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映實際交通情境之車輛動態能耗與碳排放特性研究-以小貨車為[108淺黃]
運輸研究所 出版 2019/11/1 出版有鑑於未來運輸部門將是驅動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主力之一,為落實推動運輸部門節約能源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各項?動方案,本所於近年著手發展車輛動態(行進間)能耗排放與永續運輸規劃關聯模式。希望藉由強化運輸部門基線資?庫,逐步修正國內本土耗油率及排放係數相關資料,建?運輸活動與能耗排放之關聯,以期將此兩大環境永續層面之議題納入評估體系。 本計畫為該系列研究之一,以96-105年已辦理之小客車、大客車、機車與大貨車之動態能耗排放與運輸規劃作業關聯之研究成果為基礎。本計畫以2年(106~107年)時間針對物流宅配小貨車進行實車道路試驗與分析,透過構建小貨車動態能耗與碳排放推估模式,具體估算公路新建或改善計畫對貨車之節能減碳效果,進而有助於提升公路運輸整體節能減碳的綜效。 綜整2年期的小貨車研究,具體研究成果如下: 1. 以horiba 2200車載污染量測系統(obs),蒐集近10.5萬筆小貨車逐秒排放數據。加計歷年(96-105年)建立的其他車種資料庫,已完備所有公路客貨運車種之車輛動態能耗/碳排資料庫。 2. 利用道路實測資料建構小貨車行駛狀態下之能耗/碳排放推估模式,並經過驗證,其誤差結果在9%範圍內,顯示具有良好推估能力,模式可敏感地反應不同道路類型、坡度及速率之能耗/碳排放量。 3. 本計畫藉由案例分析,觀察比較小貨車行駛於國道1號長坡與平坡路段的能耗/碳排績效,發現長坡路段的能耗與碳排量約為平坡路段的1.40~1.65倍。 4. 本計畫彙整所有車種之能耗/碳排參數,並結合臺北都會區運輸需求預測模式(trts-4s)之路網績效,可以分析各時段、各車種、各路段之能耗與碳排量。
特價550元 -
海運安全調查機制之檢討與分析[108綠]
運輸研究所 出版 2019/11/1 出版海事安全調查的意義在於為了防止海難事故和海上事件發生而進行的海事案件調查。植基於分離並獨立於任何其它形式的調查基礎上,海事安全調查應採用一致的方法和途徑,必要時進行和鼓勵大範圍的調查,以發現引發因素和其他安全風險,及提交報告給國際海事組織以供將訊息廣為發布,幫助國際海運界正視並解決安全問題。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檢討在國際海事組織的海運安全調查相關法規框架下,臺灣海運安全調查機制現況,並透過分析各主要海事國家海運安全調查機制的運作概況,以明確指出臺灣海運安全調查機制所面臨的問題及未來與國際接軌時應加強的改進措施,研究成果可供行政院運安會、交通部及所屬機關研議參採。
特價300元 -
各層級運輸規劃模式資料格式之整合實作[108淺黃]
運輸研究所 出版 2019/11/1 出版交通運輸係衍生性需求,運輸需求之產生與人口分布及社會經濟發展相關,在進行交通建設規劃評估時,需構建運輸需求模式以瞭解未來之需求,作為決策參據。目前國內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均因應運輸規劃及交通建設相關需求,建構不同尺度與層級之運輸需求模式。 為使運輸需求模式使用之基礎資料(如路網、交通分區等空間資料)能互相整合接軌與流通共享,本計畫完成建構不同運輸規劃軟體間之統一資料格式,制訂路網、交通分區之通用索引碼,及編訂完成「資料格式轉換指引手冊」,並針對運輸規劃資料蒐集階段編訂「旅次特性調查手冊」,提供調查方式、抽樣方法、問卷設計及資料檢核之參考,使不同單位進行旅次特性調查時,各項資料之定義、格式及成果呈現具一致性,以利運輸規劃模式間資料相互應用,節省重覆調查或模式建構之人力與資源。 本計畫與交通部所屬機關、內政部營建署、地方政府及相關顧問公司團隊共同研議,將不同尺度之運輸需求模式進行整合,制定共通的問卷及資料格式,計畫成果之運輸規劃資料規格化與整合機制,可作為各級主管機關及顧問公司進行運輸需求模式建構之依循,以利跨平台資源整合之政策推動。
特價360元 -
道路交通車流及事故風險偵測與分析工具之發展應用[108綠]
運輸研究所 出版 2019/11/1 出版鑑於交通事故具隨機性、突發性及無法預測性等特性,為降低交通事故傷亡人數與嚴重程度,交通事故防制已成為政府部門當務之急的課題。交通安全防制與改善之分析需要取得相關之交通資料作為研究基礎。隨著資訊科技研發、影像分析技術及無人機蓬勃發展迅速,無人機空拍影像幾何失真遠較一般監視器影像小,且更能有效分析交岔路口的複雜車流問題。為能有效掌握高事故風險地點特性,本研究選擇桃園市4處具代表性及參考性之交岔路口作為優先拍攝之場域,透過無人機酬載1080p/4k高解析數位相機,拍攝高事故風險地點人車流動影像,透過影像晃動校正、車輛偵測、車輛追蹤、車輛分類等影像分析技術,計算車輛位置、軌跡、車種、車流量、車速等,並以系統化整合方式,開發一套高事故風險地點診斷工具分析工具,其功能有車流軌跡重現、交通衝突熱區(如ttc、pet)、交通調查資料、車輛速度,以及交通號誌同步等交通資訊。本研究成果可從空拍影像中獲取交岔路口基本之交通資訊、用以診斷交通衝突問題,以及進行衝突風險評估,以協助交通管理單位與道路設計人員作為預防性交通安全改善之參考。
特價350元 -
公路交通系統模擬模式調校與新版容量手冊研訂(3/3)[108淺黃]
運輸研究所 出版 2019/10/1 出版由於「2011年臺灣公路容量手冊」仍有部分章節尚未修訂或須配合車流特性變化再作調整,民國105年起,本所展開為期3年之計畫,以近年容量研究成果為基礎,補充現場調查資料、調校htss(highway traffic systems simulation)模式,以修訂更新相關章節出版新版容量手冊。 本年度之工作以高速公路車輛偵測器資料為基礎,進行高速公路隧道及基本路段車流特性分析及建立服務水準分析方法,工作成果包括:(1)編訂容量手冊新章「公路隧道」;(2)修訂「2011年臺灣公路容量手冊」第四章「高速公路基本路段」;(3)調校公路交通系統模擬模式(htss model)以利分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以及(4)編輯「2011年臺灣公路容量手冊」中將納入新版手冊之章節。 經本研究分析,國5隧道之容量遠低於國3隧道;依據偵測器資料顯示,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容量很少超過1900小車/小時/車道;若開放路肩,僅能以一般車道之50%~60%估計路肩容量。而規劃公路設施時,大車之小車當量可採用1.4pce,以避免低估需求流率,惟坡度路段上之大車不宜用小車當量轉換成小車,本研究另提供了123kg/kw聯結車在上、下坡加速或減速時,速率與行車距離之關係,以協助評估高速公路坡度路段之幾何設計。
特價480元 -
傳統暨區域鐵路系統容量分析軟體之升級改版與推廣作業(2/2)[108淺黃]
運輸研究所 出版 2019/10/1 出版為因應國內各種鐵道系統建設需要,本所進行一系列相關研究計畫,其中在傳統鐵路系統方面,發展軌道容量分析模式與軟體,做為解決容量瓶頸及提升運能的評估工具,然而,隨著實務應用的日漸頻繁,使得容量軟體逐漸無法滿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爰此,本所106年起展開了「傳統暨區域鐵路系統容量分析軟體之升級改版與推廣作業」兩年期計畫。 本計畫第二年(107年)強化新版「傳統暨區域鐵路系統容量分析軟體」的分析功能,包含整合單一區段與連續區段的各項分析功能,蒐集臺鐵環島路網資料建置參數資料檔,並開發專案精靈協助使用者快速建立專案。此外,透過建置容量推廣網站與辦理教育訓練來達到推廣容量研究成果的目的。最後擴充編訂臺灣鐵道容量手冊,除進行內容勘誤以及過時資訊更新外,並補充了容量模式的假設條件與特殊應用情境,以作為產、官、學、研進行軌道容量分析、教學,與軌道建設決策的工具。
特價260元 -
研發成果智財權推廣應用與交通科技知識分享[108粉]
運輸研究所 出版 2019/10/1 出版配合本所106年度科技研究計畫研發成果及交通部之科技發展政策,本計畫同步實施相關技術之智慧財產權研究,作為創新研發成果之專利申請依據,並協助交通部完成交通科技服務政策之智財權議題探討。此外,協助辦理本所各項創新研發成果與專利技術推廣授權,活化研發成果之運用,促進公部門發展交通服務,並提升國內交通產業技術。 為促進國內交通科技之學術交流發展,本計畫持續進行本所交通科技知識分享服務網之資料庫維護更新,並提供各界查詢最新交通科技文獻及專利資訊,研究成果則可促進我國交通產業技術之創新發展。 本計畫執行期間完成之重要成果包括:(1)協助取得「無障礙客車預約系統」及「橋梁底部檢測設備」等中華民國專利;(2)完成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智慧號誌控制、交通行動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 maas),以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adas)等技術專利地圖分析; (3)辦理著作權及知識管理相關議題教育訓練;(4) 提供智財權法律疑慮諮詢服務等,以上成果有效提升交通部及本所智財權推廣應用之施政成效。
特價700元 -
交通事件資訊整合服務與精進計畫(1/2)[108粉]
運輸研究所 出版 2019/10/1 出版本計畫主要係持續前期高雄市交通事件資訊整合服務之研究成果,持續落實與精進各項資料蒐集及通報機制,並透過多場座談會修訂完成交通事件資料交換規範(草案),此外亦從不同使用者角度規劃建置「交通事件整合資訊流通服務平台」,分別加強主題圖產製、視覺化呈現、資料統計及交通事件資料api等功能,以提升交通事件管理之效率及應用層面,同時透過第三方之監控與驗證,確保平台運作之穩定度。 另外,為提升交通事件之主動偵測能力,以及掌握交通事件發生後之影響範圍與程度,本計畫與高雄市政府交通局合作,選擇一處交通事故較多之路口實際裝設人工智慧之影像偵測設備,透過改良式ssd模型深度學習模型進行交通事件之偵測辦識,事件偵測準確率之初步辨識成果可達98.4%。 為建構我國完整之交通事件資訊平台架構,本計畫綜整過去之執行成果及透過座談會方式,彙整各潛在使用者與關係人意見,研擬未來我國中央及各地方政府之交通事件資訊平台架構及將本計畫移轉到其他縣市政府之具體作業機制,將可作為後續持續推動交通事件管理品質之參考。
特價3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