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 起點並不會決定終點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我們經常聽到「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這句話。有錢人對於投資理財自有一套獨特見解,像是:
「有錢人努力讓自己有錢,窮人則一直想著要變得有錢。」
「窮人用時間換薪水,有錢人則用成果換財富。」
「窮人專注於薪水,有錢人則專注於提升自己淨值。」
說到這個,不禁讓人想到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億萬富豪約翰・D・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曾經說過一句名言:
「如果把我身上的衣服全剝光、一個子兒都不剩,再扔到荒無人煙的沙漠,只要有一支商隊經過,我還是會成為億萬富翁!」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說實話心裡感到滿震驚的。有錢人的思考模式確實有其天賦異稟,與你我想的不一樣!難怪有人說思維能左右你的一生,更進一步說——是人類的思維在運作整個世界!
洛克菲勒身型削瘦,沉默寡言,喜怒不形於色。他行事異常低調,極少參與公眾活動,也少對媒體曝光。他終身不煙、不酒、不賭,生活嚴格自律,甚至對奢侈品有種近乎過度的反感,也對晚輩如此要求。兒子小約翰・洛克菲勒回憶:
「我小時候常常在穿姊姊穿過的舊衣服。」
他 25 歲結婚後直到去世,再也沒有第二段男女關係。他工作以外的活動主要有二:教會與高爾夫球。他固定在禮拜日上教堂,每日讀聖經。高爾夫球是他長年的最大娛樂,一直到約 94 歲他才停止假日打球的習慣。
洛克菲勒於 1864 年與蘿拉・斯佩爾曼(1839–1915)結婚。婚後育有四女一子,年齡最小也是唯一的兒子就是著名的小約翰・洛克菲勒(1874–1960)。
洛克菲勒的事業先是一段漫長而充滿爭議的商業歷程,之後是一段漫長的慈善歷程。他在人們心中的形象非常複雜。他過去的競爭者中,許多被逼向破產,但也有許多將資產賣給他而獲得可觀的利潤(或交換標準石油股份),甚至有些人因此而成為富豪。
傳記作家艾倫・倪文斯曾對洛克菲勒的反對者這樣說:
「洛克菲勒的巨大財富不是從別人的貧困得來的。他不是像隕石那樣破壞一切而前進,而是經過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大膽冒險,在一個許多資產家都不敢踏入的新興危險領域中努力。他也有努力的員工,更有比過去美國工業家們更為睿智而有遠見的計畫。
一八九四年,石油的商機並不比鋼鐵、銀行或鐵路來得多。這位巨人聚集他的財富,又顧到別人的利益,這是最挑戰我們傳統認知的地方。我們有很多證據顯示,洛克菲勒一向會給競爭對手合理的補償,可能是現金,也可能是股票,再逼他們退出。
一個公正的歷史學家應該認為:洛克菲勒比卡內基對競爭者更為仁慈。我們可以得到這個結論——他的財富和其他同時代的巨富們相比,是最不骯髒的!」
《洛克菲勒自傳》講述了美國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美國歷史上最富有的人傳奇一生。從 16 歲從商到 55 歲退休,洛克菲勒創造了美國的商業神話,從無到有建立自己的財富大廈,譜寫了平民階層奮鬥崛起之歌,是「美國精神」的耀眼典範。
一個週薪 5 美元起家的簿記員,竟然能從九千多萬人(美國 1910 年時的人口)中脫穎而出,成為全世界的石油霸主。對一個移民家庭而言,洛克菲勒也是「美國夢」的開創者。
但他的成功,並非「美國夢」所造就,反而是他締造了「美國夢」。他憑藉精明的眼光與堅定的信仰,以及異乎常人的膽識、不斷地開疆闢土、過關斬將,以節儉勤奮進取的精神,開創出全球第一個由平民所創造的財富大帝國!
「有錢人努力讓自己有錢,窮人則一直想著要變得有錢。」
「窮人用時間換薪水,有錢人則用成果換財富。」
「窮人專注於薪水,有錢人則專注於提升自己淨值。」
說到這個,不禁讓人想到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億萬富豪約翰・D・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曾經說過一句名言:
「如果把我身上的衣服全剝光、一個子兒都不剩,再扔到荒無人煙的沙漠,只要有一支商隊經過,我還是會成為億萬富翁!」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說實話心裡感到滿震驚的。有錢人的思考模式確實有其天賦異稟,與你我想的不一樣!難怪有人說思維能左右你的一生,更進一步說——是人類的思維在運作整個世界!
洛克菲勒身型削瘦,沉默寡言,喜怒不形於色。他行事異常低調,極少參與公眾活動,也少對媒體曝光。他終身不煙、不酒、不賭,生活嚴格自律,甚至對奢侈品有種近乎過度的反感,也對晚輩如此要求。兒子小約翰・洛克菲勒回憶:
「我小時候常常在穿姊姊穿過的舊衣服。」
他 25 歲結婚後直到去世,再也沒有第二段男女關係。他工作以外的活動主要有二:教會與高爾夫球。他固定在禮拜日上教堂,每日讀聖經。高爾夫球是他長年的最大娛樂,一直到約 94 歲他才停止假日打球的習慣。
洛克菲勒於 1864 年與蘿拉・斯佩爾曼(1839–1915)結婚。婚後育有四女一子,年齡最小也是唯一的兒子就是著名的小約翰・洛克菲勒(1874–1960)。
洛克菲勒的事業先是一段漫長而充滿爭議的商業歷程,之後是一段漫長的慈善歷程。他在人們心中的形象非常複雜。他過去的競爭者中,許多被逼向破產,但也有許多將資產賣給他而獲得可觀的利潤(或交換標準石油股份),甚至有些人因此而成為富豪。
傳記作家艾倫・倪文斯曾對洛克菲勒的反對者這樣說:
「洛克菲勒的巨大財富不是從別人的貧困得來的。他不是像隕石那樣破壞一切而前進,而是經過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大膽冒險,在一個許多資產家都不敢踏入的新興危險領域中努力。他也有努力的員工,更有比過去美國工業家們更為睿智而有遠見的計畫。
一八九四年,石油的商機並不比鋼鐵、銀行或鐵路來得多。這位巨人聚集他的財富,又顧到別人的利益,這是最挑戰我們傳統認知的地方。我們有很多證據顯示,洛克菲勒一向會給競爭對手合理的補償,可能是現金,也可能是股票,再逼他們退出。
一個公正的歷史學家應該認為:洛克菲勒比卡內基對競爭者更為仁慈。我們可以得到這個結論——他的財富和其他同時代的巨富們相比,是最不骯髒的!」
《洛克菲勒自傳》講述了美國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美國歷史上最富有的人傳奇一生。從 16 歲從商到 55 歲退休,洛克菲勒創造了美國的商業神話,從無到有建立自己的財富大廈,譜寫了平民階層奮鬥崛起之歌,是「美國精神」的耀眼典範。
一個週薪 5 美元起家的簿記員,竟然能從九千多萬人(美國 1910 年時的人口)中脫穎而出,成為全世界的石油霸主。對一個移民家庭而言,洛克菲勒也是「美國夢」的開創者。
但他的成功,並非「美國夢」所造就,反而是他締造了「美國夢」。他憑藉精明的眼光與堅定的信仰,以及異乎常人的膽識、不斷地開疆闢土、過關斬將,以節儉勤奮進取的精神,開創出全球第一個由平民所創造的財富大帝國!
目錄
關於本書
寫在前面
第1章 一群忠實可靠的朋友鑄就了公司基石
阿奇博德
爭論與資金
成功的喜悅
友誼的價值
景觀規劃的樂趣
番外篇 己之不欲,勿施於人
第2章 獲取財富是一門藝術
家庭的教育
第一份工作
第一筆貸款
恪守商業原則
10%的高利貸
效率超高的借款人
募集教會資金
番外篇. 性格才是命運的主人
第3章 世界上最簡單的經營哲學
標準石油
現代企業
嶄新的機遇:這是個最好的時代
美國商人
番外篇. 競爭,以上帝之名
第4章 職場人生:一本生意經
海外市場
標準石油公司的創建
安全保障方案
標準石油如何支付可觀的分紅
正常的發展
資金管理
性格決定一切
收購巴克斯
回扣的問題
油管與鐵路
番外篇. 經營人生=熱情+動力
第5章 商海沉浮的一些經歷和原則
挽救失敗的企業
投資礦場
造船
聘請競爭對手
從未出過海的船務經理
出售礦場
遵從商業法則
大蕭條的經歷
番外篇. 人生要學會從災難中尋找生機
第6章 把財富帶進墳墓是可恥的
富人的局限
慈善的意義
無私的奉獻是成功的起點
服務社會的慷慨
捐資進行科學研究
最重要的助人方式
一些基本原則
番外篇. 金錢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態度
第7章 放下,才是快樂的源泉
借鑒最成功的慈善機構
我們援助的原則
慈善效益最大化原則
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威廉・雷尼・哈珀博士
有條件的贈予
慈善事業的托拉斯
番外篇. 人生難免有沮喪
寫在前面
第1章 一群忠實可靠的朋友鑄就了公司基石
阿奇博德
爭論與資金
成功的喜悅
友誼的價值
景觀規劃的樂趣
番外篇 己之不欲,勿施於人
第2章 獲取財富是一門藝術
家庭的教育
第一份工作
第一筆貸款
恪守商業原則
10%的高利貸
效率超高的借款人
募集教會資金
番外篇. 性格才是命運的主人
第3章 世界上最簡單的經營哲學
標準石油
現代企業
嶄新的機遇:這是個最好的時代
美國商人
番外篇. 競爭,以上帝之名
第4章 職場人生:一本生意經
海外市場
標準石油公司的創建
安全保障方案
標準石油如何支付可觀的分紅
正常的發展
資金管理
性格決定一切
收購巴克斯
回扣的問題
油管與鐵路
番外篇. 經營人生=熱情+動力
第5章 商海沉浮的一些經歷和原則
挽救失敗的企業
投資礦場
造船
聘請競爭對手
從未出過海的船務經理
出售礦場
遵從商業法則
大蕭條的經歷
番外篇. 人生要學會從災難中尋找生機
第6章 把財富帶進墳墓是可恥的
富人的局限
慈善的意義
無私的奉獻是成功的起點
服務社會的慷慨
捐資進行科學研究
最重要的助人方式
一些基本原則
番外篇. 金錢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態度
第7章 放下,才是快樂的源泉
借鑒最成功的慈善機構
我們援助的原則
慈善效益最大化原則
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威廉・雷尼・哈珀博士
有條件的贈予
慈善事業的托拉斯
番外篇. 人生難免有沮喪
試閱
這本書記錄的是一些零散的、個人的回憶,所以請容我絮叨這麼多小事。
回首我的一生,腦海中浮現的最清晰的畫面便是我的老同事。在這裡談及這些朋友,並不是表示其他朋友對我來說不那麼重要。在後面的章節中,我會談談我早期的朋友。
我們並不總記得和一位老朋友第一次見面時的情節或印象,但我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見到標準石油公司現任副總裁阿奇博德先生(John D. Archbold)時的情景。那是三十五或四十年前,當時我在全國各地考察,與生產商、煉油廠、代理商等接洽,並開始熟悉石油行業。
阿奇博德
有一天,油田附近有個聚會。我到達的時候,酒店裡已經聚滿了石油業界的人士。我看到簽到簿上有一個大大的簽名:阿奇博德,每桶4美元。
這個年輕的傢伙熱情高漲、個性十足,他在簽名後面加上了他的口號——「每桶4美元」,這樣便沒人能懷疑他的信念了。每桶4美元的口號非常聳人聽聞,因為當時原油的價格遠低於這個數目,這一口號果然奏效,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每桶4美元的價格,簡直高得令人難以置信。
即使最後阿奇博德先生不得不承認原油的價格遠遠達不到「每桶4美元」,但他始終保持著他的熱情、活力和堅定的信念。
他有一種渾然天成的幽默感,在一個很嚴肅的場合——出庭作證時,當對方律師問他:「阿奇博德先生,你是公司的董事嗎?」
「我是。」
「你在公司裡擔任什麼職位?」
他立刻回答:「我是在爭取多一些的分紅啊!」他的回答將學識淵博的律師們吸引到另一個問題上。
我一直都驚歎於他工作的努力。我現在不常見到他,因為他手上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而我則像個農夫一樣,遠離喧囂的商界,每天打高爾夫,種種樹;即使這樣,可我還是覺得很忙,時間實在不夠用。
提起阿奇博德先生,不得不提一下,我得到了標準石油公司很多的信任。我很榮幸可以聯合那麼多有能力的人,現在他們都是公司中舉足輕重的人物。我與他們共事多年,但真正讓公司挺過難關的人是他們這些人。
我大部分的同事都是多年以前結交的,到了現在這個年紀,經常都是一個月不到(有時我甚至覺得是一個星期不到)便收到一位同事的「訃告」。最近我計算了一下已經去世的老同事,還未算完,發現已經有六十多位了。他們是忠實、真誠的朋友;我們一起經歷了無數困難和考驗。
我們曾一起討論、一起爭論、一起斟酌,直到對問題達成共識。我們坦誠相對,同甘共苦,對此我一直深感欣慰。如果失去這一基礎,商業夥伴是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讓一群決心堅定、態度強硬的人達成共識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的做法是耐心地傾聽,開放地討論,直到每個人都清楚瞭解彼此的想法,才告一段落,並最終決定行動的進程。在眾多合作夥伴中,保守派占了大多數。這無疑是件好事,因為大企業通常只顧著一味擴張。成功人士一般都很保守,因為他們面臨的風險更大(因為他們會害怕失去既有的成果)值得慶幸的是,企業中總有一些野心勃勃,勇於冒險的人,他們通常是年紀最小的,或許人數並不多,但卻敢做敢為並且令人信服。他們希望有所作為,並付諸行動,而且他們不介意承擔工作壓力和責任。我對保守派遭遇激進派的一次經歷印象深刻——可以稱之為激進派嗎?——或者說敢於冒險的一些人。不管怎樣,我是屬於激進派的!
爭論與資金
一位已建立龐大家業並且事業蒸蒸日上的合作夥伴,堅決反對我們提出的企業改進方案。這個企業擴展的方案將耗資約三百萬美元——在當時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目,我認為。我們反複討論,分析了所有利弊,並且動用一切能夠想到的論據,證明這一方案不僅可以讓我們獲得更大的利益,而且對我們保持原有的領先地位至關重要。不過,這位合作夥伴卻依然固執己見,堅決不屈服,我甚至可以看到他擺出抗議的姿態,雙手插在褲兜裡,頭向後仰,大聲吼道:「不行!」
一個人堅決捍衛自己的立場而不去考慮現實條件,是令人很無奈的事情。他已經失去了清楚的判斷,他的思維此時已經停滯,只剩下固執的抵抗。
我前面已提到,這個改進方案至關重要,必須得到實施。但是我們不能和我們的合作夥伴翻臉,儘管我們中的一小部分人已經決定無論如何要讓他屈服。
於是,我們嘗試通過另一個角度說服他:「你說我們沒必要花這個錢?」
「完全沒必要,」他說,「這麼大的投資很多年後才能得到收益。現在沒有必要建你們說的那些設施,工廠現在就運行得很好——保持現狀就夠了。」
我們的這位合作夥伴博學多識,經驗豐富,資歷老,並且對石油行業比我們一些人熟悉,這點我們都承認;但就像我所說的,我們已經決定爭取他的認可,如果不行我們也願意等。當爭論漸漸平息下來,我們又聊起這個話題。我已經想到了用一種的新的方式來說服他。
我說:「我來承擔風險,我自己出資金。如果獲利了公司可以償還我資金;如果虧損的話,就由我自己承擔。」
我的話打動了他。他的保留態度消失了,說:
「既然你都這樣說了,那就由我們大家共同承擔吧。如果你可以承擔這個風險,我想我們也可以。」
我認為,所有企業都面臨著掌握發展步伐的問題。當時我們發展得很快,到處大興土木,擴展版圖。我們不時面臨著來自突發事件的挑戰。
發現新油田,幾乎一夜間便必須製造出用於儲存原油的油罐。舊的油田日漸枯竭,於是我們面臨著雙重壓力,一方面我們必須放棄舊油田一整套完善的設備,另一方面又必須在完全陌生的新油田附近建造工廠,擔任儲存和運輸功能。這些都是石油貿易之所以為風險行業的原因,但我們有一個勇於冒險的團隊,在我們的理念中,企業的成功在於有效地處理風險和機遇的考驗。
我們一次次地討論這些棘手的問題!有些人急於求成想突破困難面對挑戰,有些人則想穩紮穩打地一步一步的前進。這是一個妥協的過程,但每次我們都將問題擺上桌面,逐一解決,不像激進派所希望的那麼衝動,也不像保守派所喜歡的那麼謹慎,但最後雙方總能達成共識。
成功的喜悅
在我最早的合作夥伴之一——亨利‧莫里森‧弗拉格勒先生(Henry Morrison Flagler)一直是我的學習典範。他總是往前衝,嘗試各種各樣偉大的專案,並且一直樂觀向上,公司早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他令人驚歎的努力。
取得像他這樣成就的人,大部分都希望退休享受安逸的生活,但他的使命似乎在於孜孜不倦地奮鬥終生。他獨自承建了佛羅里達州東海岸鐵路。他不滿足於策劃建造聖‧奧古斯丁至西嶼的鐵路——鐵路全線長六百公里,對幾乎所有人來說都可以認為是事業的巔峰了——還建立了一系列豪華酒店吸引遊客到這個新開發的國家來。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對一切運籌帷幄,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這個人通過他自身的幹勁和資金,帶活了一大片國土的經濟。本地的居民和新到的移民擁有了自由貿易的市場。他為千千萬萬人創造了工作機會;而他更為重要的成就在於幾乎完成了一項工程上的偉績,如多年前所計畫的,穿越大西洋,建造從佛羅里達礁島群至西嶼的鐵路。
所有這些都是在大多人認為已經到達事業頂峰之後所做的,任何一個位於他所處高度的人都會退休享受自己勞動的果實。
初識弗拉格勒先生的時候,他的工作是為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代銷產品。這位年輕人精力充沛,幹勁十足。在我們向石油行業發展的時候,他作為一名代銷商,與克拉克先生在同一棟樓裡工作,當時克拉克先生已經接管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不久他便買下了我第一個合夥人克拉克先生的股份,併購了他的公司股份。
我們之間的接觸自然地多了起來,最初的生意夥伴的關係發展為友誼,因為生活在克利夫蘭這樣的小地方的人的關係比生活在紐約這種地方的人要緊密得多。當石油貿易開始發展,我們需要更多說明的時候,我一下子想到了弗拉格勒先生。我誠邀他放棄委託貿易,加入我們的行列。他接受了我的邀請,並由此開始了我們終生的友誼。這是一種基於商業合作的友誼,弗拉格勒先生曾說過,這種關係遠遠好過基於友誼的商業合作。我後來的經驗證實了他的正確性。
我們肩並肩走過了許多歲月;我們的辦公桌在同一個房間。我們都住在歐幾里得大道,離得很近。我們相約去上班,一起回家吃午餐,午餐後回辦公室,傍晚一起回家。路上沒有辦公室裡的打擾,我們一起思考、交談、計畫。弗拉格勒先生起草了幾乎所有的合約。他總是能夠清晰而準確地表達合約的目的和意圖,避免產生誤解,並且對簽約雙方公平公正。還記得他經常說,做事情必須用相同的標準考慮雙方的權益,而他也正是這樣做的。
有一次,弗拉格勒先生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一份合約,連一個問題都沒問,我感到很吃驚。那次我們決定買一塊地建煉油廠,當時這塊地在一位熟悉的朋友約翰‧歐文(John Irwin)名下。歐文先生在一個馬尼拉信封(牛皮紙)背面起草了買賣合約。合約的條款和其他合約類似,只是有一處地方寫了「南面的分界線到毛蕊花杆處」之類的。我覺得這個定義有點模糊,但弗拉格勒先生說:
「好的,約翰。我接受這份合約,但我希望將毛蕊花(這種植物原生於非洲,後來才引進美洲、澳洲)杆處換為合適的標樁處,這樣整份檔案會更加準確而完整。」確實是這樣。我甚至想說有些律師可以拜他為師,學習起草合約,但可能法律界的朋友會覺得我偏心,所以我不會強求。
弗拉格勒先生另一件讓我欽佩的事情是,在公司發展的早期,他堅持煉油廠不能依照當時的慣例,建得很簡陋。每個人都擔心石油會消失,花在建築上的錢會打水漂,所以當時的煉油廠都是採用最少的資金建造。這是弗拉格勒先生反對的做法。雖然他不得不承認油井可能會枯竭,石油貿易面臨著巨大的風險,但他始終認為既然我們選擇了這一行業,就必須精益求精;
我們必須擁有最好的設施;所有設備都必須堅固而牢靠;必須盡一切努力爭取最大的成功。他堅持著對高標準煉油廠的要求,似乎石油行業將經久不衰。他堅守信念的勇氣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今天仍在世的人回憶起年輕、樂觀、真誠的弗拉格勒先生無不點頭稱讚。
在克利夫蘭收購煉油廠時他表現得十分活躍。一天,他在街上偶遇一位德國的老朋友,這位朋友曾是個麵包師,多年前弗拉格勒先生賣過麵粉給他。他告訴弗拉格勒先生,他已經不做麵包生意了,現在建了個小煉油廠。弗拉格勒先生很驚奇,但他並不贊成他的朋友將一筆小資金投資建煉油廠,覺得肯定不會成功。開始時似乎他也幫不上什麼忙。但他一直記掛著這件事情,很明顯這件事情煩擾著他。最後他跑來跟我說,理由是——「那個麵包師懂得烤麵包遠多於煉石油,但還是想邀他加盟——否則我會覺得良心不安。」
當然我同意了。他和他的朋友談了一下,朋友開心地表示他願意出售煉油廠,但要我們派個估價師去他的工廠估價,這個不是問題,但新的難題出現了。麵包師對我們提供的價格很滿意,但堅持要弗拉格勒先生建議他收現金還是同等票面價值的標準石油公司的證券。他告訴弗拉格勒先生,如果收現金他便可以還清所有債務,免去許多煩惱;但如果買證券可以得到不錯的分紅的話,他想試一下,得到長期的收益。
他向弗拉格勒先生提出了一個難題,開始弗拉格勒先生拒絕為他提建議,他這個德國人堅持要弗拉格勒先生的意見。最後弗拉格勒先生建議他收一半現金還債,另一半買證券。他照做了,並且慢慢買了更多的證券,弗拉格勒先生從來不用為自己的建議而感到抱歉。
我相信我的合作夥伴在這件事情上所花費的時間和思考,絕不亞於對待他自己的任何一件大事,而這件事情同時也可以作為考量一個人的標準。
友誼的價值
這些老人家的故事,對年輕一代來說可能沒有什麼吸引力,但它們並不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即使故事有些乏味,但它們可以讓年輕人認識到生命的每個階段裡朋友的價值。
朋友有很多種。所有朋友都應該保持聯繫,因為擁有各路朋友很重要,雖然朋友肯定有親疏之分;隨著年歲的增長,對這一點的體會便越深。有一種朋友,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總是恰好不能幫忙。
「我不能借款給你,」他說,「因為我和合作夥伴之間有協議。」
「我非常願意幫你,但這個時候確實不方便。」諸如此類……
我的意思並不是指責這種友誼。有時候是性格使然,有時候朋友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的朋友中這一類是比較少的,大部分都屬於為朋友兩肋插刀的類型。我記得有一位朋友,從第一次見面起便對我十分信任。他的名字是哈克內斯(S.V. Harkness)。
有一次,一場大火將我們的石油倉庫和煉油廠在幾個小時內夷為平地。雖然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幾十萬美元,但我們仍擔心索賠這麼大的數目會耗費很多時間。工廠必須馬上重建,資金的問題亟待解決。哈克內斯先生對我們的生意頗感興趣!於是,我對他說:「我可能需要向你借些錢。我不知道最後是否需要,但想先跟你提一下。」他聽到了我的話,並沒有多問什麼。他是個沉默寡言的人。
他只說:「好的,我會盡我所能全力幫助你。」但回到家,我的煩惱解決了。在建築商要求我們付款之前,我們收到利物浦倫敦環球保險的全額賠款。雖然不用向他借款,但我永遠不會忘記他在危難之時慷慨真誠的幫助——一個承諾。
我很幸運地遇到許多這樣的朋友。在創業早期我是個大債主。公司發展很快,需要大量的資金,而銀行總是慷慨地為我提供貸款。火災帶來一些新的狀況,我開始分析當前的情形,考慮我們的現金需求量。我們開始重視應急資金的儲備。
也在同一時期,有另一件事情證實了患難見真知的道理,但我是在多年以後才聽到了事情完整的經過。
我們曾與一家銀行有眾多的業務往來,我的一位朋友斯蒂爾曼‧維特先生(Stillman Witt)是該銀行的董事。有一次,董事會正討論關於我們貸款的問題。為了讓其他成員沒有提出異議的機會,斯蒂爾曼‧維特董事拿來他的保險櫃,指著保險櫃說:「各位,這些年輕人信譽良好,如果他們想貸款,我希望銀行毫不猶豫地借給他們。如果你們還覺得不放心,這個保險櫃就是保證。」
當時,為了節約成本,我們通常採用水運的方式運輸石油,借很多錢來支付這些費用。我們已從另一家銀行貸了很多款,那家銀行的行長告訴我,董事會已經在過問我們的貸款,並且可能會約我面談。我回答道,可以與董事會見面,我深感榮幸,因為我們正計劃申請更多的貸款。不用說,我們申請到了貸款,但並沒有人約我面談。
恐怕我對銀行、金錢和生意討論得太多了。花費所有的時間,為掙錢而掙錢,是最無恥和悲哀的事情。如果年輕四十歲,我很願意再戰商界,因為與有趣、機智的人來往是很快樂的事情。但我有眾多興趣愛好用以打發時間,所以我更願意利用餘生去完成生命中未完成的計畫。
從16歲開始工作到55歲退出喧囂的商界,我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我必須承認期間我經常有一些很棒的假期,因為我有最精幹的團隊,最優秀的人才幫我分擔重任。
我是個注重細節的人。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簿記員,我對數字和論據極其看重,不管是多麼細微的數據。早年,任何涉及會計的工作都會分派給我做。我有一種追求細節的熱情,而這正是後來我不得不強迫自己去克服的。
在紐約波肯提克山莊,我在一棟舊房子裡住了許多年。那裡優美的景色讓心靈得到釋放,我們過著簡單而平靜的生活。我在那裡度過了許多美麗的時光,研究美景和樹木,以及哈德遜河所形成的景觀效應,而那時我本應該分秒必爭地投身於我的事業中的。所以我擔心自己會被認為是不勤奮。
「勤奮的商人」這個詞組讓我想起克利夫蘭一位舊識之友。他在事業上可稱得上是鞠躬盡瘁了。我曾與他談起我的一個愛好——人們稱之為園林藝術,但對我來說只是設計林中小徑之類的——他覺得非常無聊。35年來,這位朋友直接否定了我的愛好,認為商人不應該將時間浪費在愚蠢的事情上。
一個春意盎然的下午,我邀請他來觀賞我花園裡新鋪設的小徑(在當時,對於一個商人來說,這是一個衝動而魯莽的提議)。我甚至還告訴他我會熱情款待他。
「我來不了,約翰,」他說,「今天下午我手上有件重要的事情。」
「雖然這樣,」我還在勸他,「你看到那些小徑的話也許會很開心的——兩旁的大樹——」「約翰,繼續講你的樹和小徑吧。今天下午有條礦砂船到,我的工廠正等著它呢。」他心滿意足地搓著手——「即使錯過欣賞基督教界所有的林間小徑,我也不想錯過看它開進來。」
他為貝西默鋼軌合夥公司提供的礦砂售價每噸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美元,如果他的工廠停工一分鐘等礦砂,他便覺得正在錯過一生的機遇。
正是這個人,經常遙望湖面,精神緊繃,希望看到礦砂船的影子。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問他能不能看到船。
「看不到,」他不情願地承認,「但它時刻在我眼前。」
礦砂業是克利夫蘭最主要並且最具有誘惑性的行業。50年前,我的老雇主從馬凱特地區購進礦砂,價格是每噸四美元,再想想數年後,這個原來的園林主人以80美分每噸的價格整船購進礦砂,並由此發家。
這是我自己在礦砂業發展的經歷,但我將在後面再做記述。我想先提一下我堅持了三十年的愛好——園林藝術。
回首我的一生,腦海中浮現的最清晰的畫面便是我的老同事。在這裡談及這些朋友,並不是表示其他朋友對我來說不那麼重要。在後面的章節中,我會談談我早期的朋友。
我們並不總記得和一位老朋友第一次見面時的情節或印象,但我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見到標準石油公司現任副總裁阿奇博德先生(John D. Archbold)時的情景。那是三十五或四十年前,當時我在全國各地考察,與生產商、煉油廠、代理商等接洽,並開始熟悉石油行業。
阿奇博德
有一天,油田附近有個聚會。我到達的時候,酒店裡已經聚滿了石油業界的人士。我看到簽到簿上有一個大大的簽名:阿奇博德,每桶4美元。
這個年輕的傢伙熱情高漲、個性十足,他在簽名後面加上了他的口號——「每桶4美元」,這樣便沒人能懷疑他的信念了。每桶4美元的口號非常聳人聽聞,因為當時原油的價格遠低於這個數目,這一口號果然奏效,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每桶4美元的價格,簡直高得令人難以置信。
即使最後阿奇博德先生不得不承認原油的價格遠遠達不到「每桶4美元」,但他始終保持著他的熱情、活力和堅定的信念。
他有一種渾然天成的幽默感,在一個很嚴肅的場合——出庭作證時,當對方律師問他:「阿奇博德先生,你是公司的董事嗎?」
「我是。」
「你在公司裡擔任什麼職位?」
他立刻回答:「我是在爭取多一些的分紅啊!」他的回答將學識淵博的律師們吸引到另一個問題上。
我一直都驚歎於他工作的努力。我現在不常見到他,因為他手上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而我則像個農夫一樣,遠離喧囂的商界,每天打高爾夫,種種樹;即使這樣,可我還是覺得很忙,時間實在不夠用。
提起阿奇博德先生,不得不提一下,我得到了標準石油公司很多的信任。我很榮幸可以聯合那麼多有能力的人,現在他們都是公司中舉足輕重的人物。我與他們共事多年,但真正讓公司挺過難關的人是他們這些人。
我大部分的同事都是多年以前結交的,到了現在這個年紀,經常都是一個月不到(有時我甚至覺得是一個星期不到)便收到一位同事的「訃告」。最近我計算了一下已經去世的老同事,還未算完,發現已經有六十多位了。他們是忠實、真誠的朋友;我們一起經歷了無數困難和考驗。
我們曾一起討論、一起爭論、一起斟酌,直到對問題達成共識。我們坦誠相對,同甘共苦,對此我一直深感欣慰。如果失去這一基礎,商業夥伴是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讓一群決心堅定、態度強硬的人達成共識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的做法是耐心地傾聽,開放地討論,直到每個人都清楚瞭解彼此的想法,才告一段落,並最終決定行動的進程。在眾多合作夥伴中,保守派占了大多數。這無疑是件好事,因為大企業通常只顧著一味擴張。成功人士一般都很保守,因為他們面臨的風險更大(因為他們會害怕失去既有的成果)值得慶幸的是,企業中總有一些野心勃勃,勇於冒險的人,他們通常是年紀最小的,或許人數並不多,但卻敢做敢為並且令人信服。他們希望有所作為,並付諸行動,而且他們不介意承擔工作壓力和責任。我對保守派遭遇激進派的一次經歷印象深刻——可以稱之為激進派嗎?——或者說敢於冒險的一些人。不管怎樣,我是屬於激進派的!
爭論與資金
一位已建立龐大家業並且事業蒸蒸日上的合作夥伴,堅決反對我們提出的企業改進方案。這個企業擴展的方案將耗資約三百萬美元——在當時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目,我認為。我們反複討論,分析了所有利弊,並且動用一切能夠想到的論據,證明這一方案不僅可以讓我們獲得更大的利益,而且對我們保持原有的領先地位至關重要。不過,這位合作夥伴卻依然固執己見,堅決不屈服,我甚至可以看到他擺出抗議的姿態,雙手插在褲兜裡,頭向後仰,大聲吼道:「不行!」
一個人堅決捍衛自己的立場而不去考慮現實條件,是令人很無奈的事情。他已經失去了清楚的判斷,他的思維此時已經停滯,只剩下固執的抵抗。
我前面已提到,這個改進方案至關重要,必須得到實施。但是我們不能和我們的合作夥伴翻臉,儘管我們中的一小部分人已經決定無論如何要讓他屈服。
於是,我們嘗試通過另一個角度說服他:「你說我們沒必要花這個錢?」
「完全沒必要,」他說,「這麼大的投資很多年後才能得到收益。現在沒有必要建你們說的那些設施,工廠現在就運行得很好——保持現狀就夠了。」
我們的這位合作夥伴博學多識,經驗豐富,資歷老,並且對石油行業比我們一些人熟悉,這點我們都承認;但就像我所說的,我們已經決定爭取他的認可,如果不行我們也願意等。當爭論漸漸平息下來,我們又聊起這個話題。我已經想到了用一種的新的方式來說服他。
我說:「我來承擔風險,我自己出資金。如果獲利了公司可以償還我資金;如果虧損的話,就由我自己承擔。」
我的話打動了他。他的保留態度消失了,說:
「既然你都這樣說了,那就由我們大家共同承擔吧。如果你可以承擔這個風險,我想我們也可以。」
我認為,所有企業都面臨著掌握發展步伐的問題。當時我們發展得很快,到處大興土木,擴展版圖。我們不時面臨著來自突發事件的挑戰。
發現新油田,幾乎一夜間便必須製造出用於儲存原油的油罐。舊的油田日漸枯竭,於是我們面臨著雙重壓力,一方面我們必須放棄舊油田一整套完善的設備,另一方面又必須在完全陌生的新油田附近建造工廠,擔任儲存和運輸功能。這些都是石油貿易之所以為風險行業的原因,但我們有一個勇於冒險的團隊,在我們的理念中,企業的成功在於有效地處理風險和機遇的考驗。
我們一次次地討論這些棘手的問題!有些人急於求成想突破困難面對挑戰,有些人則想穩紮穩打地一步一步的前進。這是一個妥協的過程,但每次我們都將問題擺上桌面,逐一解決,不像激進派所希望的那麼衝動,也不像保守派所喜歡的那麼謹慎,但最後雙方總能達成共識。
成功的喜悅
在我最早的合作夥伴之一——亨利‧莫里森‧弗拉格勒先生(Henry Morrison Flagler)一直是我的學習典範。他總是往前衝,嘗試各種各樣偉大的專案,並且一直樂觀向上,公司早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他令人驚歎的努力。
取得像他這樣成就的人,大部分都希望退休享受安逸的生活,但他的使命似乎在於孜孜不倦地奮鬥終生。他獨自承建了佛羅里達州東海岸鐵路。他不滿足於策劃建造聖‧奧古斯丁至西嶼的鐵路——鐵路全線長六百公里,對幾乎所有人來說都可以認為是事業的巔峰了——還建立了一系列豪華酒店吸引遊客到這個新開發的國家來。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對一切運籌帷幄,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這個人通過他自身的幹勁和資金,帶活了一大片國土的經濟。本地的居民和新到的移民擁有了自由貿易的市場。他為千千萬萬人創造了工作機會;而他更為重要的成就在於幾乎完成了一項工程上的偉績,如多年前所計畫的,穿越大西洋,建造從佛羅里達礁島群至西嶼的鐵路。
所有這些都是在大多人認為已經到達事業頂峰之後所做的,任何一個位於他所處高度的人都會退休享受自己勞動的果實。
初識弗拉格勒先生的時候,他的工作是為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代銷產品。這位年輕人精力充沛,幹勁十足。在我們向石油行業發展的時候,他作為一名代銷商,與克拉克先生在同一棟樓裡工作,當時克拉克先生已經接管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不久他便買下了我第一個合夥人克拉克先生的股份,併購了他的公司股份。
我們之間的接觸自然地多了起來,最初的生意夥伴的關係發展為友誼,因為生活在克利夫蘭這樣的小地方的人的關係比生活在紐約這種地方的人要緊密得多。當石油貿易開始發展,我們需要更多說明的時候,我一下子想到了弗拉格勒先生。我誠邀他放棄委託貿易,加入我們的行列。他接受了我的邀請,並由此開始了我們終生的友誼。這是一種基於商業合作的友誼,弗拉格勒先生曾說過,這種關係遠遠好過基於友誼的商業合作。我後來的經驗證實了他的正確性。
我們肩並肩走過了許多歲月;我們的辦公桌在同一個房間。我們都住在歐幾里得大道,離得很近。我們相約去上班,一起回家吃午餐,午餐後回辦公室,傍晚一起回家。路上沒有辦公室裡的打擾,我們一起思考、交談、計畫。弗拉格勒先生起草了幾乎所有的合約。他總是能夠清晰而準確地表達合約的目的和意圖,避免產生誤解,並且對簽約雙方公平公正。還記得他經常說,做事情必須用相同的標準考慮雙方的權益,而他也正是這樣做的。
有一次,弗拉格勒先生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一份合約,連一個問題都沒問,我感到很吃驚。那次我們決定買一塊地建煉油廠,當時這塊地在一位熟悉的朋友約翰‧歐文(John Irwin)名下。歐文先生在一個馬尼拉信封(牛皮紙)背面起草了買賣合約。合約的條款和其他合約類似,只是有一處地方寫了「南面的分界線到毛蕊花杆處」之類的。我覺得這個定義有點模糊,但弗拉格勒先生說:
「好的,約翰。我接受這份合約,但我希望將毛蕊花(這種植物原生於非洲,後來才引進美洲、澳洲)杆處換為合適的標樁處,這樣整份檔案會更加準確而完整。」確實是這樣。我甚至想說有些律師可以拜他為師,學習起草合約,但可能法律界的朋友會覺得我偏心,所以我不會強求。
弗拉格勒先生另一件讓我欽佩的事情是,在公司發展的早期,他堅持煉油廠不能依照當時的慣例,建得很簡陋。每個人都擔心石油會消失,花在建築上的錢會打水漂,所以當時的煉油廠都是採用最少的資金建造。這是弗拉格勒先生反對的做法。雖然他不得不承認油井可能會枯竭,石油貿易面臨著巨大的風險,但他始終認為既然我們選擇了這一行業,就必須精益求精;
我們必須擁有最好的設施;所有設備都必須堅固而牢靠;必須盡一切努力爭取最大的成功。他堅持著對高標準煉油廠的要求,似乎石油行業將經久不衰。他堅守信念的勇氣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今天仍在世的人回憶起年輕、樂觀、真誠的弗拉格勒先生無不點頭稱讚。
在克利夫蘭收購煉油廠時他表現得十分活躍。一天,他在街上偶遇一位德國的老朋友,這位朋友曾是個麵包師,多年前弗拉格勒先生賣過麵粉給他。他告訴弗拉格勒先生,他已經不做麵包生意了,現在建了個小煉油廠。弗拉格勒先生很驚奇,但他並不贊成他的朋友將一筆小資金投資建煉油廠,覺得肯定不會成功。開始時似乎他也幫不上什麼忙。但他一直記掛著這件事情,很明顯這件事情煩擾著他。最後他跑來跟我說,理由是——「那個麵包師懂得烤麵包遠多於煉石油,但還是想邀他加盟——否則我會覺得良心不安。」
當然我同意了。他和他的朋友談了一下,朋友開心地表示他願意出售煉油廠,但要我們派個估價師去他的工廠估價,這個不是問題,但新的難題出現了。麵包師對我們提供的價格很滿意,但堅持要弗拉格勒先生建議他收現金還是同等票面價值的標準石油公司的證券。他告訴弗拉格勒先生,如果收現金他便可以還清所有債務,免去許多煩惱;但如果買證券可以得到不錯的分紅的話,他想試一下,得到長期的收益。
他向弗拉格勒先生提出了一個難題,開始弗拉格勒先生拒絕為他提建議,他這個德國人堅持要弗拉格勒先生的意見。最後弗拉格勒先生建議他收一半現金還債,另一半買證券。他照做了,並且慢慢買了更多的證券,弗拉格勒先生從來不用為自己的建議而感到抱歉。
我相信我的合作夥伴在這件事情上所花費的時間和思考,絕不亞於對待他自己的任何一件大事,而這件事情同時也可以作為考量一個人的標準。
友誼的價值
這些老人家的故事,對年輕一代來說可能沒有什麼吸引力,但它們並不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即使故事有些乏味,但它們可以讓年輕人認識到生命的每個階段裡朋友的價值。
朋友有很多種。所有朋友都應該保持聯繫,因為擁有各路朋友很重要,雖然朋友肯定有親疏之分;隨著年歲的增長,對這一點的體會便越深。有一種朋友,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總是恰好不能幫忙。
「我不能借款給你,」他說,「因為我和合作夥伴之間有協議。」
「我非常願意幫你,但這個時候確實不方便。」諸如此類……
我的意思並不是指責這種友誼。有時候是性格使然,有時候朋友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的朋友中這一類是比較少的,大部分都屬於為朋友兩肋插刀的類型。我記得有一位朋友,從第一次見面起便對我十分信任。他的名字是哈克內斯(S.V. Harkness)。
有一次,一場大火將我們的石油倉庫和煉油廠在幾個小時內夷為平地。雖然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幾十萬美元,但我們仍擔心索賠這麼大的數目會耗費很多時間。工廠必須馬上重建,資金的問題亟待解決。哈克內斯先生對我們的生意頗感興趣!於是,我對他說:「我可能需要向你借些錢。我不知道最後是否需要,但想先跟你提一下。」他聽到了我的話,並沒有多問什麼。他是個沉默寡言的人。
他只說:「好的,我會盡我所能全力幫助你。」但回到家,我的煩惱解決了。在建築商要求我們付款之前,我們收到利物浦倫敦環球保險的全額賠款。雖然不用向他借款,但我永遠不會忘記他在危難之時慷慨真誠的幫助——一個承諾。
我很幸運地遇到許多這樣的朋友。在創業早期我是個大債主。公司發展很快,需要大量的資金,而銀行總是慷慨地為我提供貸款。火災帶來一些新的狀況,我開始分析當前的情形,考慮我們的現金需求量。我們開始重視應急資金的儲備。
也在同一時期,有另一件事情證實了患難見真知的道理,但我是在多年以後才聽到了事情完整的經過。
我們曾與一家銀行有眾多的業務往來,我的一位朋友斯蒂爾曼‧維特先生(Stillman Witt)是該銀行的董事。有一次,董事會正討論關於我們貸款的問題。為了讓其他成員沒有提出異議的機會,斯蒂爾曼‧維特董事拿來他的保險櫃,指著保險櫃說:「各位,這些年輕人信譽良好,如果他們想貸款,我希望銀行毫不猶豫地借給他們。如果你們還覺得不放心,這個保險櫃就是保證。」
當時,為了節約成本,我們通常採用水運的方式運輸石油,借很多錢來支付這些費用。我們已從另一家銀行貸了很多款,那家銀行的行長告訴我,董事會已經在過問我們的貸款,並且可能會約我面談。我回答道,可以與董事會見面,我深感榮幸,因為我們正計劃申請更多的貸款。不用說,我們申請到了貸款,但並沒有人約我面談。
恐怕我對銀行、金錢和生意討論得太多了。花費所有的時間,為掙錢而掙錢,是最無恥和悲哀的事情。如果年輕四十歲,我很願意再戰商界,因為與有趣、機智的人來往是很快樂的事情。但我有眾多興趣愛好用以打發時間,所以我更願意利用餘生去完成生命中未完成的計畫。
從16歲開始工作到55歲退出喧囂的商界,我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我必須承認期間我經常有一些很棒的假期,因為我有最精幹的團隊,最優秀的人才幫我分擔重任。
我是個注重細節的人。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簿記員,我對數字和論據極其看重,不管是多麼細微的數據。早年,任何涉及會計的工作都會分派給我做。我有一種追求細節的熱情,而這正是後來我不得不強迫自己去克服的。
在紐約波肯提克山莊,我在一棟舊房子裡住了許多年。那裡優美的景色讓心靈得到釋放,我們過著簡單而平靜的生活。我在那裡度過了許多美麗的時光,研究美景和樹木,以及哈德遜河所形成的景觀效應,而那時我本應該分秒必爭地投身於我的事業中的。所以我擔心自己會被認為是不勤奮。
「勤奮的商人」這個詞組讓我想起克利夫蘭一位舊識之友。他在事業上可稱得上是鞠躬盡瘁了。我曾與他談起我的一個愛好——人們稱之為園林藝術,但對我來說只是設計林中小徑之類的——他覺得非常無聊。35年來,這位朋友直接否定了我的愛好,認為商人不應該將時間浪費在愚蠢的事情上。
一個春意盎然的下午,我邀請他來觀賞我花園裡新鋪設的小徑(在當時,對於一個商人來說,這是一個衝動而魯莽的提議)。我甚至還告訴他我會熱情款待他。
「我來不了,約翰,」他說,「今天下午我手上有件重要的事情。」
「雖然這樣,」我還在勸他,「你看到那些小徑的話也許會很開心的——兩旁的大樹——」「約翰,繼續講你的樹和小徑吧。今天下午有條礦砂船到,我的工廠正等著它呢。」他心滿意足地搓著手——「即使錯過欣賞基督教界所有的林間小徑,我也不想錯過看它開進來。」
他為貝西默鋼軌合夥公司提供的礦砂售價每噸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美元,如果他的工廠停工一分鐘等礦砂,他便覺得正在錯過一生的機遇。
正是這個人,經常遙望湖面,精神緊繃,希望看到礦砂船的影子。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問他能不能看到船。
「看不到,」他不情願地承認,「但它時刻在我眼前。」
礦砂業是克利夫蘭最主要並且最具有誘惑性的行業。50年前,我的老雇主從馬凱特地區購進礦砂,價格是每噸四美元,再想想數年後,這個原來的園林主人以80美分每噸的價格整船購進礦砂,並由此發家。
這是我自己在礦砂業發展的經歷,但我將在後面再做記述。我想先提一下我堅持了三十年的愛好——園林藝術。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