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性愛、搖滾樂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美國亞馬遜評價4.5顆星
喬‧克萊謝夫斯基、貝瑞‧H‧寇恩兩位醫學權威,強力推薦!
這本書寫給:
★ 愛喝兩杯,又怕對身體不好的你……
★ 身為甜食控,又怕胖的你……
★ 每天習慣喝咖啡,又怕咖啡因超標的你……
★ 總是吃很少,確又瘦不下來的你……
★ 只想簡單運動,不喜歡上健身房的你……
美國知名醫師掛保證,從此盡情享受人生吧!
吃你想吃的、做你想做的;想睡就睡、想躺就躺。
維持生活中必須的17個「壞習慣」, 不但讓人覺得幸福,還能比以前更健康。
◎酒類、咖啡因、脂肪沒你想得那麼糟!
不碰脂肪、滴酒不沾,就會比較健康嗎?必須誠實告訴各位的是,恰恰相反!長久以來被視為罪惡的美食,其實只要適量品嘗,有效增進身心健康!
‧一天一杯啤酒------YES!啤酒中的麥芽和啤酒花,含有抗氧化物與抗癌物質。
‧心情不好吃甜點------YES!糖份會刺激多巴胺釋放進入大腦,讓人產生強烈的愉悅感。
‧每天喝三杯美式咖啡------YES!咖啡有助心血管健康、降低阿茲海默症與糖尿病。
‧澱粉有效幫助減重------YES!優質碳水化合物讓人有飽足感,減少想吃零食的慾望。
‧吃全脂食物-------YES!脂肪是必須的營養素,有助吸收脂溶性維生素A、D、E。
◎什麼,醫生說耍廢生活有助身心?沒錯!!
作者以最新、最正確的科學研究,顛覆幾十年來大眾的錯誤認知,指出生活中那些被誤會的「壞習慣」,正是促進身體健康的原因。
‧覺得累就睡-----YES!想睡覺是正常的生理需求,完全不用因為睡太多而有罪惡感。
‧多做歡愉的性愛-----YES!性愛是一種很棒的運動,能強化肌肉,也能增進免疫系統功能。
‧不用上健身房----YES!散步、慢跑或騎腳踏車等輕鬆的運動,就對身體很有幫助。
‧過度打掃沒必要----YES!生活環境一塵不染的同時,人體對細菌的免疫力也隨之降低。
享譽各界的良心著作
「作者以幽默的方式提供見解和科學證據,來反對剝奪、羞辱和肆無忌憚的消費主義時尚文化。他們將甜蜜的生活徹底發揮,並且在此過程中,展示了幸福和真正的關懷。自我需要正確的放縱。」-斯蒂芬.奧爾布里斯博士,民俗學家&馬薩諸塞大學分校副教授
「我開創了『靈活節食』方法25年,我喜歡看到類似這本書的資訊,從嚴格的飲食教條中挖除粗糙的學說。作者提醒我們,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很有趣!」-喬.克萊謝夫斯基博士,《飲食文獻永久減肥指南》作者
「這本書非常有趣,你可能不會注意到它是一本非常具有思考性和科學性的書。我已經教授統計學和研究設計方法超過30年,所以我可以證明作者評估相關證據時的謹慎度和客觀性。」-貝瑞.H.寇恩博士,紐約大學心理學碩士課程主任
「讀這本書是如此有趣,使得健康生活和幸福生活可以是一體的。你不會再為生活中的罪惡感到羞愧而內疚!」-喬希‧帕希根,知名體育旅行作家
「這本書強調,享受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快樂,可以與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一致。就像我們一直都知道吃冰淇淋很有趣,很高興聽到冰淇淋可以成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享受一點冰淇淋,閱讀這本書,並保持健康。」-傑里‧格林菲爾德,Ben&Jerry's冰淇淋聯合創始人
目錄
序/導讀
前言
醫學博士顛覆你所認知的17個健康知識!
醫學的奧義在於安撫患者情緒,同時讓大自然治癒疾病。──伏爾泰(Voltaire)
醫生的工作其實很簡單。順勢醫學的創始者,也是德國醫界先驅的塞繆爾‧哈內曼(Samuel Hahnemann)在二百多年前就曾說:「醫生只有一個崇高的目標,那就是讓患者恢復健康,這個過程就稱作治癒。」
自然醫學的效用就像點燃一條引線,能觸發或強化體內的防禦機制或生命力。人生最重要的是健康,第二、第三重要的也是健康,這包含了心理、情緒與生理健康。
不過,什麼是健康?幾年前,在希臘愛琴海一帶美麗的阿洛尼索斯島上,我們的好朋友,也是舉世聞名的作家兼教師喬治.維特卡斯(George Vithoulkas)一語道破:健康就是自由。
生理健康是指,不受過多苦痛和其他病症束縛的自由。情緒健康是能夠體會悲傷、快樂等各種情緒的自由,但又不被任何正面或負面情緒綁架、久久無法自拔。舉例來說,和情人分手或喪失至親之後覺得哀傷難過,這種情緒再正常不過,但若深陷在負面情緒久久走不出來,這並不健康。心理健康則是能恣意思考、心靈通透澄澈、能忘情發揮創意的自由。
擁有了生理、心理和情緒健康,我們還要有足夠的力氣來盡情享受人生,重點在於「享受」 這兩個字,其中包含享受一些邪惡小確幸(good vices)。但往往我們談到打造健康生活這個話題時,此部分常常被忽略。
生病一定要吃藥嗎?
下次如果醫生告訴你:「別再每天吃藥了,也不用這麼快就回診檢查。」你可能會困惑不已。如果醫生接著跟你說:「吃點巧克力和富含脂肪的食物、享受一杯啤酒或葡萄酒,甚至盡情喝咖啡,這些都沒有關係。」你大概會覺得這位醫生看診看到腦袋壞了。但是,這位醫生所說的,的確是根據最新公布的科學事實,來給予病患建議(雖然很少有醫療專業人員會這麼做)。
感到震驚嗎?但必須誠實告訴你的是,我們現今獲得有關健康養生的建議,多半是錯誤資訊或過時的知識,而非最新的研究發現。太多資訊告訴我們,如果想獲得健康,就得花大半輩子看醫生、做檢查、不斷服用麻醉強度高的藥物、採取斯巴達式低碳水飲食、喝看起來像巫婆毒藥的營養液,還要以奧運選手的訓練強度、獲選為蘇聯情報組織探員的興奮程度來健身運動。健康資訊還告誡我們,一定要對吃下肚的食物有全盤了解、知道自己還有哪些醫學檢測沒做、哪些藥物沒吃。無論如何,我們一定要抱持戒慎恐懼的態度。但是,這些擔心疑慮卻對財務、情緒和身體造成不小負擔。
醫學的目標應該是提升生活的質和量。換句話說,今天看完醫生後,你能不能活得更久、生活品質更好?傳統醫學常告訴我們,如果不服用某某藥物、採取某某療程或進行某某檢測,就可能會怎樣怎樣,藉此讓我們感到害怕。但或許醫療人員也應該警告我們,這些通常沒必要又非天然的藥物和療程,對身體有什麼可怕的潛在風險?
著名的阿根廷醫生、教授兼作家弗朗西斯科‧誒斯亞伽醫生(Francisco Eizayaga)是我們的老朋友和人生導師,他常說:「好的醫生從來不追求錢財,倒是錢財可能會緊跟在好醫生後頭。」儘管如此,美國每年的醫療支出超過三兆美元(約新台幣九十三兆元),換算成人均醫療支出,約為一萬美元(約新台幣三萬一千元)。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一項研究估計,醫療錯誤或不當的醫療行為,每年在美國造成超過二十五萬人喪命,是緊跟在癌症和心臟病之後的全國第三大死因。
如果研究估計準確,就表示看醫生、跑醫院,以及遵循所有健康養生建議之下,每年奪走的人命,可能比遭槍殺或車禍身亡的人數還要多。
不妨先仔細想想這件事,自一九九○年代中期開始,看診時如果你對醫生抱怨痛苦難耐,醫生是否常開給你麻醉性止痛藥。這類止痛藥藥效非常強,過去只限開立給臨終病患在院內使用。但如今,若你向醫生表示吃藥還是沒效,無法抑制疼痛,醫生甚至提高止痛藥劑量給你。在製藥業大力鼓勵下,提高劑量的作法,造成鴉片類藥物(編按:Opioid是具有嗎啡作用的化學物質,主要用途是止痛,通過存在於中樞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的鴉片類受體起作用。)使用過量,釀成藥物成癮問題,每年奪去上萬條人命。處方止痛藥使用不當,也引發全國海洛因濫用危機,一項估計顯示,每五名海洛因使用者中,就有四名是因為濫用鴉片類藥物,而開始使用海洛因。
鴉片類藥物也許搶下最多媒體版面,但絕不是現今醫療界唯一的問題。例如,《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指出,目前超過三分之一美國人服用的處方藥中,至少一種有引起憂鬱的副作用,而超過二百種常見的處方藥物都屬於這類。比起未使用者,服用這類藥物的人,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更高。其中也有許多藥物主要用來治療憂鬱症,卻將自殺傾向列為副作用,實在非常矛盾。
儘管如此,製藥業仍是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龐大產業,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影響極大。在過去,如果身體不舒服,通常會就醫看診,醫生會想辦法找出問題所在,並幫助病患恢復健康。但現在電視台黃金時段中,一則又一則強力播送的廣告,卻教我們向醫生指名開立特定藥物。我們的目的不是詆毀傳統藥物,傳統西醫自然有其拯救生命的重要價值,我們只是提倡醫療人員在以傳統西醫原則診治時,應該更為客觀、思考更有邏輯。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