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我們從未現代過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9 342
    38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本書展現宏大的企圖心,以科學為切入點,
進而企求全面檢討「現代性」這個核心問題

拉圖重新審視現代性論述中一系列的「大分裂」(自然 vs. 文化、主體 vs. 客體、事實 vs. 價值、現代的我們 vs. 傳統的他者),從而得出「我們從未現代過」這個聳人聽聞,卻又全然不同於後現代主義的重要結論。在孔恩的鉅作《科學革命的結構》出版五十週年的今天,閱讀拉圖的《我們從未現代過》,更可以深切感受到「科技研究」(STS)所走過一段漫長而引人入勝的思想旅程。

《我們從未現代過》的重要性,在於提出理解自然與社會存在關係的新本體論架構,這提供了人們另一種理解歷史與世界的方法。本書法文版自1991年問世以來,迄今已被譯為二十多國語言,在二十年後終於來到中文世界。所謂的經典,是能讓不同世代的人在閱讀後都得到激盪與啟發,而《我們從未現代過》就是這樣一部遲來的經典。

作者

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

1947年出生於法國知名酒鄉伯恩(Beaune)。拉圖最初接受的學術訓練為哲學,後於非洲服役期間對人類學產生濃厚興趣,並曾在象牙海岸從事田野工作。1975-1977年間,他在加州的沙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進行參與觀察,充分運用民族誌方法。1979年,與社會學家伍爾加(Steve Woolgar)合著《實驗室的生活》(Laboratory Life),乃上述調查的具體成果,也是新興學術領域「科技研究」(STS)的奠基之作。此後,拉圖成為該領域深具影響力的理論健將,以及行動者網絡理論(ANT)的主要建構者之一。1982-2006年間,他任教於巴黎高等礦業學校的社會創新中心。

2007年起,轉任巴黎政治大學。拉圖 著有作品十餘冊,包括已被譯為二十多國語言的《我們從未現代過》。這些作品既開啟研究的全新可能性,也拓展了讀者的思考與視野,充分體現出他具原創性且飽受爭議的精彩學術旅程。

譯者

余曉嵐

國立清華大學、美國紐約大學碩士,主修性別研究與中國婦女史。現任職於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

林文源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科學研究與社會學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興趣為醫療社會學、工程研發與使用者研究、社會理論與經驗本體論。

許全義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國立交通大學科法所碩士。現任台中一中社會科教師。興趣專長為高中STS教育。

目錄

中文版序 / 雷祥麟
導讀 / 林文源
第1章 危機
第2章 憲章
第3章 革命
第4章 相對主義
第5章 重新配置
參考書目
索引

序/導讀

中文版序

《我們從未現代過》的三個意義

比較《我們從未現代過》與孔恩(Thomas Kuhn)在1962年出版的鉅作《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我們不禁會感到在這三十年之間,科技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曾走過何等長遠而又引人入勝的旅程。就如同孔恩在全書第一行中所指出的,他寫作《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的目的, 就在於「對我們所深信不疑的科學形象,造成一個決定性的變化」。雖然該書曾引發深遠而又廣泛的影響,甚至可能是二十世紀人文科學界屈指可數的長銷書,但是全書的焦點仍然侷限於挑戰傳統的科學形象(image of science)。相較之下,《我們從未現代過》一書的企圖心卻遠遠超過對科學的關懷,該書的切入點是科學,但它的目標卻是全面檢討現代性(modernity)這個核心問題。透過晚近科技研究對於科學的突破性理解,這個領域內最具原創性的學者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藉此重新審視現代性論述中一系列的大分裂(Great Divide),像是自然 vs. 文化、主體 vs. 客體、事實vs. 價值、現代的我們 vs. 傳統的他者,從而得到「我們從未現代過」(We Have Never Been Modern)這個聳人聽聞,但又全然不同於後現代主義的重要結論。由於全書的企圖就在於揭示出科技與宗教、文化、藝術、政治之間有著現代性論述中無從想見的密切關連,因此本書並不是科技研究的入門書,相反地,它是一個對於領域外眾多好學深思的朋友們的邀請:邀請大家一起來探索彼此的關懷間千絲萬縷的連繫,共同來省思為何至今我們仍對這些關連視而不見;更重要的是,共同來揣想一個能看到它們的新視野,將可幫助我們創造一個什麼樣的新的世界。

《我們從未現代過》是一個既曖昧而又令人疑惑的書名,它當然不可能意味著現代世界從來不曾存在過,或是宣稱無數學者先前關於現代性的細緻討論都是虛幻不實的。為了初步瞭解這個書名的意義,我們必須先要注意到拉圖極有創意地使用「憲法」這個比喻來理解現代性,因此他稱之為現代性的憲章(Modern Constitution)。簡單地說,許多國家的憲法中明文規定司法與行政的分立,這個制度性的規定在許多時候有著一定的效力,它一方面侷限了法官與政治人物間公開的、制度性的互動,另一方面,又將他們間綿密的往來推擠到台面下,隔離於公眾意識之外,因而該國人民會覺得自己的確身處於這樣一個雙權分立的現代社會之中。由拉圖的角度看來,許多現代性的大分裂都可以類比為這種法律規定的分立,它使我們不斷地看到科技獨立於社會文化之外的事例,卻將兩者間的交引纏繞排除到公眾的視野之外。當然,正是在這兩者的類比之下,我們反而會感到從不曾明文規定的「現代性的憲章」的力量,其實遠比各國的憲法要來得有效而深刻,因為無數的人們與媒體報導都會指出法官與政治人物的宴飲勾結,但是很少人能夠想像科學事實如何能夠與文化價值密切相關。

基於憲章的這個比喻,《我們從未現代過》至少有三個意義。

第一、雖然在許多時候,我們的行動模式確實拳拳服膺於這個規範性的憲章,但科技實作中卻總是也同時充滿著許多這個憲章所不容許的、因而視而不見的活動,人們不斷地把這些理論上應該斷然分隔的不同領域結合在一起(拉圖所謂「轉譯」〔translation〕、「中介」〔mediation〕、「網路」〔network〕),創造出混種物(hybrid)之後,又再將它們純化分離(purification),而還原回到截然分立的兩軸(例如自然vs. 社會),於是由結果看起來,我們彷彿一直存活在這種二元分立的現代世界之中。科技研究這個領域最大的貢獻,就在於考掘出這些憲章所不容許的活動;更重要的是,科技研究不是爆料或爬糞,它並不把這些憲章所不容的活動當成醜聞或是病理的現象。相反地,科技研究指出,正是因為有著這些為憲章所不容許的(是以視而不見的)活動的支撐,現代性憲章才能夠有效地運作並規範我們的生活,並帶來人們所稱頌的一切的現代化的成就與進步。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實作與憲章間有著這樣的深刻的不一致,但由拉圖的角度看來,直到不久之前為止,這兩者之間的關係都還稱得上是一種運作良好的、具有功能性的關係。為了突出現代世界自十七世紀興起以來,我們的行為根本沒有全然符合現代性憲章的規範,而且永遠不可能符合(因為那些行為不符合規範,卻有重要功能),拉圖才斷然指出「我們從未現代過」。這當是本書書名第一個意義。

不過,「我們從未現代過」並不只是對於過去歷史的新視野與新領悟,它更涉及對於當下時代的判斷與未來歷史的展望。由拉圖的角度看來,由於越來越多不為現代性憲章所容許的混種物紛紛湧上檯面、甚至成為公共爭議的焦點,曾經一度可以運作的制度勢必面對嚴苛的挑戰,而走到需要徹底改弦易轍的歷史關頭。有趣的是,拉圖並不據此宣布一個新的大分裂或是「後現代」,相反地,他的主張是,只要我們能認識到原本「現代性」的斷裂就不是全然真實的,從而去共同、公開地面對那些在現代性憲章中泯滅不見的混種物與交引纏繞的實作(entangling practice),我們就可以處理當前新局的挑戰。本書書名的第二個意義就在於由現在開始,我們不可能、也不應當再繼續信守現代性憲章的規範;簡單地說,「我們將不再繼續現代下去」,是以它同時是一個對當下時代變遷的診斷以及因應的方略。

請容我在此提供一個有些簡化的例子,以使讀者有一點具體的感覺。在關於基因改造食物(genetic modified organisms, GMO)的辯論中,有一種很常見的辯論方式就是聚焦於「基因改造」這個技術與改造而生的混種物,辯論它們究竟是屬於自然還是不自然的現象與過程。主張GMO屬於自然的人會說, 自然界中本來就有混種的現象, 而主張不自然的人士則會強調自然界的混種過程所花的時間非常漫長, 因而對相關物種與環境的衝擊都極為有限,相較之下,「基因改造食物」所涉及的人為、瞬間完成的混種仍是不自然的。這個辯論中,雙方都企圖訴諸「自然的道德權威」(moral authority of nature),彷彿只要是自然的,我們就一定可以、且應當接受,而不需要過於擔心「基因改造食物」這個新混種對社會或環境的可能衝擊,所以辯論的關鍵點在於「基因改造食物」究竟是屬於「自然」還是「人為、社會」。我想這個辯論方式,應當十分接近於拉圖所謂的現代論的立場,辯論重點在於決定混種物屬於「現代性大分裂」的兩個陣營中的哪一個。

恰成對比的,另一種討論的方式,是把「基因改造食物」當成一種由「科技∕自然」與「社會∕人為」共同支持出來的混種物,我們不會斤斤計較於它是否真屬於「自然」,反而會仔細檢視它的哪一個技術性的特徵,會產生什麼樣的社會效應,對此,我們希望見到什麼樣的規範、甚至改造?一個具體的好例子就是由英國STS學者Brian Wynne等人參與的調查,他們企圖找出人民對GMO感到憂慮的真正原因,透過深度訪談,他們發現人民願意接受合理的風險,但承受這個風險必須有助於社會公義。生技公司宣稱GMO可以解決第三世界的飢荒,但同時卻在GMO內植入使種子自動失效的裝置。由於農民必須每年重新向生技公司購買種子,GMO將使全球農業更進一步地被少數跨國公司掌控,其社會效應絕不是減少飢荒。在訪談中,許多民眾表示,如果生技公司取消這個裝置,他們便比較願意為減少飢荒而承擔GMO的未知風險。Brian Wynne等人的訪談闡明了原本隱晦不彰的社會價值,迫使科技與企業界面對本身關於社會的錯誤假設,從而轉化GMO爭議的主軸,更可能從而改變這個混種物的具體物質特性與社會效應。

最後,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拉圖把變遷的起點訂在1989年,這不止是因為柏林圍牆於當年倒塌,更不止是因為六四天安門事件,而是因為在當年史無前例地出現了以全球環境狀況為主題的會議。相較於1993年拉圖以新聞報紙中對於臭氧層的破洞的科學爭議揭開全書的扉頁,等到高爾2007年以《不願面對的真相》榮獲諾貝爾和平獎時,我們不得不承認拉圖的確在十多年前就指出了科技研究者所應當凝神關注的全球性新興現象。

第三個意義:「我們」,從未現代過?

《我們從未現代過》第三個意義在於,如果連We Have Never Been Modern一書的英文(乃至其他歐洲語文)讀者也從未真正現代過,連他們也從未壟斷關於自然的真理,那麼所謂現代文明與前現代原始文化間無法溝通的大分裂當然便難以維繫了。雙方很可能沒有現代性論者所斷言地那麼截然的不同,彼此要平等對待、相互欣賞與學習是可能的,而且並不需要付出採取文化相對主義(cultural relativism)的慘重代價。但是,當您在書店中看到書名《我們從未現代過》,特別是它來自法國巴黎的作者時,不知道您會不會心生疑惑:拉圖所謂的「我們」是指誰呢?究竟包不包括正在翻閱本書中譯本的華文讀者呢?

這個看起來頗為天真的問題,其實很合理而且值得深究。歷史上有太多以「我們」為名的文獻,事實上都是高度排他性的。以美國獨立宣言為例,宣言前言開宗明義就說「我們以為這些真理是不證自明的:凡人生而平等,秉造物者之賜,擁有多種不可讓渡的權利,包含生命權、自由權、與追尋幸福之權」。聽起來「我們」談及所有的人,這兩字也理應包含所有的人類,但是大家都知道,就連負責起草宣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652560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3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6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