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科學史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從史前時代到科學精神的誕生
精簡回顧人類文明史上的典範轉移
建構科學發展的整體觀點
我們周遭的世界是如何成為現在的樣貌的?從第一台電腦和密碼學研究發展到最新的AI人工智慧技術、由真空管式無線電話到現今的5G行動通訊技術,這些與日常息息相關的生活科技、產業的尖端技術,都是各學門相互整合的結果;而每個學門的專業知識,皆來自於科學史上一次又一次重大突破的成果。
本書涵蓋古希臘時期到當代科學的發展,兼及東西方數學、醫藥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曆法等諸多面向的重大科學成就,並以平易近人的內容敘述、提綱挈領的圖解,讓讀者能夠觀察文明前進的軌跡、認識科學精神的本質,拉近與科學的距離。
精簡回顧人類文明史上的典範轉移
建構科學發展的整體觀點
我們周遭的世界是如何成為現在的樣貌的?從第一台電腦和密碼學研究發展到最新的AI人工智慧技術、由真空管式無線電話到現今的5G行動通訊技術,這些與日常息息相關的生活科技、產業的尖端技術,都是各學門相互整合的結果;而每個學門的專業知識,皆來自於科學史上一次又一次重大突破的成果。
本書涵蓋古希臘時期到當代科學的發展,兼及東西方數學、醫藥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曆法等諸多面向的重大科學成就,並以平易近人的內容敘述、提綱挈領的圖解,讓讀者能夠觀察文明前進的軌跡、認識科學精神的本質,拉近與科學的距離。
目錄
第一章 科學的黎明
第二章 引領中世紀的伊斯蘭科學時代
第三章 科學史上的虛假幻象—基督教時代
第四章 人文主義的誕生—文藝復興時代
第五章 百花齊放的近代科學時期
第六章 中國與日本的科學
第七章 前往現代科學之路
第八章 二十世紀的巨人們
第九章 二十世紀的戰爭副產物
第十章 尖端科技與今後的課題
第二章 引領中世紀的伊斯蘭科學時代
第三章 科學史上的虛假幻象—基督教時代
第四章 人文主義的誕生—文藝復興時代
第五章 百花齊放的近代科學時期
第六章 中國與日本的科學
第七章 前往現代科學之路
第八章 二十世紀的巨人們
第九章 二十世紀的戰爭副產物
第十章 尖端科技與今後的課題
序/導讀
文◎楊文金(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科學史——跨界科學的領航員
從科學史引起科學學習動機
從一九七○年代開始,科學史在科學教育中的地位就日漸重要。造成這個趨勢的原因很多,一方面來自以T. Kuhn為首的歷史主義科學哲學的興起,同時也反應了強調科學素養之全民科學(science for all)科學教育目標的需求。科學史被視為是引起科學學習動機的一項利器,也是拉近非科學主修學生與科學距離的法寶,更常被用來做為培養學生理解那些無法或不易以文字直接呈現的科學學習內容的有效方式,例如:科學本質、科學倫理……等。
科學的文化本質與整合發展的趨勢
一般科學史的著作並不能直接達成上述的目的。原因十分多元,例如:以科學內部發展為主的科學史,強調科學理論的演化過程,偏重科學概念間邏輯關係的內在一致性,常使剛開始接觸科學的學習者因面對複雜的科學內容,反而增加了其與科學的隔閡;大部分科學史在呈現一個科學事件的發展過程時,為了能陳述事件的完整性,其篇幅又常超過學生閱讀的負荷,很難直接引用為課內與課外的補充教材;再者,多數科學史著作都以單一科學學科為其撰述的範圍,也就是說,物理史以物理為其陳述範圍,而化學史則以化學為內容……,鮮有能提供跨學科觀點的科學史。學科的疆界並非如吾人所想像的分明,事實上,許多科學家都是跨領域的研究者,尤其二十一世紀的科學發展莫不以學科整合為方向。
科學做為人類的一種文化活動,本質上就與人類的其他活動密切不可分割。舉凡軍事、醫學、政治、社會……,莫不密切地與科學的發展相關。另一方面,雖然近代科學始自歐洲,但對於促成近代科學發展的各種文化的描述,也是科學史論述中重要的一環。
許多科學史作者常將本身所信奉的意識型態呈現在著作中,甚至以其意識型態做為針砭科學發展的依據。這樣的科學史雖不致全無價值,但常有賴於讀者的科學史素養才能分辨真偽,因此並不適合初學者閱讀。
涵蓋面廣並以人性為主體的科學史觀
《圖解科學史》是一本十分特別的科學史著作。作者橋本浩以其醫學的專業背景來撰寫科學史,使這本科學史有別於其他的科學史著作。首先,本書將醫學視為科學事業中的一環,相當重視各時期醫學發展的敘述。雖然如此,對於重要的科學史事件卻也能給予同樣的重視。
與一般科學史的不同處在於:本書相當重視科技與科學之間關係的描述,對於東方的科學、數學、醫學與曆法事件也有所著墨。此外,本書涵蓋了從古希臘時期到二十世紀的當代科學發展,例如混沌理論、複製羊、AIDS、禽流感、狂牛症及基因定序等。因此,本書可說提供了一個涵蓋面較廣的科學史觀。
「圖解」是本書的另一個重要特點。透過書中的插圖及圖解,作者將科學史中科學事件、科學家與時代背景間的複雜關係,以視覺化的方式予以呈現。這樣的圖解相當有助於讀者建構科學發展的整體觀點。
作者對於科學家的事蹟,並不是採取英雄式的撰述方式,而是以平衡報導的方式來呈現科學家的作為。例如,在描述牛頓的科學貢獻時,對於牛頓的性格及其相關作為也有十分深入的刻畫。這樣的科學史較能展現科學中的人性,還原以「人性」為主體的科學觀。
以本書為「地圖」了解各種科學事件
《圖解科學史》並非大部頭的科學史,正因為其篇幅不大,非常適合做為科學教學時的補充教材。教師更可以利用本書所提供的資源,輕易地將其融入一般的教學之中。此外,讀者可以將本書視為一張科學史的「地圖」,循著這張地圖進一步來了解各種科學事件。漢語中的許多科學名詞其實譯自日文,包括「科學」這個詞也是在十九世紀末由日本傳至中國。從《圖解科學史》中可知「細胞」這個詞首先出現在一八三三年《植物學起源》一書。對於日本在近代的科學發展,本書也提供了十分有意義的介紹。最後,譯者的翻譯功力也值得一提。中文版的《圖解科學史》完全不像一般的中譯本,因為本書文字相當流暢,可讀性極高。尤為可貴的是,本身具有化工博士背景的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也以譯注的方式協助解說一般讀者較為陌生的專有名詞、科學概念等,使本書有更高的可信度之外,也讓入門讀者閱讀起來更容易理解。
科學史——跨界科學的領航員
從科學史引起科學學習動機
從一九七○年代開始,科學史在科學教育中的地位就日漸重要。造成這個趨勢的原因很多,一方面來自以T. Kuhn為首的歷史主義科學哲學的興起,同時也反應了強調科學素養之全民科學(science for all)科學教育目標的需求。科學史被視為是引起科學學習動機的一項利器,也是拉近非科學主修學生與科學距離的法寶,更常被用來做為培養學生理解那些無法或不易以文字直接呈現的科學學習內容的有效方式,例如:科學本質、科學倫理……等。
科學的文化本質與整合發展的趨勢
一般科學史的著作並不能直接達成上述的目的。原因十分多元,例如:以科學內部發展為主的科學史,強調科學理論的演化過程,偏重科學概念間邏輯關係的內在一致性,常使剛開始接觸科學的學習者因面對複雜的科學內容,反而增加了其與科學的隔閡;大部分科學史在呈現一個科學事件的發展過程時,為了能陳述事件的完整性,其篇幅又常超過學生閱讀的負荷,很難直接引用為課內與課外的補充教材;再者,多數科學史著作都以單一科學學科為其撰述的範圍,也就是說,物理史以物理為其陳述範圍,而化學史則以化學為內容……,鮮有能提供跨學科觀點的科學史。學科的疆界並非如吾人所想像的分明,事實上,許多科學家都是跨領域的研究者,尤其二十一世紀的科學發展莫不以學科整合為方向。
科學做為人類的一種文化活動,本質上就與人類的其他活動密切不可分割。舉凡軍事、醫學、政治、社會……,莫不密切地與科學的發展相關。另一方面,雖然近代科學始自歐洲,但對於促成近代科學發展的各種文化的描述,也是科學史論述中重要的一環。
許多科學史作者常將本身所信奉的意識型態呈現在著作中,甚至以其意識型態做為針砭科學發展的依據。這樣的科學史雖不致全無價值,但常有賴於讀者的科學史素養才能分辨真偽,因此並不適合初學者閱讀。
涵蓋面廣並以人性為主體的科學史觀
《圖解科學史》是一本十分特別的科學史著作。作者橋本浩以其醫學的專業背景來撰寫科學史,使這本科學史有別於其他的科學史著作。首先,本書將醫學視為科學事業中的一環,相當重視各時期醫學發展的敘述。雖然如此,對於重要的科學史事件卻也能給予同樣的重視。
與一般科學史的不同處在於:本書相當重視科技與科學之間關係的描述,對於東方的科學、數學、醫學與曆法事件也有所著墨。此外,本書涵蓋了從古希臘時期到二十世紀的當代科學發展,例如混沌理論、複製羊、AIDS、禽流感、狂牛症及基因定序等。因此,本書可說提供了一個涵蓋面較廣的科學史觀。
「圖解」是本書的另一個重要特點。透過書中的插圖及圖解,作者將科學史中科學事件、科學家與時代背景間的複雜關係,以視覺化的方式予以呈現。這樣的圖解相當有助於讀者建構科學發展的整體觀點。
作者對於科學家的事蹟,並不是採取英雄式的撰述方式,而是以平衡報導的方式來呈現科學家的作為。例如,在描述牛頓的科學貢獻時,對於牛頓的性格及其相關作為也有十分深入的刻畫。這樣的科學史較能展現科學中的人性,還原以「人性」為主體的科學觀。
以本書為「地圖」了解各種科學事件
《圖解科學史》並非大部頭的科學史,正因為其篇幅不大,非常適合做為科學教學時的補充教材。教師更可以利用本書所提供的資源,輕易地將其融入一般的教學之中。此外,讀者可以將本書視為一張科學史的「地圖」,循著這張地圖進一步來了解各種科學事件。漢語中的許多科學名詞其實譯自日文,包括「科學」這個詞也是在十九世紀末由日本傳至中國。從《圖解科學史》中可知「細胞」這個詞首先出現在一八三三年《植物學起源》一書。對於日本在近代的科學發展,本書也提供了十分有意義的介紹。最後,譯者的翻譯功力也值得一提。中文版的《圖解科學史》完全不像一般的中譯本,因為本書文字相當流暢,可讀性極高。尤為可貴的是,本身具有化工博士背景的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也以譯注的方式協助解說一般讀者較為陌生的專有名詞、科學概念等,使本書有更高的可信度之外,也讓入門讀者閱讀起來更容易理解。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