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創作,心癒寫作:工作室三部曲(第1版)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正念創作,心癒寫作》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採用Pat Allen博士所發展出來的「工作室三部曲」模式─意圖寫作、正念創作、見證寫作與朗讀,在「自助」、「助人」和「社會倡議」三個層面進行實務運用和變化應用,由12位作者共同撰寫,記錄下各自的實際經驗與現身說法,意圖在推廣和傳遞「正念創作,心癒寫作」的力量,從我與自己、我與他人,擴展到我與社會、我與靈性,為個體和群體尋覓「安適之地」,提供一個可能的途徑。每位作者以淺顯易懂又不失其核心內涵的文字與圖像,讓自身的體悟見證,成為讀者的視覺見證。
「工作室三部曲」著重在引導個人如何於創作歷程中,正念地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態。參與者被鼓勵自由地運用簡單或多元的媒材,依循個人獨有的步調和風格來創作圖像,讓圖像成為創作者的嚮導;然而,創作者以文字書寫取代口語對話,不針對作品做任何有關圖像內容的口頭詮釋,只是靜觀地欣賞和聆聽「畫中之話」。
結合藝術創作和寫作的「工作室三部曲」,可以是助人工作者用來服務多元個案族群和團體,以及檢視個人身、心、靈狀態,進而自我關照的一種理情兼具的模式,也能成為一般人自我探索、成長與療癒的方式之一。創作者運用自由書寫讓外在圖像和內在聲音對話,並藉由個體心理動能和團體心理動力的運作及催化,創造出一個能量匯集與流動的空間,促使參與者受到激勵和鼓舞,從而獲得滋養與賦能。
目錄
第一部分:序論
第一章 「工作室三部曲」進行方程式(吳明富)
第二部分:自我關照
第二章 那裡盡是暗湧、碎浪、暖潮(李佳汶)
第三章 重啟(李宜潔)
第四章 走一段正念工作室三部曲的實踐之旅:身與心的連結(簡毓宏)
第五章 此處.彼處.與之間(謝宥玄)
第六章 以創作練習說再見(張淑芬)
第七章 抗拒之牆什麼樣?找回真實自我的大冒險(賴加麗)
第八章 面對失落悲傷:以藝術陪伴攝護腺癌末的父親(鍾淑華)
第三部分:關照他人
第九章 大學生自我成長團體和工作室三部曲創作的相遇(葉欣怡)
第十章 中年危機婦女的心癒處方—「夢工作室三部曲」(李巧度)
第十一章 夢想前方的夢想—「夢工作室三部曲」團體帶領經驗(李巧度)
第四部分:社會倡議
第十二章 憂鬱信件:來自黑洞的字畫(莊馥嫣)
第十三章 關懷精神障礙者幻覺世界與自我意象之創作歷程(曾惟靈)
附錄 Pat Allen 和Adina Allen 與藝術治療學生們的線上Q & A 對話
序/導讀
主編序
The collective energy flows in the room and inspires unspoken felt senses that I can find a sense of belonging, excitement, peace, and creativity within. That energy inspires me to continue to do the work and connect with myself and the community we build.
(Pat Allen, 2022)
工作室三部曲督導
2004年當我開始構思自己於美國聯合大學的藝術治療博士研究時,就設定了一個意圖(intention),就是要把美術館(art museum)與工作室三部曲(Open Studio Process,簡稱OSP)整合起來成為論文的主軸。當時我對如何運用紐約豐富的美術館資源於青少年藝術治療臨床實務中充滿興趣,而OSP的正念創作和自由書寫,為年輕的團體參與者提供了一個能藉由參觀美術館不同藝術家和其作品的視覺刺激,以回應式創作來反觀自鏡,並透過創意寫作梳理和應對當下所面臨的生活困境與生命議題,進而催化出身心療癒的模式。
2007年回到台灣在大學任教後,持續地於學校課堂和社區工作坊中推廣OSP,尤其是我在培訓台灣本土藝術治療師的碩士課程架構中,特別加入了一門選修課「工作室藝術治療」(studio art therapy)。目的除了在介紹藝術本位治療取向的「開放畫室」(Open Studio)、「工作室三部曲」和「正念本位藝術治療」(mindfulness-based art therapy)模式外,也試圖提醒學生們,藝術創作是藝術治療的靈魂,是讓藝術治療有別於一般心理治療或在諮商輔導中運用藝術媒材之方式,最本質、核心、關鍵上不同之處。
我在本書第一章「工作室三部曲進行方程式」裡提及,OSP的開創元老Pat Allen是我博士論文的指導教授,也是畢業後陪伴我十幾年來的藝術治療督導員和心靈導師。我們在加州奧海(Ojai)和柏克萊(Berkeley)實體的督導歷程,利用OSP探索與整理彼地那時(there and then)不同狀態下的我。Pat Allen和我會在督導前簡短核對(check-in),寫下彼此希望在督導中探討些什麼的意圖,隨後各自進行1小時左右的「正念創作」,接著花10-15分鐘從事「見證寫作」,最後朗讀出自己願意分享的文字內容。督導結束前,Pat Allen會預留足夠時間,帶我回顧和統整於督導中所觸及的議題和引發的情緒與思緒。
若是線上督導,我偶爾會將自己的意圖、創作、見證等文字和圖像在督導前先寄給Pat,然後在督導歷程用口語對話的方式,與Pat針對我的書寫和作品所反映出來的臨床和教學議題進行討論。構成藝術治療督導的三要素或能產生的三個主要作用:行政協助、教育學習和情感支持(吳明富等譯,2023)。我個人覺得將工作室三部曲的寫作和創作整合入藝療督導中,在教育和支持這兩個面向中的幫助最大,尤其是情感支持層面:提升自我覺察和自我反思的技能;減少工作相關的壓力;減輕對臨床和教學事務的情緒壓力反應(如:耗竭、同理疲乏),並且辨識和執行實務相關之壓力的應對策略,以促進對臨床和教學工作上的自我照顧(吳明富等譯,2023)。
接受Pat Allen長期督導下來,我從她身上深刻學習到「意圖」的重要性。當我嘗試做一件事之前,總是提醒自己正念地捫心自問:「我做這件事的意圖是什麼?」當我能釐清自己此地今時(here and now)的意圖為何時,彷彿自然會吸引到能促成此事的力量,讓我義無反顧的往前走,完成「意內」之事。當然,有意內,就有「意外」。我是帶著想要推廣OSP,盡可能詳述原始的概念與實務操作,以向Pat Allen致敬的意圖來策劃和編輯此書。不過,意外的是,與我合作撰寫這本書的作者群,每一個人都用了各自獨特的視角和方式來呈現他們所感知和體驗到的工作室三部曲在自我關照、關照他人或社會倡議上的應用及歷程。
包括我自己亦是如此,採取累加/拼組的「歷程性創作」來介紹OSP,而不傾向單單平鋪直敘地闡述何謂「工作室三部曲」。這樣的經驗,說明了「意圖」也許像張地圖,讓你在旅程中不至於失去方向,但伴隨而來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能牽引你在踏上旅途後嘗試冒險和面對未知,儘管可能會多花一點時間和精力調適,但最終仍會到達目的地。從終點回顧一路走來,那些「意外」,反成為最有價值和最值得珍惜的片斷與時刻。
我在2010出版的第一本著作⟪走進希望之門:從藝術治療到藝術育療⟫中,簡介了「工作室三部曲」;十幾年之後,終於花了近三年的時程催生出一本能仔細介紹這個以人本為精神、以正念為本位、以藝術為核心之取向的書籍,其間經歷了疫情階段,中斷了flow,甚至因為期許過高而差點放棄。好在有Pat Allen的支持與鼓勵,她總是對我說:「聆聽你靈魂的聲音(listen to what your soul tells you),跟隨你的心(follow your heart),然後一切都會好好的(then everything will be fine.)。」雖然這句話有點老生常談,但總會在自己感到困惑或遇到瓶頸時,發揮了提醒和鼓舞的作用。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