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龍之介教你不被情緒綁架的平常心:接受自己,與自己和平共處的五段修練
你說「放棄吧,不想再受傷」。別放棄,看懂你就不會受傷了。
- 作者:小池龍之介 追蹤
- 譯者:嚴可婷
- 出版社:漫遊者
出版社追蹤
- 出版日:2013/10/8
- ISBN:9789865956592
- 金石碼:2012250120764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13歲以上
- 定價:260 元
- 特價:79 折 205 元 (可得紅利2點)
- 紅利優惠價:77 折 199 元 (折抵說明)
- 紅利可抵:6 元
- 信用卡紅利:可折抵多家銀行 (扣抵說明)
- 運送方式:全球配送 香港到店 國內宅配
國內店取
內容簡介 top 
《小池龍之介教你不被情緒綁架的平常心:接受自己,與自己和平共處的五段修練》
這個世界太混亂太痛苦,我們也不由得隨之起舞;
每天被電視、辦公室、臉書四處橫流的情緒綁架,
我們該如何為自己找一絲自在?
面對痛苦,你可以不要那麼堅強
你要做的是讓心更柔軟,用平常心舒服生活
.我們都希望得到稱讚,可是追求被肯定卻讓人疲憊。
.「我都是為你好」,結果對方沒改變,我卻覺得沒力、暴怒。
.為什麼喝酒或是買東西的時候好開心,卻持續不了多久?
.臉書、LINE這麼方便,可是已讀不回卻讓人好焦躁。
日本超人氣僧侶小池龍之介,繼《不思考的練習》後又一力作
從生到死、從職場到朋友,讓你增加心靈柔軟度、每一天都悠遊自得的五堂課!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心靈作家章成 真心推薦
即使處於逆境也不焦慮沮喪;即使小有成就,也不會因喜出望外而異常興奮。
就算心情有些動搖,不論是喜是憂,很快又能恢復平靜;這就是所謂「心靈的柔軟度」。
只要試著培養平常心,平穩幸福的生活自然就會降臨。
.人不可能沒有偏好厭惡,心情不可能永遠平靜無波,所以你要接受會動搖的自己
.評價這個動作本身就會帶來傷害,別再把別人和自己當作物件一樣評價
.控制慾其實是「渴望被愛」,希望「大家都覺得我很重要,費心察顏觀色,無條件地愛我」
.快樂令人開懷,但是追求快樂卻容易上癮,越是執著想追求快樂,越會陷入痛苦深淵
平常心並不是「絕對不能打破碗」,有時人難免會失手,不小心摔破碗。這時若能不悲傷也不過於驚訝,只是平靜地將碎片收拾好,所謂的平常心,就寓於這份柔和的心境中。
編輯推薦 top 
與「慢」共處,「平常心」隨之而來我們常聽到「平常心」這個詞,也非常瞭解凡事要以「平常心」看待,但說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人的內心難免會受到「自尊心」「得失心」「欲望」……等七情六慾影響而有所波動,所以一直覺得「平常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閱讀了《小池龍之介教你不被情緒綁架的平常心》後發現,要做到「平常心」似乎也沒想像中那麼難!
說到小池龍之介,相信許多讀者並不陌生,他是日本東京月讀寺的住持,以從自身經驗,推廣「訓練心靈」的方法而著名,常常一開放預約就立即額滿,是有著超高人氣的和尚。在台灣已出版十餘本著作,他和讀者談不思考的練習、不為難自己的練習、超脫煩惱的練習、解開戀愛與結婚魔咒的練習……每本書都循序漸進的引導讀者循著心靈軌跡,找出讓自己痛苦、困惑的「點」,然後從心理、生理、佛理各面向加以解釋說明,並提供「放下」的撇步,由於用字淺白、易懂易學,因此幾乎本本都是暢銷書。
這本《小池龍之介教你不被情緒綁架的平常心》,其實就是教大家凡事以「平常心」看待的練習。書中從始至終都會看到「慢」這個詞,這個「慢」,指的是「自慢(自尊、驕傲)」與「傲慢」。而這個「慢」,也常常是因為與他人比較,或是與內心的自我形像衡量所產生的。只要提防「慢」的滋長,就可漸漸建立「平常心」,也能過得更輕鬆。
從根本而言,會產生「慢」的心態,其中之一和我們的教育有關。我們常常用「讚美」或「斥責」來教育孩子,看到孩子把房間整理得很乾淨,父母就會好好誇獎一番;反之看到房間亂糟糟的,就會予以斥責。但會做出「讚美」和「斥責」的舉動,其實都是經由父母價值觀所判斷出來的,這包含了父母對「好」「壞」的判斷,而這個價值觀會直接影響孩子。「讚美」與「斥責」過多時,父母會忘了教育最重要的原則──接受孩子真正的樣子;而孩子一旦陷入「好」與「壞」的評判時,他內心的「慢(傲慢)」可能會被漸漸養大,或是為了維護那個「慢(自尊)」,會覺得痛苦。
此外,在「培養平常心的基本練習」中提到「檢視心靈」,小編閱讀後實做,覺得效果很好,所以特別分享一下。在高興的時候去想想為何高興?在憤怒的時候問問自己為何憤怒……常常檢視自己的心靈變化,再把距離拉開,試著客觀地想想「原來我喜歡這樣」「原來我討厭那樣」,藉由這樣的檢視,可以明白自己到底執著於什麼,這樣也比較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起伏。
當我們以為要做到「平常心」是一件難事時,這個時候其實已經被「心靈的制約反應(執著)」所綁架了,沒有試著去改變、去嘗試,不代表做不到。心中隨時警惕自己不要落入「好/壞」「快樂/不快樂」「喜歡/討厭」「公平/不公平」……的價值判斷陷阱,但並不代表要讓心中無喜怒哀樂,而是該喜的時候喜,該憂的時候憂,但在心緒波動後,能很快又能恢復平靜,這就是「平常心」。只要學著與「慢」共處,如何與同事、朋友、家人共處而不疲憊,如何控制情感,如何面對生老病死,一旦能用「平常心」看待諸事,就能減輕痛苦,平穩恬淡的幸福生活自然而然就會降臨。
****************************************************
你說「放棄吧,不想再受傷」。別放棄,看懂你就不會受傷了。
人都有「得失心」「自尊心」,所以一直覺得「平常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閱讀了本書後才發現,要做到「平常心」似乎也沒那麼難!
「平常心」並不是讓你心中無喜怒哀樂,該喜的時候還是要喜,該憂的時候還是要憂,但在心緒波動後,很快又能恢復平靜,這就是「平常心」。一個人有了「平常心」,就能減輕痛苦,平穩恬淡的幸福生活,自然而然就會降臨。
而「平常心」是可以練習的,小池龍之介在書中教大家如何與自尊心(傲慢)共處,如何與同事、朋友、家人共處而不疲憊,如何情感控制,如何以平常心面對生老病死,也教大家一些為保持平常心的日常養成習慣。學習「平常心」,讓心更柔軟,讓生活更舒適。(文/編輯部)
作者top 
-
作者介紹
小池龍之介
1978年生,山口縣人。月讀寺(位於東京都世田谷區)住持、正現寺(位於山口縣)副住持。東京大學教養學院畢業。2003年架設「家出空間」網站,2003年至2007年間,開設一家兼具寺宇和咖啡館功能的「iede cafe」。之後,他一面修行,一面在月讀寺和新宿朝日文化中心等處,指導一般民眾坐禪。
著作有《從『自己』得到自由的沉默入門》、《偽善入門》、《佛教對人心理學讀本》、《煩惱free的工作方式》、《煩惱歸零練習帖》、《淨化「自己」坐禪入門》、《解開戀愛與結婚咒縛的練習帖》、《閱讀清空煩惱的「人生對談」》。
家出空間:http://iede.cc作者相關著作:《走出悲傷的33堂課:日本人氣和尚教你尋找真幸福》、《無我境界的人際關係》、《解開戀愛與結婚魔咒的練習》
-
譯者介紹
嚴可婷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職誠品書店,熟悉生活風格與藝術類書籍,對文具精品亦有涉獵。
歷年文字作品散見於《印刻文學生活誌》、《聯合文學》等刊物,並以部落格「玩樂時光playtime」入選資策會第三屆部落客百傑。現為自由譯者;興趣是台北的「路上觀察學」。
目錄 top 
小池龍之介教你不被情緒綁架的平常心:接受自己,與自己和平共處的五段修練-目錄導覽說明
前言
第一章 為什麼難以保持平常心?──如何與自尊心(傲慢)共處
從「平常心」聯想的詞彙
所謂「執著」
心靈的制約反應
每個人都有各自習慣性的「條件反射」
「作出評價」等於「直接拒絕」
與平常心相對的是「自我」與「自尊」
社會追求人的「商品價值」
「比較」是自尊與傲慢的根源
自我認同與無我
培養平常心的基本練習
.瞭解人心原本就會起伏不定,並試著接受包容
.不要對周遭的狀況評斷好壞
.將心當成小孩般對待。斥責只會造成反效果
.檢視心靈
第二章 為什麼會對某些人感到嫌惡?──如何與同事、朋友、家人共處而不疲憊
為什麼人會產生「喜歡」或「討厭」的情感?
由於有「控制慾」,所以失去平常心
公司由「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構成
身為上司的你,為什麼要讓屬下感到焦慮?
即使干涉也無法改變狀況,還會傷害部屬
身為屬下的你,面對上司的要求又如何應對?
「不希望都是我在吃虧」
人在某種程度,必須選擇自己的環境
內心若傲慢異於常人,將承受更大的痛苦
承受他人的傲慢,也必須付出代價
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成就,自然會疲憊
第三章 釋迦牟尼教我們喜怒哀樂是什麼──佛教的情感控制
喜怒哀樂究竟是好是壞
由於好惡的直覺反應,使人難以保持平靜
因為既有的「痛苦意識」,讓生存更痛苦
現在發怒,將來一定得償還業報
察覺自身神經系統的作用
多巴胺是否發揮作用?
追求快樂的現代人,其實很痛苦
腦中產生「喜歡」的錯覺
人都受到記憶的束縛
「樂」對身心有益
不強求是「樂」的共通點
享受過程也是處方箋
愛上勤於連絡的男人,反而不幸?!
意外(驚嚇)是心靈的毒藥
嘗試更高層次的包容
走路時的冥想───將意識集中在腳部
坐禪時為什麼要將意識集中於「呼吸」
「樂」的感受是可以培養的
不刻意追求,一切如常
藉由巧妙地運用「樂」,控制「喜」與「怒」
「樂」也存在著陷阱
靜坐冥想時的陷阱
「狂喜」會劇烈毒害心靈
佛教對於喜怒哀樂的解釋
第四章 以平常心面對生老病死──接受死亡的練習
釋迦牟尼最初的說法
求不得苦──想要卻得不到的苦
達摩祖師開示「莫妄想」
「接受」即是平常心
接納自己的弱點
五蘊盛苦──人生充滿痛苦
臨終時,人唯一會帶走的事物
「輪迴轉世」仍然有痛苦
「入滅」即從輪迴中獲得解脫
各人承擔各自的業
佛教對死亡的態度很淡然
面對悲哀的三種反應
釋迦牟尼看破人間各種事
科學上的認識,就是瞭解世界的原貌
從年輕時就作好面對死亡的心理準備
心理越排斥老化,就老得越快
接受疾病的練習
看護老年人而得到的領悟
恢復「好吧,就這樣」的心情
第五章 為保持平常心,平時應養成的習慣──不操之過急、不要放棄
從「非如此不可」的狀態中獲得自由
坐禪的時間
坐禪時應注意──心中產生雜念時,要保持冷靜
關於七覺支
進食的練習
咀嚼與坐禪的共通點
藉由伸展察覺身體的痛處
試著客觀寫下對自己的描述
別對自己要求完美
序/導讀 《小池龍之介教你不被情緒綁架的平常心》top 
前言
佛教最簡單的定義,就是「減少痛苦的方法」。釋迦牟尼藉由各種不同的說法,如「四苦(生老病死)」、「一切皆苦」,反覆開示我們生存本身充滿痛苦。而信仰佛教的目的,就是看破煩惱與減輕痛苦。
各位正在閱讀本書的讀者,正遇到何種苦惱呢?或許會有不少人覺得:雖然人生有時候很辛酸,但有苦有樂,其實也沒那麼糟糕。也說不定有些人就像過去的我一樣,覺得苦不堪言。
不論你的狀況屬於哪一種,本書將介紹佛教的說法及具體實踐的方法──坐禪,有助於減輕痛苦。
關於人生痛苦的本質,就不在此詳加探討;我想為了減輕痛苦,保持平靜;亦即所謂的「平常心」,正是重要的關鍵。
不論遇到什麼事情,不要慌亂,保持平靜,不因成功或失敗而動搖,不隨外界的變化而感到欣喜或憂慮。只要具備這樣的平常心,就不會因際遇產生變化而動搖,得以持續在人生的道路上前進。即使處於逆境也不焦慮沮喪,即使達到了一些成就、獲得了些什麼,也不會因喜出望外而異常興奮。就算心情發生起伏,不論是喜是憂,很快又能恢復平靜;這就是所謂「心靈的柔軟度」。只要試著逐漸培養平常心,就能減輕痛苦,平穩恬淡的幸福生活,自然而然就會降臨。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瞭解佛教如何解釋痛苦,一起展開「平常心」的練習吧。
此外,本書由朝日文化中心新宿教室舉行的五次「平常心的練習」講座內容,擇要集結而成。承蒙磯野昭子小姐籌備講座、朝日新聞出版社的三宮博信先生協助,在此一併致謝。
合掌
二〇一一年一〇月
小池龍之介
詳細資料top 
編/譯者:嚴可婷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240
出版地:台灣
延伸推薦top 
-
Chakra Meditat... 特價 628元
-
The New Secret... 特價 628元
-
The Wisdom of ... 特價 945元
-
Numerology... 特價 534元
-
Love for Imper... 特價 75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