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何謂哲學問題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9 225
    25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什麼是一個「哲學的」問題呢?這意味著我門要知道:「哲學的」這個形容詞究竟意指什麼?只為充分而簡潔地勾畫出哲學的問題嗎?「哲學的」問題真的存在嗎?或者哲學思考事實上就是要讓自己相信,人做出了某些問題呢?這些問題只是表面的嗎?抑或表面的問題實即是最嚴正的問題呢?或者人最好完全忘卻對哲學問題的探問呢?

這些入門問題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無怪乎答覆五花八門。哲學是探討哲學問題的一門學問,釐清「什麼是哲學問題」,自然就能夠順利索解「什麼是哲學」這個向來令人困惑的問題。本書所選歐美著名哲學家的文章,將問題帶到我們眼前——並由此勾畫出當代各種哲學思考立場的光譜。

本書為德語哲學界的兩位年輕學者Uwe Justus Wenzel(Basel大學) 與 Joachim Schulte (Bielefeld大學)於西元2000年合作出版的文集。邀集當代德語界與英語界各領域中享有學術盛名的哲學教授,針對「什麼是哲學問題」這個題目,寫作原創性論文。學者包括以研究德國觀念論著稱的Dieter Henrich,知名現象學學者Bernhard Waldenfels,分析哲學重要學者Michael Dummett,新實用主義哲學家Richard Rorty,女性主義與法律哲學知名教授Martha Nussbaum等等。

作者

吳威.尤斯圖斯.文哲(Uwe Justus Wenzel

曾於1991年至1998年間擔任瑞士巴塞爾大學(Universit?t Basel)哲學系學術助理,現任《新蘇黎士報》人文科學專欄特約主編,主要著作有《人類律則:康德的自律考古學》(Anthroponomie.Kants Arch?ologie der Autonomie);(編)《論始與末:當代哲學思考中的形而上學立場》(Vom Ersten und Letzten. Positionen der Metaphysik in der Gegenwartsphilosophie)。

尤沃金.舒爾特(Herausgegeben von Joachim Schulte

比勒費爾德大學(Universit?t Bielefeld)哲學系兼任講師。在廿世紀的哲學方面,他撰寫、編纂並翻譯了許多書籍。主要著作有《維根斯坦:一個導論》(Wittgenstein.Eine Einf?hrung);(編)《解釋的真理:戴文森哲學之評論集》(Die Wahrheit der Interpretation:Beitr?ge zur Philosophic Donald Davidsons);(編)《合唱與法則:在脈絡、體驗與表述中的維根斯坦:維根斯坦的心理哲學》(Chor und Gesetz Wittgenstein im Kontext, Erlebnis und Ausdruck:Wittgenstein Philosophie der Psychologie)

譯者

李中文

輔仁大學德國與文學研究所碩士,現為專職翻譯。譯有《神秘古蘭經》、《海盜》、《亞歷山大大帝》、《巫師與巫術》、《HAPPY MONEY》等書

目錄

江日新:什麼是一個哲學的問題:哲學問題學導讀 
舒爾特:編者序言

1問題、理論問題及哲學問題—畢特納 
2達米特:不具定義優先權的概念分析 
3芙蕾德:對哲學問題之存在與意義的省思 
4哈克:想要理解 
5海金:論概念的記憶 
6亨利希:問題之所以為問題 
7梅格爾:我的哲學問題與我 
8門克:在文學與辯證法之間 
9米特斯特拉斯:在科學與生活世界之間的哲學問題 
10努斯鮑姆:致力於理性文化 
11羅逖:從事世界闡發 
12瑟爾:六個貌似矛盾的答案 
13托美:「你們這些傻蛋啊!世界就是哲學問題」 
14瓦登菲爾斯:通向不可信認之地 
15沃爾芙:概念上的緊張與存在上的難題 
16文哲:編後記:問題意識

序/導讀

導讀 
江日新:什麼是一個哲學的問題? 
楔子

哲學是以人所能知解(intelligibility)──或譯「可理解性」──的能力或智慧來探問一切之原始或原理(arche / principle)的學問。其實,一切科學研究也都是以探索、揭露原理作為其學科自身之「學問」的課題。甚至大部分個別科學的成就其實就在於它們都提出了很多而且重要的「原理」。不過,哲學與個別科學在歷史起源上存在有一個親子的關係,也就是說,在還沒有有效的經驗或實驗工具來作為檢試研究對象的尺度之前,哲學那能讓人以人的智慧來「理解」的觀想(contemplation / theoreien),的確扮演過各門經驗科學的始作俑者,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切科學在其發展史中都要追溯到希臘哲學作為其源頭之故。不過,相對於個別科學知識的可驗證性──主要是以化約或理想型化來從事,但哲學卻是要以一種不設限的終極性追問來從事。因此哲學也無辜地闖進了神學對於終極權能之真理的啟示與信靠的宣告中,甚至挑戰到神學真理的奧秘性和權威。而這也造成了哲學與神學長期的緊張關係。不過,由於哲學在學問上的屬人性格,是人自己所能勉力學得的學問,因此它在人類的知識經營中還一直為我們保留著一個至少可作消極論辯的自由思想領域。

當然,在漫長的人類知識史中,哲學今天已成為一門「專業」,並且「哲學家」成了這行從業者的名號。雖然十九世紀時孔德(Auguste Comte)在其《實證哲學教程》(Cours de la philosophie positive)中宣告一種「進化」史觀,認為思辨的哲學就像它從宗教神學的權威接手而來一樣,勢必也要在現代讓位給各科的「科學」──也就他所稱的「實證哲學」。由於孔德的影響,以及十九世紀以來科學進步所帶動的唯物主義思潮,因而興起了一個所謂的「哲學消滅論」的論述。而其中最積極的主張者有十九世紀的馬克思以及二十世紀上半葉的邏輯實證論者。他們分別以不同的科學主義態度強硬要求將哲學可理解的觀解和思辨移交給獨斷、化約之被形式化的經驗檢證模式,並認為只要建立起科學的社會發展模型或統一的科學邏輯語言,哲學也就會煙消雲散,退出人類的知識舞台。

哲學消滅論的主張意指哲學問題的虛假性。然雖如此,「實證哲學」卻也無法真正地擺脫其自身的哲學難題的糾纏,因此我們也就有更多從事闡述馬克思哲學和科學哲學的哲學家了。哲學沒有因個別科學的現代成就而消失隱遁,相反地還促進更多在個別科學上發言的「哲學家」 介入哲學的學問經營甚或直接地以哲學家的身分展開其哲學的探索。不管是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中,它們都有活生生的哲學問題來啟動它們自身難題的再思考和論述、批判。事實上,「哲學」的探索不是哲學系中專家的禁臠,而是也要歸給那些敢於闖進哲學難題的個別科學專家──不管它們的問題所涉及的是實體對象的本質還是認知理解上的客觀判準的理由給定。

當然,哲學由於其漫長的知識批判傳統已為我們演繹、析釐出許多建構理論的判準,但也因為人之理解能力的限制,因此即使有所「洞見」(註1),也都是人們各自在其觀解上做出最為可能理解的努力。事實上就在這一點的認知上,我們得有如蘇格拉底諄諄警提我們的:不是智者,而是愛智者。由於愛智,所以仍不能說是直知一切根柢無遺,而是要努力「友于吾與」地去與智慧作朋友。當然蘇格拉底在他的自謙中同時也設下了引人入彀的詰問圈套,但這也許是西方哲學所以能在時時蛻化為「觀念學 / 意識型態」(ideo-logy / ideology)(註2)的危機中,一直維持著切磋論辯的自由空間之故。

承繼這種論辯傳統,我們於此推介的這本《什麼是哲學的問題》(Was ist ein ‘philosophisches’ Problem?)文集,它正是要把人所認許為解答「是什麼」的哲學「洞見」,拉轉回到問題本身成立的批判上。的確,從哲學史我們認識到,哲學的答案不是一種逞直接洞見的回答,而是要把更深一層次的問題揭發出來的努力。它似乎就像海德格藉說文解字的特技將希臘文的Aletheia拆解回A-letheia(去蔽)以定義真理一般,不能將自己擺定在某一個洞見中。因此這種哲學對自己所質問之問題又再提出質問的做法,其實正是哲學作為一種後設批判的學問的進一步發揮,而哲學也就因此不會被單純地規定為一種隨時會流轉成為意識型態的觀念學學說,而是人在智慧能理解的基礎上追求真理的揭露。

一.本書的作者們及其論述

Joachim Schulte與Uwe Justus Wenzel兩人合編出版這本《什麼是一個「哲學的」問題?》(Was ist ein ‘philosophisches’ Problem?)(註3),為我們在一大堆題名《什麼是哲學?》的哲學導論中,提供了另一種契入的門徑。

從經歷上來看,這兩位編者都不是德國學界席坐穩當、擁有教授講座的「講壇哲學家」(Kathedralphilosophen)。除了兼課及作為學術助理外,他們都是以編輯工作為主要事業。但也許就是因為這一個不矜持高頭講章的理由,他們對於哲學的視野也就少卻那種高椅大座的裝腔作勢,因而能在本書的編輯上兼容英語與德語這兩個哲學傳統的見解。

然由於本書的主題旨在釐清什麼是「哲學的」問題,這也就是說,哲學問題不同於一般或是其他的問題,而是一種帶有「哲學的」特性的問題。但什麼是帶有「哲學的」特性的問題呢?它是否能擺脫哲學史上既有的各種積極規定而來回答什麼是「哲學的」問題呢?還是「哲學的」問題的提問與回答仍得周旋於哲學既有的答案呢?對提出什麼是「哲學的」問題並進而徵稿編輯一本談這種問題之書的編者來說,他們當然應該有比一般人更深切的認知和想法。就撰寫前言(Vorwort)的舒爾特(Joachim Schulte)來說,他的切入點是去問:在發現者和發明者間,哲學家怎樣扮演其腳色呢?由於哲學研究中既有其對象與客觀法則,也得要哲學家主動構想,因此既有發現者的哲學家,也有發明者的哲學家,其結果則是:發現者的哲學家「他開給自己這樣的任務,亦即不要放調任何東西,以及對其研究領域的所有重要方面作鉅細靡遺的描寫」,而發明者的哲學家則「必須澄清,他的計劃不單只是可以執行,並且還要超越此以擔負一般人想要達致的目標」(10)(註4)。這也就是說,有的哲學家偏向於作為發現者腳色的氣質,有的則是偏向於作為發明者的氣質。但無論如何,哲學家儘可抵進到其性質仍未明之陌生地去「偵查既予的事物」或「創作構想前所未有的東西」。

相較於舒爾特這位維根什坦研究專家的「發現─發明」區分,以康德研究取得博士學位的文哲(Uwe Justus Wenzel),他在「後語」(Epilog)中卻轉接手於麥金(Colin McGinn)對哲學的掀底以及維根什坦的治療觀念。麥金執認人類「理性也是自然的、是世界的一部份,因此理性沒有能力整體地以及依所有細節來掌握這世界」(206)這命題,進而批評「哲學問題聳人聽聞,同時還虛張聲勢。哲學問題迷亂,因此引致對自明事物的質疑。哲學妄斷妄為並暗示玄機,想得知種種事物的可能。哲學探討的問題,似乎是和世上的事物或是見有關,但卻沒辦法『透過對世間事物的經驗性探討』來解決」(206),並進而解消哲學的問題,而他則把這種立場稱做「先驗的自然主義」(206)。但哲學的問題真的解消得掉嗎?依文哲的結論:「TN」──即「先驗的自然主義」──也算哲學思考的某種模式,是對自身活動的描述;但當哲學的謙卑不去面對問題的回歸、不接受將愛好智慧等同於愛好問題,那麼這種謙卑就不是哲學的了。(參見210)面對這種哲學問題的不可解消性,於是其思考的可能徑路,就只有委諸更多的哲學家來提議了!

在本書中,兩位編者在〈前言〉、〈後語〉針對編輯的問題意識做了一些交代外,內文主要是兼容並蓄地從歐陸及英美的哲學思考傳統中,邀請了十五位現今仍相當活躍且有所樹立的哲學家,共同為尋思究竟什麼是「哲學的」問題來提出他們的說法。由於這些思考都是深深地根植於一種可以稱為「後設哲學」(Metaphilosophy)的提問方式,因此作為「哲學思考」的智慧「愛習」(Philo-sophieren als Philosophieren),自然也要自己對自己的「批判」──也就是對於哲學自身之合法性及有效性──做出具有說服力的論述。

不過由於這些尋求哲學智慧的學者,他們在其研究領域上各有所著重,其中有研究希臘哲學的專家、有當代著名的語言分析專家、有以闡釋德國觀念論傳統著名的學者,也有德國傳統下的科學哲學專家,因此本書可以說提供了我們許多不同取徑的思考接點。

首先特別令人覺得要注意的是,本書收錄有五篇來自英語世界的文章,它們分別是達米特(Michael Dummett)〈不具定義高權的概念分析〉、哈克(Peter M. S. Hacker)〈想要理解〉、海金(Ian Hacking)〈論概念的記憶〉、努斯鮑姆(Martha Nussbaum)〈致力於理性文化〉以及羅逖(Richard Rorty)〈從事世界闡發〉。這五人中,除了努斯鮑姆特別以研究希臘倫理學著名之外,其他每個人都是諳熟當代語言分析及所謂的心靈哲學(philosophy of mind)的學者。不過有趣的是,這些精熟語言分析的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829829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4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10/02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