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編撰本書之原意是提供大學講授《台灣地質》課程之教本,或給各界有關人士欲知台灣地質概要的讀本。本書內容是作者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講授《台灣地質》多年之講稿,現從其中挑選28個不同講題,彙編成書。
內容涵蓋台灣地質各層面,有台灣地質調查小史(第一篇)、台灣地形(第二篇)、各時代地層之論述(第四至第十二篇)、其他區域地質(第三篇、第十三篇至第十六篇)、岩石學(第十七篇至第二十二篇)、地質構造與板塊構造(第二十三篇至第二十七篇),以及台灣礦產資源(第二十八篇),是一本台灣的區域地質學。現今重加修訂,更新資料,以期能以新面目與讀者見面。
民國五十年以後,多所大學先後成立與地質科學相關之科系,培育更多地質人才。民國六十年左右起,板塊構造學說興起,台灣地處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菲律海板塊)之聚合邊緣,深引世界地質學者之重視,常有學者來台考察觀摩,也有國外教授受聘來台協同研究,使台灣地質更受到世界之重視。自民國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在台灣工作的中、外學者的努力和國家的重視,使對台灣地質的了解又由傳統的觀點進入一以板塊構造為主題的新階段。
內容涵蓋台灣地質各層面,有台灣地質調查小史(第一篇)、台灣地形(第二篇)、各時代地層之論述(第四至第十二篇)、其他區域地質(第三篇、第十三篇至第十六篇)、岩石學(第十七篇至第二十二篇)、地質構造與板塊構造(第二十三篇至第二十七篇),以及台灣礦產資源(第二十八篇),是一本台灣的區域地質學。現今重加修訂,更新資料,以期能以新面目與讀者見面。
民國五十年以後,多所大學先後成立與地質科學相關之科系,培育更多地質人才。民國六十年左右起,板塊構造學說興起,台灣地處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菲律海板塊)之聚合邊緣,深引世界地質學者之重視,常有學者來台考察觀摩,也有國外教授受聘來台協同研究,使台灣地質更受到世界之重視。自民國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在台灣工作的中、外學者的努力和國家的重視,使對台灣地質的了解又由傳統的觀點進入一以板塊構造為主題的新階段。
目錄
自序 / 2
凡例 / 3
目次 / 5
一、台灣地質之調查與研究小史
前言/ 1-2
1-1、日據時代以前西洋學者之涉獵/ 1-2
1-2、日據時代之地質調查與研究/ 1-3
1-3、台灣光復後之地質調查研究/ 1-6
二、台灣地形分區
大綱/ 2-2
一、地形單元區分/ 2-2
二、台灣之河谷地形與水系/ 2-2
三、海岸地形/ 2-2
四、台灣地形分區/ 2-2
2-1、台灣地形概述/ 2-2
2-2、台灣之河谷地形與水系形態/ 2-7
2-3、台灣地形區劃分之研究/ 2-10
2-4、本書之台灣地形新分區/ 2-14
三、台灣地質分區及架構
前言/ 3-2
3-1、台灣島地質區的區分/ 3-2
3-2、前人的地質分區/ 3-7
四、台灣地層與地層劃分原理
前言/ 4-2
4-1、地層學與台灣區域地質的研究/ 4-2
4-2、地層單位的劃分/ 4-3
4-3、地層的命名/ 4-8
4-4、地層的對比/ 4-10
五、台灣先第三紀基盤岩石─大南澳群
大綱/ 5-2
5-1、地層分布/ 5-2
5-2、地層分類/ 5-2
5-3、年代/ 5-4
5-4、地史/ 5-6
5-5、造山運動/ 5-7
5-6、變質相與變質帶/ 5-7
5-7、大南澳片岩的岩石類型/ 5-7
六、台灣中生代地層
前言/ 6-2
6-1、分區描述/ 6-2
6-2、結論/ 6-13
七、台灣古第三紀地層(I)─中央山脈地區
前言與大綱/ 7-2
7-1、中央山脈地區之古第三紀地層/ 7-3
7-2、各區域古第三紀地層之分類/ 7-5
7-3、古第三紀地層之化石時代/ 7-12
7-4、沉積環境與地體演化/ 7-13
八、台灣古第三紀地層(Ⅱ)─麓山帶、西部平原與海域
前言/ 8-2
8-1、西部麓山帶古第三紀地層/ 8-2
8-2、西南部平原及海域地下古第三紀地層/ 8-6
8-3、澎湖海域古第三紀地質/ 8-7
8-4、古第三紀的地質演變史/ 8-8
九、台灣新第三紀地層
大綱/ 9-2
9-1、新第三紀沉積概況/ 9-2
9-2、西部麓山帶/ 9-5
9-3、海岸山脈地區與恆春半島/ 9-7
十、台灣中新世地層
前言/ 10-2
10-1、西部麓山帶的中新世地層/ 10-2
10-2、中央山脈區的中新世地層/ 10-14
10-3、海岸山脈區的新第三紀地層/ 10-15
10-4、恆春半島區的中新世地層/ 10-16
10-5、結語/ 10-17
十一、台灣上新世地層
11-1、上新世的古地理概況/ 11-2
11-2、台灣各地上新世地層/ 11-3
11-3、結論/ 11-10
十二、台灣第四紀地層
前言/ 12-2
12-1、第四紀概述/ 12-2
12-2、台灣第四紀的研究/ 12-3
12-3、台灣第四系的分布與分層/ 12-3
12-4、第四紀的地層/ 12-6
12-5、西南部更新-上新統之礁灰岩/ 12-11
12-6、台北盆地第四紀地層/ 12-14
12-7、全新世之地殼變動-地震與地盤隆升/ 12-14
附錄:紅色土壤與沉積岩名詞簡釋/ 12-15
十三、恆春半島的地質
13-1、概論/ 13-2
13-2、地理位置及地形/ 13-2
13-3、地層/ 13-3
13-4、主要構造現象/ 13-6
13-5、地質發育史/ 13-7
十四、海岸山脈的地質
14-1、海岸山脈的範圍與地形/ 14-2
14-2、海岸山脈的地層的劃分/ 14-2
14-3、海岸山脈的地質構造/ 14-8
14-4、海岸山脈的地史/ 14-11
十五、台灣的混同層岩石─利吉層與墾丁層
15-1、引言/ 15-2
15-2、利吉混同層/ 15-2
15-3、墾丁層混同層/ 15-5
15-4、利吉層與墾丁層的成因的探討/ 15-6
十六、台灣構造岩相學分區
前言/ 16-2
16-1、中央山脈東部的變質基盤岩層/ 16-2
16-2、上衝板岩帶4-3、地層的命名/ 16-4
16-3、西部褶皺衝斷帶/ 16-5
16-4、西部平原區/ 16-8
16-5、菲律賓海板塊上的海岸山脈褶皺衝斷帶/ 16-8
16-6、台灣構造沉積岩相之時空遷變/ 16-9
十七、臺灣之岩漿活動與火成岩
前言/ 17-2
17-1、台灣火山活動類型/ 17-2
17-2、台灣中新世至更新世之火山地質/ 17-3
17-3、先中新世之火成活動/ 17-20
十八、澎湖群島之玄武岩
前言/ 18-2
18-1、玄武岩的一般岩性與礦物成分/ 18-2
18-2、澎湖群島的地層層序/ 18-2
18-3、玄武岩的岩型與分布/ 18-3
18-4、玄武岩外觀之構造特徵/ 18-4
18-5、玄武岩流間之假整合/ 18-7
18-6、玄武岩地質年齡/ 18-8
18-7、澎湖玄武岩之地史/ 18-8
十九、公館凝灰岩
19-1、地史/ 19-2
19-2、地層概述/ 19-2
19-3、岩性/ 19-3
19-4、地層層位的問題/ 19-3
19-5、公館地區之公館凝灰岩/ 19-4
二十、台灣沉積岩與沉積盆地(I)─導論、礫岩、砂岩
20-1、沉積岩與沉積岩學導論/ 20-2
20-2、台灣之碎屑沉積岩之一︰礫岩/ 20-12
20-3、台灣之碎屑沉積岩之二︰砂岩/ 20-15
二十、台灣沉積岩與沉積盆地(Ⅱ)─泥狀岩與石灰岩
20-4、台灣之碎屑沉積岩之三︰泥狀岩/20-40
20-5、台灣之生物化學岩︰石灰岩/ 20-49
二十一、變質作用與台灣之變質岩
21-1、引言/ 21-2
21-2、台灣變質岩區之分布與變質相/ 21-5
21-3、台灣變質岩的岩種及其特徵/ 21-9
21-4、台灣變質作用的演進過程/ 21-18
二十二、台灣片麻岩
22-1、通論/ 22-2
22-2、台灣的片麻岩個論/ 22-3
22-3、礦物成分與岩型分類/ 22-7
22-4、定年/ 22-7
22-5、結論/ 22-9
二十三、台灣的地震
前言/ 23-2
23-1、台灣地震觀測的歷史/ 23-2
23-2、台灣地震的特性/ 23-5
23-3、台灣地震帶之劃分/ 23-11
23-4、地震引起之地面變形與異常現象/23-12
23-5、台灣地震與板塊構造之關聯/ 23-16
二十四、臺灣之地殼運動期與地層不整合
前言/ 24-2
24-1、地殼運動與地層不整合/ 24-2
24-2、台灣先第三紀至始新世地殼運動/ 24-6
24-3、漸新世之地殼運動/ 24-7
24-4、新第三紀中新世之地殼運動/ 24-9
24-5、上新世以後之地殼運動/ 24-12
二十五、台灣之板塊構造
25-1、板塊構造學說之誕生/ 25-2
25-2、台灣板塊構造研究之進展/ 25-2
25-3、台灣板塊構造的架構/ 25-4
25-4、台灣四鄰板塊邊界位置的爭議/ 25-8
25-5、由板塊構造看台灣島的生成/ 25-14
附錄/ 25-31
二十六、台灣之斷層與褶皺
26-1、引言/ 26-2
26-2、斷層/ 26-3
26-3、褶皺/ 26-7
26-4、各構造區之分界與構造個性/ 26-13
26-5、台灣地層變形之力源機制/ 26-26
26-6、褶皺、斷層的時代與活動斷層/ 26-29
二十七、華夏古陸與台灣基盤地質之間關聯的蠡測
緒言/ 27-2
27-1、華夏古陸存在於中國東南的證據/ 27-2
27-2、東亞外緣或斷離的先寒武紀古陸/ 27-5
27-3、菲律賓海底所具有的古陸象徵/ 27-8
27-4、台灣島之基盤地質/ 27-11
27-5、結語與誌謝/ 27-14
二十八、台灣的礦產
前言/ 28-2
28-1、金、銀、銅礦/ 28-2
28-2、砂礦—砂金、砂鐵與獨居砂等重砂礦
/ 28-4
28-3、煤礦/ 28-5
28-4、石油與天然氣/ 28-6
28-5、硫磺與黃鐵礦/ 28-7
28-6、石灰岩及大理石/ 28-7
28-7、白雲石/ 28-8
28-8、蛇紋岩/ 28-8
28-9、石綿與滑石/ 28-8
28-10、雲母及長石/ 28-8
28-11、玻璃砂/ 28-8
28-12、石英或水晶/ 28-9
28-13、半寶石/ 28-9
28-14、黏土,高嶺土及
凡例 / 3
目次 / 5
一、台灣地質之調查與研究小史
前言/ 1-2
1-1、日據時代以前西洋學者之涉獵/ 1-2
1-2、日據時代之地質調查與研究/ 1-3
1-3、台灣光復後之地質調查研究/ 1-6
二、台灣地形分區
大綱/ 2-2
一、地形單元區分/ 2-2
二、台灣之河谷地形與水系/ 2-2
三、海岸地形/ 2-2
四、台灣地形分區/ 2-2
2-1、台灣地形概述/ 2-2
2-2、台灣之河谷地形與水系形態/ 2-7
2-3、台灣地形區劃分之研究/ 2-10
2-4、本書之台灣地形新分區/ 2-14
三、台灣地質分區及架構
前言/ 3-2
3-1、台灣島地質區的區分/ 3-2
3-2、前人的地質分區/ 3-7
四、台灣地層與地層劃分原理
前言/ 4-2
4-1、地層學與台灣區域地質的研究/ 4-2
4-2、地層單位的劃分/ 4-3
4-3、地層的命名/ 4-8
4-4、地層的對比/ 4-10
五、台灣先第三紀基盤岩石─大南澳群
大綱/ 5-2
5-1、地層分布/ 5-2
5-2、地層分類/ 5-2
5-3、年代/ 5-4
5-4、地史/ 5-6
5-5、造山運動/ 5-7
5-6、變質相與變質帶/ 5-7
5-7、大南澳片岩的岩石類型/ 5-7
六、台灣中生代地層
前言/ 6-2
6-1、分區描述/ 6-2
6-2、結論/ 6-13
七、台灣古第三紀地層(I)─中央山脈地區
前言與大綱/ 7-2
7-1、中央山脈地區之古第三紀地層/ 7-3
7-2、各區域古第三紀地層之分類/ 7-5
7-3、古第三紀地層之化石時代/ 7-12
7-4、沉積環境與地體演化/ 7-13
八、台灣古第三紀地層(Ⅱ)─麓山帶、西部平原與海域
前言/ 8-2
8-1、西部麓山帶古第三紀地層/ 8-2
8-2、西南部平原及海域地下古第三紀地層/ 8-6
8-3、澎湖海域古第三紀地質/ 8-7
8-4、古第三紀的地質演變史/ 8-8
九、台灣新第三紀地層
大綱/ 9-2
9-1、新第三紀沉積概況/ 9-2
9-2、西部麓山帶/ 9-5
9-3、海岸山脈地區與恆春半島/ 9-7
十、台灣中新世地層
前言/ 10-2
10-1、西部麓山帶的中新世地層/ 10-2
10-2、中央山脈區的中新世地層/ 10-14
10-3、海岸山脈區的新第三紀地層/ 10-15
10-4、恆春半島區的中新世地層/ 10-16
10-5、結語/ 10-17
十一、台灣上新世地層
11-1、上新世的古地理概況/ 11-2
11-2、台灣各地上新世地層/ 11-3
11-3、結論/ 11-10
十二、台灣第四紀地層
前言/ 12-2
12-1、第四紀概述/ 12-2
12-2、台灣第四紀的研究/ 12-3
12-3、台灣第四系的分布與分層/ 12-3
12-4、第四紀的地層/ 12-6
12-5、西南部更新-上新統之礁灰岩/ 12-11
12-6、台北盆地第四紀地層/ 12-14
12-7、全新世之地殼變動-地震與地盤隆升/ 12-14
附錄:紅色土壤與沉積岩名詞簡釋/ 12-15
十三、恆春半島的地質
13-1、概論/ 13-2
13-2、地理位置及地形/ 13-2
13-3、地層/ 13-3
13-4、主要構造現象/ 13-6
13-5、地質發育史/ 13-7
十四、海岸山脈的地質
14-1、海岸山脈的範圍與地形/ 14-2
14-2、海岸山脈的地層的劃分/ 14-2
14-3、海岸山脈的地質構造/ 14-8
14-4、海岸山脈的地史/ 14-11
十五、台灣的混同層岩石─利吉層與墾丁層
15-1、引言/ 15-2
15-2、利吉混同層/ 15-2
15-3、墾丁層混同層/ 15-5
15-4、利吉層與墾丁層的成因的探討/ 15-6
十六、台灣構造岩相學分區
前言/ 16-2
16-1、中央山脈東部的變質基盤岩層/ 16-2
16-2、上衝板岩帶4-3、地層的命名/ 16-4
16-3、西部褶皺衝斷帶/ 16-5
16-4、西部平原區/ 16-8
16-5、菲律賓海板塊上的海岸山脈褶皺衝斷帶/ 16-8
16-6、台灣構造沉積岩相之時空遷變/ 16-9
十七、臺灣之岩漿活動與火成岩
前言/ 17-2
17-1、台灣火山活動類型/ 17-2
17-2、台灣中新世至更新世之火山地質/ 17-3
17-3、先中新世之火成活動/ 17-20
十八、澎湖群島之玄武岩
前言/ 18-2
18-1、玄武岩的一般岩性與礦物成分/ 18-2
18-2、澎湖群島的地層層序/ 18-2
18-3、玄武岩的岩型與分布/ 18-3
18-4、玄武岩外觀之構造特徵/ 18-4
18-5、玄武岩流間之假整合/ 18-7
18-6、玄武岩地質年齡/ 18-8
18-7、澎湖玄武岩之地史/ 18-8
十九、公館凝灰岩
19-1、地史/ 19-2
19-2、地層概述/ 19-2
19-3、岩性/ 19-3
19-4、地層層位的問題/ 19-3
19-5、公館地區之公館凝灰岩/ 19-4
二十、台灣沉積岩與沉積盆地(I)─導論、礫岩、砂岩
20-1、沉積岩與沉積岩學導論/ 20-2
20-2、台灣之碎屑沉積岩之一︰礫岩/ 20-12
20-3、台灣之碎屑沉積岩之二︰砂岩/ 20-15
二十、台灣沉積岩與沉積盆地(Ⅱ)─泥狀岩與石灰岩
20-4、台灣之碎屑沉積岩之三︰泥狀岩/20-40
20-5、台灣之生物化學岩︰石灰岩/ 20-49
二十一、變質作用與台灣之變質岩
21-1、引言/ 21-2
21-2、台灣變質岩區之分布與變質相/ 21-5
21-3、台灣變質岩的岩種及其特徵/ 21-9
21-4、台灣變質作用的演進過程/ 21-18
二十二、台灣片麻岩
22-1、通論/ 22-2
22-2、台灣的片麻岩個論/ 22-3
22-3、礦物成分與岩型分類/ 22-7
22-4、定年/ 22-7
22-5、結論/ 22-9
二十三、台灣的地震
前言/ 23-2
23-1、台灣地震觀測的歷史/ 23-2
23-2、台灣地震的特性/ 23-5
23-3、台灣地震帶之劃分/ 23-11
23-4、地震引起之地面變形與異常現象/23-12
23-5、台灣地震與板塊構造之關聯/ 23-16
二十四、臺灣之地殼運動期與地層不整合
前言/ 24-2
24-1、地殼運動與地層不整合/ 24-2
24-2、台灣先第三紀至始新世地殼運動/ 24-6
24-3、漸新世之地殼運動/ 24-7
24-4、新第三紀中新世之地殼運動/ 24-9
24-5、上新世以後之地殼運動/ 24-12
二十五、台灣之板塊構造
25-1、板塊構造學說之誕生/ 25-2
25-2、台灣板塊構造研究之進展/ 25-2
25-3、台灣板塊構造的架構/ 25-4
25-4、台灣四鄰板塊邊界位置的爭議/ 25-8
25-5、由板塊構造看台灣島的生成/ 25-14
附錄/ 25-31
二十六、台灣之斷層與褶皺
26-1、引言/ 26-2
26-2、斷層/ 26-3
26-3、褶皺/ 26-7
26-4、各構造區之分界與構造個性/ 26-13
26-5、台灣地層變形之力源機制/ 26-26
26-6、褶皺、斷層的時代與活動斷層/ 26-29
二十七、華夏古陸與台灣基盤地質之間關聯的蠡測
緒言/ 27-2
27-1、華夏古陸存在於中國東南的證據/ 27-2
27-2、東亞外緣或斷離的先寒武紀古陸/ 27-5
27-3、菲律賓海底所具有的古陸象徵/ 27-8
27-4、台灣島之基盤地質/ 27-11
27-5、結語與誌謝/ 27-14
二十八、台灣的礦產
前言/ 28-2
28-1、金、銀、銅礦/ 28-2
28-2、砂礦—砂金、砂鐵與獨居砂等重砂礦
/ 28-4
28-3、煤礦/ 28-5
28-4、石油與天然氣/ 28-6
28-5、硫磺與黃鐵礦/ 28-7
28-6、石灰岩及大理石/ 28-7
28-7、白雲石/ 28-8
28-8、蛇紋岩/ 28-8
28-9、石綿與滑石/ 28-8
28-10、雲母及長石/ 28-8
28-11、玻璃砂/ 28-8
28-12、石英或水晶/ 28-9
28-13、半寶石/ 28-9
28-14、黏土,高嶺土及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