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0930_開學語言展

食物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9 288
    32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從「認同、便利與責任」的日常三角辯證做起,當個覺醒的飲食消費者!


飲食研究是個迷人而複雜的領域,汲取了諸多學科的素材與關懷,一方面有社會學、人類學和文化研究,另一方面則有經濟學、政治學與農業科學。本書為飲食研究的初心者,提出了令人振奮、條理清晰及跨取徑的豐富討論。全書除了以生動的個案研究為例來進行分析,還提供分條列點的章節摘述、富啟發性的思考問題,以及進階閱讀的指引。

為了釐清重要的相關議題,本書將食物選擇提煉為三種相互競逐的考慮:認同(消費者的記憶、情感與生命經驗)、便利(對價格與可取得性的考量)及責任(對於消費後果的覺察)。此外,本書深刻檢視了兩種差異甚鉅的餵飽世界人口的未來場景:科技修補(仰賴科學提供滿足我們未來食物需求的解決之道),以及人類學修補(寄希望於改變我們對食物的期待與實踐)。

名人推薦

誠摯推薦

「本書呈現了食物背後的認同如何被操縱、情感如何被截斷、社會關係如何被重組,以及吃錯食物的社會風險與個人風險。在讀完後,希望你也如被當頭棒喝一般,更能瞭解我們如何從每天維繫生命的食物裡,發揮自己的力量,解決當代食物的問題。」——余宛如(生態綠創辦人)

「國外學界對於飲食文化教學已行之有年,重視全觀探討食物系統的社會和文化,本書做了很好的示範,適合師生、親子一起研讀討論。在食安問題與食物主權問題屢躍上新聞版面時,臺灣讀者對於飲食議題的知識期待,亦需要一些討論架構和議題為楔子。」——林怡潔(中興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作者

沃倫.貝拉史柯(Warren Belasco

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美國研究教授,也是期刊《食物、文化與社會》(Food, Culture & Society)的編輯。

譯者

曾亞雯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現為專職譯者。

王志弘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致力於譯介具啓發性的西方作品,譯作近四十本。

目錄

推薦序 用食物來認識世界/余宛如
推薦序 飲食文化創意中的臺灣自信/林怡潔
概覽
第1章 為何要研究食物?
第2章 認同:我們吃什麼像什麼嗎?
第3章 食物的戲劇:分隔的認同
第4章 便利:全球食物鏈
第5章 責任:誰替晚餐付賬?
第6章 食物的未來
論文撰寫與課程討論的問題
註釋
參考文獻
索引

序/導讀

推薦序

用食物來認識世界余宛如(生態綠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食物人類學碩士)

我們當代的糧食產銷體系已經破損了,一方面全世界一半的飢餓人口,都是那些小規模種植的自耕農或是佃農,另一半的世界,食物生產過剩,人們用宴飲來炫富。而另外一個現象是,許多過去習以為常的食物,可能消失,可能換個靈魂,我的意思是,就像基改大豆一樣,外觀仍然是大豆,但是誰都知道它連基因都變了!除此種種,我們今天桌上的食物,如果認真追究,生產的環節在近代已經因為歐盟的CAP法案,或是WTO等政治因素,而扭曲了生產地原本的社會結構、文化、與經濟等面向。這個扭曲的過程,可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可能是一個隱藏在角落的回憶。但消費者看不見,因為破碎與不透明的生產鏈,把消費者與生產者分隔在兩個世界。

是的,食物其實也很政治,就像在台灣發生的美牛議題一樣,美國牛隻的生產方式以集約蓄養、量產,精肉率等資本主義的思維,走向工業化,卻為人類帶來狂牛症的隱憂,但是在美方的壓力與自由貿易形式的關係下,台灣政府是難以拒絕開放的。除了美牛,檢視台灣的麵食習慣,也是因為外力形塑而成,在二戰後,因為國際米價較好,台灣米努力出口賺外匯,大量購買美援的小麥,加上來自中國北方省分的麵食族群,漢堡、麵條、麵包、西點等麵食,逐漸進入台灣日常的飲食文化中。

歐美先進過家,其實利用食物援助之名,殖民了許多國家的經濟。如今歐美仍然到處傾銷他們生產過剩的小麥或是玉米,而許多的第三世界國家,就像當初的台灣,仍然接受以「援助之名」包裝的歐美「剩食」,繼續以血汗的勞力,販售一袋袋廉價的咖啡或可可,賺取溫飽,因為他們沒有機會資本積累,只能陷落在貧窮的陷阱裡。

2010年我在英國攻讀研究全球糧食產銷問題的食物人類學碩士期間,適逢英國的食物運動蓬勃發展,英國人一向對食物不怎麼認真,可能因為清教徒信仰的關係,可能因為工業革命的早,或是英法百年世仇的關係,讓理性的英國人認為對食物認真就太無聊了。但現在情況可大大不同,在英國各地食物運動火焰,像是烽火連天般的遍地開花:有英國名廚傑米.奧利佛推動的小學食物革命、有英國政府編列預算,教學生與家長如何烹飪、瞭解食物里程、支持食物正義的食物教育,也有英國青年自行推動的「倫敦青年食物運動」,甚至超市也互相比較,誰的公平貿易產品最多。

回到台灣後,有一次因為在臉書上感慨手打牛肉漢堡、血汗咖啡與美國薯條充斥在市場,還被譏笑成「公平貿易法西斯」,我的簡單留言的確因為沒有完整說明「食物」這件事的重要性而被譏諷是我活該,但也看到台灣很缺乏對食物的想像與認識,更重要的是缺少像《食物:認同、便利與責任》這樣食物研究的田野誌與文本,沒有如同英國人文學科深厚的根基,因此只停留在店面的裝潢、廚師的手藝、性價比這些消費主義的表象。

近年,台灣社會燃起了一股青年歸農的風氣,社會開始改變過去看待土地的觀點,重新建構人與土地的價值,除了背後的環境值得去描述與探討,但只談到農業還是太不直接,食物的消費者也需要重新理解食物與社會的關係,才能加速用食物實踐全球永續的速度,也因此更顯出本書的重要性。

《食物:認同、便利與責任》呈現了食物背後的認同如何被操縱、情感如何被截斷、社會關係如何被重組,以及吃錯食物的社會風險與個人風險。在讀完後,希望你也如被當頭棒喝一般,更能瞭解我們如何從每天維繫生命的食物裡,發揮自己的力量,解決當代食物的問題,誠如本書作者所期待的,改變飲食的習慣:例如透過支持在地食材,保留原生物種,重新認識土地;透過有機,愛護我們的土地多一些;透過公平貿易,支持貧窮的生產者,讓他們有機會跳出貧窮的陷阱!把食物當成武器,每一天我們都可以讓世界更好一點。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652582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預計 2025/10/07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