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研究的方法論:撰寫社會科學領域論文的入門書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不論是撰寫政策研究,或者是碩士論文,本書都絕對有幫助!
從建立命題,到建立假設,蒐集相關資料後,驗證假設,而後撰寫成論文,或進行口頭發表,最後將研究成果應用於政策,這就是本書主要傳達的內容。
社會科學領域的讀者,不知道怎麼撰寫出碩士論文;或是在公部門或智庫的實務工作者,需要提出政策規劃;或是有意提出政策的公民和非營利組織相關人士,本書可以提供給您如何從頭到尾寫出一份好的政策企畫案或論文,只要依據作者書中的步驟,一章一章切實進行,書中最後另有四個案例演習,可讓讀者透過演習,更確定自己學習的內容方向是否正確,可說是一本實踐方法論的指南書。
從建立命題,到建立假設,蒐集相關資料後,驗證假設,而後撰寫成論文,或進行口頭發表,最後將研究成果應用於政策,這就是本書主要傳達的內容。
社會科學領域的讀者,不知道怎麼撰寫出碩士論文;或是在公部門或智庫的實務工作者,需要提出政策規劃;或是有意提出政策的公民和非營利組織相關人士,本書可以提供給您如何從頭到尾寫出一份好的政策企畫案或論文,只要依據作者書中的步驟,一章一章切實進行,書中最後另有四個案例演習,可讓讀者透過演習,更確定自己學習的內容方向是否正確,可說是一本實踐方法論的指南書。
目錄
序章 政策研究的建議
本書目的與概要
1 什麼是政策研究?
2 政策研究的種類
3 為什麼需要政策研究?
4 本書的結構
第一章 建立研究命題
選擇主題,建構研究計畫
1 選擇研究命題:試著寫出有興趣的議題
2 提問「為什麼」:闡明因果關係
3 什麼樣的命題是好的研究命題?
4 組合研究命題
5 建立研究命題時的注意事項
6 確認現況型的研究命題
7 小結:研究命題的重要性
第二章 建立假設
設想政策問題的因果關係
1 什麼是假設?
2 如何建立假設?
3 明示因果關係
4 關鍵概念的定義與操作
5 指標
6 確認現況型的研究方法
7 小結:建立假設時的注意事項
第三章 蒐集資料和數據
文獻研究的方法論
1 文獻研究的意義
2 文獻研究的方法
3 搜尋論文和書籍
4 取得論文和書籍
5 使用網際網路
6 訪談
7 數據的蒐集方法
8小結:進行文獻研究的時間
第四章 驗證假設
理解控制條件的邏輯
1 實驗
2 比較(比較少量案例)
3 統計驗證(比較大量案例)
4 詳細追蹤一個案例
5 「假設獲得驗證」是指什麼?
6 如何處理驗證結果:常態化和解釋
7 小結:要選擇哪一個方法?
第五章 統整和傳達研究結果
發表技巧
1 統整研究結果
2 撰寫論文、報告
3 口頭發表的方法:準備時的一般心態
4 使用PowerPoint發表:如何製作投影片?
5 演練和正式發表的心態
6 小結:發表的建議
第六章 將研究結果應用於政策
基於特定的因果關係提出並評估政策
1 政策分析的步驟
2 有哪些政策工具?
3 要使用哪個工具?
4 政策評估的基礎
5 小結:如何活用政策提案的技法
後記
案例演習1 自行車事故的原因探討
設定研究命題與假設
案例演習2 景觀維護的成功條件篩選
運用比較的驗證方法
案例演習3 治安惡化的成因分析
運用統計分析的驗證方法
案例演習4 廣告景觀規範的執行分析
綜合研究
參考 地方政府政策研習課表(範例)
本書目的與概要
1 什麼是政策研究?
2 政策研究的種類
3 為什麼需要政策研究?
4 本書的結構
第一章 建立研究命題
選擇主題,建構研究計畫
1 選擇研究命題:試著寫出有興趣的議題
2 提問「為什麼」:闡明因果關係
3 什麼樣的命題是好的研究命題?
4 組合研究命題
5 建立研究命題時的注意事項
6 確認現況型的研究命題
7 小結:研究命題的重要性
第二章 建立假設
設想政策問題的因果關係
1 什麼是假設?
2 如何建立假設?
3 明示因果關係
4 關鍵概念的定義與操作
5 指標
6 確認現況型的研究方法
7 小結:建立假設時的注意事項
第三章 蒐集資料和數據
文獻研究的方法論
1 文獻研究的意義
2 文獻研究的方法
3 搜尋論文和書籍
4 取得論文和書籍
5 使用網際網路
6 訪談
7 數據的蒐集方法
8小結:進行文獻研究的時間
第四章 驗證假設
理解控制條件的邏輯
1 實驗
2 比較(比較少量案例)
3 統計驗證(比較大量案例)
4 詳細追蹤一個案例
5 「假設獲得驗證」是指什麼?
6 如何處理驗證結果:常態化和解釋
7 小結:要選擇哪一個方法?
第五章 統整和傳達研究結果
發表技巧
1 統整研究結果
2 撰寫論文、報告
3 口頭發表的方法:準備時的一般心態
4 使用PowerPoint發表:如何製作投影片?
5 演練和正式發表的心態
6 小結:發表的建議
第六章 將研究結果應用於政策
基於特定的因果關係提出並評估政策
1 政策分析的步驟
2 有哪些政策工具?
3 要使用哪個工具?
4 政策評估的基礎
5 小結:如何活用政策提案的技法
後記
案例演習1 自行車事故的原因探討
設定研究命題與假設
案例演習2 景觀維護的成功條件篩選
運用比較的驗證方法
案例演習3 治安惡化的成因分析
運用統計分析的驗證方法
案例演習4 廣告景觀規範的執行分析
綜合研究
參考 地方政府政策研習課表(範例)
序/導讀
本書經過各界的幫助才得以問世,我想在此表達感謝。雖然本書卷末列舉了主要的參考文獻,但本書大部分的內容都仰賴於未撰寫成書籍或論文的知識。筆者為了實踐研究,曾透過論文指導或課程,於研究所時期受過Michael Barzelay老師、Jane Fountain老師、John L. Campbell老師、金子郁容老師、片岡正昭老師之指導,也曾向筆者在學時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及社會學研究所、慶應義塾大學政策與媒體研究所的老師們學習各種知識與方法論。在我將這些知識吸收消化後,於本書統整為「政策研究方法論」。
在筆者與地方政府研習承辦人員及具有熱忱的研習學員交流之下,本書的架構逐漸成形。在此感謝給予我寶貴機會的三重縣廳、群馬縣市町村振興協會、茨城縣自治研修所及神栖市職員課。而辛苦將我介紹給三重縣廳,使我得以參與研習的人是大阪大學的北村亘先生,後來我經常得到北村先生對於研究的建議。
自從本書在企劃上定位為學生也能使用的教科書後,我就一邊回想至今負責過的專題課學生,一邊撰寫本書。在此感謝認真面對專題課作業的群馬大學社會資訊學系,以及筑波大學社會學類的專題課學生。
第一稿完成後,我請精通於學生教育和研習指導的琉球大學宗前清貞先生、熊本大學秋吉貴雄先生、Barzelay老師專題課同學吉牟田剛先生(日本總務省)給予評論,獲得了有益的意見。尤其宗前先生對於職員研習的用心評論鼓舞了我,但我還是有些擔心未能將所有意見反映於本書。我與筑波大學現在的同事、華盛頓大學的Robert Pekkanen先生,針對方法論進行了有意義的討論。自從攻讀博士時認識Pekkanen先生之後,每次與Pekkanen先生見面都學到了關於研究方法最新動向的知識。
在出版的過程中,有幸諮詢早稻田大學的稻繼裕昭先生、神奈川大學的出口裕明先生、關東學院大學的出石稔先生,也在此感謝東京大學出版會的奧田修一先生,雖然本書最早是為中央和地方政府職員進行企劃,但他認可本書作為大學生和研究生的教科書之意義,持續給予我鼓勵與精確的建議,直到本書完成。
如同前述,本書奠基於筆者於美國的研究所學習的方法論。而給予我此機會的是神奈川縣自治綜合研究中心,也就是當時神奈川縣廳的研習機構。我個人認為本書也是該中心外部研習計畫的具體成果,研習成果本應由進行研習的當事人藉由實務回饋給社會,但我僅於研習報告上記載建言,轉由主管和前輩付出實現,由於我個人健康因素,而無法親自充分貢獻。在此情況下,我由衷感謝前神奈川縣知事松澤成文先生,以及松澤政見進度評價委員會事務局的礒崎初仁先生(中央大學),他們給予了我機會參與政見評估。由於我個人的因素僅參與了一期,但也或多或少直接將研習成果回饋給社會,還能將評估經驗應用於撰寫本書第六章。雖然我一直努力想從事研究以支援地方政府,但由於本人才疏學淺,目前尚無法做出碩大成果。即使遲了些,我將研習成果統整於本書,若能幫助每日處理政策課題的行政職員,以及立志透過政策建議讓世界變得更好的學生與公民,那就是最令人喜悅之事了。
2011年6月
伊藤修一郎
在筆者與地方政府研習承辦人員及具有熱忱的研習學員交流之下,本書的架構逐漸成形。在此感謝給予我寶貴機會的三重縣廳、群馬縣市町村振興協會、茨城縣自治研修所及神栖市職員課。而辛苦將我介紹給三重縣廳,使我得以參與研習的人是大阪大學的北村亘先生,後來我經常得到北村先生對於研究的建議。
自從本書在企劃上定位為學生也能使用的教科書後,我就一邊回想至今負責過的專題課學生,一邊撰寫本書。在此感謝認真面對專題課作業的群馬大學社會資訊學系,以及筑波大學社會學類的專題課學生。
第一稿完成後,我請精通於學生教育和研習指導的琉球大學宗前清貞先生、熊本大學秋吉貴雄先生、Barzelay老師專題課同學吉牟田剛先生(日本總務省)給予評論,獲得了有益的意見。尤其宗前先生對於職員研習的用心評論鼓舞了我,但我還是有些擔心未能將所有意見反映於本書。我與筑波大學現在的同事、華盛頓大學的Robert Pekkanen先生,針對方法論進行了有意義的討論。自從攻讀博士時認識Pekkanen先生之後,每次與Pekkanen先生見面都學到了關於研究方法最新動向的知識。
在出版的過程中,有幸諮詢早稻田大學的稻繼裕昭先生、神奈川大學的出口裕明先生、關東學院大學的出石稔先生,也在此感謝東京大學出版會的奧田修一先生,雖然本書最早是為中央和地方政府職員進行企劃,但他認可本書作為大學生和研究生的教科書之意義,持續給予我鼓勵與精確的建議,直到本書完成。
如同前述,本書奠基於筆者於美國的研究所學習的方法論。而給予我此機會的是神奈川縣自治綜合研究中心,也就是當時神奈川縣廳的研習機構。我個人認為本書也是該中心外部研習計畫的具體成果,研習成果本應由進行研習的當事人藉由實務回饋給社會,但我僅於研習報告上記載建言,轉由主管和前輩付出實現,由於我個人健康因素,而無法親自充分貢獻。在此情況下,我由衷感謝前神奈川縣知事松澤成文先生,以及松澤政見進度評價委員會事務局的礒崎初仁先生(中央大學),他們給予了我機會參與政見評估。由於我個人的因素僅參與了一期,但也或多或少直接將研習成果回饋給社會,還能將評估經驗應用於撰寫本書第六章。雖然我一直努力想從事研究以支援地方政府,但由於本人才疏學淺,目前尚無法做出碩大成果。即使遲了些,我將研習成果統整於本書,若能幫助每日處理政策課題的行政職員,以及立志透過政策建議讓世界變得更好的學生與公民,那就是最令人喜悅之事了。
2011年6月
伊藤修一郎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