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感力
遲鈍,是不受世人常識束縛的自由。-
79折 253元
320元
-
預計最高可得金幣10點 ? 可100%折抵
活動加倍另計 -
HAPPY GO享100累1點 4點抵1元折抵無上限
-
分類:中文書>心理勵志>人性/人際>人際關係追蹤?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渡邊淳一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李迎躍
- 出版社: 樂金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3/02/24
- 相關主題: 電子報名單_驚蟄會員日 | 金石堂強力推薦 | 女孩們的小圈圈生存指南 | 知識探索0323 | 2024心理勵志TOP100 | 知識探索0224
金石堂好好聽
曲目
聽全部-
1 書店員導讀
作者/書店員導讀/名人導讀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失樂園》作者、文學大師渡邊淳一,濃縮七十餘載的人生智慧!
★出版三個月即賣破百萬冊,全世界銷量突破600萬冊,人手一冊的現象級巨作
★獲選2007年日本流行語大賞,「鈍感力」一詞的發明者
★長踞中國圖書暢銷榜冠軍,人民日報、當當勵志榜、蔡康永、樊登等多位跨界名人書單
★《中國新聞》:「渡邊淳一的人生指南之書,就是《鈍感力》。」
★《讀賣新聞》:「遲鈍,是不受世人常識束縛的自由。」
★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對眼前的事情鈍感一點!鈍感力很重要,不要什麼都往心裡去。」
身為一個住在大都市裡的現代人,我們就像是被裝在貨櫃裡的貨物一樣,一個蘿蔔一個坑,留給自己的位置少得可憐,而且為了不和別人過度碰撞,還必須自己喬好位置,免得跟人強碰的時候,受傷不悅的都是自己。
打開社群網站,排山倒海而來的訊息讓你時而憤怒、時而恐懼、時而悲傷,雖然也有開心的時候,但這些情緒反應都消耗了我們太多的時間和力氣,甚至讓人懷疑:「我是不是得了社交恐懼症?」但為了害怕被排除在朋友圈外,又不得不每天勉強自己,參與這些過度疲乏的情緒勞動……
這樣的日子過久了,你是不是開始覺得,越來越不知道什麼叫做「做自己」,也越來越不知道怎麼樣才能讓自己過得開心快樂。每天每天,我們就被塞在人群的夾縫之中,努力尋找一點屬於自己的喘息空間,但就連這點小小的休息之處,也像是沒買對號票的火車座位一樣,隨時都可能被別人叫起來讓位……
其實,你大可不必如此!
因《失樂園》一書而廣受注目的日本文壇大師、寫情聖手渡邊淳一,因為寫作題材頗具爭議性,在名利雙收的同時,他也飽受眾多批評。這樣的他,是怎麼能做到堅持走自己的路,持續在所愛的領域中發光發熱?他用這本《鈍感力》,給出了一個經典的答案。
「一個人謹小慎微,凡事看得過重的自尋煩惱的時代應該宣告終結了。現代人太過敏感反而容易受傷,相對而言,鈍感力反倒是一種不讓自己受傷的力量。」
鈍感力就是一種遲鈍的力量。這並非要求我們必須無視或強行接受所有的負面情緒,而是在提醒我們,不要過分敏感。
在現代充滿壓力的生活當中,無論是期待多失望更多的愛情、動輒得咎的職場、還是暗流湧動的人際關係,種種壓力有時就如同病毒一樣,在不知不覺間侵蝕我們的健康。
文學大師渡邊淳一,用人生大前輩的角度,為我們指出「鈍感力」這道壓力解方。鈍感力就像是潤滑劑一般,幫助我們面對人生中種種的壓力與不如意;同時,具備不為小事動搖的鈍感力,還能幫助我們更有自信的走好人生道路,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
阿飛 作家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威廉 職場人氣暢銷作家
高瑞希 作家
理科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頻道創作者
鄭俊德 閱讀人社群主編
蔡瑞珊 青鳥書店創辦人
百萬讀者感動好評
「這本書讓我知道,原來我可以一直維持現在的樣子就好了。」
「我把這本書送給深陷苦惱中的公司新進同事了。」
「放鬆一點,保持愉快的心情讀過去,肯定能有所得。」
「對眼前的事情鈍感一點,不要什麼都往心裡去。願你同樣擁有《鈍感力》,幫你抵禦世界的急風驟雨。」
「當下社會需要能夠扛住壓力並不斷向前的人,如果您和我一樣責任心過重,過於敏感,我建議您看一看,性格這個東西很難改變,但是可以給自己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用來感受的……但某些時候我確實需要一點讓才華開花結果的鈍感力,強大到足以應付生活。」
「吃頓飯的功夫便可閱完,難得渡邊淳一寫這麼淺顯的文字。簡簡單單的理,再拎出來說一說,便又是一番境界了。」
「一本娓娓道來的書,就如同和你拉家常一般,樸實無華的語言,深刻的人生道理,在特殊的時刻,會有不同的收穫。」
「這本書買了兩本,一本自己看一本送朋友,因為做什麼總是著急,急不代表效率高,加強一點鈍感力。」
「通過此書,可明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源自於心性修養,更可明白唯有鈍感力方使人面對困境、譏嘲、自責等諸多不利而生韌性,全力向目標進發不再受諸多影響而誤了行程,而誤過了路上的景致。」
「因為過於敏感而被一點小事或他人的言語所傷,暗自煩惱痛苦的人很多。小小的逆境就吞忍下去,改變看法讓自己過得更輕鬆。」
「來自人生前輩的好建議。許多部份讀過都讓我有恍然大悟之感,讀的過程非常開心。對於孩子的教育也相當有助益。」
「為人際關係苦惱時可以一讀,能夠用更鈍感(快樂)的方式思考。會感覺心裡輕鬆不少。」
「令我相當衝擊的一本書。現代人對事物都過於敏感,這本書能讓人好好思考。」
編輯推薦
(文/方言編輯部)
在公司被上級、同事、甚至不相干的外人發作,憋了一肚子氣;在家裡和父母、配偶或小孩因細故而起爭執;在網路上因為朋友說的話正中雷點而大動肝火……一天下來,累積了太多的情緒,該怎麼排解?
在忙碌複雜的現代社會中,大家的時間都被工作與生活填滿,甚至連獨處的時候,也總是會不由自主的連上社群網路,關注眾人在網路上發的文章,深怕一個不小心,就與世界脫節。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和「自己」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越來越急需心靈的喘息空間。這時候,我們需要的正是「鈍感力」。
鈍感與敏感相對,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不要過於在意一切」。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對待外界壓力的態度。2007年,日本文學大師、因《失樂園》一書在台大受歡迎的渡邊淳一,寫出了《鈍感力》這本書,告訴大家鈍一點的好處,這個概念迅速風靡一時。
在這個網路成癮的時代,經常可以看見許多訊息不斷來到我們的眼前。每天不斷接收各種訊息的我們,其實可以選擇不要對每件事情都有反應,因為無論是生氣、難過還是高興、驚訝、興奮,其實都非常消耗我們的心力、體力和注意力。因此,把生活過得簡單一點,不要讓太多情緒干擾我們的心緒,正是「鈍感力」的真諦。
在職場上,總是會有不開心的時候。無論是被上司申斥、受到顧客投訴,或是和客戶、合作夥伴等起爭執等各種惱人狀況,總是難免發生。這時候,我們可以發揮鈍感力,嘗試過濾掉那些令人不快的負面情緒,只將注意力放在解決眼下的問題。也就是說,讓自己將重點集中在事情、而非別人的負面情緒,畢竟有時候這些情緒只是一時間的反應,很快就過去了,若是過於計較在意,豈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有這樣的修養,就能幫助自己專心在工作上,讓自己過得更快樂,又能好好完成工作。
鈍感力還有另一種表現型態,就是「只聽自己想聽的」。例如書中提到的,當別人稱讚的時候,要像小孩子一樣,把這些稱讚當真,並且以稱讚為動力,專心致志在提升自我能力上;另外,即使被人嫉妒或當面諷刺,也可以嘗試把這些嫉妒和諷刺當成是自己確實高人一等的證明,寬恕他人的同時,也成為更好的自己。
除此之外,想要經營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或者是在人際關係上更加放鬆自在,鈍感力也必不可少。無論是戀人、家人還是朋友,都必定有許多地方和你不同,需要互相磨合。這時候,鈍感力能成為人際關係中的潤滑劑,讓我們能用更寬容的態度,包容對方的小缺點,這樣一來,不僅與朋友之間的往來能夠更加自在隨意,家庭生活也能過得更加圓滿幸福。
鈍感力還可以進一步解釋為「適應環境的能力」。憂鬱、焦慮、失眠、情緒緊繃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正因為現代生活節奏過於緊湊,我們更要提醒自己放寬心胸,放鬆情緒,多多開懷大笑,身體才會更健康。
總而言之,鈍感力就是一種在日漸繁忙而擁擠的世界上,讓自己過得更舒適、更自在的才能。自從新冠肺炎後,世界的變遷過於迅速,人們在疫情下的生活也受到比往日更加嚴苛的考驗,甚至連出外旅遊的機會也受到疫情限縮,在這樣的時刻,這本《鈍感力》更值得我們好好閱讀與思考。
目錄
中文版序
第一章 鈍感力是一種才能
第二章 對於批評與斥責,不妨左耳進右耳出
第三章 安頓身心,保持舒適自在的狀態
第四章 五感敏銳過了頭,反而是一種負擔
第五章 夜夜好眠的幸運,能讓你多出六萬個小時
第六章 「得了三分顏色,就要開染坊」的必要性
第七章 不乾不淨,吃了沒病
第八章 令愛神眷顧的心理素質
第九章 感情要長久,不妨睜隻眼閉隻眼
第十章 放寬心胸、積極開朗的態度,是戰勝癌症的特效藥
第十一章 女性的強大之一:流血不止仍能生存的頑強
第十二章 女性的強大之二:不畏寒冷與劇痛的勇氣
第十三章 你要比那些忌恨你的人,更加光彩奪目
第十四章 相愛需要的不是運氣,而是稍退一步的包容力
第十五章 對摩擦與不快一笑置之的才能
第十六章 鈍感力,其實是適應環境的能力
第十七章 最終極的鈍感力,正是偉大的母愛
序/導讀
前言
一般來說,提起「遲鈍」這個詞,人們頭腦中聯想到的都不是好事。
實際上,「那個人好遲鈍」和「那個人很敏銳」這兩種評價,可謂是天差地別,如果聽到別人議論自己反應遲鈍,一定會氣得火冒三丈。同時,人們口中有關鈍感一類的詞,也都帶有明顯的貶義和否定的成分。
然而,如果把遲鈍這個詞的理解範圍稍稍擴大一些,擴展到對人體的各個部位進行考慮,那麼反應遲鈍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譬如,眼下大家都在外面乘涼,露在外面的胳膊被蚊子叮了。
此時A君慌忙進行拍打,趕走了蚊子。由於被叮的地方非常癢,於是他開始抓撓,那裡很快就變得紅腫起來,但是他還不停手,所以接著皮膚就會變得潰爛,轉成濕疹。
與之相反,B君只是輕輕的拍打一下,把蚊子趕走也就算了,被叮的地方好像並不怎麼癢,他一臉毫不在乎的表情。
如此情況下,很明顯敏感的是A君,鈍感的是B君。不用說,從被蚊子叮咬皮膚瘙癢的程度上,就能得知B君的皮膚相對健康一些。而A君皮膚的過於敏感、脆弱、容易受傷,也是一目了然。由此看來,敏感和遲鈍相比,有時反應遲鈍的皮膚為佳,我們自然就明白了鈍感的優越之處。
即使挨罵,也不氣餒
下面,我們再從人的心靈,或者稱之為精神的這一方面,討論一下關於愚鈍的種種意義。
首先,以一個暫且稱為K君的男人為例,他在一家公司工作。做為一個白領,K君在公司既談不上優秀,也不算差,屬於表現平平的職員。有一次由於一時疏忽,他在工作上出了個差錯。
更加倒楣的是,恰好碰上上司心情不爽,所以K君在眾人面前被上司狠狠的責罵了一頓。
當時周圍在場的同事,都對上司的怒罵感到非常震驚,他們十分同情K君:「唉,剛才那頓臭罵,是否有些太過分了?」甚至有人擔心說,「這樣一來,K君肯定情緒低落,明天他會不會不來上班?」
可是和同事們預料的正好相反,第二天早上,K君和往常一樣,按時出現在大家的面前,並且滿面笑容的向眾人道聲:「早安!」似乎昨天挨罵的事他已經忘得一乾二淨。
此情此景,使同事們都覺得白白替他擔心了一場。
面對這樣一個K君,你會怎麼看呢?
往好處講,被上司如此劈頭蓋臉臭罵一頓,K君卻毫髮無損,依然精神抖擻,他可以算得上結實的佼佼者吧。可話又說回來了,上司那麼嚴厲的斥責,對K君都絲毫不起作用,他也真稱得上是個「遲鈍的傢伙」。
與K君相比,另一個N君,同樣被上司怒罵了一頓,他卻不能像K君那樣迅速轉換心情,回到家之後,仍舊沒完沒了的沉浸在個人的煩惱和思慮之中。
「我真沒用,真是個無可救藥的傢伙。」他責備自己,然後開始鑽牛角尖,「到了這種地步,我怎麼可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再出現在公司?」第二天,N君也許就不去上班了。接下來,他一直擺脫不了這件事的陰影,一而再,再而三的休息,這樣拖延下去的結果,恐怕最後就會辭職。
把鈍感的K君和敏感的N君放在一起比較一下,占絶對優勢、値得信賴的還是鈍感的一方。
今後無論發生什麼事情,若是K君的話,他都可以十分頑強的闖過難關,說不定將來還會成為公司的骨幹。可是敏感的N君,在以後的生活中,就會接連不斷的遇到挫折,他的朋友們也將漸漸的和他疏遠起來。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
真的不要自尋苦惱,裝不懂也是一種生存方式,共勉之
#一本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專程推薦給安倍晉三的書。
看到這麼重量級的推薦,就令人迫不及待想翻開閱讀,覺得這本書絕對很有可看性。
在翻了幾頁後,我也決定推薦給我的朋友,她的個性太細心,觀察超敏銳,很在意一些細微處,常常會跟我道歉賠不是,我常常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她到底哪裡得罪我了?
我總覺得她過得小心翼翼,很在乎別人的臉色跟評價,也因為這樣的個性,所以自己常常精神很緊繃,過得很不愉快。
這本書在教導我們不用太過度認真看得很多事,反應也適當鈍一點,不用太曲解別人的意思,有時適時裝傻好像也不錯!
我覺得所謂的鈍感力,不是讓我們對什麼事情都反應遲鈍,吊兒啷噹不當一回事,而是叫我們不要過度嚴肅看待事情,應該要用高EQ去化解壓力,調適心情。
上班族做錯事、被罵是難免之事,有些人被罵就會自責並一蹶不振,嚴重影響心情跟工作能力,渡邊先生覺得在職場上就要有鈍感力,就算被主管責罵也不要氣餒,死命鑽牛角尖,而是能在事過境遷之後,迅速轉換心情,恢復正常。
急躁、凡事力求完美、事必躬親、個性容易緊張、求好心切的人,往往都會自律神經失調,從而導致失眠、腸胃功能失調、耳鳴等等症狀,就算吃了藥,也未必能完全改善,這時候,不妨試試讓自己培養鈍感力,凡事放鬆一點,少要求完美,容許犯錯,減少苛責自己,慢慢讓精神不再緊繃,一步一步恢復健康。
我們常會笑說某些人反應遲鈍少一根筋,但渡邊先生認為這反而是優點,因為這樣就不會造成精神緊張壓力上升,也因為這樣,對別人惡意的批評跟挑釁也不太會放在心上,就算不開心也是很快就恢復。
有趣的是渡邊先生認為鈍感力還有加分效果,像我們面對讚美時,要求完美的人搞不好會認為別人是在暗諷自己做的不夠好,但鈍感力深的人會覺得自己一定是做的太好了,才會博得讚美,反而從中激起信心,表現越來越優秀,可見得語言的力量有多強大。
鈍感力不只在職場上起了妙用,對夫妻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