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民族民間秘方全書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中醫處方,不論是經方、偏方還是秘方,自古皆隨證立方,都是中國醫學寶庫中一顆燦爛的明珠,亦是勞動人民長期以來同疾病鬥爭的智慧結晶。…
目錄
一、內科病症方
二、外科病症方
三、皮膚科病症方
四、婦科病症方
五、兒科病症方
六、眼科病症方
七、耳鼻喉病症方
八、口腔病症方
九、傳染病、寄生蟲病症方
十、性病病症方
十一、腫瘤病症方
十二、雜病症方
二、外科病症方
三、皮膚科病症方
四、婦科病症方
五、兒科病症方
六、眼科病症方
七、耳鼻喉病症方
八、口腔病症方
九、傳染病、寄生蟲病症方
十、性病病症方
十一、腫瘤病症方
十二、雜病症方
序/導讀
董序
中醫處方,不論是經方、偏方還是秘方,自古皆隨證立方,都是中國醫學寶庫中一顆燦爛的明珠,亦是勞動人民長期以來同疾病鬥爭的智慧結晶。多少年來,它流傳於民間,而普遍地應用於臨床,確實起到了治療疾病的作用。但緣於諸多原因,遲遲未能將全國各民族民間秘方進行搜集整理出版。
鑒此,由雲南省藥物研究所張力群等160餘人,歷時3年進行了此書的編寫工作。聘請了各民族的醫衛人員代表,廣泛收集了各民族地區的偏方、秘方,對收集到的萬餘張偏方,秘方進行了篩選,悉心揣摩,反覆探究,又博覽了諸家著作,互相對照,力求秘方之精深實用,確有治療價值的秘方,均錄於此書。
本書分類詳細,查閱簡便,文字通俗易懂,內容豐富新穎,對藥物的伍用功能及其主治疾病,寥寥數語,則將秘方的真諦敘述詳盡。同時,對各兄弟民族之間的醫學水準和臨床經驗進行相互瞭解,對秘方遣藥,幫助甚大。可見《中國民族民間秘方大全》是一本好書,能手此一冊,裨益後學,獲益匪淺,所序如斯,未知然否!
(原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醫學院教授董建華先生為本書作序)
修訂再版說明(代前言)
《中國民族民間秘方大全》、《中國民族藥食大全》、《中國民族民間外治大全》係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在1990年至1995年期間隆重推出(由三部書的編委會各組織100多位民族醫藥工作者共同編纂而成)的「民族醫藥三部曲」。三部書均由已故「中醫泰斗」董建華教授為顧問並作序;原國務院委員,國家民委主任司馬義.艾買提;原衛生部長崔月犁、副部長胡熙明為本書題詞。《中國民族民間秘方大全》一書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首發式時,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海外版)等10多家新聞單位及香港、泰國、臺灣的媒體報導了資訊。當時,北京中醫學院劉燕池、顏正華、劉渡舟教授對該書給予很高評價。三部書所收集的秘驗方出版後被讀者應用的不少,有的還開發研製成「民族藥」和醫院製劑。
應廣大讀者的再版要求,在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的重視和支持下,原三部書的部分編委及新加入的同仁,重組「修訂再版編輯委員會」,將原書易名為《中國各民族民間秘方全書》、《中國各民族民間藥食全書》、《中國各民族民間秘方外治全書》。現將三部書修訂再版的背景及有關問題說明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一般理解「傳統醫藥」應包括「中醫藥」、「民族醫藥」和「民間醫藥」三個組成部分。「中醫藥」是中國傳統醫藥的當然代表(以漢文化為背景的中國古代社會的主流醫學);「民族醫院」是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醫藥(其中包括藏醫藥、蒙醫藥、維吾爾醫藥、傣醫藥、壯醫藥、苗醫藥、瑤醫藥、彝醫藥、侗醫藥,土家族醫藥、回回醫藥、朝鮮族醫藥等);「民間醫藥」則是蘊藏在民間的單方驗方,養生習俗,草醫良藥和醫療方面的一技之長者。在2002年通過的《世界衛生組織2002年 ~ 2005年傳統醫學戰略》中對傳統醫學下了確切的定義,指出「傳統醫學是傳統中醫學、印度醫學及阿拉伯醫學等傳統醫學系統以及多種形式的民間療法的統稱。」傳統醫療法包括藥物療法(如使用草藥,動物器官和/或礦物)和非藥物療法,一些國家把傳統醫學稱為「補充」、「替代」或「非常規」醫學。顯然,我國的民族醫藥(含民間醫藥)不僅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就其醫學體系的完整性(在55個少數民族中,已整理出傳統醫藥資料的有30多個民族);繼承保護的完善性(有的正在總結整理、梳理和提煉出系統的理論來,有的只剩下一些零星的單方驗方和醫療經驗)和現代應用的廣泛性而言,也應該是世界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人提出,把中國的傳統醫學作為世界非物質遺產保護來申報,也應該是當之無愧的。因此,三部書的修訂再版,僅辦中國民族醫藥「繼承保護的完善性」做了一點「拾遺補缺」的工作;同時,也為「現代應用的廣泛性」做了一點「挖掘」、「翻譯」和「推廣」工作。
2.在世界上許多地方,傳統醫學藥方是由口述代代相傳的。但是在中國,兩千多年前的「大夫」已開始編寫藥典,中藥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然而,中藥物質成分複雜,物質基礎和作用機理尚不明確,難於被國際醫藥界接受。美國《科學》雜誌以「揭開中藥的神秘面紗」為標題報導了中國即將啟動的「本草物質組計畫」和圍繞該計畫引發的一些爭議。「對許多中國人來說,批評中醫藥是無法想像的,幾乎就像是犯了叛國罪」(應該說是「違憲」罪)。「雖然在大城市『西醫』已大體上取代了『中醫』,但是許多中國人仍然相信中醫藥作為預防藥物和治療慢性病很有效,而在鄉村的中國人還在依賴它。」民間的單驗方,也並不是「批評者」所說的「是過時的民間醫術,是建立在玄學、巫術和傳聞的基礎之上」。並認為「本草物質組計畫」只可能是「浪費科研經費」。
為了反擊中藥的批評者,本草物質組計畫將採用高通量篩選(化合物),毒性核對總和臨床試驗以鑒定出常用藥方中的活性成分和毒性污染物,以確保中藥是安全的(並且不止是「青蒿素」一種成分)。「本草物質組計畫」的最初目標是癌症,肝臟和腎臟疾病,以及用西藥難以治療的其他疾病,例如糖尿病和抑鬱症等。
隨著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等學科的發展,生命科學研究進入了「組學時代」,它們的共同特徵是,從總體上研究一個整體生物的全體生物分子的特徵。而物質組計畫,就是要從總體上對500種左右的常用中醫藥藥方進行提煉,用現代高效分離等技術,把這些藥方分解成一系列的有效成分組(徹底弄清這些配方的藥理所在)。換句話說,就是在用現代科學語言把我國的的中草藥寶典重新書寫一遍,把《本草綱目》改造成「本草組分資源庫」。
顧名思義,「重新書寫」基於「重新挖掘」和「重新整理」。上世紀70年代,在中藥及民族藥應用的啟發下,研究人員(主編所在的雲南省藥物研究所)從青蒿中發現了「青蒿素」,後來分離出許多有效成分,開發出許多劑型,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廣泛使用的抗瘧疾良藥(歷經半個多世紀,有幾十個科研單位和藥廠參與研製)。而面對浩如煙海的古老藥方,這些中國許多人選擇的治療方法(常常是唯一的方法),「本草物質組」計畫的實施也許能促進中醫藥現代化有個質的飛躍。
雖然有人擔心「傳統會喪失掉」,但「為了調和西醫知識導的演繹法和中醫經驗導向的歸納法」(這也許是中醫和西醫互存相容,共同發展的前提),加強中藥標準化建設,努力使中醫藥優勢技術提升為「國際標準」,現代化是必要的。據報導,深圳擬立法保護中藥祖傳的秘方偏方,可見,真正有效的「秘驗方」可謂中醫藥皇冠上的「明珠」。相信三部書的修訂再版,能成為「明珠」上的一顆顆「珍珠」。
3.中國有55個少數民族,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成員,都有著自己民族的文明和傳統。在少數民族中,除了回族(最初使用阿拉伯語、波斯語和漢語,逐漸通用漢語,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辭彙)、滿族使用漢語以外,有53個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語言,民族之間通向漢語和互通語言的情況十分普通。不少少數民族有自己的文字,有的民族使用幾種文字。如主要分佈在湖南省西北部,湖北省恩施地區和四川省東部地區的土家族有本民族的語言,但是除了西水流域的人使用土家語外,多數人使用漢語,無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主要分佈在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安徽的山區,其中福建、浙江兩省最多,占96%的畬族有本民族的語言,絕大部分人接近於漢語客家方言的語言,無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
其他還有分佈于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汾州的茂汶羌族自治縣和汶川縣、理縣、黑水縣、松潘縣等地)的羌族分南北兩大方言,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主要分佈在雲南大理的白族;分佈在西雙版納「住竹樓的布朗族」(部分人慣用傣文);分佈在德宏卅隴州、梁河,潞西、保山地區龍陵等縣的阿昌族;分佈在蘭坪、麗江、維西、永勝、寧蒗及四川木里和鹽源縣的普米族;怒江之畔的怒族;獨龍河谷的獨龍族;基諾洛克山區的基諾族;「古老的茶農」德昂族(舊稱「崩龍族」,分佈在德宏,保山,臨滄、思茅等地);「僚人的後裔仡佬族」(大多散居在貴州省,少數分佈在廣西和雲南);使用過「水書」的水族(主要聚居在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蠟染技藝(女閒)熟的瑤族(主要分佈在廣西及湖南、雲南、廣東、貴州等省);每月過節的佬族(主要聚居在廣西羅城,少數散居在宜山,柳城等20多個縣、市);擅長竹編和雕刻的毛南族(主要分佈在廣西西北部環江的「三南」山區);生活在「珍珠故鄉」的京族(廣西防城江平區等地);中國東北部的漁獵能手赫哲族(黑龍江省東北部的三江平原和完達山一帶);嫩江養育的達翰爾族(主要聚居在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少數散居在蘭州市,定西地區和寧夏,新疆);黃河岸邊的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嫩江兩岸);住在大山中的鄂溫克族(主要分佈在內蒙古的七個旗和黑龍江省的訥河縣);「興安嶺上的獵戶」鄂倫春族(主要分佈在內蒙和黑龍江的大小興安嶺一帶);中國西北部的東鄉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黃河兩岸的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鄉和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的一些鄉村);保安三莊的保安族(原住青海同仁境內隆務河兩岸的保安三莊,後遷入甘肅,在積石山地區定居下來);1953年才定族名的「嚇固族」(主要分佈在甘肅省裕固族自治縣和酒泉市的黃泥堡裕固族鄉);能騎善射的錫伯族(主要分佈在東北三省,還有一部分聚居在新疆察布林錫伯族自治縣。東北的錫伯通用漢文和蒙古文)。
以上少數民族基本通用或部分使用漢文,故收採集到的秘驗
中醫處方,不論是經方、偏方還是秘方,自古皆隨證立方,都是中國醫學寶庫中一顆燦爛的明珠,亦是勞動人民長期以來同疾病鬥爭的智慧結晶。多少年來,它流傳於民間,而普遍地應用於臨床,確實起到了治療疾病的作用。但緣於諸多原因,遲遲未能將全國各民族民間秘方進行搜集整理出版。
鑒此,由雲南省藥物研究所張力群等160餘人,歷時3年進行了此書的編寫工作。聘請了各民族的醫衛人員代表,廣泛收集了各民族地區的偏方、秘方,對收集到的萬餘張偏方,秘方進行了篩選,悉心揣摩,反覆探究,又博覽了諸家著作,互相對照,力求秘方之精深實用,確有治療價值的秘方,均錄於此書。
本書分類詳細,查閱簡便,文字通俗易懂,內容豐富新穎,對藥物的伍用功能及其主治疾病,寥寥數語,則將秘方的真諦敘述詳盡。同時,對各兄弟民族之間的醫學水準和臨床經驗進行相互瞭解,對秘方遣藥,幫助甚大。可見《中國民族民間秘方大全》是一本好書,能手此一冊,裨益後學,獲益匪淺,所序如斯,未知然否!
(原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醫學院教授董建華先生為本書作序)
修訂再版說明(代前言)
《中國民族民間秘方大全》、《中國民族藥食大全》、《中國民族民間外治大全》係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在1990年至1995年期間隆重推出(由三部書的編委會各組織100多位民族醫藥工作者共同編纂而成)的「民族醫藥三部曲」。三部書均由已故「中醫泰斗」董建華教授為顧問並作序;原國務院委員,國家民委主任司馬義.艾買提;原衛生部長崔月犁、副部長胡熙明為本書題詞。《中國民族民間秘方大全》一書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首發式時,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海外版)等10多家新聞單位及香港、泰國、臺灣的媒體報導了資訊。當時,北京中醫學院劉燕池、顏正華、劉渡舟教授對該書給予很高評價。三部書所收集的秘驗方出版後被讀者應用的不少,有的還開發研製成「民族藥」和醫院製劑。
應廣大讀者的再版要求,在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的重視和支持下,原三部書的部分編委及新加入的同仁,重組「修訂再版編輯委員會」,將原書易名為《中國各民族民間秘方全書》、《中國各民族民間藥食全書》、《中國各民族民間秘方外治全書》。現將三部書修訂再版的背景及有關問題說明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一般理解「傳統醫藥」應包括「中醫藥」、「民族醫藥」和「民間醫藥」三個組成部分。「中醫藥」是中國傳統醫藥的當然代表(以漢文化為背景的中國古代社會的主流醫學);「民族醫院」是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醫藥(其中包括藏醫藥、蒙醫藥、維吾爾醫藥、傣醫藥、壯醫藥、苗醫藥、瑤醫藥、彝醫藥、侗醫藥,土家族醫藥、回回醫藥、朝鮮族醫藥等);「民間醫藥」則是蘊藏在民間的單方驗方,養生習俗,草醫良藥和醫療方面的一技之長者。在2002年通過的《世界衛生組織2002年 ~ 2005年傳統醫學戰略》中對傳統醫學下了確切的定義,指出「傳統醫學是傳統中醫學、印度醫學及阿拉伯醫學等傳統醫學系統以及多種形式的民間療法的統稱。」傳統醫療法包括藥物療法(如使用草藥,動物器官和/或礦物)和非藥物療法,一些國家把傳統醫學稱為「補充」、「替代」或「非常規」醫學。顯然,我國的民族醫藥(含民間醫藥)不僅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就其醫學體系的完整性(在55個少數民族中,已整理出傳統醫藥資料的有30多個民族);繼承保護的完善性(有的正在總結整理、梳理和提煉出系統的理論來,有的只剩下一些零星的單方驗方和醫療經驗)和現代應用的廣泛性而言,也應該是世界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人提出,把中國的傳統醫學作為世界非物質遺產保護來申報,也應該是當之無愧的。因此,三部書的修訂再版,僅辦中國民族醫藥「繼承保護的完善性」做了一點「拾遺補缺」的工作;同時,也為「現代應用的廣泛性」做了一點「挖掘」、「翻譯」和「推廣」工作。
2.在世界上許多地方,傳統醫學藥方是由口述代代相傳的。但是在中國,兩千多年前的「大夫」已開始編寫藥典,中藥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然而,中藥物質成分複雜,物質基礎和作用機理尚不明確,難於被國際醫藥界接受。美國《科學》雜誌以「揭開中藥的神秘面紗」為標題報導了中國即將啟動的「本草物質組計畫」和圍繞該計畫引發的一些爭議。「對許多中國人來說,批評中醫藥是無法想像的,幾乎就像是犯了叛國罪」(應該說是「違憲」罪)。「雖然在大城市『西醫』已大體上取代了『中醫』,但是許多中國人仍然相信中醫藥作為預防藥物和治療慢性病很有效,而在鄉村的中國人還在依賴它。」民間的單驗方,也並不是「批評者」所說的「是過時的民間醫術,是建立在玄學、巫術和傳聞的基礎之上」。並認為「本草物質組計畫」只可能是「浪費科研經費」。
為了反擊中藥的批評者,本草物質組計畫將採用高通量篩選(化合物),毒性核對總和臨床試驗以鑒定出常用藥方中的活性成分和毒性污染物,以確保中藥是安全的(並且不止是「青蒿素」一種成分)。「本草物質組計畫」的最初目標是癌症,肝臟和腎臟疾病,以及用西藥難以治療的其他疾病,例如糖尿病和抑鬱症等。
隨著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等學科的發展,生命科學研究進入了「組學時代」,它們的共同特徵是,從總體上研究一個整體生物的全體生物分子的特徵。而物質組計畫,就是要從總體上對500種左右的常用中醫藥藥方進行提煉,用現代高效分離等技術,把這些藥方分解成一系列的有效成分組(徹底弄清這些配方的藥理所在)。換句話說,就是在用現代科學語言把我國的的中草藥寶典重新書寫一遍,把《本草綱目》改造成「本草組分資源庫」。
顧名思義,「重新書寫」基於「重新挖掘」和「重新整理」。上世紀70年代,在中藥及民族藥應用的啟發下,研究人員(主編所在的雲南省藥物研究所)從青蒿中發現了「青蒿素」,後來分離出許多有效成分,開發出許多劑型,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廣泛使用的抗瘧疾良藥(歷經半個多世紀,有幾十個科研單位和藥廠參與研製)。而面對浩如煙海的古老藥方,這些中國許多人選擇的治療方法(常常是唯一的方法),「本草物質組」計畫的實施也許能促進中醫藥現代化有個質的飛躍。
雖然有人擔心「傳統會喪失掉」,但「為了調和西醫知識導的演繹法和中醫經驗導向的歸納法」(這也許是中醫和西醫互存相容,共同發展的前提),加強中藥標準化建設,努力使中醫藥優勢技術提升為「國際標準」,現代化是必要的。據報導,深圳擬立法保護中藥祖傳的秘方偏方,可見,真正有效的「秘驗方」可謂中醫藥皇冠上的「明珠」。相信三部書的修訂再版,能成為「明珠」上的一顆顆「珍珠」。
3.中國有55個少數民族,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成員,都有著自己民族的文明和傳統。在少數民族中,除了回族(最初使用阿拉伯語、波斯語和漢語,逐漸通用漢語,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辭彙)、滿族使用漢語以外,有53個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語言,民族之間通向漢語和互通語言的情況十分普通。不少少數民族有自己的文字,有的民族使用幾種文字。如主要分佈在湖南省西北部,湖北省恩施地區和四川省東部地區的土家族有本民族的語言,但是除了西水流域的人使用土家語外,多數人使用漢語,無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主要分佈在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安徽的山區,其中福建、浙江兩省最多,占96%的畬族有本民族的語言,絕大部分人接近於漢語客家方言的語言,無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
其他還有分佈于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汾州的茂汶羌族自治縣和汶川縣、理縣、黑水縣、松潘縣等地)的羌族分南北兩大方言,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主要分佈在雲南大理的白族;分佈在西雙版納「住竹樓的布朗族」(部分人慣用傣文);分佈在德宏卅隴州、梁河,潞西、保山地區龍陵等縣的阿昌族;分佈在蘭坪、麗江、維西、永勝、寧蒗及四川木里和鹽源縣的普米族;怒江之畔的怒族;獨龍河谷的獨龍族;基諾洛克山區的基諾族;「古老的茶農」德昂族(舊稱「崩龍族」,分佈在德宏,保山,臨滄、思茅等地);「僚人的後裔仡佬族」(大多散居在貴州省,少數分佈在廣西和雲南);使用過「水書」的水族(主要聚居在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蠟染技藝(女閒)熟的瑤族(主要分佈在廣西及湖南、雲南、廣東、貴州等省);每月過節的佬族(主要聚居在廣西羅城,少數散居在宜山,柳城等20多個縣、市);擅長竹編和雕刻的毛南族(主要分佈在廣西西北部環江的「三南」山區);生活在「珍珠故鄉」的京族(廣西防城江平區等地);中國東北部的漁獵能手赫哲族(黑龍江省東北部的三江平原和完達山一帶);嫩江養育的達翰爾族(主要聚居在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少數散居在蘭州市,定西地區和寧夏,新疆);黃河岸邊的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嫩江兩岸);住在大山中的鄂溫克族(主要分佈在內蒙古的七個旗和黑龍江省的訥河縣);「興安嶺上的獵戶」鄂倫春族(主要分佈在內蒙和黑龍江的大小興安嶺一帶);中國西北部的東鄉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黃河兩岸的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鄉和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的一些鄉村);保安三莊的保安族(原住青海同仁境內隆務河兩岸的保安三莊,後遷入甘肅,在積石山地區定居下來);1953年才定族名的「嚇固族」(主要分佈在甘肅省裕固族自治縣和酒泉市的黃泥堡裕固族鄉);能騎善射的錫伯族(主要分佈在東北三省,還有一部分聚居在新疆察布林錫伯族自治縣。東北的錫伯通用漢文和蒙古文)。
以上少數民族基本通用或部分使用漢文,故收採集到的秘驗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