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記者教你25條現實生活的生存法則
我們都明白這些道理,但面對爾虞我詐的現實人生,該如何應對?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兵不厭詐,這是戰爭」、「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我們都明白這些道理,但面對爾虞我詐的現實人生,該如何應對?
華府知名評論家克勞福,告訴你不可不知的25條操作守則。
我們必須具備狐狸的聰明,來識破陷阱,又要有獅子的力量,來嚇退豺狼。--馬基維利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試圖玩弄政治手腕、操縱他人,以達成自己的目的。在辦公室,我們試圖控制老闆和同事,以求獲得晉升、提拔或只是更好的座位。在家裡,我們試圖控制家人,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意圖成長,說服父母資助我們。在愛情上,我們設法贏得感情和搏取關心。在社會上,我們開車試圖控制道路、購物時討價還價、進餐館要求好的位置。我們還試圖控制自然,甚至想征服他國,無時無刻不在控制和保衛自己的生活。
或許你想置身事外,不屑理會生活中的種種角力爭奪。又或者你是一個性格隨和、隨遇而安的人,但仍可能遇到一心想擺佈你的惡棍、老闆、同事,甚至是家人,如果你不聽話他們就要整你,其手段之熟練,如同政治老手所為。若你不懂得如何應付那些凡夫俗子,你的生活也會舉步維艱。
本書提供的二十五條法則,對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政治角力和人心詭詐的爭鬥,將大有裨益。作者是華盛頓最受歡迎的評論家之一,擔任記者多年,引用馬基維利古老的智慧和思想,重述現代人真實生活中可加以應用的法則指南和經驗教訓。
這些法則透露的真實情況也許冷酷無情,甚至是不道德的,但這些法則會幫助你認清身邊的人。如果你想學會與人交往的技巧,學會區分「想像中的他人」和「真實的他人」,你就有必要瞭解這一切。
本書特色
作者以擔任華府記者多年的經驗,理解到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政治角力和人心詭詐的爭鬥,引用馬基維利古老的智慧和思想,用當代最真實的例子,以最淺顯易懂的方式,將馬基維利的觀點重述,成為現代人面臨勾心鬥角時可加以應用的參考操作守則。
我們都明白這些道理,但面對爾虞我詐的現實人生,該如何應對?
華府知名評論家克勞福,告訴你不可不知的25條操作守則。
我們必須具備狐狸的聰明,來識破陷阱,又要有獅子的力量,來嚇退豺狼。--馬基維利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試圖玩弄政治手腕、操縱他人,以達成自己的目的。在辦公室,我們試圖控制老闆和同事,以求獲得晉升、提拔或只是更好的座位。在家裡,我們試圖控制家人,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意圖成長,說服父母資助我們。在愛情上,我們設法贏得感情和搏取關心。在社會上,我們開車試圖控制道路、購物時討價還價、進餐館要求好的位置。我們還試圖控制自然,甚至想征服他國,無時無刻不在控制和保衛自己的生活。
或許你想置身事外,不屑理會生活中的種種角力爭奪。又或者你是一個性格隨和、隨遇而安的人,但仍可能遇到一心想擺佈你的惡棍、老闆、同事,甚至是家人,如果你不聽話他們就要整你,其手段之熟練,如同政治老手所為。若你不懂得如何應付那些凡夫俗子,你的生活也會舉步維艱。
本書提供的二十五條法則,對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政治角力和人心詭詐的爭鬥,將大有裨益。作者是華盛頓最受歡迎的評論家之一,擔任記者多年,引用馬基維利古老的智慧和思想,重述現代人真實生活中可加以應用的法則指南和經驗教訓。
這些法則透露的真實情況也許冷酷無情,甚至是不道德的,但這些法則會幫助你認清身邊的人。如果你想學會與人交往的技巧,學會區分「想像中的他人」和「真實的他人」,你就有必要瞭解這一切。
本書特色
作者以擔任華府記者多年的經驗,理解到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政治角力和人心詭詐的爭鬥,引用馬基維利古老的智慧和思想,用當代最真實的例子,以最淺顯易懂的方式,將馬基維利的觀點重述,成為現代人面臨勾心鬥角時可加以應用的參考操作守則。
名人推薦
《出版人周刊》
黑幼龍(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
海倫.托馬斯(Helen Thomas,白宮資深女記者)
拉里.薩巴托(Larry J. Sabato,維吉尼亞大學政治中心主任) 推薦
書評
◆華盛頓記者和《攻擊信使》的作者克勞福,使馬基維利的思想更合乎21世紀的讀者需求,是一本指導粗心、敦厚和「胸無城府」者的現實生活競爭指南。……克勞福擅用趣聞軼事,在邏輯的架構下來闡明冷酷的事實,對積極投入的努力提供了極佳的建議,朝實際的方向、在強敵環伺中生存下去而擁抱生活。--《出版人周刊》
◆終於,有一本書巧妙運用真實的政治權術,幫助人們在自己的生活中取得進展。十誡讓你上天堂,但克雷格.克勞福的25條法則將幫助你在苦難地球上生存下來。事不宜遲,閱讀本書吧!──拉里.薩巴托(Larry J. Sabato),維吉尼亞大學政治中心主任。
◆克雷格.克勞福是華盛頓權威人士,寫了一本極好而有深刻見解的指南書,可用於公共生活中的權力運作,以及如何避免潛藏的危險。他顯示在政治賽局和一般生活中,需要運用一點馬基維利式的策略以取得成效。──海倫.托馬斯(Helen Thomas),白宮資深女記者、赫斯特專欄作家、《民主的看門狗》作者。
黑幼龍(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
海倫.托馬斯(Helen Thomas,白宮資深女記者)
拉里.薩巴托(Larry J. Sabato,維吉尼亞大學政治中心主任) 推薦
書評
◆華盛頓記者和《攻擊信使》的作者克勞福,使馬基維利的思想更合乎21世紀的讀者需求,是一本指導粗心、敦厚和「胸無城府」者的現實生活競爭指南。……克勞福擅用趣聞軼事,在邏輯的架構下來闡明冷酷的事實,對積極投入的努力提供了極佳的建議,朝實際的方向、在強敵環伺中生存下去而擁抱生活。--《出版人周刊》
◆終於,有一本書巧妙運用真實的政治權術,幫助人們在自己的生活中取得進展。十誡讓你上天堂,但克雷格.克勞福的25條法則將幫助你在苦難地球上生存下來。事不宜遲,閱讀本書吧!──拉里.薩巴托(Larry J. Sabato),維吉尼亞大學政治中心主任。
◆克雷格.克勞福是華盛頓權威人士,寫了一本極好而有深刻見解的指南書,可用於公共生活中的權力運作,以及如何避免潛藏的危險。他顯示在政治賽局和一般生活中,需要運用一點馬基維利式的策略以取得成效。──海倫.托馬斯(Helen Thomas),白宮資深女記者、赫斯特專欄作家、《民主的看門狗》作者。
目錄
導言
法則1 生活是一場爭奪控制權的醜惡戰爭
法則2 與其小心地否認,不如大膽地斷言
法則3 愛能幫助人,但恐懼給人動力
法則4 受歡迎的謊言勝過不受歡迎的真話
法則5 野心永無止境
法則6 只有善變者方能成事
法則7 亦步亦趨往往好過獨闢蹊徑
法則8 如果形勢需要,不必信守諾言
法則9 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才能控制他們
法則10 權力越為人所矚目,就越是受到限制
法則11 傲慢讓你成為眾矢之的
法則12 與其領導追隨者,不如追隨領導者
法則13 不要相信那些想要領導別人的人
法則14 如果你還不起人情,就不要找人幫忙
法則15 帶頭變革的人大多以失敗告終
法則16 渴望權力的人並不總能掌握住權力
法則17 依賴你的人最忠誠
法則18 徹底剷除你的對手,不要心慈手軟
法則19 當心消極對抗的人
法則20 有時候勝利蘊藏於妥協之中
法則21 痛苦而迅速的決定有時能把損失降到最小
法則22 慢慢地發放獎勵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法則23 人們對你講真話時,對你的敬意也減少了
法則24 一旦衝突不可避免,就讓它來吧
法則25 掌權者不會主動放棄權力,權力只能從他們手中奪取
法則1 生活是一場爭奪控制權的醜惡戰爭
法則2 與其小心地否認,不如大膽地斷言
法則3 愛能幫助人,但恐懼給人動力
法則4 受歡迎的謊言勝過不受歡迎的真話
法則5 野心永無止境
法則6 只有善變者方能成事
法則7 亦步亦趨往往好過獨闢蹊徑
法則8 如果形勢需要,不必信守諾言
法則9 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才能控制他們
法則10 權力越為人所矚目,就越是受到限制
法則11 傲慢讓你成為眾矢之的
法則12 與其領導追隨者,不如追隨領導者
法則13 不要相信那些想要領導別人的人
法則14 如果你還不起人情,就不要找人幫忙
法則15 帶頭變革的人大多以失敗告終
法則16 渴望權力的人並不總能掌握住權力
法則17 依賴你的人最忠誠
法則18 徹底剷除你的對手,不要心慈手軟
法則19 當心消極對抗的人
法則20 有時候勝利蘊藏於妥協之中
法則21 痛苦而迅速的決定有時能把損失降到最小
法則22 慢慢地發放獎勵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法則23 人們對你講真話時,對你的敬意也減少了
法則24 一旦衝突不可避免,就讓它來吧
法則25 掌權者不會主動放棄權力,權力只能從他們手中奪取
序/導讀
導言
重要的是讓人相信你所說的都是事實,而非想像。——馬基維利
本書論述了在日常政治生活中的二十五條法則。它們適用於職業的政治家,但又不侷限於那些管理者,不侷限於那些汲汲於控制他人的普通「百姓」。即便是一個性格隨和、隨遇而安的人,在生活中也會遇到一心想擺佈你的惡棍、老闆、同事,甚至家人,如果你不聽話他們就要整你,其手段之熟練,如同政治老手所為。此時這本書就是不無裨益的了。
人們的生活無法脫離政治。人類是自然世界中最厲害的掠食者,控制是其終極目標。我們發明雨傘來控制自然,我們狂轟濫炸以征服別國,我們一直在尋求控制,一刻也沒有停止過。我們開車時比拼速度,購物時討價還價,時刻都在控制和保衛自己的空間——這正是政治的本質所在。
或許你想置身事外,不屑理會生活中的種種瑣碎。可如果你不懂得如何應付那些凡夫俗子,你的生活也會舉步維艱。你可以把它看作一堂現實生活中自衛課程。
本書闡述的法則源自十六世紀哲人兼史家馬基維利擬定的原則,其《君主論》一書被歷代政治家奉為聖經。本書會告訴你馬基維利對於人類行為有怎樣敏銳的洞察,史上著名政治家在政治生活中採取了何種謀略,以及可以應用於日常生活的經驗教訓。
很多人說自己討厭政治,但是政治對人們生活的控制程度超過一般人的想像。不管是爭奪餐館裡的好座位,還是爭取升職的機會,我們都在使用政治技巧以獲得成功。
CBS的真人秀《我要活下去》在二十一世紀初走紅螢幕,原因是它把政治的真實狀況呈現在觀眾面前。選手們被困在一個孤島上,他們縱橫捭闔,通過投票把對手一一逐出,最後只剩下一個人。在每一季的節目中,最後的贏家都是技巧最嫻熟的政客,這一點也不令人感到奇怪。
隨後出現了許多跟風的節目,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在實質意義上,參與者的種種舉動最終都可以歸結為政治行為。這種現實題材的節目要向馬基維利尋求智慧。畢竟他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位現實主義的歷史學家,在他的時代,人們為了討好統治者,不惜編造謊言,神化他們的功績和德行。馬基維利不這麼做。他要尋找統治者奪取和維持控制權的真相。「我覺得最好論述事物的真實情況,而不是想像中的情況,」馬基維利寫道。
這裡要提醒大家,有時候這些法則透露的「真實情況」顯得是那麼冷酷無情,甚至是不道德的。不過,如果你想學會與人交往的技巧,學會區分真實的他人和你「想像中的」他人,你就有必要瞭解這一切。自然有別的書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去做。這裡我們只探討事實是什麼。
再想像一下人們開車時的表現。許多駕駛者的態度和氣、為人寬容,也有不少人粗魯討厭、盛氣淩人。不管他們在其他地方是怎麼表現的,記住一條:他們展現在公路上樣子才是真實的一面。如果你和這些粗魯的車主參加同一個派對,他們會裝出一副溫文爾雅的樣子。但是在他們的車子裡,在一個與外界隔離的環境中,他們才會展現真實的自我。
這些法則會幫助你認清身邊人的「真實的自我」。自然,本書也不可避免地成為那些試圖操縱這個世界的馬基維利主義者的參考手冊。
政治既讓我們感到厭惡,又給我們提供了娛樂。傑伊.萊諾(Jay Leno)在主持《今夜秀》的時候總要開一兩個政治玩笑。接下來的許多法則也許會讓你感到厭惡。理想的情況是,其中有一些會讓你覺得有趣。
的確,我們可以否定這些法則,這也是我們一貫的做法,但是它們終究描述了人類生活的「真實情況」。
前言
「馬基維利」致歐巴馬總統
總統先生,這本關於生存法則的書不錯,它是我將近五百年前作品的現代版,我希望表達一下對此書的賞識,如今您正在為下一任期部署計畫,我也趁勢評價一下您的政治技能。
正如《君主論》的致獻辭所說,我發現「我在自己的財物中最為喜愛和珍視的莫過於知識了——那是有關偉人事跡的知識,是我長期與現代事物接觸和終日研讀古書所積累起的知識」。
克勞福先生在《華府記者教你25條現實生活的生存法則》中,為普通人提供了一些基本行事法則,我對這些法則沒有異議,這位熱心腸的學生為我的作品背書,我自然受寵若驚。不過和他不同,我對權力的思考只針對統治者或爭取成為統治者的人。
儘管如此,我還是很讚賞克勞福先生為那些並非身處高位的人們在政治實踐上指明道路——有些人在工作中需要對付將他們玩弄於股掌的敵人,還有人面臨著在各種情況和人群之中取得權力的挑戰。克勞福先生做到了,既無浮誇激昂的語句,亦無輕盈魅惑的修辭。而這也一直是我的目標。
好了,言歸正傳。
總統先生,鑑於本書中的法則對您早年的白宮生涯很適用,我總結了三條極有針對性的。也許我的一些意見與其說是恭維,不如說是警告,但必須醜話在前,因為無論誰成為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政治舵手,都必定是政治藝術中熟練的實踐者。
祝賀您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不過在操持權力上,您還面臨著巨大挑戰,為了繼續成功之勢,您也許要做些調整。
「如果形勢需要,宜變通諾言」
克勞福先生在第8條法則中指出:「不知不覺地改變立場同時不被人發現是政治藝術中最難做到的。」在這個問題上,他不折不扣地援引了我的思想:「在遵守諾言對自己不利,或者之前做出承諾的理由現在不復存在時,一位明智的統治者不能、也不應當遵守諾言」
總統先生,對此事您已顯示出很強的理解力,並願意嘗試。在戰爭和社會改革的問題上,您常常不會完全兌現競選時的承諾,或者,您試圖兌現承諾時顯得躊躇拖拉,而這使您最熱心的支持者失去了耐心。
這條法則最大限度地抬高了您為自身形象付出的代價。您吃了苦頭,因為您不夠靈活應變。換言之,即二十一世紀的克勞福先生可能會用當地的口語說,你「陷得太深了」。
也許你的一個前輩是不錯的榜樣——柯林頓總統(或者叫他「比爾」,我相信他喜歡用這個親切的稱呼)。他是個極富才華的政治家,經常改變立場,卻能把代價降到最低。他採取的方法可以歸結為一個簡介的公式,對此克勞福先生在本章作了詳細的介紹:
※承認你必須要違背諾言。假裝遵守只會讓你陷入更加複雜的政治困境。儘量多道歉。給出有力的理由,說明導致你食言的因素是當初許諾時無法預見的。最重要的是,要讓那些你對他們許下諾言的人明白,改變當初的承諾對他們是有好處的。
「帶頭變革的人大多以失敗告終」
總統先生,您已通過自己艱辛的經歷,學到了克勞福先生的第15條法則。針對當權者的民粹情緒日益高漲,而您在那一刻掌權,必然要被迫放棄先前不合理的期待。
正如克勞福先生在本章中指出的,大多數情況下,適度的變化比激進的變革更可行。「變革令人不安,而重複令人厭倦,」他寫道,「避開這兩個極端,帶給人們一些變化,人們更有可能追隨你的領導。」
當然,總有人無理地要求激進變革,如未達目的便轉而反對。一位政治領袖必須維持平衡,尋求足夠的變化,同時保留足夠溫和的力量,防止激進勢力對自身權力造成威脅。
總統先生,進行一次真正的變革,需要遵循一定的技術。別把不成熟的想法公之於眾。瞭解保守人士喜歡採取的戰術優勢並設法削弱其力量。在憤怒和抵制情緒出現之前控制對話的局勢。
對於任何政權中的人來說,變革常常是誘人的,但在穩定的社會裡,一旦嘗試便知,人們其實並不像他們自己認為的那樣需要變革。一般來說,政權沒有被顛覆的危險,「戲劇性的變革」就只是一種修辭的手段。
「一旦衝突不可避免,就讓它來吧」
總統先生,在下面的第24條法則中,我們找到了合理的建議,可能對您有用。也許新官上任,總有些不確定因素,您在第一屆任期內,公開或私下都並未遏制政敵,也沒怎麼和他們對抗。
一個領袖,如未一貫嚴格運用自身地位所賦予的權力來施壓,就會做出很多不必要的妥協,而最壞的情況是,領袖成為了一隻跟屁蟲。
很多政客反對您,他們態度頑固。這清楚地表明,衝突是無法避免的。不要延遲衝突,至少要澄清在談判中哪些是您不會讓步的,否則會助長對方的氣焰。
執政當中,不管國內還是國外的問題,都不斷考驗著您的底線。挑起本可避免的衝突卻於己無益,或者採取不妥協的姿態卻沒有意願和能力堅持到底,都是不明智的。
克勞福先生在本章坦率地提出建議:「明知會遭到反擊就不要去招惹。但在迫不得已時要果斷地先發制人。」
*尼可洛.馬基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 1469-1527),義大利哲學家、外交官、劇作家,文藝復興時期在佛羅倫斯擔任公職,被視為現代政治學的奠基者之一。
重要的是讓人相信你所說的都是事實,而非想像。——馬基維利
本書論述了在日常政治生活中的二十五條法則。它們適用於職業的政治家,但又不侷限於那些管理者,不侷限於那些汲汲於控制他人的普通「百姓」。即便是一個性格隨和、隨遇而安的人,在生活中也會遇到一心想擺佈你的惡棍、老闆、同事,甚至家人,如果你不聽話他們就要整你,其手段之熟練,如同政治老手所為。此時這本書就是不無裨益的了。
人們的生活無法脫離政治。人類是自然世界中最厲害的掠食者,控制是其終極目標。我們發明雨傘來控制自然,我們狂轟濫炸以征服別國,我們一直在尋求控制,一刻也沒有停止過。我們開車時比拼速度,購物時討價還價,時刻都在控制和保衛自己的空間——這正是政治的本質所在。
或許你想置身事外,不屑理會生活中的種種瑣碎。可如果你不懂得如何應付那些凡夫俗子,你的生活也會舉步維艱。你可以把它看作一堂現實生活中自衛課程。
本書闡述的法則源自十六世紀哲人兼史家馬基維利擬定的原則,其《君主論》一書被歷代政治家奉為聖經。本書會告訴你馬基維利對於人類行為有怎樣敏銳的洞察,史上著名政治家在政治生活中採取了何種謀略,以及可以應用於日常生活的經驗教訓。
很多人說自己討厭政治,但是政治對人們生活的控制程度超過一般人的想像。不管是爭奪餐館裡的好座位,還是爭取升職的機會,我們都在使用政治技巧以獲得成功。
CBS的真人秀《我要活下去》在二十一世紀初走紅螢幕,原因是它把政治的真實狀況呈現在觀眾面前。選手們被困在一個孤島上,他們縱橫捭闔,通過投票把對手一一逐出,最後只剩下一個人。在每一季的節目中,最後的贏家都是技巧最嫻熟的政客,這一點也不令人感到奇怪。
隨後出現了許多跟風的節目,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在實質意義上,參與者的種種舉動最終都可以歸結為政治行為。這種現實題材的節目要向馬基維利尋求智慧。畢竟他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位現實主義的歷史學家,在他的時代,人們為了討好統治者,不惜編造謊言,神化他們的功績和德行。馬基維利不這麼做。他要尋找統治者奪取和維持控制權的真相。「我覺得最好論述事物的真實情況,而不是想像中的情況,」馬基維利寫道。
這裡要提醒大家,有時候這些法則透露的「真實情況」顯得是那麼冷酷無情,甚至是不道德的。不過,如果你想學會與人交往的技巧,學會區分真實的他人和你「想像中的」他人,你就有必要瞭解這一切。自然有別的書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去做。這裡我們只探討事實是什麼。
再想像一下人們開車時的表現。許多駕駛者的態度和氣、為人寬容,也有不少人粗魯討厭、盛氣淩人。不管他們在其他地方是怎麼表現的,記住一條:他們展現在公路上樣子才是真實的一面。如果你和這些粗魯的車主參加同一個派對,他們會裝出一副溫文爾雅的樣子。但是在他們的車子裡,在一個與外界隔離的環境中,他們才會展現真實的自我。
這些法則會幫助你認清身邊人的「真實的自我」。自然,本書也不可避免地成為那些試圖操縱這個世界的馬基維利主義者的參考手冊。
政治既讓我們感到厭惡,又給我們提供了娛樂。傑伊.萊諾(Jay Leno)在主持《今夜秀》的時候總要開一兩個政治玩笑。接下來的許多法則也許會讓你感到厭惡。理想的情況是,其中有一些會讓你覺得有趣。
的確,我們可以否定這些法則,這也是我們一貫的做法,但是它們終究描述了人類生活的「真實情況」。
前言
「馬基維利」致歐巴馬總統
總統先生,這本關於生存法則的書不錯,它是我將近五百年前作品的現代版,我希望表達一下對此書的賞識,如今您正在為下一任期部署計畫,我也趁勢評價一下您的政治技能。
正如《君主論》的致獻辭所說,我發現「我在自己的財物中最為喜愛和珍視的莫過於知識了——那是有關偉人事跡的知識,是我長期與現代事物接觸和終日研讀古書所積累起的知識」。
克勞福先生在《華府記者教你25條現實生活的生存法則》中,為普通人提供了一些基本行事法則,我對這些法則沒有異議,這位熱心腸的學生為我的作品背書,我自然受寵若驚。不過和他不同,我對權力的思考只針對統治者或爭取成為統治者的人。
儘管如此,我還是很讚賞克勞福先生為那些並非身處高位的人們在政治實踐上指明道路——有些人在工作中需要對付將他們玩弄於股掌的敵人,還有人面臨著在各種情況和人群之中取得權力的挑戰。克勞福先生做到了,既無浮誇激昂的語句,亦無輕盈魅惑的修辭。而這也一直是我的目標。
好了,言歸正傳。
總統先生,鑑於本書中的法則對您早年的白宮生涯很適用,我總結了三條極有針對性的。也許我的一些意見與其說是恭維,不如說是警告,但必須醜話在前,因為無論誰成為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政治舵手,都必定是政治藝術中熟練的實踐者。
祝賀您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不過在操持權力上,您還面臨著巨大挑戰,為了繼續成功之勢,您也許要做些調整。
「如果形勢需要,宜變通諾言」
克勞福先生在第8條法則中指出:「不知不覺地改變立場同時不被人發現是政治藝術中最難做到的。」在這個問題上,他不折不扣地援引了我的思想:「在遵守諾言對自己不利,或者之前做出承諾的理由現在不復存在時,一位明智的統治者不能、也不應當遵守諾言」
總統先生,對此事您已顯示出很強的理解力,並願意嘗試。在戰爭和社會改革的問題上,您常常不會完全兌現競選時的承諾,或者,您試圖兌現承諾時顯得躊躇拖拉,而這使您最熱心的支持者失去了耐心。
這條法則最大限度地抬高了您為自身形象付出的代價。您吃了苦頭,因為您不夠靈活應變。換言之,即二十一世紀的克勞福先生可能會用當地的口語說,你「陷得太深了」。
也許你的一個前輩是不錯的榜樣——柯林頓總統(或者叫他「比爾」,我相信他喜歡用這個親切的稱呼)。他是個極富才華的政治家,經常改變立場,卻能把代價降到最低。他採取的方法可以歸結為一個簡介的公式,對此克勞福先生在本章作了詳細的介紹:
※承認你必須要違背諾言。假裝遵守只會讓你陷入更加複雜的政治困境。儘量多道歉。給出有力的理由,說明導致你食言的因素是當初許諾時無法預見的。最重要的是,要讓那些你對他們許下諾言的人明白,改變當初的承諾對他們是有好處的。
「帶頭變革的人大多以失敗告終」
總統先生,您已通過自己艱辛的經歷,學到了克勞福先生的第15條法則。針對當權者的民粹情緒日益高漲,而您在那一刻掌權,必然要被迫放棄先前不合理的期待。
正如克勞福先生在本章中指出的,大多數情況下,適度的變化比激進的變革更可行。「變革令人不安,而重複令人厭倦,」他寫道,「避開這兩個極端,帶給人們一些變化,人們更有可能追隨你的領導。」
當然,總有人無理地要求激進變革,如未達目的便轉而反對。一位政治領袖必須維持平衡,尋求足夠的變化,同時保留足夠溫和的力量,防止激進勢力對自身權力造成威脅。
總統先生,進行一次真正的變革,需要遵循一定的技術。別把不成熟的想法公之於眾。瞭解保守人士喜歡採取的戰術優勢並設法削弱其力量。在憤怒和抵制情緒出現之前控制對話的局勢。
對於任何政權中的人來說,變革常常是誘人的,但在穩定的社會裡,一旦嘗試便知,人們其實並不像他們自己認為的那樣需要變革。一般來說,政權沒有被顛覆的危險,「戲劇性的變革」就只是一種修辭的手段。
「一旦衝突不可避免,就讓它來吧」
總統先生,在下面的第24條法則中,我們找到了合理的建議,可能對您有用。也許新官上任,總有些不確定因素,您在第一屆任期內,公開或私下都並未遏制政敵,也沒怎麼和他們對抗。
一個領袖,如未一貫嚴格運用自身地位所賦予的權力來施壓,就會做出很多不必要的妥協,而最壞的情況是,領袖成為了一隻跟屁蟲。
很多政客反對您,他們態度頑固。這清楚地表明,衝突是無法避免的。不要延遲衝突,至少要澄清在談判中哪些是您不會讓步的,否則會助長對方的氣焰。
執政當中,不管國內還是國外的問題,都不斷考驗著您的底線。挑起本可避免的衝突卻於己無益,或者採取不妥協的姿態卻沒有意願和能力堅持到底,都是不明智的。
克勞福先生在本章坦率地提出建議:「明知會遭到反擊就不要去招惹。但在迫不得已時要果斷地先發制人。」
*尼可洛.馬基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 1469-1527),義大利哲學家、外交官、劇作家,文藝復興時期在佛羅倫斯擔任公職,被視為現代政治學的奠基者之一。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