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心理開關:打開你行為背後的九道機制!拆解被「慣性」綁架的情緒、思考與決策系統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9 277
    350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心理學心理學各論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諾瓦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財經錢線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09/1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行為從來不是隨機發生,而是受內在結構與經驗模式牽引
情緒失控、溝通卡關、選擇困難,背後都有可解釋的心理機制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套「心理操作系統」

  這不是一本要你背心理學名詞的書,而是一部帶你「重新理解自己」的實用心理指南。從「為何我們搞不清自己的情緒」、到「選擇的自由其實是幻覺」,本書揭開心理運作的底層邏輯,讓你第一次看見:原來困擾我們多年的情緒反應、選擇困難、關係糾結,背後其實都有可拆解的心理機制。

▎人不是被塑造,而是被重複經驗「寫入」

  書中從嬰兒期的依附開始,描繪每個人成長過程如何被語言、環境與創傷「編碼」。你以為你已經長大,但那些不安全感、被否定的陰影、或是討好他人的慣性,其實仍活在童年的腳本裡。這些心理印記不只是記憶,而是持續影響你每一次的決定與反應。

▎你以為在做選擇,其實早已被推著走

  決策心理學告訴我們:「理性」只是故事的表面,真正左右我們的,是無意識的感受與過去的經驗記憶。本書用一針見血的方式,拆解賭徒謬誤、沉沒成本、後悔預期等心智陷阱,讓你發現:原來許多「錯誤選擇」根本不是你的錯,而是整個社會系統讓你看不清選擇背後的結構性限制。

▎心理學的重點是能用在自己身上

  從調節情緒、建立心理韌性,到設立關係邊界與重新設定自我信念,本書提供一套可以實作的「心理更新術」。你將學會如何透過日常語言修復創傷、如何建立屬於自己的學習策略、如何創造新的心理迴路,而不再被舊有的程式碼牽著走。

▎與自己和解的起點

  如果你對關係失望、對自己困惑、對未來焦慮,本書將帶你看見:不是你壞掉了,而是你從沒學過怎麼修正。本書就是一份操作手冊,讓你重新成為自己心理系統的主程式設計師。

〔本書特色〕
你每天的情緒反應、關係互動與選擇困難,其實都來自一套早已寫入卻從未更新的心理系統。本書從心理學的底層邏輯出發,帶你認識內在如何運作,並教你一步步拆除無效的信念、重建情緒與行為的迴路,成為自己心理的設計師。

作者

諾瓦,熱愛心理學與文學的巨蟹男子,已擔任校園心理諮商師十六餘年,假日喜歡與家人逛IKEA,嗜好是蒐集世界各地的咖啡杯。

目錄


第一章 心理是怎麼開始運作的?—從自我覺察到行為改變
第二章 從小到大,我們怎麼被「塑造」
第三章 你真的會學習嗎?—學習心理學的現實應用
第四章 說話這麼難,是因為心理沒對頻
第五章 你以為你在選,其實是被推著走
第六章 壓力、意志與情緒三角戰
第七章 從孩子到長輩,人生階段的心理轉彎
第八章 關係中的心理戰:愛、距離與邊界
第九章 打造你自己的心理操作系統

試閱

第六章 壓力、意志與情緒三角戰
第一節 壓力從哪來?生理與心理的雙向影響

壓力不是敵人,而是訊號

許多人聽到「壓力」,會立刻聯想到焦慮、痛苦、失控等負面感受。但心理學家指出,壓力本身並非敵人,而是一種「對環境需求的反應」。當外在挑戰超出我們認知、情緒與資源的負荷時,壓力便會出現,提醒我們:「你需要調整,或需要支援。」

根據漢斯.薛利(Hans Selye)提出的「一般適應症候群理論」,壓力可分為警覺期、抵抗期與耗竭期,這是一個生理與心理交互作用的過程。換言之,壓力不僅僅存在於情緒層面,它也直接影響我們的荷爾蒙分泌、免疫系統、睡眠品質與注意力維持。

當我們把壓力視為一種「應對資源不足的提示」而非一種錯誤狀態,我們才能更有效地介入與修復。

生理反應:壓力如何在身體裡現形

當人面對壓力時,身體會先啟動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SAM),釋放腎上腺素與去甲腎上腺素,使心跳加速、肌肉緊繃、呼吸加快;接著啟動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HPA axis),於數分鐘後提高皮質醇(cortisol)濃度,以動員能量並維持反應。這兩條路徑共同為「戰、逃或僵住」等壓力反應做準備。

這些反應在原始時代對生存至關重要,但在現代生活中,壓力常來自慢性而非急性事件,例如工作評量、人際衝突、經濟焦慮等,讓這些生理機制長期處於亢奮狀態,進而導致慢性疲勞、睡眠障礙、免疫力下降,甚至心血管疾病。

身體不會說謊。當我們忽略壓力時,身體會代替情緒發聲。

心理機制:感知壓力才是關鍵

不是每個壓力源都會造成壓力反應,關鍵在於「感知」。心理學家理查.拉扎魯斯(Richard Lazarus)認為,個體是否產生壓力反應,取決於兩件事:

.這個情境對我有威脅嗎?
.我是否有資源應對它?

也就是說,壓力並非事件本身,而是「我怎麼解讀事件」。同一件事情,有人覺得刺激,有人覺得壓力山大,差別就在於我們內在的資源感、應對信心與過去經驗。

當我們對自己缺乏掌控感、自我效能低落、情緒支持不足時,再小的挑戰都可能引發巨大的壓力感。

生心理互動:壓力是雙向通道

生理與心理在壓力反應中不是彼此獨立,而是雙向交互的。情緒低落會影響荷爾蒙分泌,而慢性失眠也會使人更容易感到焦慮與煩躁。研究顯示,長期處於壓力下的人,其杏仁核(情緒處理中心)活動會增加,而前額葉皮質(理性調控區)活動則減弱,使得人更容易做出衝動反應、陷入負面循環。

這種互動讓壓力變得更難破解,但也提醒我們:減壓不能只靠心理轉念,或只靠補眠、運動、營養等生理方法,而是需要身心同步調整。

建立壓力覺察與調節的能力

(1)學會傾聽身體訊號:頭痛、失眠、情緒易怒,都是壓力的早期訊號。
(2)辨識壓力來源:寫下讓你感到壓力的事件,釐清是外部挑戰還是內部期待。
(3)區分可控與不可控的因素:將注意力集中在可以調整的部分,降低無力感。
(4)建立支持系統:社會連結能有效緩衝壓力對心理的侵蝕。
(5)身體管理同步進行:睡眠、飲食、運動與呼吸訓練都是壓力調節的基礎。

壓力管理,是一種生活素養

我們無法消滅壓力,也不應該去追求「零壓人生」。真正的關鍵是:你是否能在壓力出現時,有能力辨識它、理解它,並溫和而有力地調節它。

壓力不是失敗的證明,而是成長的訊號。當我們能與壓力和平共處,我們不只更健康,也更自由。


第二節 意志力不是靠撐,是靠策略

意志力不是無限資源,而是有限預算

許多人誤以為意志力是一種性格特質,只要意志堅定,就能扛住誘惑、持續努力、不輕言放棄。早期研究將意志力視為可被耗用的「有限資源」,用以解釋多次自我控制後的表現下降(自我耗竭,ego depletion);但近年大型重現研究與新模型指出,耗竭效應並非穩定必然,動機、注意力轉移與期待也能解釋類似現象。因此,本章採務實觀點:不把意志力當作無限供給,而是透過策略設計來減少其消耗。

舉例來說,一個人在經歷了一整天的工作壓力、社交忍耐與情緒壓抑之後,晚上要拒絕吃甜點的能力會變差,這不是他不夠自律,而是意志力已經耗盡。理解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它提醒我們——靠撐不如靠設計。

意志力的神經科學基礎:前額葉與控制中樞

大腦中負責自我控制的區域主要在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它涉及計劃、判斷、延遲滿足與行為抑制。當我們使用意志力進行選擇、抗拒誘惑或推進不想做但該做的事情時,前額葉會大量活躍。

但這個系統的活動非常容易受到睡眠不足、情緒波動、低血糖與疲勞影響。也就是說,當你累了、餓了、煩了,你的意志力本來就會下降。

所以,一個關鍵觀念是:意志力不是用來撐的,而是需要被保護與補充的心理資源。與其在情緒風暴中硬撐,不如先設計環境,減少資源耗損。

環境設計比意志力更有效

心理學家凱蒂.米爾克曼(Katy Milkman)指出,最成功的行為改變,往往不是靠自律,而是靠策略。她在實驗中發現,將運動與喜愛的影集綁在一起(例如「只在健身房看Netflix」),能顯著提升運動持續率。這種做法被稱為「誘惑綁定」(temptation bundling)。

另一種常見策略是「決策預設」(choice architecture):預先設計好行為選項,讓「對自己好的行為」變得更容易發生。例如:把手機放在臥室以外的地方、將零食放在難以取得的櫃子、排好每天寫作的時段。

環境設計的重點不是限制自己,而是幫助自己不必在每一個選擇點都耗費意志力。

習慣是節省意志力的最佳機制

習慣的形成,是大腦將重複行為內化為自動化程序的過程,這能大幅降低對意志力的依賴。當早起、閱讀、運動等行為變成「不用思考就會做」的程序,意志力就能節省下來,留給真正困難的選擇。

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在《原子習慣》中指出,習慣改變的關鍵不在於巨大決心,而在於小步驟的重複與環境的配合。他提出的「提示→欲望→反應→獎賞」四階段,也提醒我們要讓好的行為變得明顯、簡單、有吸引力。

從這個角度看,真正的自律不是靠意志,而是靠讓自己「不需要靠意志」的設計。

如何策略性運用意志力?

1. 把意志力留給重要選擇
不必每件事都靠自律,將資源集中在最關鍵的行動上。

2. 在狀態最佳時安排困難任務
早晨、休息後是大腦最有資源的時候,避免把困難事留到夜晚。

3. 善用「計畫反應」策略
事先寫下「如果發生X,我就做Y」的應對方案,例如「如果我想滑手機,就先站起來喝水」。

4. 學會補充與修復意志力
睡眠、補水、血糖平衡與適度休息,都是補充前額葉功能的關鍵。

5. 將行為與價值連結
每天提醒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內在動機能延長意志力的持久度。

意志力的真正力量,是不靠它也能前進

當我們以為成功的人是「更有意志力」,我們其實忽略了他們更懂得如何保護這份資源。他們知道何時該休息、何時該求援、何時該設計一個不需要意志力的環境。

你不是沒毅力,只是你還沒建立適合自己的行為策略。當我們停止用「撐下去」來證明自己,轉而用「設計過的節奏」來支持自己,我們會發現,意志力從來不該是我們的救生索,而是一把我們學會如何妥善使用的工具。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408373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3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19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