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禪學研究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方以智(1611-1671)是明末清初有多方面成就的傑出人物,雖常被視為儒者,但自四十歲出家為僧後,在禪學上也有重要的貢獻。方以智的禪學會通儒釋道三教,注重學問,具有濃厚的知識性。在歷代禪師中,可說獨樹一幟。本書從不同角度探討其禪學的主要內容與特色,以了解其集大成的思想型態,並供今日禪法研究與實踐的參考。
目錄
序章 研究背景與主題說明 1
第一章 方以智的禪學思想 9
一、前言 9
二、由忠臣孝子到出家為僧 11
三、《東西均》中對禪宗之看法 17
四、繼受覺浪道盛集大成之曹洞宗旨 26
五、易與禪之會通 35
六、結論 46
第二章 毋自欺而好學──方以智會通儒禪的途徑 49
一、前言 49
二、不自欺為種 54
三、以學問為茶飯 63
四、會通儒與禪的表現方式 69
(一)藏悟於學 69
(二)關於不立文字 73
(三)注重差別智 83
五、結論 89
第三章 方以智禪語錄中的《莊子》 93
一、前言 93
二、「《莊子》者,禪之先機也。」的涵義與背景 97
三、禪語錄中之禪莊相通 104
四、禪、莊、儒、易之會通 114
五、結論:檢討與評價 127
第四章 方以智論華嚴思想 133
一、前言 133
二、易學與華嚴思想之關係 136
三、思維方式與華嚴思想之關係 146
四、禪語錄中的華嚴思想 155
(一)關於華嚴宗之行布與圓融的闡釋 158
(二)以《華嚴經》作為參究之題材 163
五、結論 170
第五章 方以智的禪法實踐 173
一、前言 173
二、「心外無法」與「法外無心」 176
三、「學即是參,參即是學」與「頓漸一致」 181
四、方以智與大慧宗杲的看話禪 190
五、習氣之化除 197
六、結論 202
引用書目 205
後 記 217
第一章 方以智的禪學思想 9
一、前言 9
二、由忠臣孝子到出家為僧 11
三、《東西均》中對禪宗之看法 17
四、繼受覺浪道盛集大成之曹洞宗旨 26
五、易與禪之會通 35
六、結論 46
第二章 毋自欺而好學──方以智會通儒禪的途徑 49
一、前言 49
二、不自欺為種 54
三、以學問為茶飯 63
四、會通儒與禪的表現方式 69
(一)藏悟於學 69
(二)關於不立文字 73
(三)注重差別智 83
五、結論 89
第三章 方以智禪語錄中的《莊子》 93
一、前言 93
二、「《莊子》者,禪之先機也。」的涵義與背景 97
三、禪語錄中之禪莊相通 104
四、禪、莊、儒、易之會通 114
五、結論:檢討與評價 127
第四章 方以智論華嚴思想 133
一、前言 133
二、易學與華嚴思想之關係 136
三、思維方式與華嚴思想之關係 146
四、禪語錄中的華嚴思想 155
(一)關於華嚴宗之行布與圓融的闡釋 158
(二)以《華嚴經》作為參究之題材 163
五、結論 170
第五章 方以智的禪法實踐 173
一、前言 173
二、「心外無法」與「法外無心」 176
三、「學即是參,參即是學」與「頓漸一致」 181
四、方以智與大慧宗杲的看話禪 190
五、習氣之化除 197
六、結論 202
引用書目 205
後 記 217
序/導讀
後 記
本書所收五篇論文,其中〈方以智的禪學思想〉,已發表於《漢學研究》第27卷第2期(2009年6月),現稍加修正作為第一章。第二章至第五章為執行科技部2017年度〈方以智的禪學研究──以《冬灰錄》為中心〉二年期,及2019年度〈方以智論華嚴思想〉專題研究計畫之成果,均尚未發表。目前學界對方以智的禪學研究,尚不多見。本書嘗試從不同面向探討其禪學內涵與特色,以便對方以智的全體思想有更完整的了解,並供今日禪學研究與實踐的參考。
方以智的學問博大精深,可從不同層面進行研究。思想方面,現多以《東西均》、《藥地炮莊》二書為主要處理對象。禪學部分,因用語及典故比較特殊,且係隨機指引,常靈活運用儒學、易學、莊學等觀念,是以研究上相對困難。
一般而言,欲以文字和論理的方法處理禪學思想或實踐,因與禪宗不落言詮之立場有違,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又方以智的禪學內容,除了禪宗既有之特殊表達外,也常有會通三教和家傳易學的情形,研究上倍增負擔。本書選擇在可處理之問題範圍內,盡量作合理的討論,然仍恐有未盡周延之處。方以智的思想內涵非常難以把握,研究者之間也常見仁見智。本書注重依據文獻作詳實的說明部分,可能不合本地當前品味,雖然如此,但求言有所據。
先前曾撰寫有關方以智的研究論文及專書:《明末清初《莊子》註解研究:以憨山德清、方以智、王船山為例》(2016年12月)、《方以智論心之研究》(2019年6月),均由台北文津出版社出版。本書在此研究基礎上,再進一步探討方以智的禪學,希能彰顯其深遠壯闊的精神世界。惟方以智之著作宏富,內容深奧,難解之處不少,本書只是一個研究的起點,期能對方以智全體思想之了解有所助益。
最後感謝科技部三年間的研究補助,以及文津出版社的大力協助,方能使本書順利問世。
鄧克銘 謹識於台中市
2020年7月
本書所收五篇論文,其中〈方以智的禪學思想〉,已發表於《漢學研究》第27卷第2期(2009年6月),現稍加修正作為第一章。第二章至第五章為執行科技部2017年度〈方以智的禪學研究──以《冬灰錄》為中心〉二年期,及2019年度〈方以智論華嚴思想〉專題研究計畫之成果,均尚未發表。目前學界對方以智的禪學研究,尚不多見。本書嘗試從不同面向探討其禪學內涵與特色,以便對方以智的全體思想有更完整的了解,並供今日禪學研究與實踐的參考。
方以智的學問博大精深,可從不同層面進行研究。思想方面,現多以《東西均》、《藥地炮莊》二書為主要處理對象。禪學部分,因用語及典故比較特殊,且係隨機指引,常靈活運用儒學、易學、莊學等觀念,是以研究上相對困難。
一般而言,欲以文字和論理的方法處理禪學思想或實踐,因與禪宗不落言詮之立場有違,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又方以智的禪學內容,除了禪宗既有之特殊表達外,也常有會通三教和家傳易學的情形,研究上倍增負擔。本書選擇在可處理之問題範圍內,盡量作合理的討論,然仍恐有未盡周延之處。方以智的思想內涵非常難以把握,研究者之間也常見仁見智。本書注重依據文獻作詳實的說明部分,可能不合本地當前品味,雖然如此,但求言有所據。
先前曾撰寫有關方以智的研究論文及專書:《明末清初《莊子》註解研究:以憨山德清、方以智、王船山為例》(2016年12月)、《方以智論心之研究》(2019年6月),均由台北文津出版社出版。本書在此研究基礎上,再進一步探討方以智的禪學,希能彰顯其深遠壯闊的精神世界。惟方以智之著作宏富,內容深奧,難解之處不少,本書只是一個研究的起點,期能對方以智全體思想之了解有所助益。
最後感謝科技部三年間的研究補助,以及文津出版社的大力協助,方能使本書順利問世。
鄧克銘 謹識於台中市
2020年7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