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群疑(大字版)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解答學佛疑惑、一窺佛教真貌的最佳指南!
「本書的內容,既是知識學問的,更是生活和實用的。依據基本經論的觀點,運用淺易通俗的文字,解答人人都想知道的實際問題。」——聖嚴法師
許多人將佛教與民間信仰混為一談,抱持似是而非的觀念,法師精選一般人常有的疑惑,以經論為基礎,加以辯證剖析,讓您深入了解佛教精髓,掌握真正的佛教理念,在修行中更加自信明確。
‧佛教對命相、風水的看法?
‧學佛是否必須放棄現有生活的享受?
‧消災、延生是可能的嗎?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嗎?
‧嬰靈作祟之說有根據嗎?
‧卍字是什麼意思?
‧佛教的生命觀、世界觀是合乎科學的嗎?……
◆七十五個常見的學佛疑問
◆全方面解答生活性、實用性及知識學問上的學佛疑點
◆精準解答,淺顯易懂
為《正信的佛教》之後,聖嚴法師另一本以問答的方式,解答佛教問題的經典著作。
目錄
自序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一定要看破紅塵之後才能學佛嗎?
學佛也需要知識和學問嗎?
在家信佛有禁忌嗎?
學佛是否必須放棄現有生活的享受?
什麼是佛教徒的飲食觀?
殺生的定義和範圍是什麼?
為何放生?如何放生?
佛教徒應以怎樣的態度來賺錢?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嗎?
佛教徒應該如何舉行喪葬儀式?
如何做佛事?
居士可接受寺院的餽贈嗎?
在家居士如何設佛壇?
在家學佛如何課誦?
消災、延生是可能的嗎?
加持的功用是真的嗎?
大修行者能代眾生消業嗎?
持咒有用嗎?
佛教相信在劫難逃、在數難逃之說嗎?
如何使人相信三世因果?
佛教對於命相、風水的看法如何?
「念佛一聲罪滅河沙」是真的嗎?
帶業往生等於逃債嗎?
何謂念佛至一心不亂?
念佛的人見到瑞相怎麼辦?
臨命終時見瑞相就表示解脫嗎?
如何辨明臨命終時的魔境和接引?
什麼是中陰身?
嬰靈作祟之說有根據嗎?
佛教對靈媒的看法如何?
佛教對神通、異能看法如何?
什麼是五眼?
佛教的授記觀念是什麼?
佛是萬能的嗎?
成佛以後也要受報嗎?
先度眾生還是先成佛?
佛為什麼要度眾生?
廣結善緣怎麼講?
「結緣」和「了緣」的意義何在?
神道設教也是佛教嗎?
佛教稱為無神論的意思是什麼?
一神教的上帝是假的嗎?
密教是什麼?
密教盛行佛教會滅亡嗎?
佛教對世界末日的看法如何?
您是佛教徒嗎?
怎樣辨明佛經的真偽?
佛教如何適應民間信仰的要求?
逃避和出離有什麼不同?
個人自修和集體共修有什麼不同?
大修行人一定要閉關嗎?
魔考是真的嗎?
如何選擇明師?
如何一門深入?
何謂專修與雜修?
什麼叫作易行道和難行道?
忍氣吞聲就是修忍辱行嗎?
學禪若終生不悟怎麼辦?
「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是真的嗎?
「地獄門前僧道多」是真的嗎?
「學佛愈久離佛愈遠」是真的嗎?
卍字是什麼意思?
蓮花在佛教表示什麼?
燃頂、燃臂、燃指有必要嗎?
在家學佛與出家學佛的不同在哪裡?
以出家僧眾為佛教重心的傳統能繼續維持嗎?
未來的社會還有人出家嗎?
佛教對於女性地位的看法如何?
佛教對神祕現象的看法如何?
可用物理現象來解釋神祕的經驗嗎?
應該用科學觀點解釋佛法嗎?
佛教的生命觀是合乎科學的嗎?
佛教的世界觀是合乎現代科學的嗎?
佛說的「聖言量」經得起考驗嗎?
序/導讀
自序
從體裁、目的與對象而言,這本《學佛群疑》是我在一九六三、四年間所寫《正信的佛教》的第二冊。因為自從一九七六年之後,該書即受到海內外的普遍歡迎。許多讀過該書的人,不斷地向我建議,盼我繼續再寫一本類似而探討層面更廣的書,我也覺得有此必要,經常希望靜下心來,擬出一百個題目,寫上十萬個字,疏解、說明類似《正信的佛教》所解答而未曾解決的問題。由於事情太多,時間太少,加上多年來身體多病,所以未能如願。
到了一九八七年春,有一位張鳴居士,每幾個月都要附印《正信的佛教》一千及至五千冊,分送結緣,同時也一再地敦請,要我趕快再寫另一本《正信的佛教》。我卻對他說:「我的體力不濟,頭腦遲鈍,想不出問題,最好你能想出一百個題目讓我解答。」我的本意,以為就此可以不了了之,想不到十天之後,他送來了幾百個問題,寫成厚厚的一疊。據說是向他信佛學佛的親戚朋友們採訪蒐集而來的。如果照他所提出的問題作答,每題大概只要用三、五句話或十來句話就可答完,那樣的問答,可讀性不會太高,所以我還是不想提筆。
過了一個多月,張居士又來問我︰「怎麼還沒看到問題的解答在《人生》刊出?」我說:「我正在考慮採取怎樣的方式解答。」因此,我把那一大堆的問題交給當時《人生》的主編,要他把問題分類集合成一個個的主題,一共理出了三十多條,同時他幫忙想出了十多條,而我自己也逐漸地發現了二十多條,這就是本書的內容。
本書多半是由我利用若干時日的晨課之餘,一邊口述,一邊由弟子筆錄。其中有一部分是在紐約,由一位正在電台服務的葉澐小姐筆錄,僅有少數幾篇由我親自執筆,故也斷斷續續地經過了一年半的時間。在用字遣詞方面,可能不甚統一,現在藉此彙輯成書的機會,仔細地重讀了兩遍,適度地予以潤飾、補充、修正。
本書的內容,既是知識學問的,更是生活和實用的。依據基本經論的觀點,運用淺易通俗的文字,解答人人都想知道的實際問題。
一九八八年十月六日序於臺北北投農禪寺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