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知行合一的心學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2個人喜歡
  • 79 300
    38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與他的自我思辨之旅
他的「心學」,雖然在中國只是儒學的一個支系
卻成為近代日本富國強兵之源


什麼是「心學」?
「心學」二次,係由明朝王陽明(王守仁)首倡,南宋陸九淵奠基。屬於「儒學」的一門學派,與主流程頤、朱熹的「程朱理學」大相逕庭,也與「程朱理學」分庭抗禮。

「心學」強調的是「心即是理」,也就是追求真理應該回歸到自己的本心,並延伸出「知行合一」的道理。王陽明的「心學」雖然沒有在中國發揚光大,但卻流傳到同樣重視儒學的日本、朝鮮,可說間接促使日本走向現代化,也對倒幕運動與明治維新造成重大影響。

王守仁的思想集大成──《傳習錄》
《傳習錄》被譽為「心學」第一書,是王陽明的講學語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但因為是文言文,對現代年輕學子來說不容易看懂,修習太難,就有為心學講究體悟的概念。

但其實《傳習錄》沒有想像得那麼難以克服。

1.《傳習錄》由「語錄+書信」組成。
本書在原汁原味地呈現先賢的智慧的基礎上,採用標題式,將徐愛等語錄及七封分書信,均分成小節來講解,主題明顯;外加清晰流暢的譯文,精闢的解讀,讓讀者翻閱之,頓覺愛不釋手。

2.導入王陽明個人生平來介紹心學。
本書導讀中,簡略以王陽明的生平來引導初階入門的讀者瞭解心學,《傳習錄》通過陽明先生為媒介,將這些體悟,轉化成吸收《傳習錄》思想的輔具。

衷心希望此書能夠使讀者朋友在品讀國學博大精深的同時,能夠讀透經典,開啟智慧,指導生活。

 

作者

王陽明


原名雲,後改名守仁,字伯安是中國儒學界的泰斗之一,也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軍事家和心學的集大成者。

因他曾隱居紹興會稽山陽明洞,後又創辦陽明書院,所以世稱他為「陽明先生」,其學說被叫做「陽明學」。王陽明一生頗有成就,他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文武全才。

遲雙明

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鄲市人。1992年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曾在邯鄲鋼鐵公司任子弟中學教師、《邯鋼報》編輯等。主要作品有:《首席執行官》(中國商業出版社,2002年)、《諸葛亮日記》(九州出版社,2004年)、《邊讀邊悟菜根譚》(中國華僑出版社,2006)、《素書全鑒》(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等。


 

 

目錄

錢德洪序——成書之緣

上卷
一、徐愛錄——心即是理
◎ 1 徐愛引言
◎ 2 親民與新民
◎ 3 至善是心之本體
◎ 4 求孝道於內
◎ 5 此心純乎天理之極
◎ 6 知行合一
◎ 7 行是知的功夫
◎ 8 格物致知,止於至善
◎ 9 盡心即是盡性
◎ 10 身之主宰便是心
◎ 11 去其心之不正
◎ 12 知是心之本體
◎ 13 「禮」即是「理」
◎ 14 天理人欲不並立
◎ 15 虛文勝而實行衰
◎ 16 務本尚實,返樸還淳
◎ 17 因時致治
◎ 18 事即道,道即事
◎ 19 孔子刪《詩經》
◎ 20 徐愛跋
二、陸澄錄——格物無動靜之分
◎ 1 主一之功
◎ 2 念念存天理
◎ 3 相下得益,相上遭損
◎ 4 人心天理渾然
◎ 5 心如明鏡
◎ 6 義理無定在,無窮盡
◎ 7 人須在事上磨
◎ 8 下學與上達
◎ 9  唯精唯一
◎ 10 知行不分
◎ 11 以循理為生
◎ 12 三子是有意必
◎ 13 志與功
◎ 14 心即性,性即理
◎ 15 理不容分析
◎ 16 反省慎獨
◎ 17 性、理關係
◎ 18 省察與克治
◎ 19 非鬼迷,心自迷
◎ 20 定是心之本體
◎ 21 孔子正名
◎ 22 毀不滅性
◎ 23 有是體即有是用
◎ 24 陽明與易經
◎ 25 存養夜氣
◎ 26 動靜無端
◎ 27 「道」無所謂上下
◎ 28 仁者惻隱心懷
◎ 29 權變之道
◎ 30 自願原則
◎ 31 良工心獨苦
◎ 32 「治生說」誤人
◎ 33 陽明與道教
◎ 34 克制私欲
◎ 35 哭則不歌
◎ 36 防微杜漸
◎ 37 儒家與科技
◎ 38 後天修養之功
◎ 39 道無精粗
◎ 40 私欲如塵土
◎ 41 克己功夫
◎ 42 道無方體
◎ 43 陽明的自然觀
◎ 44 隨才成就
◎ 45 做學問要有源泉
◎ 46 貫通古今
◎ 47 心統五官
◎ 48 一念發動
◎ 49 靜中體悟
◎ 50 持其志
◎ 51 聖人如天
◎ 52 理在心性中
◎ 53 已發與未發
◎ 54 顏子沒而聖學亡
◎ 55 現成良知
◎ 56 本體不動
◎ 57 主客消融
◎ 58 心外無物
◎ 59 時時用力
◎ 60 「格」為「正」
◎ 61 做功夫的目標
◎ 62 孝悌為仁之本
◎ 63 陽明批評佛教
三、薛侃錄——一以貫之
◎ 1 心之神明
◎ 2 不假外求
◎ 3 不能「只管求」
◎ 4 王朱異同
◎ 5 純乎天理方是聖
◎ 6 朱子之悔
◎ 7 侃去花間草
◎ 8 為學頭腦
◎ 9 志向真切
◎ 10 主宰常定
◎ 11 不務空名
◎ 12 以改之為貴
◎ 13 道德實踐
◎ 14 體用一源
◎ 15 不肯移
◎ 16 善用俱是
◎ 17 主體性覺醒
◎ 18 體未立,用安從生
◎ 19 在心地上用功
◎ 20 立志貴專一
◎ 21 無所偏頗
◎ 22 居敬窮理
◎ 23 知是理之靈處
◎ 24 本體無一物
◎ 25 戒懼慎獨
◎ 26 尊孟貶荀
◎ 27 保全真己
◎ 28 貴目賤心
◎ 29 蕭惠好仙、釋
◎ 30 真知即是行
◎ 31 死生之道
◎ 32 性、道、教
◎ 33 解偏救弊
◎ 34 功夫是恢復明德

中卷
一、答人論學書——知行合一
◎ 1 特倡誠意
◎ 2 與空虛頓悟之說相反
◎ 3 功夫次第
◎ 4 知行合一的理論基礎
◎ 5 陽明的進學路線
◎ 6 合心與理為一
◎ 7 學、問、思、辨、行
◎ 8 格物致知說之意旨
◎ 9 誠意、致知、格物
◎ 10 道之大端易於明白
◎ 11 知行合一之功
◎ 12 拔本塞源之論
二、答周道通書——在事上磨煉
◎ 1 心意之所向
◎ 2 何思何慮
◎ 3 聖人氣象
◎ 4 能實致其良知
◎ 5 格物是致知功夫
◎ 6 身體實踐
◎ 7 性氣一體
三、答陸原靜書——良知學說
◎ 1 妄心與照心
◎ 2 良知無起處
◎ 3 精、一、理、氣
◎ 4 元神、元氣、元精
◎ 5 良知即是未發之中
◎ 6 理無動者
◎ 7 未發與已發
◎ 8 良知的情感因素
◎ 9 戒慎恐懼為良知
◎ 10 照心妄心
◎ 11 去欲存理
◎ 12 儒佛之辯
◎ 13 去此病自無此疑
◎ 14 明則誠矣
◎ 15 良知即是道
◎ 16 樂是心之本體
◎ 17 無所住處
◎ 18 錢德洪跋
四、答歐陽崇一——萬物皆備於我心
◎ 1 良知與見聞
◎ 2 在良知上體認
◎ 3 素其位而行
◎ 4 先知先覺
五、答羅整庵少宰書——正心誠意
◎ 1 實有諸己
◎ 2 古本之復
◎ 3 不可不辨
◎ 4 公道、公學
◎ 5 不敢縷縷
六、答聶文蔚——人即天地之心
◎ 1 聖人之治天下
◎ 2 良知之學不明
◎ 3 思以此救之
◎ 4 以天地萬物為一體
◎ 5 彷徨四顧
◎ 6 伏枕草草
◎ 7 全在「必有事焉」上用
◎ 8 必有事就是致良知
◎ 9 天地間只有此性
◎ 10 本體即是良知
◎ 11 孝為人的良知本性
◎ 12 良知乃無「執」之大知
◎ 13 「盡心」三節
◎ 14 至當歸一
七、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貴在引導
八、教約——神而明之

下卷
一、陳九川錄——戒慎恐懼在心念
◎ 1 破數年之疑
◎ 2 格物猶造道
◎ 3 無欲故靜
◎ 4 雖聞見而不流
◎ 5 在事上磨煉做功夫
◎ 6 合內外
◎ 7 只是粗些
◎ 8 理障說
◎ 9 人胸中各有個聖人
◎ 10 功夫愈久,愈覺不同
◎ 11 人人自有
◎ 12 委曲謙下
◎ 13 只要解心
◎ 14 事上為學
◎ 15 有詩別先生
◎ 16 傷食之

序/導讀



良知,是與天地萬物相對話的閘口

還記得讀書時期閱讀《傳習錄》,即便是白話譯本,卻也只有各篇篇名,每一篇章各自的涵義,多是經過老師帶領下,反覆咀嚼後慢慢自行歸納各篇論說主軸。

但此書重編翻譯後卻為大家省去了這個麻煩,使我在閱讀時滿心歡喜,因為它是一個非常適合初次接觸王陽明學問時,好的引領編排方式。

透過各篇,陽明在意什麼

上卷:

徐愛錄—心即是理:所謂的「理」並非如朱熹所言的「知識性」,難以窮極參透。所以重點是修練「心」,屏除私慾。

陸澄錄—格物無動靜之分:陽明認為只有「天理」才是立志、專注的對象,因此「人欲」的去除是無時無刻的,動靜皆在做這件事。

薛侃錄—一以貫之:功夫修養應該是無時無刻的,而這樣去除私欲的主動性不是表面效果而已。

中卷:

答人論學書—知行合一:世人皆認為「盡心知性」與「存心養性」,「夭」與「壽」,「心」與「理」,「知」與「行」乃兩件事情,事實上哪有所謂二分呢;就是因為弄錯了,才會致使天下議論紛紛。

答周道通書—在事上磨練:「格物」是「致知」工夫 。

答陸原靜書—良知學說:良知一直處於「未發之中」,是一種「已發」、「未發」相互牽動的狀態。

答歐陽崇一—萬物皆備於我心:知行本體,當「心」誠清明則能照見照萬物。  

答羅整庵少宰書—正心誠意:學者日常用功的格物理論。總得來說是闡明:陽明功夫不只停留在心的內求,同時也強調外在的接觸思索。

答聶文蔚—人即天地之心:總的來說是闡明:良知,當他清明真誠時,人就體會良知作為本體的事實;而明瞭並實踐「致良知」的人,自然能明辨善惡,「視人猶己,視國猶家」 ,如此能自然關注到天地萬物,物與我融為一體。

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貴在引導:用禮儀來引導孩童,培養他們的善心,讓他們內心愉悅的學習。     

教約—神而明之:學習規範的展示。

下卷:

陳九川錄—戒慎恐懼在心念:身、心、意、知、物只是一件事情而已。

黃直錄—陽明四句教:陽明強調「誠意」、「正心」、「格物」之間的關係。

黃修易錄—生之謂性:當惡念、欲念去除,良知本體自然顯現。這樣的本體顯現不須刻意為之,是自然而現的,心不覺有負擔(心累)的。

黃省曾錄—良知是造化的精靈:「致良知」應該是活活潑潑物我兩忘、內外無別。

此篇最後,陽明對四句教有詳細的原文論說。

最後,再次推薦此書給喜歡陽明學問,且欲接觸但不明其理的初學之人。


蘇子媖/國立清華大學 住宿書院導師 哲學新媒體共同創辦人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21608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32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 出色出版任選兩本75折
預計 2025/09/19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