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1017_在黑暗中相遇

社交零壓力:擺脫焦慮,重塑自信

Overcoming Social Anxiety and Shyness: A self-help guide using cognitive behavioral techniques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2個人喜歡
  • 9 270
    300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人性/人際人際關係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姬蓮恩.巴特勒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陳品皓
  • 出版社: 生智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3/11/01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內容簡介

Amazon UK 4.5顆星評價‧來自世界各地的讀者好評‧
對於改變極有幫助的書籍
做你自己,再也不害怕別人的眼光

 

遇見了新朋友、換了新環境之後,你發現原本活潑外向的自己不見了,只想宅在家哪裡也不去,約了會、赴了約,總覺得自己很多餘,視線全放在如何逃離現場的路線上。

◎如果你是這樣──
迴避任何大型的場合,尤其是人多的地方。
會想辦法做一些讓自己安心的事,只跟著你覺得安全的人進出。
害怕別人發現自己哪裡不夠好。
在每件事之前都預設立場,之後又不斷消耗自己、檢討自己。
腦海中常常浮現我「總是」那麼差勁、我「應該」沒辦法做好事情。
更重要的是,你發現別人都能安然自若的度過難關,自己卻像被遺棄在角落,做什麼都不對。

◎你應該瞭解──
每個人都會經歷自己很愚蠢、很丟臉或是被批評的時刻,但當這一切阻礙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就是必須正視的問題了。
那麼,請幫助自己擺脫壓力……
姬蓮恩.巴特勒提供了大量真實的案例,讓讀者能夠輕鬆瞭解各種情況,並以實用又容易上手的方法,重拾你對自己的信心。

本書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解釋什麼是社交焦慮、害羞和社交焦慮有什麼不同、當社交焦慮發作時會是什麼樣子,以及這樣的問題究竟是從何而來,我們又應該如何看待這樣的情況。
◎第二部分用實際的例子帶你一步步辨認出自己的想法,改變行為,減少對自己的注意力,並且逐漸建立起信心。
◎第三部分是你還可以進一步瞭解的領域,像是自我肯定、霸凌如何影響你,以及學習放鬆訓練。
◎最後並提供空白表格,協助你記錄自己各種想法,並從中看到自己的改變。

名人推薦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 許文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  陳秀蓉
黃偉俐身心科診所院長  黃偉俐

 

★我十年前就該讀這本書了!現在我要把它推薦給我所有的朋友──ILYA  SULEYMANOV(莫斯科)
★對有這樣處境的人來說非常實用──villads(丹麥)
★本書讓你從新的觀點看待自己的問題,實際的一步步走向改變──John Pratt(倫敦)
★有益於了解因害羞感到痛苦或有社交焦慮的人,他們怎麼想和怎麼感受──Mary Reynolds(美國)

譯者

 

陳品皓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諮商組畢業。國家高考臨床心理師,長期從事社交焦慮與相關焦慮疾患之研究與治療。現任黃偉俐身心科診所、精神專科醫院臨床心理師、學校特約心理師及機關團體演講人。專長為心理評估、成人心理治療、焦慮症治療、兒童行為方案、親職教育、情緒管理等領域。

E-mail:power12h@hotmail.com
FB:www.facebook.com/antisocialphobia

目錄

推薦序 害怕評價:社交焦慮的核心特性 許文耀   
推薦序 讓自己重新站上舞台:社交焦慮者的自助手冊    陳秀蓉   
推薦序 社交焦慮症:幫助他們克服內心深處無法克服的恐懼 黃偉俐   
譯序 無法控制的焦慮感  
前言 認知行為治療與社交焦慮  
致謝  

Part 1  認識社交焦慮

第1章  我有社交焦慮嗎?  

找出問題所在/社交焦慮的症狀表現/如果有社交焦慮的問題,會……/社交焦慮的各種面貌/鎂光燈底下的人就不會感到焦慮嗎?/社交焦慮症有多普遍/世界各地的社交焦慮

第2章  50%以上的人都會害羞  
害羞大解密/害羞的症狀/害羞不見得就是內向/害羞的影響/充滿責難的想法/其實害羞還是有好處/害羞與魯莽/三分之二的日本人有害羞困擾/
害羞的概念應用在社交焦慮上

第3章  一陷入思考,就是停不下來的焦慮  
什麼是思考/注意什麼,心中就會有什麼/負向自動化思考/基本信念與假設/社交焦慮的心像:不斷驗證/心像會忠實反映價值觀

第4章  社交焦慮從哪來?  
生物因子:天生而來/環境因子:發生在你身上的任何事/負面或創傷經驗/人生各個階段的課題/當下的壓力/交互作用/綜合評論

第5章  解讀社交焦慮:找出問題  
社交焦慮的認知模式/社交焦慮持續的主要過程/其他維持負向循環的例子/改變的主要方向

Part 2 克服社交焦慮

第6章  開始前的準備  

自在做自己/確認你的目標/隨時掌握進度/用自己的步調嘗試新事物/有效及無效的問題因應方式/規劃無壓力的活動:均衡的概念/對付孤單或寂寞的首要方法/務必牢記的心法/常見的Q&A

第7章  改變你的思考模式  
各種類型的想法/改變思考模式的策略/第一步:找出你在想什麼/第二步:找出替代性思考/綜合要領/用字卡記住新的思考方式

第8章  放膽去做,勇於犯錯  
「改變行為」是什麼意思?/嘗試新行為:給自己的小型實驗/改變安全行為/勇於面對不再逃避/持續記錄自己的小型實驗/我要學著把事情做對嗎?/常規之外,保持彈性/承擔風險並勇於犯錯/嘗試新行為的重點/如果做了反而讓我更焦慮怎麼辦?

第9章  降低自我覺察  
自我覺察的影響/了解自我覺察的練習/降低自我覺察/學習控制注意力/善用觀察法:順從好奇心/自我覺察與安全行為的後記

第10章  建立信心  
信心哪裡來/自信與信心一樣嗎?/用「貌似」的方式行動/找出成功經驗/
潛在的信念與假設/改變潛在或暗中破壞的信念/尋找新資訊/建立更多正向信念/改變假設/字卡,幫助你記住重點

第11章  整合策略  
克服社交焦慮的策略摘要/如何彈性搭配使用不同的策略?/牢記在心的原則/募集援助/常見的困難

Part 3 更多選擇

第12章  邁向自我肯定  
平衡順從與強勢/該改變的是你,不是別人/勇於說「不」/協商的相關技巧/面對棘手的時刻/尋找平衡點

第13章  被霸凌者的傷痕  
霸凌:控制或排斥他人的企圖/霸凌的影響/受到霸凌不是你的錯/霸凌加害者的心態/克服霸凌帶來的後遺症/結論

第14章  放鬆訓練  
放鬆訓練需要學習/第一步:預備/第二步:練習/第三步:應用/第四步:擴展

附錄  空白記錄表  

序/導讀

推薦序一

害怕評價:社交焦慮的核心特性

我剛出道時,每逢對大眾演講,一定滿身大汗,會很在意聽眾的反應,若有人打瞌睡,心中會喚起一個聲音:「是不是我講的不好?!」;幸好,我不會逃避,我並未因此拒絕演講,但我是有點社交焦慮。經過修正自己與對社交焦慮的了解及研究,我克服這些社交焦慮症狀。

是的,社交焦慮或害羞是可以修正與克服的。

於這十年間,我帶著自己的學生,進行社交焦慮的心理病理探討,並研發認知改變的方法與其效果探討。品皓就是這研究團隊之一。

目前我們的團隊發現,社交焦慮者的核心特性是「害怕評價」,他們不只在意他人的負向評價,也在意別人的正向評價。害怕負向評價是目前學者與實務者認為是社交焦慮者的核心特質,但是本研究團隊發現,害怕正向評價是區分社交焦慮與憂鬱的重要因子,亦即社交焦慮者具有害怕正向評價的特性,但憂鬱者較不具此特性。

為何如此?社交焦慮者雖然與憂鬱者都具有自我聚焦(此書翻成自我覺察)的特性,亦即這些人於社交情境中,自動地將注意力投注在自己身體或心理的反應,而易於忽略外在互動訊息,再加上他們會偏誤性地將這些反應,解釋成不好或負向的意涵,且認為別人也可能這樣認為他是不好的,或他是表現不好的,因此就焦慮或憂鬱起來。不過,社交焦慮者對於正向評價訊息,會認為是別人對他有更高的要求,他認為他達不到這樣的要求,以至於往後的表現會不如別人的期待,因而害怕此種正向評價;對憂鬱者而言,他們在乎的是,此種正向評價會不會消失,而不是害怕。

本研究團隊認為認知偏誤是造成社交焦慮的主因,由於社交焦慮者具有注意力與解釋的偏誤,使其面對社交情境時,容易有社交焦慮。這樣的特性意涵著,如果改善社交焦慮者的認知偏誤,就可以改善其症狀。

此書的理論基礎就是依據認知偏誤觀點,論述社交焦慮的成因以及改善的方式。它是一本自助式的認知改變技巧的書籍,這樣的走向是目前認知行為治療的推廣方向之一。它背後的哲學是,每個人面對自己的狀況,可以是理性的,可以是客觀的,只要個體清楚自己問題發生的原因,且積極面對,那其問題是可以突破的。再者,人之所以有情緒問題,乃肇因於對事情的看待與解釋,換句話說,換個角度想,另有一片天。由於認知行為治療者具有這樣的信念,因此他們的著書清楚,有結構,且易懂。

本研究團隊對於社交焦慮的治療方式,基本上仍傾向認知行為治療。不過,考慮現代人非常的急切,常希望治療效果立即可現,因而不太願意依認知行為治療的練習作業,老老實實地進行。因此為了解決現代人的這種文明問題,本研究團隊正研發注意力偏誤與解釋性偏誤的改善方案,希望透過簡單的作業操作,就能對社交焦慮者的注意力偏誤與解釋性偏誤有所改善,且接續的認知行為治療能更有效的進行,並能改善其認知基模。

藉著此書,希望對那些具有社交焦慮或害羞的人,可以有些幫助。這畢竟也是本研究團隊的願望。

 

許文耀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

 

推薦序二

讓自己重新站上舞台:社交焦慮者的自助手冊    


 

以前在醫院精神科門診遇見一位35歲的女性,她幫先生的公司擔任會計,她每次在客戶面前蓋章與簽名時都會感到極端的焦慮,包括心跳會加快、手會發抖、說不出話來,也覺得客戶會一直盯她看,自己一定會出糗,她深信客戶會覺得她很奇怪,事後更不斷猜測他們一定對自己有很負面的評價,但是她在鄰居或親戚面前並不會這樣,她不清楚自己到底怎麼回事。另一個例子是一位19歲大一女生,在高一出國留學,原來她吹的豎笛非常好,因此加入學校社團,可是一次演奏失常,影響學校代表隊的演出,自此她只要上台報告或表演都一再出現焦慮不安、緊張失常的狀況,這種情況使得她高中二、三年級變得擔心在人前困窘、不敢與人多說話、退縮、離開社團,還逃避許多上台報告的機會。直到回台念大學,她仍明顯地覺察到自己努力地想避免與同學交往及上台等行為,甚至勉強進入教室都要選擇最角落不讓同學看到的位置,有一天她終於鼓起勇氣,找醫師想解決她社交焦慮的問題。這兩個案例前者是特定情境下的社交焦慮,後者屬於廣泛情境下的社交焦慮,他們的問題其實是可以調節的。

雖然,社交焦慮常開始於青年期,大約初發時期在13歲左右,但通常到職場或大學時期(18至29歲)才比較明顯被發現有此問題,人口群中流行率約為6.8%(Kessler, Chiu, et al., 2005)。這幾年學者已發展具有實證的治療方法,特別是認知行為(或團體)治療,此法能幫助他們在生活中減緩錯誤自動化知覺危險以及逃避社交情境的問題,其追蹤五年仍有不錯的維持效果(如:Heimberg, Salzmzn, Holt, & Blendell, 1993; Clark, 2006)。

我想如果上述兩位個案在當時能看到《社交零壓力:擺脫焦慮,重塑自信》這本書,相信他們的社交焦慮問題會更快獲得幫助。本書作者姬蓮恩․巴特勒服務於英國全民醫療保健服務中心以及牛津大學認知治療中心,擁有十多年的臨床實務與研究資歷,尤其針對社交畏懼症以及廣泛性焦慮症疾患在認知行為治療的發展與應用具有卓越的成果,她將克服社交焦慮的有效方法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寫出,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而本書譯者陳品皓先生,他為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諮商組碩士畢業,亦是國家高考臨床心理師,他長期從事社交焦慮與相關焦慮疾患之研究與治療,翻譯此書是最恰當的人選。因為國內完整介紹社交焦慮的書不多,本書為讀者揭開社交焦慮者的面紗,也提供有效的認知治療方法與程序來改善社交焦慮,它可以說是一本很棒的自助手冊。

這本書難能可貴的地方是兼顧知理與行易原則,這正如中國人說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原則。本書共分為三大部分,作者先讓我們理解社交焦慮是怎麼回事,由哪些重要因素影響?這第一部分共分為五章:我有社交焦慮嗎、50%以上的人都會害羞、一陷入思考,就是停不下來的焦慮、社交焦慮從哪來、解讀社交焦慮:找出問題,上述五章解釋清楚,又有鮮明例子加以說明,對於本身有此困擾或是周邊有認識的朋友有這方面的問題的讀者,都可以更理解社交焦慮究竟是怎麼回事。

第二部分作者提出如何幫助社交焦慮個案的認知治療方式,書中非常結構且有系統,一步一步介紹克服焦慮的方法,本部分包括:開始前的準備、改變你的思考模式、放膽去做,勇於犯錯、降低自我覺察、建立信心到整合策略綜合摘要,每章提供容易執行的一些建議,完整實用,而且在第七章開始都有親身實作的練習,這些練習搭配表格自我填寫與分析,之後再按照作者修正的做法進行調整,相信堅持力強的個人,可以愈來愈能減低過度注意、偏差認知與逃避社交的行為。  

第三部分,則貼心地再補充其他選擇,包括:邁向自我肯定、被霸凌者的傷痕及放鬆訓練。這是修正社交焦慮認知習慣後的大補湯或是升級版,提醒讀者在生活中若更能訓練自己勇於說不,找出協商合作的成功機轉與敢於面對批評,走出過去扭轉被霸凌的陰影與處境,更能放鬆培養彈性的身心靈,掌握全書相信社交焦慮者將能有機會重新站上舞台,做回生活中的主角。本書除了適用於想要認識或有社交焦慮問題的讀者,也很適合實務工作者像是醫師、護士、臨床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遇見類似個案,可以提供他們作為自助閱讀的好書。

 

陳秀蓉
國立台灣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
臺灣臨床心理學會理事

 

推薦序三

社交焦慮症:幫助他們克服內心深處無法克服的恐懼


我是一個精神醫師,但同時也是一個社交焦慮症患者,你相信嗎?很多認識我的人都覺得我在開玩笑,因為我總是讓人覺得能言善道,精於演講。

但是我小時候卻是一個非常害羞的小孩,印象最深刻的是不敢接電話。不知道電話是誰打來的,尤其是對著話筒講話,就會莫名地害怕。即使是熟人的聲音,聽起來也很奇怪,會因看不到對方的表情而焦慮。要是接到陌生人的電話那就更慘,害怕對方不知道會講些甚麼,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雖然那時還沒有詐騙集團。不僅講話結結巴巴,單單想到可能是陌生人的來電就超緊張,盡量讓家人去接。

我甚至不敢去雜貨店買東西!那還是柑仔店的時代,幫爸媽買東西是小孩最喜歡的任務。一來往往找來的零錢可以當報酬,二來還可玩撕小紙牌或搓洞抽獎品的遊戲。但不知為什麼我就覺得看店的歐哩桑或歐巴桑很可怕,不敢跟他們講話,寧可把機會讓給弟弟。

發展心理學發現,青少年最重要的是同儕關係,一般提到是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596005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預計 2025/10/22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