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口統計學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無論是學術研究、職場應用或日常生活,具備基本的統計素養和邏輯思考,是人人都需要的。但是就一般大眾而言,對於新聞或報章雜誌上,統計訊息的解讀,多數人都是似懂非懂或照單全收。
即使大專院校有統計這門學科,因統計資料分析過程,具有高度的連貫性,學習過程中若稍為疏忽,就可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此書的目的,就是為了突破傳統教學的窠臼,從有趣而生活化的案例,讓讀者發覺統計應用的廣泛與實用性。
透過合邏輯的資料分析,培養問題解決的能力。更進一步說,統計是一門讓數字說話的科學與藝術。
目錄
推薦序:知識經濟時代統計扮演的角色 沈均生博士
自序
統計,是科學,也是藝術
第一部分.什麼是統計?
1.統計和我有關嗎?─統計、資訊與決策
2.怎麼統,如何計─統計分析流程
第二部分.悠遊統計大觀園─統計方法
3.他的民調比較高?─資料收集與樣本品質
4.神奇的數字會說話─資料彙整與呈現
5.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每次不一樣?─隨機變數與機率函數
6.樣本分配與參數估計..
7.拿出證據,否則無罪!─假設檢定
第三部分.在生活中與統計相遇─個案應用
8.彩券號碼算得出來嗎?─從均等與均值分配破除彩券明牌迷思
9.比較台南與恆春年雨量─常態分配
10.我們吃的食物安全嗎?以柏氏與二項分配估計市售食品合格率
11.某年颱風侵襲的次數可以計算嗎?─波亦松分配
12.計算有發警報颱風間隔時間的機率─指數分配
序/導讀
序
統計,是科學,也是藝術
統計是一個通俗的名詞,然而對於新聞與雜誌傳播有關的統計數據資訊,大多數民眾卻只能一知半解的懷疑其準確性,或似懂非懂的照單全收。雖然各級學校也有開設介紹統計基本觀念的課程,但由於統計資料分析的流程具備高度的嚴謹性與連貫性,使得稍為疏忽與幸運之神特別眷顧的學生,可能在望而興嘆之中迷迷糊糊的獲取學分。
統計是一門歷史悠久、應用廣泛的學科,適合於不同程度或背景知識的教科書或論文。但為什麼許多人在學習時卻無法累積足夠的統計基本知識?是否由於大部分介紹基本統計觀念的教學與教材,使用比較教條式的敘述方法:依循名詞定義,定理介紹,舉例說明與習題演算的流程所致?雖然求學吸收知識本來就是一件嚴肅與持續努力的過程,但是多少年輕學子能夠了解與力行。另外有些職場人士,也許從未接觸統計,也許沒有充裕的時間仔細閱讀,也許找不到合適的入門書,以充實自己應用統計方法的能力。
撰寫本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上述不同的研習需求。一般介紹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的書籍,比較著重於統計方法的敘述與應用。本書則比較著重於統計方法中的「為什麼」層面的探討。例如,為什麼要在乎資料收集的方式、為什麼要估計系統中不確定因子的未知參數,或者為什麼需要估計某事件發生的機率?類比於武俠小說的術語,前者比較屬於固定劍招的傳遞,本書則是劍訣導向的養成方式。
根據此一宗旨,本書內容分成三個部分,依序介紹統計基本原理與應用。第一部分先以實際例證說明統計方法的重要性與限制,並定義統計分析的主要步驟。第二部分的重點圍繞在統計資料分析流程中,每個步驟的內涵與意義的介紹與說明。第三部分著重於如何運用第二部分的統計資料分析觀念,並實際探討一些看似普通卻有趣的問題。
為什麼進行資料分析時,必須嚴謹遵守一貫的流程?簡單的說,因為我們希望藉由資料,產生具備說服力、完整與正確的資訊。這種正確且完整的知識,正是人們作出適當決策的依據。適當決策的重要性,應該是淺而易懂的道理。但是,為什麼形成適當決策的設計卻是相對的困難重重?主要原因是,我們面對的決策問題大多充滿了不確定性或變異性的因子。例如選舉結果的預測,颱風路徑的變化、影響地區與範圍以及風速與雨量強度的估計,投資組合的選擇,公共政策的效果,農作物的培育,醫療衛生藥品劑量的訂定與政府政策的制定等,無一不具有不確定性或變異性的因素。
不確定性的另一種說法是,事件的出現或發生具有隨機性或不可預測性,表示或儲存這類物件性質的度量結果,就稱為隨機變數。而在一般的共識中,處理自然現象的不確定性與度量物件性質的變異性,最主要的工具就是統計。因為統計方法的功能就是萃取資料中隱藏的資訊,包括敘述資料性質的特徵值,視覺化的圖形與表格;隨機變數的機率行為模式;未知參數的估計值;以及某問題的陳述與實際資料的隨機行為互相矛盾的機率等。因此,統計方法就是一種將觀察與紀錄的數據轉換成為輔助決策資訊的工具。
統計資料分析雖然不能直接預測某個事件會不會出現。不過在了解問題中的隨機因子,並建立一個能夠描述這個系統的機率模式之後,的確能夠用來估計某事件發生的機率。
面對一個充滿變異的真實環境,無論是那一個行業的知識工作者,沒有基本統計的素養,實在不容易勝任職場上與生活上的挑戰,更不用奢談能夠在職場上出人頭地。作者相信,了解本書內容者,無論在生活上與工作上都能夠正確的應用統計分析的方法,解決各自面對的問題,或是至少了解為什麼有些問題的解答並不符合科學精神。
作者深深以為,學習統計就是養成以科學邏輯的資料分析流程,思考解決問題的習慣與累積讓數字說話的藝術與科學的知識。
許玟斌
試閱
統計是一個通俗的名詞,然而對於新聞與雜誌傳播有關的統計數據資訊,大多數民眾卻只能一知半解的懷疑其準確性,或似懂非懂的照單全收。雖然各級學校也有開設介紹統計基本觀念的課程,但由於統計資料分析的流程具備高度的嚴謹性與連貫性,使得稍為疏忽與幸運之神特別眷顧的學生,可能在望而興嘆之中迷迷糊糊的獲取學分。
統計是一門歷史悠久、應用廣泛的學科,適合於不同程度或背景知識的教科書或論文。但為什麼許多人在學習時卻無法累積足夠的統計基本知識?是否由於大部分介紹基本統計觀念的教學與教材,使用比較教條式的敘述方法:依循名詞定義,定理介紹,舉例說明與習題演算的流程所致?雖然求學吸收知識本來就是一件嚴肅與持續努力的過程,但是多少年輕學子能夠了解與力行。另外有些職場人士,也許從未接觸統計,也許沒有充裕的時間仔細閱讀,也許找不到合適的入門書,以充實自己應用統計方法的能力。
撰寫本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上述不同的研習需求。一般介紹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的書籍,比較著重於統計方法的敘述與應用。本書則比較著重於統計方法中的「為什麼」層面的探討。例如,為什麼要在乎資料收集的方式、為什麼要估計系統中不確定因子的未知參數,或者為什麼需要估計某事件發生的機率?類比於武俠小說的術語,前者比較屬於固定劍招的傳遞,本書則是劍訣導向的養成方式。
根據此一宗旨,本書內容分成三個部分,依序介紹統計基本原理與應用。第一部分先以實際例證說明統計方法的重要性與限制,並定義統計分析的主要步驟。第二部分的重點圍繞在統計資料分析流程中,每個步驟的內涵與意義的介紹與說明。第三部分著重於如何運用第二部分的統計資料分析觀念,並實際探討一些看似普通卻有趣的問題。
為什麼進行資料分析時,必須嚴謹遵守一貫的流程?簡單的說,因為我們希望藉由資料,產生具備說服力、完整與正確的資訊。這種正確且完整的知識,正是人們作出適當決策的依據。適當決策的重要性,應該是淺而易懂的道理。但是,為什麼形成適當決策的設計卻是相對的困難重重?主要原因是,我們面對的決策問題大多充滿了不確定性或變異性的因子。例如選舉結果的預測,颱風路徑的變化、影響地區與範圍以及風速與雨量強度的估計,投資組合的選擇,公共政策的效果,農作物的培育,醫療衛生藥品劑量的訂定與政府政策的制定等,無一不具有不確定性或變異性的因素。
不確定性的另一種說法是,事件的出現或發生具有隨機性或不可預測性,表示或儲存這類物件性質的度量結果,就稱為隨機變數。而在一般的共識中,處理自然現象的不確定性與度量物件性質的變異性,最主要的工具就是統計。因為統計方法的功能就是萃取資料中隱藏的資訊,包括敘述資料性質的特徵值,視覺化的圖形與表格;隨機變數的機率行為模式;未知參數的估計值;以及某問題的陳述與實際資料的隨機行為互相矛盾的機率等。因此,統計方法就是一種將觀察與紀錄的數據轉換成為輔助
決策資訊的工具。
統計資料分析雖然不能直接預測某個事件會不會出現。不過在了解問題中的隨機因子,並建立一個能夠描述這個系統的機率模式之後,的確能夠用來估計某事件發生的機率。
面對一個充滿變異的真實環境,無論是那一個行業的知識工作者,沒有基本統計的素養,實在不容易勝任職場上與生活上的挑戰,更不用奢談能夠在職場上出人頭地。作者相信,了解本書內容者,無論在生活上與工作上都能夠正確的應用統計分析的方法,解決各自面對的問題,或是至少了解為什麼有些問題的解答並不符合科學精神。
作者深深以為,學習統計就是養成以科學邏輯的資料分析流程,思考解決問題的習慣與累積讓數字說話的藝術與科學的知識。
許玟斌
第八章 彩券號碼算得出來嗎?——從均等與均值分配破除彩券明牌迷思
從二十多年前大家樂盛行的年代到目前台灣彩?的發行,任何時期都有許多人熱衷於使用各種方法計算或預測彩?的開獎號碼。真的有明牌嗎?為什麼相信的人言之鑿鑿?其實,要驗證彩?確實有明牌這個立論的可靠性,只要透過統計資料分析,就能清楚得到結論,應該更具有說服力吧。
判斷彩?開獎數字是否能夠預測的問題,相等於檢定開獎數字是否符合某種隨機變數的機率分配的法則。根據以往的紀錄,如果這些開獎數字出現的次序沒有產生任何規則,每個數字出現的頻率也沒有顯著的差異,那麼開獎數字怎能被計算出來呢?當一個變數能夠出現某些可數的數值,且每個數字出現的機率都相同時,它就是一個符合離散均等分配的隨機變數。
本章我們收集了2007年台彩5/39的開獎紀錄,忠實的執行第二部分嚴謹的統計資料分析流程,否定了計算彩?開獎號碼明牌的意義。我們証明了,2007年台彩5/39開獎數字,構成一個範圍為1至39的均等離散隨機變數的隨機樣本。換句話說,每一個彩?開獎號碼只是一個範圍為1至39的均等離散隨機變數的隨機試驗的一個結果或出象。
檢定離散均等分配隨機樣本的應用很廣,本章將以三個有趣的例子來簡略說明,包括:名人的出生與往生日期是否緊密關聯、平行作業系統工作量負載平均,與隨機數字產生器的品質。
你算、我算、大家算——彩券數字組合怎麼算?
全球各國或地區發行的各式各樣的彩券(lottery),任何時候都吸引著大量彩券迷的下注。尤其在連續數期無人中獎且累積巨額獎金時,不但彩券常客瘋狂加注甚或大量包牌,連平常不太參與的民眾也會進場試試手氣。這種情形充分反應了人們追求財富的一般性。事實上,每一組號碼中獎的機會,在無瑕系統(fair system)的假設下是可以使用機率理論完全定義的。以風行台灣的台灣彩券今彩5/39為例,每一注簽中頭彩的機會只有575,757分之1。
在理論上簽中頭彩機率這麼低的狀態下,某些黑心或迷信的人士,很容易就形成各行其是的預測模式。迷信的人購買或膜拜神明求取明牌,黑心人士則提出似是而非的所謂預測方法,大賺彩迷的錢。在一般民眾一廂情願、不明是非或求財心切的助長之下,還是有人在販售明牌,還是有人繼續膜拜神明求取明牌,當然也有很多人不惜代價的下注明牌。
為什麼很多人仍然相信彩券明牌確有其事?或許是因為相信自己是某神明特別垂愛的對象,或許是財迷心竅而不問事理。追求明牌的人們,儘管根據的模式不同,但是大都是根基於一個共同的假設,即:彩券中獎的數字組合確實能夠預測的迷思。對於這個立論,我們將使用統計資料分析的流程來加以驗證,這也是本章撰寫的目的。
本節標題立論的驗證,其實並不用大費周張而嚴謹的進行分析,僅僅稍為運用普通常識就能夠形成正確的結論。假如某人聲稱他握有明牌,他儘可自己簽中致富,為什麼要出售?假如因為他已經簽中的次數太多以致於太滿足於自己的財富,所以願意無條件與人分享,那為什麼會找上你呢?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並不需要任何數理或其他深奧神秘的推導,只要借用顯而易見的常識就能夠迎刃而解。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這個立論的正確性,試問,假如樂透中獎數字的組合能夠在開獎之前被正確預估,世界上任何一種彩券還有發行的理由嗎?
既然各種彩券的中獎數字組合,不能夠有效的被預測的理由已經非常清楚,為何我們還是願意繼續探討,如何依據資料分析的流程來驗證這個立論?主要是因為有許多類似的立論,沒有辦法以普通常識判斷其真偽,但卻可以依據本章所介紹的步驟,尋求合乎科學精神的解答。
雖然從一般常識的角度很容易理解,彩券中獎的數字組合能否預測的答案是否定的。但是透過嚴謹的資料分析過程尋求合理的解答,就不是那麼直接了當。底下我們依據第二章介紹的統計資料分析流程,來破除彩?明牌的迷思。
彩券開獎流程——定義問題
假設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回答樂透彩券中獎號碼的組合是否能夠預測的問題,我們首先應該定義有關這個問題的背景環境與系統運作方式。一般的彩券開獎作業流程包括:稽查人士檢查每顆彩球與開獎機、作業人員將彩球依序置入開獎機、主持人或貴賓起動開獎機、開獎機內的彩球不斷的飛舞、主持人或貴賓按下出球鈕、中獎彩球一一躍出、主持人依序取出彩球並念出中獎號碼、最後將這組中獎號碼由小到大的排序公佈在看板上。從以上的開獎流程,我們可以了解彩券開獎系統(system)中的任何人事物以及這些個體之間的互動,只要出現瑕疵就有可能影響結果的公正性。
為了有效評估一個立論,除了確定研究目的與範圍外,還必須加上一些假設(assumptions),如此一來建立的系統代表物,也就是解題模式(model),才具備分析的可行性或意義。在此我們假設開獎系統的每項活動,都沒有顯著的人為的可議之處;以及開獎活動不會遭受任何非自然因素等怪力的影響。
接下來,我們進一步的了解這個立論的本質。假如我們能夠從過去的開獎紀錄,證明每一組數字的組合,其出現的機率都是一樣,出現順序也沒有呈現任何規則,那麼中獎數字可以預測的迷思,就能夠被破除。因為既然每一組數字組合出現的機率相同,就表示沒有固定的型態可以追蹤,當然也沒有任何演算法則可以成立。然而這種作法卻是沒有可行性,以今彩5/39為例,可能產生的數字組合就將近陸拾萬種。我們如何在有限資源中進行這麼龐大的運算工作,何況我們還有更簡化的方式可以應用,那就是,只要我們可以證明每顆彩球被搖出的機率都是一樣,而且沒有任何出現序列的規則性,那麼中獎號碼就不具有可預測性的特徵。因此我們面對的問題立論可以轉換為:
樂透彩球出現的次序呈現沒有任何規律的隨機性,而所有彩球的出現次數也沒有顯著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