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蓮生活佛盧勝彥第三十七冊文集
《神奇的錦囊─生命的哲學與靈魂奧祕》
隨著顯微鏡的發明,佛經裡「一缽清淨水,八萬四千蟲(微生物)」的論述已獲得印證;哈伯望遠鏡所傳回的無數宇宙星際照片,更證明了佛經中描述的宇宙觀。我們好奇二千六百年前的釋迦牟尼佛,祂是如何看到顯微鏡才看得到的微生物、如何看到哈伯望遠鏡才看得到的宇宙星際?由此可見,有限的科學並非只是人類了解這個世界唯一的方式,而且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個、乃至再下一個世代的科學,又將為人類揭露多少宇宙世界的奧祕?
同時即使是現代西方科學之父愛因斯坦,也曾說:「人類致力於科學,致力於尋找身外的自然律,然而,將來的人類必將回頭尋找內在的生命法─道德社會與精神生活的範圍。」
《神奇的錦囊》是蓮生活佛第三十七冊文集,內容著力於探討「生命的哲學與靈魂奧祕」,由於對無形世界的不了解,以致於社會總是充斥著各種以訛傳訛、穿鑿附會的說法。有鑑於此,因二十六歲一場奇遇,從此能夠自在穿梭靈界、於禪定中感通無形世界的蓮生活佛盧勝彥,寫下了本書,將他的所見所聞與世人分享,解答大多數人對於看不見世界的好奇與疑問,諸如,「死亡是快樂的再生?」、「死前顯相的討論?」、「人與豬之間的輪迴」、「天與天的無限世界」、「臨終如何走」等等。
人生最重要的兩件大事,莫過於「生」與「死」,現代科學專注於「生後死前」的研究,對於「死後生前」則是茫然無知。人類所不能感覺到的「無形存在」甚多,例如靜電、微波、射線、頻率等等,這些事物,皆非感覺器官能感覺到的,我們能因為毫無所覺便否認其存在嗎?
-蓮生活佛盧勝彥
本書《神奇的錦囊》,書名雖然用「神奇」二字,但在作者樸實的筆觸下,對於靈界世界的經歷與互動,似乎也像是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樣如此平凡。書中,作者從「一日一善」做人的基本態度談起,包含各種人生領悟與修養之道,我們也發現,即使是無形的靈學,一樣不離做人的道理,當人們明白生命的本質、靈魂的實有,自然將改變對人生的看法。打開《神奇的錦囊》,相信您一定會對生命的哲學與靈魂奧祕,有全新的認識!
~大燈文化供稿
《神奇的錦囊─生命的哲學與靈魂奧祕》
隨著顯微鏡的發明,佛經裡「一缽清淨水,八萬四千蟲(微生物)」的論述已獲得印證;哈伯望遠鏡所傳回的無數宇宙星際照片,更證明了佛經中描述的宇宙觀。我們好奇二千六百年前的釋迦牟尼佛,祂是如何看到顯微鏡才看得到的微生物、如何看到哈伯望遠鏡才看得到的宇宙星際?由此可見,有限的科學並非只是人類了解這個世界唯一的方式,而且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個、乃至再下一個世代的科學,又將為人類揭露多少宇宙世界的奧祕?
同時即使是現代西方科學之父愛因斯坦,也曾說:「人類致力於科學,致力於尋找身外的自然律,然而,將來的人類必將回頭尋找內在的生命法─道德社會與精神生活的範圍。」
《神奇的錦囊》是蓮生活佛第三十七冊文集,內容著力於探討「生命的哲學與靈魂奧祕」,由於對無形世界的不了解,以致於社會總是充斥著各種以訛傳訛、穿鑿附會的說法。有鑑於此,因二十六歲一場奇遇,從此能夠自在穿梭靈界、於禪定中感通無形世界的蓮生活佛盧勝彥,寫下了本書,將他的所見所聞與世人分享,解答大多數人對於看不見世界的好奇與疑問,諸如,「死亡是快樂的再生?」、「死前顯相的討論?」、「人與豬之間的輪迴」、「天與天的無限世界」、「臨終如何走」等等。
人生最重要的兩件大事,莫過於「生」與「死」,現代科學專注於「生後死前」的研究,對於「死後生前」則是茫然無知。人類所不能感覺到的「無形存在」甚多,例如靜電、微波、射線、頻率等等,這些事物,皆非感覺器官能感覺到的,我們能因為毫無所覺便否認其存在嗎?
-蓮生活佛盧勝彥
本書《神奇的錦囊》,書名雖然用「神奇」二字,但在作者樸實的筆觸下,對於靈界世界的經歷與互動,似乎也像是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樣如此平凡。書中,作者從「一日一善」做人的基本態度談起,包含各種人生領悟與修養之道,我們也發現,即使是無形的靈學,一樣不離做人的道理,當人們明白生命的本質、靈魂的實有,自然將改變對人生的看法。打開《神奇的錦囊》,相信您一定會對生命的哲學與靈魂奧祕,有全新的認識!
~大燈文化供稿
目錄
第一章 生命的火花
1.一日一善的領悟(前言)
2.?德錡縣長的互惠原則
3.陶希聖如是說
4.作家馮馮的心靈境界
5.丹扉女士的第一句話
6.張澄基博士的一生
7.印順導師與我的因緣
8.藍蔭鼎送我一本《鼎廬小語》
9.摩利支天菩薩與陳乃德女士
10.王雲五的壯遊
11.記「白河一品香」
12.小評《信仰與文化》
13.檀島警騎裡的「安迪牧師」
14.變態、愚痴、無聊的組合──分析「河上的月光」
15.講經場地之議
16.清華大學舊事
17.川端康成與三島由紀夫
18.汐止山上白雲寺
19.澎湖小歧角祖墓巡禮
20.父親的來信
第二章:靈魂的錦囊
21.死亡是快樂的再生
22.萬里晴空自在遊
23.相信它的存在,但不相信它的能
24.進入平衡的心態
25.超靈與操靈
26.來自彼方的警告
27.渺小又渺小的人間
28.人與豬之間的輪迴
29.死前顯相的討論(意識之變)
30.臨終如何走
31.先知先覺的邏輯
32.天與天的無限世界
33.陳敬元的勸信佛文
34.避世原因五則
第三章:萬里遊蹤--行遍天下之一
35.日本之旅的意義
36.高速公路旁的隔音牆
37.麻雀與積木之家
38.平和公園的塑像
39.秋芳洞裡的世界
40.觀察日本的交通安全問題
41.大阪城天守閣遇趙敏男君
42.東大寺的奇遇
43.名古屋車站巡禮
44.富士山的三態
45.東京鐵塔的沉思
46.打一個長途電話回臺灣的家
47.東照宮的楓葉
48.日本文字趣談
49.支笏湖的雪
50.札幌的地下街
51.昭和新山與熊牧場
52.內浦海岸線的大雪
53.日本與日本人
第四章:萬里遊蹤--行遍天下之二
54.行萬里路的宏願
55.登機前的一剎那
56.馬尼拉的新鮮芒果汁
57.百勝灘獨木舟的驚奇
58.聖地牙哥古堡與黎莎國父
59.有求必應的四面神
60.臥佛寺的異味
61.「博泰耶」風光如畫
62.泰北欖養鱷湖的鱷魚
63.蘋果事件的啟示
64.憑弔桂河大橋
65.湄南河水上人家
66.青除災金剛的奉請
67.夜過馬來西亞
68.新加坡印象
69.海燕歌劇院與其他
70.夜半的花朵─人妖的異聞
71.香港面面觀
72.遠地平安的信息─談心靈力量
73.後記
1.一日一善的領悟(前言)
2.?德錡縣長的互惠原則
3.陶希聖如是說
4.作家馮馮的心靈境界
5.丹扉女士的第一句話
6.張澄基博士的一生
7.印順導師與我的因緣
8.藍蔭鼎送我一本《鼎廬小語》
9.摩利支天菩薩與陳乃德女士
10.王雲五的壯遊
11.記「白河一品香」
12.小評《信仰與文化》
13.檀島警騎裡的「安迪牧師」
14.變態、愚痴、無聊的組合──分析「河上的月光」
15.講經場地之議
16.清華大學舊事
17.川端康成與三島由紀夫
18.汐止山上白雲寺
19.澎湖小歧角祖墓巡禮
20.父親的來信
第二章:靈魂的錦囊
21.死亡是快樂的再生
22.萬里晴空自在遊
23.相信它的存在,但不相信它的能
24.進入平衡的心態
25.超靈與操靈
26.來自彼方的警告
27.渺小又渺小的人間
28.人與豬之間的輪迴
29.死前顯相的討論(意識之變)
30.臨終如何走
31.先知先覺的邏輯
32.天與天的無限世界
33.陳敬元的勸信佛文
34.避世原因五則
第三章:萬里遊蹤--行遍天下之一
35.日本之旅的意義
36.高速公路旁的隔音牆
37.麻雀與積木之家
38.平和公園的塑像
39.秋芳洞裡的世界
40.觀察日本的交通安全問題
41.大阪城天守閣遇趙敏男君
42.東大寺的奇遇
43.名古屋車站巡禮
44.富士山的三態
45.東京鐵塔的沉思
46.打一個長途電話回臺灣的家
47.東照宮的楓葉
48.日本文字趣談
49.支笏湖的雪
50.札幌的地下街
51.昭和新山與熊牧場
52.內浦海岸線的大雪
53.日本與日本人
第四章:萬里遊蹤--行遍天下之二
54.行萬里路的宏願
55.登機前的一剎那
56.馬尼拉的新鮮芒果汁
57.百勝灘獨木舟的驚奇
58.聖地牙哥古堡與黎莎國父
59.有求必應的四面神
60.臥佛寺的異味
61.「博泰耶」風光如畫
62.泰北欖養鱷湖的鱷魚
63.蘋果事件的啟示
64.憑弔桂河大橋
65.湄南河水上人家
66.青除災金剛的奉請
67.夜過馬來西亞
68.新加坡印象
69.海燕歌劇院與其他
70.夜半的花朵─人妖的異聞
71.香港面面觀
72.遠地平安的信息─談心靈力量
73.後記
序/導讀
一日一善的領悟(前言)
到了今天,我才領悟到,為什麼童子軍要實施「日行一善」,所謂「日行一善」並不是祇叫我們一天做一件好事,而第二件好事就可以不必做了。而是要我們「持之有恆」,養成做善事的習慣,真正堅持每日做一件有益於人生的善舉。當然,善事有大有小,但祇要「持之有恆」的做下去,不論大善小善,我想,由童子軍到大善士,這是一條真正的人生光明大道。
拾幾年來,我經常要求自己,每天寫一篇文章,每天坐一次襌,每天誦一段經,每天持一咒,每天唸一佛名,每天做一件有益人間的善事,我稱為這是自己的「六一」,嚴格的持之有恆,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做得久了,便感覺成了每日必須有的功課,缺一日便覺得不自然,彷彿久缺的那一天,白白的虛渡過去了。
很多人提到「人生的意義」問題,問我,雖然這個問題早已有人問,也早已有答案,但「人生是什麼?」卻永遠的困擾了下一代,目前,一般的答案是,祇要我們謀求整個「大我」的利益,這就是人生的意義,但,這種答案並不能使所有的人全部滿意,專家學者討論這種問題時,指出個人的理和人類心向配合是非常重要的,簡而言之,這就是人際關係,人際關係起自於「親子關係」到「家庭社會關係」。
人處在社會之中,要學會對社會環境作健全的適應,同時接受社會交付給他的責任,在這當中有「理智」和「欲求」的表現,情感的發展與觀念上的認知,同時情緒困擾和問題行為都變成人生行為的重要一環,這亦是待人處世的哲學了。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從「一日一善」的基本態度說起,然後談到種種心理衛生和行為問題止,在書中有「真理的追求」、「鼓舞善良的行動」、「追求人生的美」、「證明聖靈的存在」。裏面有我自己的人生種種領悟,有我「六一」的修養之道,有玄妙的聖靈感應。談到「聖靈感應」,讀者一定不會忘記我是專講「靈學」的,玄妙的聖靈感應是確確實實有的,就讓我用這支禿筆來證明吧。
有人常問我人生是什麼?我回答:「無」,有人再問:「無中又做什麼?」,我簡單的回答:「每天坐一次的禪,每天持一神咒,每天唸一佛名,每天做一有益人生的善事(日行一善),每天誦一段經文,最後我每天寫一篇短短的小文章,這就是我的人生。」
最後,我盼望所有的人都「日行一善」,我以一個靈學者的立場,在領悟中寫這一本小書,讓靈魂的原有善良力量,勝過肉體欲求的罪惡,這是這本小書的意義了。
六十九年四月避世居
中華民國七十年二月於 避世居
到了今天,我才領悟到,為什麼童子軍要實施「日行一善」,所謂「日行一善」並不是祇叫我們一天做一件好事,而第二件好事就可以不必做了。而是要我們「持之有恆」,養成做善事的習慣,真正堅持每日做一件有益於人生的善舉。當然,善事有大有小,但祇要「持之有恆」的做下去,不論大善小善,我想,由童子軍到大善士,這是一條真正的人生光明大道。
拾幾年來,我經常要求自己,每天寫一篇文章,每天坐一次襌,每天誦一段經,每天持一咒,每天唸一佛名,每天做一件有益人間的善事,我稱為這是自己的「六一」,嚴格的持之有恆,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做得久了,便感覺成了每日必須有的功課,缺一日便覺得不自然,彷彿久缺的那一天,白白的虛渡過去了。
很多人提到「人生的意義」問題,問我,雖然這個問題早已有人問,也早已有答案,但「人生是什麼?」卻永遠的困擾了下一代,目前,一般的答案是,祇要我們謀求整個「大我」的利益,這就是人生的意義,但,這種答案並不能使所有的人全部滿意,專家學者討論這種問題時,指出個人的理和人類心向配合是非常重要的,簡而言之,這就是人際關係,人際關係起自於「親子關係」到「家庭社會關係」。
人處在社會之中,要學會對社會環境作健全的適應,同時接受社會交付給他的責任,在這當中有「理智」和「欲求」的表現,情感的發展與觀念上的認知,同時情緒困擾和問題行為都變成人生行為的重要一環,這亦是待人處世的哲學了。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從「一日一善」的基本態度說起,然後談到種種心理衛生和行為問題止,在書中有「真理的追求」、「鼓舞善良的行動」、「追求人生的美」、「證明聖靈的存在」。裏面有我自己的人生種種領悟,有我「六一」的修養之道,有玄妙的聖靈感應。談到「聖靈感應」,讀者一定不會忘記我是專講「靈學」的,玄妙的聖靈感應是確確實實有的,就讓我用這支禿筆來證明吧。
有人常問我人生是什麼?我回答:「無」,有人再問:「無中又做什麼?」,我簡單的回答:「每天坐一次的禪,每天持一神咒,每天唸一佛名,每天做一有益人生的善事(日行一善),每天誦一段經文,最後我每天寫一篇短短的小文章,這就是我的人生。」
最後,我盼望所有的人都「日行一善」,我以一個靈學者的立場,在領悟中寫這一本小書,讓靈魂的原有善良力量,勝過肉體欲求的罪惡,這是這本小書的意義了。
六十九年四月避世居
中華民國七十年二月於 避世居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