因此視這段話為「惡魔的話語」。於是緊接著,每回遇到須要分組的時候,我便會跟老師說:「請問我可以去洗手間嗎?」回來後再舉手和老師說:「老師,我因為剛剛去了洗手間,沒有分到組。」老師便會隨機將我分配至其中一組。

廁所飯的先鋒

我也很喜歡寶塚歌劇。因為老家就在寶塚附近,媽媽經常帶我去觀劇。順帶一提,手塚治蟲也是看寶塚歌劇長大的。

每天我都和兩個妹妹一起看寶塚歌劇的錄影帶,然後一起模仿、重複演繹劇情。抱著舊時思想、具有威嚴、宛如武士般的爸爸,則常教育我「要有點男人的樣子」。可那時的我無論如何都想扮演女性角色。那時的我,總是想成為女生。又或者說我的心態上是偏向女生。

也許正是因為與周圍環境之間的差異,造成了從我有記憶以來,飽受「大腸激躁症」所苦。緊張時便會腹瀉,是一種神經性疾病。

當時我並不明白為何會患上這種疾病,每天都感到極度羞恥。什麼事都沒發生卻感到緊張,之後就突然腹瀉。即便只是電話響了也會腹瀉。若是突然想到「沒辦法去廁所」,便絕對會腹瀉。

學校理所當然地成了地獄,畢竟教室完全就是須要忍耐腹痛的地方。因此,我把橡皮擦塞進了屁股裡。我覺得這種腹瀉是絕對不能被任何人知曉的。

國中二年級時,我開始吃起「廁所飯」,也就是在廁所吃飯,起因乃是源於我對沒有自然而然會一起吃飯的朋友感到羞恥不已。然而,並非僅僅是因為沒有朋友一起吃飯而已,實際上還有常常腹瀉這個原因。對有這種困擾的我來說,廁所堪稱是最理想的地方。現在才開始有人意識到「廁所飯」是個嚴重的問題,而這個行為也開始逐漸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但我常暗自有「事到如今何必如此」諸如此類的想法。我做出這種行為已經過去二十餘年了,說起來我才是廁所飯的執行先鋒呢。

反正說到底,也不會有人理解我。不可能理解的。不對,是無法理解的。不知從何時起,我一直如此想著。
然而,其實我內心一直有著這樣的想法。該怎麼做,人類才能相互理解、彼此認可呢?
漫長歲月以來,我一直孑然一身地行走著。其實我十分渴望掙脫這份孤獨。

哲學的「絕妙」解答

自那之後的十數年,因為與哲學相遇,我的人生變得截然不同。

我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其實也有人不停思考著和我一樣的問題。而他們所得出的「答案」竟非常帥氣,甚至令人有些嫉妒,還不禁讓我產生「敗給他們了」的想法。理由是在過去的人生裡,我一直抱持著要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的執念。然而,過往的哲學家們所得出的答案,卻遠比這更為深奧得多。

不知為何,不論在哪個時代,人類不斷思索、煩惱的事情其實都大同小異。而過往的哲學家們,則都已經在大多數問題中,找到了相當出色、令人耳目一新的答案。「原來如此,若是這樣想這個問題就解開了!」哲學便是偶爾會讓人不禁如此發出驚嘆,並且在深思熟慮後內心充滿了智慧。

不停思考對自己而言不論如何都想解開的問題,不斷深思直到找出答案。承如前文所述,這就是哲學家的工作。

然而,哲學其實並不全然只是將一個問題思考到極致後「解開」。所謂「解開」其實是非常要緊的重點。而且哲學中找到「答案」這件事,不能是孤芳自賞的答案,而是要竭盡所能讓所有人都不禁會產生「原來如此!這就是這件事的本質啊!」諸如此類的想法。哲學便是如此須要經過徹底地深思熟慮後,提出強而有力「思考方式」的事物。

而本書,即是述說我如何與哲學相遇、以何種方法在某種意義上從深淵中被哲學拯救的故事。在此過程中,我希望能讓讀者們體悟到類似「哲學這兩個字原來是這個意思」「哲學竟然這麼有用!」「哲學能派上用場」的感覺與啟發。

也許有些人會認為,我怎能隨隨便便地將高尚的哲學以「有用處」這樣的用詞來形容;亦或許有些人會認為,一股腦地不斷思考「毫無用處」的事物才是哲學。

可無論如何,我都會抬頭挺胸地說:「哲學是有用的。」至少於我而言,有著讓人生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的用處。

因此本書中,我將回首半生,道出哲學的無盡智慧。我希望哪怕只有些許,也能讓哲學在大家的人生中派上用場。

試閱

說到底,人類本就是相愛著的!

「信徒」有三十人!

我從二十歲左右開始擔任「人類愛教」的「教主大人」,直到二十二歲為止⋯⋯。
抱歉突然以極為怪異的語句開頭,但我想先在第一章談談與哲學相遇前的故事,因此,便從一切的源頭說起吧。

現在看來,那簡直就像是別人的故事一樣。然而,若是沒有這段經歷,我既不會成為哲學家,也不會有「我懂哲學喔!」這樣的信心。

雖然這句話本身聽起來有些傲慢。雖說是「人類愛教」,但實際上就算高估一些,充其量也是只有三十個信徒的群體吧。也不過就比學生社團好一點點而已。

而實際上,「人類愛教」的根源,便是我在早稻田大學時成立的學生社團。

「早稻田甜甜圈」(簡稱早稻甜)是一個若只從名稱來判斷,乍看之下無法得知究竟在做什麼、名稱很詭異的社團。可實際上,這是一個在新宿區支援下,以小學生為對象,進行著跨文化交流事業等正式活動的社團。

我們舉辦有各式各樣的活動,例如聚集大學生和外國留學生,在東京都內國小舉辦國際交流課程、展開以孩子為對象的國際交流會種種企劃,以及和語言學校的外國留學生交流等諸如此類的聚會。一時之間,參與的日本人和外國人成員竟多達將近一百名。這就是一個規模如此之大、活躍程度很高的集會。

本是認為自己沒有朋友的我,為何會成立這樣一個社團呢?

主要理由有兩個。

其一,的確是因為沒有朋友。我對此感到痛苦無比,所以認為,既如此便,只能靠自己將人們聚集在一起。

我自幼便無法與周圍的人暢談共同話題,但藉此卻讓人際關係得以變得活絡。有時我也會向周圍的人展現自己的世界觀,試圖以此與人們交流。我想著「很想試試這樣的事,不如召集大家一起嘗試如何?」同時嘗試努力將周圍的人聚集在一起。奈何大部分的結果都是白忙一場,唯有「早稻田甜甜圈」是相當難得、堪稱奇蹟般成功的案例。

另一個原因是,其實長久以來,我一直都有躁動的傾向,這部分稍後再說明。自從高中三年級時出現非常奇怪的症狀開始,之後的七、八年間,我一直飽受躁動症的痛苦侵擾。

春日憂鬱、秋季躁動,雖然每年有程度強弱的差異,但一直是相當精準地往復循環,照著這個週期出現憂鬱或躁動的症狀。

實際上在與哲學相遇後,我的躁動症就漸漸有所好轉,這個也是之後再詳談。總而言之,成立這個學生社團之時,我正巧碰上了較嚴重的躁動狀態。

在還沒有社群媒體的時代,我到處在大學校園中貼傳單以聚集夥伴。關鍵字則是「孩子」和「外國人」。最初其實並沒有決定具體要在這個社團做些什麼,只是不管如何先聚焦於這些關鍵字,然後把來的人聚集在一起,大家再一起發想計畫。

至於為什麼是聚焦於「孩子」和「外國人」呢?其實是源於從三歲開始至今,我都和一對來自德國的兄弟保持著友好關係。

最初是偶然因為住在附近而相識、成了朋友。當時母親偶爾有須要在週末工作,遇到這種情況,便會將我送到他們家,託他們照顧一日。因此我們之間的關係就有如親兄弟般,一起度過了孩童時期。

然而,到了小學時期,和我同年齡的哥哥卻開始被欺負,被叫著「怪人」「金髮」,因此他從公立小學,轉學到了德國學校。

於我而言,這是相當震驚的事。在那之前,我們從未意識到彼此的差異,每天都很自然地一起玩樂高、角色扮演等遊戲。而進到日本的小學就讀後,他不一樣的外表卻立刻變得顯眼,因此便被欺負了。

我無法忘卻他的失落和他母親的憤慨。我的母親總教導我:「絕不要和他人做一樣的事。」我也是從那時起,堅定地認為要守住自己的意志。對於日本學校裡「不能與眾不同,更不得獨樹一幟」的風氣,我打從心底感到極其厭惡。

從那時起,我便決定不玩電玩,也不讀手塚治蟲以外的漫畫。因著如此,我之後的學校生活,就成了國中二年級時開始進行「廁所飯」那樣極度孤獨的日子。更準確地來說,就算從未向任何人說過自己訂下的規則,我仍一直堅守著、擅自一個人持續承擔著這份龐大的孤獨感。

大學入學後,我在偶然間回想起孩童時期的事,便有了「日本的孩子們沒辦法創造能每日理所當然和外國人相處的環境嗎?」這樣的想法。我不停思考著,我們無法創造不將「不一樣」視為對立、甚至排除的對象,而是去認識、理解人與人的不同之處的環境嗎?

就這樣,在週期循環至躁動狀態時,我成立了「早稻田甜甜圈」。我的躁動程度越高,這個社團就越發壯大。最初我們只是自主性地舉辦以孩子為對象的跨文化交流活動而獲得聲望,之後便開始有幾間小學因為也想舉辦這樣的活動而聯絡我們,緊接著有新聞媒體報導後,加入社團的詢問聲遂變得絡繹不絕。

我也漸漸地從本來完全沒有朋友的慘狀,不知不覺間變得身邊聚集了許多人、擁有很多朋友(順帶一提,每個月舉辦以孩子為對象的跨文化交流會,名稱是「和世界交朋友吧」)。

某日,突然得到了啟示

活躍的社團就這樣持續活動著,直到我迎接完二十歲後的某一日,發生了一件事。那天,「人類愛」的啟示突然降臨在我身上。

「說到底,人類在本質上絕對是愛著彼此的!」

這樣的啟示降臨了。由於感受過於強烈,我當時真的有了掌握到世界「真理」的感覺。我對那個「真理」感到狂喜。
「什麼啊這傢伙,腦子有問題吧」⋯⋯各位在這麼想著並闔上書之前,若是願意再多閱讀一點,我會很高興的。

當時降臨在我眼前的畫面,便是這樣的感受。

現存的全體人類,以及至今為止存在過的人類、將來將會誕生並存在於這世上的人類,皆是手腳相連、融為一體的狀態。由於大家都是一體,若是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人,人類便就無法存在於這個世界。因此說到底,人類在本質上絕對是愛著彼此的。

這個瞬間,強烈的畫面烙印在我腦海中。我是真的清清楚楚看見了那個影像。我就此陷入了人類愛中,以佛教的觀點來說,就是被如涅槃安樂般的平靜及無上幸福給包圍著。

如今回首,這個畫面實際上與我兒時閱讀手塚治蟲的《佛陀》中所見到的繪畫近乎如出一轍。只不過《佛陀》的故事中並不僅限於人類,而是主張動物也是共享悲喜、攜手共度並融為一體的。因此與其說是人類愛,更該說是「愛世間存在的一切萬物」。只能說不愧是釋迦大人,除祂之外沒人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那我又為何會在那時因那樣的畫面而深受感動呢?

那是因為我認為自己終於「開悟」、終於擁有能力以「人類愛」將世界一體化了吧⋯⋯雖然當時我是這麼想的,然而現在的我已經知道真正的原因了。「早稻田甜甜圈」在某種意義上,是始於我種種任性妄為的活動。不管是沒有朋友、德國兒時玩伴的事,動機都是源於我自身有著某些問題,才想做點什麼。因此某種意義上來說,那可以說是我為了達成自我滿足所結成的結晶。

然而不知不覺間,那裡卻成了對聚集於該處的大學生和外國留學生、甚至很多孩子們而言無法失去的地方。

對大學生、留學生和小學生來說,這裡是一個能和平常絕沒有交集機會的群體,產生意想不到化學反應的場所。不僅是小學生能與各種各樣的人牽起緣分,於大學生和留學生而言,也是一個能跨越不同語言和文化,孕育出相互理解、深刻羈絆的地方。

「早稻田甜甜圈」是個聚集著來自七、八個國家留學生的地方,彼此「相異」是理所當然、很正常的事。正因如此,我們才能輕鬆擁有相互理解、相互認同的心情。

這份心情與氛圍,能夠讓在各方面都不同的人們無所在意,或者說正因有這些多樣性與相異處,我們才得以互相成就、彼此共鳴。「早稻田甜甜圈」的經歷,讓我意識到這件事。

究竟該怎麼做,人類才能互相認可呢?⋯⋯自幼懷揣著的問題,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為了生存,人類勢必需要一些方法以互相幫助;為了互相幫助,便需要某種程度的多樣性。倘若萬事萬物皆大同小異,便無法互相成就、彼此共鳴。

人類會因為想排除那些多樣性、異質性,而爭奪不休。然而同時,卻也因為那些多樣性、異質性,才得以彼此依賴、相互認可。「早稻田甜甜圈」的經歷也讓我漸漸有此體悟。

我亦如此。在各色人群中,不知不覺便漸漸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獲得了認可。「謝謝你成立了早稻甜甜圈」⋯⋯每當成員這麼對我說,我便忍不住熱淚盈眶。對於長久以來獨自承受著孤獨感的我來說,那便是宛如將我從地獄深淵中,用鬆緊繩瞬間拉往天際的喜悅。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77407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0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