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離去之前:從醫師到病人,我的十字架
從癌症醫師到癌症病人,他已做好準備,在來得及之前,先說再見。
- 作者:楊育正、楊惠君(採訪撰文) 追蹤
-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社追蹤
- 出版日:2014/12/3
- ISBN:9789865896935
- 金石碼:2014170111051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 定價:330 元
- 特價:79 折 261 元 (可得紅利2點)
- 紅利優惠價:77 折 253 元 (折抵說明)
- 紅利可抵:8 元
- 信用卡紅利:可折抵多家銀行 (扣抵說明)
- 運送方式:全球配送 香港到店 國內宅配
國內店取
優惠活動-3hrs快送與海外寄送恕無法提供活動贈品。top 
先睹為快top 
相關影片
內容簡介 top 
《在我離去之前:從醫師到病人,我的十字架》
名人推薦top 
作者top 
-
作者介紹
楊育正
馬偕紀念醫院院長。
他是產科名醫、婦癌治療權威,也是曾二度掙扎於死亡邊緣的淋巴癌患者。
行醫近40年,他始終懷抱極大的熱情與深切自省。曾有「接生大王」之稱的他,在轉而踏入婦癌領域後,開始更深刻地思索「生命」的本質。他認為:「唯有充分溝通『死』,才是尊重『生』。」
67歲因癌過世的父親──前台北市長楊金欉先生,生前曾悵然地說:「我還有很多事要做啊……」這句話影響他至深。當他得知自己也罹患癌症時,從驚嚇、否認、沮喪,到最終接受事實,他選擇更積極地善用生命,並推動安寧療護,為了在離去時,不留遺憾。
他40歲便已寫下遺書,為從容面對「那一刻」做好準備。罹癌後,他更寫出了真情流露的〈楊育正說再見:罹癌更激發我的熱情,將人生往‧前‧移〉,文中對於生命的理解和豁達令網友們大受感動,紛紛熱烈轉貼。
如今,他不但為了生命而努力,也為了生命離去時的尊嚴,繼續投注無比的熱情。
我少年求知的十字架,經過壯年,已經變成醫療傳道的十字架,然而只在這一刻起,真正變成救贖記號的十字架。
楊惠君/採訪撰文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曾任《民生報》醫藥組資深記者、《蘋果日報》副總編輯,現為獨立文字工作者,關注健康醫療與農業生活,作品包括《有種美味叫志氣》、《週末的那堂課》、《穿越夢境,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目錄 top 
在我離去之前:從醫師到病人,我的十字架-目錄導覽說明
- 【推薦序】使命(Mission)文◎藍中基(馬偕紀念醫院前院長) 008【推薦序】再次同行 文◎楊育民(前羅氏大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 010【自序】學習枯萎中的真理 013【序幕】在天堂之前──我的生命,有沒有可能成為激發別人的一課 022第一幕 初衷──從接生大王到送行醫師騎鐵馬、穿球鞋的接生歲月 026獨步武林三大接生絕招 033三八六號產婦的震撼 040對不起,我沒能做到最好…… 046真的不能替她墮胎嗎? 052一張珍藏四十年的手繪解剖圖 058婦癌最光輝的一役 064她的孩子,取了我的名 071成為後輩攀頂的肩頭 076醫師的手是第三隻眼 084眼淚,是老教授唯一的答案 090幸福與不幸都有另一面 096癌末病人教醫師的事 101第二幕 試煉──從癌症醫師到抗癌病人一封安寧病房體驗的邀約 108上帝派來三艘船 115院長就醫的原罪 122恐怖的黑函攻擊引爆癌症 129我用自己的身體,試驗新的化學治療 137假髮和憂鬱症 143在全院大禮拜公布病情 150與死神的兩次交手 157如果有一天,我不再醒來…… 166我的抗癌養生祕方 172不死也不凋零,門診重新開張 180接下來交給你們了 187第三幕 典範──黑手阿公和巿長爸爸父親要我做醫生 194逐電塔而居的童年 200臨終前才釋放出的溫情 206與孫運璿院長的十年生死約 211兄弟聯手,推動婦癌疫苗 220宇昌案讓報國成黑影 228第四幕 責任──我的十字架將人生往前移 236沒有鏽毀,便得燒盡 243一別三十七年,老院長羅慧夫回娘家 251讓更多新生命能平安活下來 257讓每個生命最終都走向平靜 267老醫師的良心門診 274【落幕之前】楊育正說再見──罹癌更激發我的熱情,將人生往.前.移 281
序/導讀 《在我離去之前》top 
試閱top 
摘文1
一封安寧病房體驗的邀約
「If I do not wake up tomorrow...」我曾寫過這樣一首詩給我的孩子們。我希望如果那一天真的來臨,我的小孩能讓神和他的父母都感到榮耀;我希望他們好好照顧他們的母親,但是不必要住在一起,保持一種生活上的距離,以減少摩擦,而能永遠保持心靈上的親近;我希望兩個孩子可以互相照顧,紀念他們的父親。
我是一名癌症醫師,二、三十年來,我的工作就是協助生死邊緣的病人與家屬,在身、心、靈求取最大的利益與平靜。求生有勝算時,用盡一切手段延長他們的生命;死亡已不可避免時,給予慰藉和支持,讓他們在道別之前,盡可能不帶著痛苦與遺憾上路,因為協助病人平靜地離開也是醫師的天職。
帶著遺書上班
我時時面對著他人的死亡,那激發我對工作的熱忱與慎重,對生命的想像與好奇。「時機成熟時,我們就會拋棄肉身,擺脫病痛、恐懼和人生的煩惱,逍遙自在,宛如一隻飛回上帝身邊的彩蝶。」我也常思考,我們是否可以如生死學大師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bler-Ross)的這般堅定信仰。
很長的時間,我身上都帶著遺書上班。我認為,男人年過四十後,就應該有這樣的「風險管控」意識。特別因為我一直有高血壓的毛病,也有慢性B型肝炎,長年以來都必須用藥控制。
B型肝炎,在台灣早年主要是母子垂直感染,但可能也是很多外科醫師的「職業災害」。早年,醫師開刀防護沒有那麼周密,在手術過程中不小心劃傷自己是家常便飯。在我還是住院醫師時,某一次跟老師的刀,不小心遭手術刀割傷,反射性大叫一聲,結果老師笑著喝斥:「病人肚子那麼大的傷口都沒有叫,你叫什麼?」
醫師手術受傷不只沒有喊痛的權利,在那個還沒有疫苗、沒有抗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而台灣B型肝炎帶原率極高的年代,有不少醫師就可能像這樣因為傷口的血液與病人的血液互染,被病人感染了而不自知。我猜測,自己也極可能是因此染病。
我很早就有生命風險的準備。在婦產科後半段的生涯,又以照護癌症病患為主,一直希望能為臨終前的病人做更多努力,為推廣安寧療護的觀念和精神盡心。
...看全部
詳細資料top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288
出版地:台灣
延伸推薦top 
-
Legal & Ethica... 特價 4818元
-
Press Here! Ac... 特價 536元
-
Occupational T... 特價 4453元
-
Press Here! Ma... 特價 536元
-
Physical Rehab... 特價 566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