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流亡所:聽一聽.悟、修、證《楞嚴經》
橡樹林文化 出版 2019/10/5 出版無無禪師是位說法直接、問禪犀利的禪師,講佛法從不「拐彎抹角」。 優秀的禪師如同眼光銳利的射擊手,所瞄準的就是目標,而這目標就是了悟心性。所有他的開示明白地繞著這個重點,即使弟子問感情、問事業、問人際,種種五花八門的世俗煩惱,所牽引出禪師的教導就在加深讀者的信念:自性的寶藏如此珍貴,是清淨、是光明,沒有任何問題。 我們在他的第一本著作《一大事因緣》裡感動於他的開悟過程,驚歎於他對修行的意志,還有他悲切的願力。 在這本提前韓國出版、六十餘篇與弟子的對話及故事中,禪師藉以《楞嚴經》中的「入流亡所」為核心精神,串連了台灣讀者熟悉的《金剛經》、《心經》與《法華經》,常以簡單明瞭的譬喻言詞,時而幽默、時而嚴謹地考驗弟子的修行,給予難得的「棒喝」。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檢視自己的修行程度,進而吸收「入真理之流,才忘對境」的正知正見。
-
白話《菩提道次第廣論》
橡樹林文化 出版 2019/9/12 出版以二十一世紀語言 重新詮釋十四世紀佛學鉅著 最淺顯易懂的《菩提道次第廣論》白話版 所有佛教徒都應深入實修的寶典 《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作者是宗喀巴大師,在得到文殊菩薩加持後於淨觀中寫下。本論遠傳承可以追溯到釋迦牟尼佛所有言教,近傳承主要依據阿底峽尊者的《菩提道炬論》,能幫助所有根器與心性不同的眾生,按部就班、全面性了解佛法精髓,步步登上解脫大道。 中文譯本為法尊法師所譯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也是目前市面上流傳最廣的版本,以現代眼光來看,由於語體過於文言,又隱含許多典故,很容易讓人望之卻步。為了自他二利,劉小儂居士投入六年時間,將此書寫成一般人容易閱讀的白話文,可說是佛教界的一大創舉。白話《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出版,對學佛者想要深入學習藏傳佛教及弘揚佛陀教法極具意義。
-
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1
一部修學成佛次第的百科全書! 《菩提道次第廣論》(簡稱《廣論》),為藏傳佛教格魯派開派祖師宗喀巴大師(1357-1419)所造。是一部將佛法三藏十二部的扼要攝集為一,依循深見、廣行二大車軌的宗規,編為學者修習成佛次第的鉅作。內容詳述了從凡夫到成佛之間,完整、無所缺漏的修行次第,是一切學者行持的指南,被譽為藏傳佛教最重要的論典之一。近年來,因由日常老和尚等諸大善知識不遺餘力地弘揚,漢地學習此論者已蔚然成風。 《廣論》的註解中,最權威者即是《四家合註》。《四家合註》是由格魯派的四位祖師各自針對《廣論》所造的註解,四位祖師分別是巴梭法王、語王堅穩大師、妙音笑大師、札帝格西。其註解的內容普遍為教界所認可,加上四位祖師的註解形式,同樣都是箋註,並且各有各的側重點,不僅不相妨礙重疊,且能交相輝映、互為補充。這幾個特點的融合,促成後人將此四家彙為一編,以《四家合註》的面貌問世。 本書為月光國際譯經院譯註。譯師釋如法、釋如密等參考玄奘大師的譯場,建立嚴密的翻譯與校對制度,依法尊法師(1902-1980)漢譯之《廣論》為底本,完整漢譯《四家合註》之原文,同時更增加白話語譯、校勘、註釋、說明等項目,故名《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旨在令學者容易了解本論的內涵,而於研讀之際,也能多面向學習相關延伸知識、理論基礎及疑難辨析,堪稱為修學《廣論》之百科全書。全套將分為八冊依次出版,於2016年7月正式發行第一冊〈道前基礎〉的內容。
-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帶你真正讀懂《心經》的經典作品 特別追加全新序文:讓讀者更快進入《心經》智慧的五個關鍵心要! 260字的《心經》是佛教大乘典籍中,文字最短少,卻最深奧微妙的經典。 本書以近兩百幅圖解與表格,介紹《心經》的義趣和佛學核心義理! ◎最新收錄:作者解析讀懂《心經》的五個關鍵心要 ◎讀懂《心經》的四大關鍵。 ◎十個中英《心經》版本逐字交叉比對,還原心經的完整面貌。 ◎達賴喇嘛精彩解釋《心經》最後咒語所隱含的修行次第。 ◎日本的空海大師、中國的東初老人精闢分析《心經》是密教經典。 這部簡短的經廣受世人喜愛,在佛教道場裡,從日常課誦到大小佛事,無不念誦此經。然而,誦念者雖多,但是能真正了解義趣的人卻很有限。關鍵原因在於這是一部經過萃取濃縮度極高的經,但卻能精確而完整地闡述五蘊、四諦、十二因緣等皆空的佛教核心義理,並清楚告訴人們獲得真正解脫智慧的修學次第。 對於這部濃縮度極高的經典,「圖解」正好是最好的表達與詮釋工具。本書作者張宏實先生透過對十個《心經》版本逐字逐句的交叉比對與相互補充,整理出近兩百幅圖解與表格,讓讀者用圖解讀《心經》,不僅能準確地閱讀到《心經》的關鍵要點,並能啟發更多的思考與討論,可以說是閱讀《心經》的新方法新體驗。 ◎進入《心經》智慧的五個關鍵心要 1.首先必須弄懂心經的「是」。 2.跳下智慧之海,由「有的世界」游向「空的世界」。 3.啟動直覺意識,照見五蘊皆空。 4.正確領略「無」的意思,意思包含「超越」! 5.更多的超越!「無智亦無得」。 ◎讀懂《心經》的四個關鍵 1.關鍵佛法詞彙的學習 2.掌握關鍵詞彙的梵語原義 3.讀《心經》略本,也要讀廣本 4.掌握《心經》的修學次第: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 【精彩單元】 ◎先睹為快!基礎19問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八個字該怎麼唸? 玄奘大師為何不將「般若」直接翻譯成「智慧」就好? 「波羅蜜多」是什麼意思? 《心經》起源於何時? 《心經》是經還是咒? 為何人人都愛讀《心經》? ◎逐字解經:詳解53句經文 ◎追根究柢!進階15問 《心經》的文字是擷取自《大般若經》的哪些部分? 《心經》咒語的原始出處在哪裡? 西方學者孔茲將般若思想的發展分為哪四個階段? 要到達佛陀境界可透過哪三種般若? 小乘聖者與大乘菩薩獲得的智慧有何不同?
-
圖解金剛經、心經、壇經
凱信企管 出版 2019/6/26 出版想瞭解佛教?請即刻翻閱本書! 想讀懂佛經?從這本開始入門! 本書文字精練,圖示豐富,淺顯易懂 讓你輕鬆學習,快樂領悟 佛教初學者絕不容錯過的一本學佛入門書! 本書精心挑選三本佛教重要典籍且圖文並茂是典藏必備的好書: 《金剛經》有不可思議的強大威神力,是佛教史上最偉大、最崇高、最多人研究的經典。 《心經》是佛教最小的一部經典只有260個字,卻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的智慧濃縮。 《壇經》是佛教經典中唯一一部由中國人講述的佛教典籍,是禪宗慧能大師的思想精髓。 佛教,其實就是釋迦牟尼佛陀的言教。他說法的目的在於告訴人們離苦得樂、超凡入聖的途徑。這是很難說清楚的,所以佛學簡直浩如煙海,佛經更是多達萬卷。為了讓眾多既想瞭解佛教,又覺得無從下手的人們對佛法有一個基本的瞭解,我們從汗牛充棟的佛經中,精心挑選了三本佛教最重要的典籍:《金剛經》、《心經》、《壇經》,結集成一本書。 本書首先介紹佛教的基本知識,讓讀者對佛教的歷史、戒律、教義、修行等有一個大致的瞭解。然後分成三篇,用通俗的語言和簡單的道理,全面且有系統地依次解說這三部經書。更以一對一圖解的形式,將經書中所蘊含的佛法妙諦直觀、巧妙地通過圖示表達出來,既能讓讀者看懂佛法博大精深的要義,更避免了艱澀枯燥,增添閱讀的樂趣。 本書特色 ◎全書架構規劃完整,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首先介紹佛教的基本知識,讓你對佛教的歷史、戒律、教義、修行等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再分成三篇,用通俗的語言和簡單的道理,全面系統地依次解說這三部經書。跟著本書細細閱讀,穩紮穩打,步步走進浩如煙海的佛經智慧裡! ◎詮釋經典文字簡練,深入淺出,老嫗能解! 佛經中的用語和平常慣用語不大相同,一般初學者較不容易掌握,本書除用精簡易懂的字解釋艱澀的辭彙,使人人能懂,更附有豐富box:「名詞解釋」為你解說佛經中的名相;「修行指南」破解修行觀念迷思;「高人指點」中有詳盡的佛經出處……讓你不只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表格圖示一應俱全,輕鬆領悟,一看就懂! 經典中眾多的名數,你真的懂嗎?本書以一對一圖解的形式,將經書中所蘊含的佛法妙諦直觀、巧妙地通過圖示表達出來,既能讓你看懂佛法博大精深的要義,更增添閱讀的樂趣。書中用表格為你歸納、分析佛經中複雜多元的名數;以豐富圖示,說明經中難以文字意會,較為抽象的概念,讓你一看就能明白。往後面對經典,你將不再一頭霧水!
-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上下)
南懷瑾文化 出版 2019/4/1 出版南師講解《維摩詰經》,解析真正即生成就,佛法的大祕密! ◎南懷瑾大師親講,以修持為主,卻明瞭易懂,領人進入即生成就的大業大道。 ◎千古以來,人們未將《維摩詰經》當成修行祕法,因而毫無成就,南師今日點破迷津。 ◎佛法就在世間,我們就在自己的身心上自了,因此究竟法門必須要自度自了。 南師懷瑾先生所講解的《維摩詰經》,是於一九八一年七月十日,在台北十方書院開始的,由於書院的學生以出家眾及學佛者為主,所以南師的講解偏重在修持方面,舉例引證也以修持為重點。但是,對現代的人來說,原典經文似覺太過古老,南師的講解用的是簡單明瞭的話語,所以讀者非常容易了解與進入。 《維摩詰經》這本經典包含了一切,當學佛不知道該怎麼做時,本經有答案;當事理不明白時,本經也有答案;讀懂了一些《維摩詰經》,心量不自覺的擴大了,不再侷限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娑婆世界,也不會侷限於嚮往的淨土世界,而擴展到了無限的空間。所以,這是一本包括一切見地修行的偉大經典! 這本經的分量如此之重,但因為文字易懂,流暢優美,人們很輕易的讀過去了,認為已經懂了,實際上並非如此。千古以來,都無人把佛法中的《藥師經》《維摩詰經》《法華經》當作祕密法門,只把它們作為顯教的經文來誦讀參學,自然不會明白修法的意義與關鍵所在,因此毫無成就。 佛法真正的即生成就,這個成佛的大業與大道,就在《藥師經》和《維摩詰經》所表徵的東方世界兩個佛國。《維摩詰經》所昭示的是阿閦佛國,就是維摩居士化身成為在家佛所依附的東方妙喜不動世界。南師在本書中解讀真正即生成就,佛法的大祕密,讓人好好修持參學,不要以為打坐就是學佛。 整本《維摩詰經》最精華的重點,便是告訴人們:佛法就在這個世間,我們就在自己的身心自上了。如果求他方世界依賴別人,想了生死,想成佛道,是不可能的。因為外力僅是方便法門,非究竟法門。所以究竟法門必須要自度自了。
-
四家合註入門1
本書為哈爾瓦‧嘉木樣洛周仁波切於2002年開始講授《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之講記,由月光國際譯經院漢譯。 《菩提道次第廣論》(簡稱《廣論》),是一部將佛法三藏十二部的扼要攝集為一,編為學者修習成佛次第的鉅作,被譽為藏傳佛教最重要的論典之一。《廣論》的註解中,最權威者即是《四家合註》。《四家合註》是由格魯派的四位祖師各自針對《廣論》所造的註解。其註解的內容普遍為教界所認可,加上四位祖師的註解形式,同樣都是箋註,並且各有各的側重點,不僅不相妨礙重疊,且能交相輝映、互為補充。這幾個特點的融合,促成後人將此四家彙為一編,以《四家合註》的面貌問世。 書中以淺顯易懂之白話文呈現,搭配問答、註釋,令學者易於了解、思惟。對於有心參照《四家合註》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之學者,此書為不可多得之經典譯著。全套將依仁波切開示順序依次出版,於2016年7月正式發行第一冊(皈敬頌-講說軌理)。
-
圖解:一次完全讀懂佛經
海鴿 出版 2016/4/1 出版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在西元前500多年由古印度的悉達多創立。在中國,佛教已有近2000多年的歷史,它不僅對中國的哲學、語言、藝術等方面都有著很多影響,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漢文的佛教經典,經過200多位譯師10個世紀的辛勤努力,已經達到了1690餘部、6420餘卷,不僅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學的寶庫,還為世界佛教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特別是在物欲橫流、人心浮躁的今天,佛經以其深雋的哲理和寶貴的人生智慧,如同一股清泉,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和教益。 《一次完全讀懂佛經》一書全面介紹了佛教的基礎知識,從佛教的創立、傳播途徑、基本教義、修行目的等方面都進行了系統的說明,並在此基礎上精選了11部佛教經典加以解讀,諸如《心經》、《金剛經》、《法華經》、《華嚴經》等。 在一些較難理解的部分,本書還進行了詳細的圖解,以幫助讀者理解佛教文化。相信在讀了這本書後,你一定會輕鬆讀懂佛教經典,進而獲得內心的平靜。
-
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華嚴)袖珍版【8冊套裝】
空庭書苑 出版 2015/5/29 出版《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其漢譯有三種,最早的譯本是東晉年間,由佛馱跋陀羅所譯的六十卷本,簡稱《六十華嚴》,一般稱為「晉經」。晉經文字古樸,間亦有缺漏,至唐已不易誦讀,故武周時期,乃有倡譯「新經」之舉,遂有實叉難陀所譯之八十卷本,簡稱《八十華嚴》;為有別於晉譯本,《八十華嚴》又稱「唐經」或「新經」,而晉譯《六十華嚴》則稱「舊經」。最後一個譯本則是唐貞元年間,由般若所譯的四十卷本,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略稱《普賢行願品》,或通稱《四十華嚴》,因譯於貞元中,故有《貞元經》之稱。 以上三種漢譯當中,以實叉難陀所譯之八十卷本,品目最完備,文義最曉暢,流通範圍也最廣。本套袖珍版經典即是《八十華嚴》。 全套八冊,菊32開袖珍本,軟皮精裝,封面局部砂光處理,手感獨特。聖經紙精印,輕便易攜帶。封面「大方廣佛華嚴經」字樣,為南宋大書法家張即之的題字。 內文遵照海雲和上指示,俾免讀者於讀誦之際,受新式標點影響而局限對經義之了悟,故沿用舊式黑白旁點,並僅對部分難字加以注音,以免注音過多而造成讀誦時分心;鮮明的宋體大字亦有攝心之作用。 這是一套為藉由文字般若而深耕心靈所設計的攜帶式經典。
-
佛陀的智慧:雪證《金剛經》(全三卷)
中華國際 出版 2019/12/4 出版是雪漠歷時五年、以智慧印智慧、傾心澆築而出的一部經典大作。被出版行業的專家評論為“此書一出,必成為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書對於《金剛經》的深解,可謂前無古人,無論可說與不可說、能解與難解,或是意會與言傳,讀了本書,也便領略到了佛教義理與實修的精髓所在。作者以自身的實修實證為妙筆,以深廣智慧為墨,寫就了這部照亮心靈的著作。走入雪證《金剛經》,觸摸佛心的詩意與溫暖,聯通佛心的智慧與澄明。 本書特色 那心心相印的智慧,非實修實證者不能闡發; 那靈動飄逸的禪心詩意,非生花妙筆而不能流淌; 那直指人心的點化棒喝,非大慈大悲大能者不能為; 那掃除一切名相的超拔,非破執無為超越者不能達。
-
開啟靈性的鑰匙(上)——《地藏經》北京夕照寺弘法講記
空庭書苑 出版 2018/5/4 出版此書是彙集海雲和上於北京夕照寺開示之地藏經講經內容整理而成。由於台灣這裡並沒有錄製此次北京開示之影音內容,幸虧中國大陸的同修提供此次講筵逐字聽打文稿,方能成書,至感謝忱,讚嘆法界因緣,接續弘布不可思議,特意誌之。 此次北京夕照寺一會,和上特別因應北京之時空人事因緣慈悲開示,少見的以逐字逐句的經文詮釋方式,將《地藏經》各品之善巧造化生動具體地耙梳出來,並將各菩薩與地藏菩薩問答之表法與法義,毫不保留地躍然呈現,拾掇地藏經中各品之諸法明珠,鑴鑲出法界之摩尼寶網,字字句句得見佛陀真理光冉晃曜,幽默諧趣中得窺地藏法鑰。
-
<<華嚴經>>的空間美學以<入法界品>為主
元華文創 出版 2017/12/6 出版華嚴經.入法界品描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故事,善財參學的對象不侷限在佛教的出家人或在家人,而是廣泛地參訪各類型的善知識,或是一般以為的惡知識,這種令人驚訝的寬容,正顯示了《華嚴經》的廣大圓融。而《華嚴經》也常在「託事顯法」中暗喻隱蔽的真理,這使得詮釋的空間有了玄妙的開放性。 本書依此精神,以古德的註疏和義理為詮釋核心,東、西方的思想多為重意義開發的軸線,掘發「五十三參」意蘊豐富的內涵及活潑高度的生命智慧,並透過空間現象學的美學視角,探向每一位善知識的生命核心,召喚各參的場所精神,開啟各參隱喻的真理,由此略窺佛陀百花莊嚴的華嚴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