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學真義
THE TRUE MEANING OF CHAN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禪學真義不辯不明,
禪宗的歷史懸案,
何者為真?何者為假?
東初老和尚以真修實學,幫我們破解禪學迷思!
禪的吸引力,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始終不墜。誤解禪學的人,卻可能比了解禪學的人更多。許多人不但將禪學當古董、當哲學鑽研考據,忽略心性問題,甚至質疑《六祖壇經》是偽經,懷疑六祖惠能傳法真實性,種種說法動搖人心,產生信仰危機。有鑒於此,東初老和尚執筆力陳禪學真義所在:「不談修證,不講『明心見性』,還有什麼禪學可說?」
本書直探禪學真義核心,內容分為四大單元:一、叢林制度與禪宗教育,二、論禪學之真義,三、再論禪學之真義,四、關於《六祖壇經》真偽問題。從禪宗的歷史發展溯源,探究叢林制度與僧教育未來,肯定禪是東方文化的精粹。並針對胡適提出的《六祖壇經》是神會禪師所作的論說,提出條理分明的反駁,指出《六祖壇經》只有版本與見性問題,不應有真偽與思想問題。這些文章在發表當年不僅是真知灼見,在現在時空也深具啟發性、撼動力。
禪宗的歷史懸案,
何者為真?何者為假?
東初老和尚以真修實學,幫我們破解禪學迷思!
禪的吸引力,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始終不墜。誤解禪學的人,卻可能比了解禪學的人更多。許多人不但將禪學當古董、當哲學鑽研考據,忽略心性問題,甚至質疑《六祖壇經》是偽經,懷疑六祖惠能傳法真實性,種種說法動搖人心,產生信仰危機。有鑒於此,東初老和尚執筆力陳禪學真義所在:「不談修證,不講『明心見性』,還有什麼禪學可說?」
本書直探禪學真義核心,內容分為四大單元:一、叢林制度與禪宗教育,二、論禪學之真義,三、再論禪學之真義,四、關於《六祖壇經》真偽問題。從禪宗的歷史發展溯源,探究叢林制度與僧教育未來,肯定禪是東方文化的精粹。並針對胡適提出的《六祖壇經》是神會禪師所作的論說,提出條理分明的反駁,指出《六祖壇經》只有版本與見性問題,不應有真偽與思想問題。這些文章在發表當年不僅是真知灼見,在現在時空也深具啟發性、撼動力。
目錄
自序
叢林制度與禪宗教育——在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
一、院名釋義
二、佛教中國化的起源
三、禪宗幾位大教育家
四、叢林制度的規範
五、禪宗根本的精神
六、《百丈清規》簡述
七、今後僧教育的前途
論禪學之真義——兼論胡適博士「禪宗史的一個新看法」
再論禪學之真義
一、禪學不是宗教
二、禪學不是訴諸理論的哲學
三、《壇經》只有版本問題,不應有真偽問題
四、《壇經》只有見性問題,不應有思想問題
五、神會與六祖的思想
六、永恆的人格精神
關於《六祖壇經》真偽問題
一、〈法寶壇經略序〉
二、《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三、《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一卷
四、《神會語錄》與《壇經》思想問題
叢林制度與禪宗教育——在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
一、院名釋義
二、佛教中國化的起源
三、禪宗幾位大教育家
四、叢林制度的規範
五、禪宗根本的精神
六、《百丈清規》簡述
七、今後僧教育的前途
論禪學之真義——兼論胡適博士「禪宗史的一個新看法」
再論禪學之真義
一、禪學不是宗教
二、禪學不是訴諸理論的哲學
三、《壇經》只有版本問題,不應有真偽問題
四、《壇經》只有見性問題,不應有思想問題
五、神會與六祖的思想
六、永恆的人格精神
關於《六祖壇經》真偽問題
一、〈法寶壇經略序〉
二、《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三、《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一卷
四、《神會語錄》與《壇經》思想問題
序/導讀
自序
這幾篇有關闡揚禪學的文稿,除第一篇〈叢林制度與禪宗教育〉,是一九七四年十月間應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邀請為該院學僧所講,其餘三篇中有兩篇都在《中央日報》副刊發表過,還有一篇是為慶祝《菩提樹》雜誌十週年而作。這三篇同係一九六九年夏間所寫。因為那一年歷史學家錢穆教授在臺北市善導寺講《六祖壇經》大義,本屬通俗講演,並未涉及考據《壇經》真偽問題。旋因旅日楊君撿拾胡適之先生的餘唾,在《中副》發表文章,說《壇經》係神會創作,遂與錢穆教授反覆爭議。在此佛學低潮時期,學者如錢穆教授能公開提倡佛學,凡屬佛教徒頌揚還來不及,怎可存心吹毛求疵?《六祖壇經》,又是禪宗史上重要的寶典,這一個問題對於佛教關係太大,對於讀者不能沒有一個明正的交代。筆者不揣譾陋及於五月二十九日在《中副》發表《論禪學之真義》,及七月十九日發表〈再論禪學之真義〉。見仁見智,雖各有不同,但真理不辯不明。而《壇經》真偽的問題,不特與中國佛教思想史及禪宗命脈有極大的關係,且對中國文化思想史更有著重大的影響,當時曾引起學術界普遍的重視!
這次在佛光山講稿,因為油印模糊不清楚,內多錯字與脫落,幾乎無法閱讀。因之,把以往有關闡揚禪學三篇文稿檢查出來,一併編入,定名《禪學真義》,以供讀者參考。本人對於禪學並沒有什麼研究,雖在禪堂裡打過混,吃過放參,受過棒喝,只因業識重,對於向上一著,仍未有過入處。
一九七五年二月二日東初自序於陽明山北投本館
這幾篇有關闡揚禪學的文稿,除第一篇〈叢林制度與禪宗教育〉,是一九七四年十月間應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邀請為該院學僧所講,其餘三篇中有兩篇都在《中央日報》副刊發表過,還有一篇是為慶祝《菩提樹》雜誌十週年而作。這三篇同係一九六九年夏間所寫。因為那一年歷史學家錢穆教授在臺北市善導寺講《六祖壇經》大義,本屬通俗講演,並未涉及考據《壇經》真偽問題。旋因旅日楊君撿拾胡適之先生的餘唾,在《中副》發表文章,說《壇經》係神會創作,遂與錢穆教授反覆爭議。在此佛學低潮時期,學者如錢穆教授能公開提倡佛學,凡屬佛教徒頌揚還來不及,怎可存心吹毛求疵?《六祖壇經》,又是禪宗史上重要的寶典,這一個問題對於佛教關係太大,對於讀者不能沒有一個明正的交代。筆者不揣譾陋及於五月二十九日在《中副》發表《論禪學之真義》,及七月十九日發表〈再論禪學之真義〉。見仁見智,雖各有不同,但真理不辯不明。而《壇經》真偽的問題,不特與中國佛教思想史及禪宗命脈有極大的關係,且對中國文化思想史更有著重大的影響,當時曾引起學術界普遍的重視!
這次在佛光山講稿,因為油印模糊不清楚,內多錯字與脫落,幾乎無法閱讀。因之,把以往有關闡揚禪學三篇文稿檢查出來,一併編入,定名《禪學真義》,以供讀者參考。本人對於禪學並沒有什麼研究,雖在禪堂裡打過混,吃過放參,受過棒喝,只因業識重,對於向上一著,仍未有過入處。
一九七五年二月二日東初自序於陽明山北投本館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