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物理學:強度性質篇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木材之利用,一般區分為「物理加工利用」與「化學加工利用」兩大類。木材物理學係研討木材及木質材料之物理、強度等基本性質的科學。它是木材物理加工利用的基礎,許多現象及問題的解析均有賴於它。
木材物理學為林學及林產利用學中之基礎科目,亦為大專林學及林產利用學之必修課程。編著者在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執教與研究多年,茲就多年來在課堂教學與研究心得及經驗著述本書,此次增訂收錄國內外已發表之木材物理的研究成果,分成「物理性質篇」、「強度性質篇」等二冊共三十四章進行敘述。內容涵蓋木材之比重、水分、吸濕性、收縮膨脹性、濕潤性、對熱、電及微波性質、吸音、隔音性、樂器等音響性質、浸透性等木材物理性質;木材之靜彈性、動彈性、內部摩擦、立木及木材之非破壞性評估、粘彈性、引張、壓縮、彎曲、剪斷、硬度、扭轉、劈裂、磨損、摩擦、木材及木質材料之容許應力、老化、劣化、放射線之抵抗性、育林技術及木材性質等。
如本書能對於從事有關林學、林產利用學及木構造建築等之研究者、業者與同學有所裨益,則感幸甚矣。
木材物理學為林學及林產利用學中之基礎科目,亦為大專林學及林產利用學之必修課程。編著者在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執教與研究多年,茲就多年來在課堂教學與研究心得及經驗著述本書,此次增訂收錄國內外已發表之木材物理的研究成果,分成「物理性質篇」、「強度性質篇」等二冊共三十四章進行敘述。內容涵蓋木材之比重、水分、吸濕性、收縮膨脹性、濕潤性、對熱、電及微波性質、吸音、隔音性、樂器等音響性質、浸透性等木材物理性質;木材之靜彈性、動彈性、內部摩擦、立木及木材之非破壞性評估、粘彈性、引張、壓縮、彎曲、剪斷、硬度、扭轉、劈裂、磨損、摩擦、木材及木質材料之容許應力、老化、劣化、放射線之抵抗性、育林技術及木材性質等。
如本書能對於從事有關林學、林產利用學及木構造建築等之研究者、業者與同學有所裨益,則感幸甚矣。
目錄
王 序 I
卓 序 II
陳 序 III
黃 序 IV
葉 序 V
蔡 序 VI
自 序 VII
第一章 木材之彈性性質 1
第一節 概說 1
第二節 材料試驗方法 8
第三節 彈性 10
第四節 樹幹之生長應力 27
第五節 木材之彈性模數的影響因子 33
第二章 木材之動彈性模數與內部摩擦 51
第一節 概說 51
第二節 動彈性模數與抗彎彈性模數 59
第三節 木材動彈性模數及內部摩擦之影響因子 60
第三章 立木及木材材質之非破壞性評估技術 89
第一節 立木與木材材質之非破壞性評估技術概述 89
第二節 木材含水率對於非破壞性檢測技術之影響 94
第三節 立木材質評估 115
第四節 木竹材及木質板材之評估 142
第四章 木材之粘彈性 181
第一節 粘彈性之概念 181
第二節 靜態粘彈性 184
第三節 動粘彈性 197
第四節 木材之粘彈性的影響因子 201
第五章 木柱之力學性質 215
第一節 作用在短木柱之力 215
第二節 作用在短木柱上之應力 216
第三節 在短木柱所發生之應變 223
第四節 木材短柱之應力與應變圖 224
第五節 木材短柱之功與彈力 226
第六章 木樑之力學性質 229
第一節 概說 229
第二節 木樑力學性質之基本物理原理 231
第三節 簡支木樑受橫向載重時之應力 265
第四節 簡支木樑之縱向剪斷力 276
第五節 簡支木樑在載重時引起之撓曲 281
第七章 木材之引張性質 307
第一節 木材之縱向引張性質 307
第二節 木材之橫向引張性質 315
第三節 木材引張強度性質之影響因素 318
第八章 木材之壓縮性質 329
第一節 木材之縱向壓縮性質 329
第二節 木材之橫向壓縮性質 335
第三節 木材之部分橫向壓縮性質 344
第四節 影響木材壓縮強度性質之因子 345
第五節 木材長柱之壓縮性質 361
第九章 木材之靜曲性質 369
第一節 概說 369
第二節 木材之抗彎試驗法 376
第三節 抗彎破壞功與撓曲量 382
第四節 木材抗彎破壞現象與類型 384
第五節 影響木材抗彎性質之因子 390
第六節 溫度與抗彎強度異方性 402
第十章 木材之剪斷強度性質 409
第一節 概說 409
第二節 木材剪斷強度之測定 410
第三節 木材剪斷強度之影響因子 414
第十一章 木材之硬度性質 421
第一節 概說 421
第二節 木材硬度之測定 421
第三節 木材硬度之影響因子 428
第十二章 木材之扭轉強度性質 433
第一節 木材扭轉強度之測定 433
第二節 木材扭轉強度之影響因子 437
第十三章 木材之劈裂性質 447
第一節 木材之劈裂抵抗的測定 447
第二節 木材劈裂抵抗之影響因子 450
第十四章 木材之衝擊抵抗性質 453
第一節 概說 453
第二節 衝擊抵抗之試驗 454
第三節 木材衝擊吸收能量之影響因子 463
第四節 木材衝擊彎曲破壞之類型與現象 478
第五節 木材之衝擊性質與靜力性質的比較 480
第十五章 木材之磨損抵抗性質 483
第一節 概說 483
第二節 木材磨損抵抗之影響因子 486
第十六章 木材之摩擦性質 493
第一節 概說 493
第二節 摩擦面之性狀與摩擦特性 494
第三節 摩擦係數之測定 503
第四節 摩擦面之物質與摩擦特性 504
第五節 木材含水率與摩擦特性 506
第六節 木材比重與摩擦特性 507
第七節 木材纖維方向與摩擦特性 508
第八節 木材抽出成分與摩擦特性 510
第九節 木材溫度與摩擦特性 511
第十七章 木材及木質材料之容許應力 517
第一節 木材之容許應力與其推導 517
第二節 結構用集成材之容許應力與彈性模數及其推導 537
第三節 結構用合板之容許應力與彈性模數 564
第四節 構造用材料之基準材料強度 572
卓 序 II
陳 序 III
黃 序 IV
葉 序 V
蔡 序 VI
自 序 VII
第一章 木材之彈性性質 1
第一節 概說 1
第二節 材料試驗方法 8
第三節 彈性 10
第四節 樹幹之生長應力 27
第五節 木材之彈性模數的影響因子 33
第二章 木材之動彈性模數與內部摩擦 51
第一節 概說 51
第二節 動彈性模數與抗彎彈性模數 59
第三節 木材動彈性模數及內部摩擦之影響因子 60
第三章 立木及木材材質之非破壞性評估技術 89
第一節 立木與木材材質之非破壞性評估技術概述 89
第二節 木材含水率對於非破壞性檢測技術之影響 94
第三節 立木材質評估 115
第四節 木竹材及木質板材之評估 142
第四章 木材之粘彈性 181
第一節 粘彈性之概念 181
第二節 靜態粘彈性 184
第三節 動粘彈性 197
第四節 木材之粘彈性的影響因子 201
第五章 木柱之力學性質 215
第一節 作用在短木柱之力 215
第二節 作用在短木柱上之應力 216
第三節 在短木柱所發生之應變 223
第四節 木材短柱之應力與應變圖 224
第五節 木材短柱之功與彈力 226
第六章 木樑之力學性質 229
第一節 概說 229
第二節 木樑力學性質之基本物理原理 231
第三節 簡支木樑受橫向載重時之應力 265
第四節 簡支木樑之縱向剪斷力 276
第五節 簡支木樑在載重時引起之撓曲 281
第七章 木材之引張性質 307
第一節 木材之縱向引張性質 307
第二節 木材之橫向引張性質 315
第三節 木材引張強度性質之影響因素 318
第八章 木材之壓縮性質 329
第一節 木材之縱向壓縮性質 329
第二節 木材之橫向壓縮性質 335
第三節 木材之部分橫向壓縮性質 344
第四節 影響木材壓縮強度性質之因子 345
第五節 木材長柱之壓縮性質 361
第九章 木材之靜曲性質 369
第一節 概說 369
第二節 木材之抗彎試驗法 376
第三節 抗彎破壞功與撓曲量 382
第四節 木材抗彎破壞現象與類型 384
第五節 影響木材抗彎性質之因子 390
第六節 溫度與抗彎強度異方性 402
第十章 木材之剪斷強度性質 409
第一節 概說 409
第二節 木材剪斷強度之測定 410
第三節 木材剪斷強度之影響因子 414
第十一章 木材之硬度性質 421
第一節 概說 421
第二節 木材硬度之測定 421
第三節 木材硬度之影響因子 428
第十二章 木材之扭轉強度性質 433
第一節 木材扭轉強度之測定 433
第二節 木材扭轉強度之影響因子 437
第十三章 木材之劈裂性質 447
第一節 木材之劈裂抵抗的測定 447
第二節 木材劈裂抵抗之影響因子 450
第十四章 木材之衝擊抵抗性質 453
第一節 概說 453
第二節 衝擊抵抗之試驗 454
第三節 木材衝擊吸收能量之影響因子 463
第四節 木材衝擊彎曲破壞之類型與現象 478
第五節 木材之衝擊性質與靜力性質的比較 480
第十五章 木材之磨損抵抗性質 483
第一節 概說 483
第二節 木材磨損抵抗之影響因子 486
第十六章 木材之摩擦性質 493
第一節 概說 493
第二節 摩擦面之性狀與摩擦特性 494
第三節 摩擦係數之測定 503
第四節 摩擦面之物質與摩擦特性 504
第五節 木材含水率與摩擦特性 506
第六節 木材比重與摩擦特性 507
第七節 木材纖維方向與摩擦特性 508
第八節 木材抽出成分與摩擦特性 510
第九節 木材溫度與摩擦特性 511
第十七章 木材及木質材料之容許應力 517
第一節 木材之容許應力與其推導 517
第二節 結構用集成材之容許應力與彈性模數及其推導 537
第三節 結構用合板之容許應力與彈性模數 564
第四節 構造用材料之基準材料強度 572
序/導讀
自序
木材為具備有抑制(Reduce)、再利用(Reuse)、再生利用(Recycle)、熱回收(Recover)及再生產(Renew)等五R之「大的資源循環」特徵之生物材料。其可藉由太陽能進行光合作用,永續生產;合理的永續經營人工林,木材可取之不盡,用之不絕,且在林木生產期間可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並可將二氧化碳固定於木材內部,達成節能、減碳、固碳等環境效益。
木材取自森林,由於全球森林資源受到人類過度的利用,已較工業革命前減少甚多,全球森林面積於2015年已降至39.99億公頃因此近年天然林已被禁止伐採,今後木材來源只能依賴人工林,其有效利用已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木材不但可在鋸切後立即使用,如素材及製材品,直接供作建築物之柱梁,亦可透過現代科技製造成各木質材料,如合板、粒片板、纖維板等,更可製造成結構用集成材、單板層積材,以及近年來國際間積極拓展之直交集成板等工程木材,使得木構造建築能朝向高層化、大木巨蛋化進展。為能配合高科技的應用,對於木材之材質有究明之必要。
木材之利用,一般區分為「物理加工利用」與「化學加工利用」兩大類。木材物理學係研討木材及木質材料之物理、強度等基本性質的科學。它是木材物理加工利用的基礎,許多現象及問題的解析均有賴於它。
《木材物理學》一書於1983年7月由國立編譯館出版,其後雖由徐氏基金會進行數次再版,但未曾增、修訂。由於近年來相關研究成果豐碩,特在此進行增、修訂。此次增訂收錄國內外已發表之木材物理的研究成果,區分成「物理性質篇」、「強度性質篇」進行敘述。本書「物理性質篇」,內容涵蓋木材之比重、水分、吸濕性、收縮膨脹性、對熱、電及微波性質、吸音、隔音性、樂器等音響性質、浸透性、老化、劣化、放射線之抵抗性、育林技術等相關之木材物理性質。
木材物理學為林學及林產利用學中之基礎科目,亦為大專林學及林產利用學之必修課程。編著者在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執教與研究多年,茲就多年來在課堂教學與研究心得及經驗著述本書,如對於從事有關林學、林產利用學及木構造建築等之研究者、業者與同學有所裨益,則感幸甚矣。
王松永
2018年8月
木材為具備有抑制(Reduce)、再利用(Reuse)、再生利用(Recycle)、熱回收(Recover)及再生產(Renew)等五R之「大的資源循環」特徵之生物材料。其可藉由太陽能進行光合作用,永續生產;合理的永續經營人工林,木材可取之不盡,用之不絕,且在林木生產期間可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並可將二氧化碳固定於木材內部,達成節能、減碳、固碳等環境效益。
木材取自森林,由於全球森林資源受到人類過度的利用,已較工業革命前減少甚多,全球森林面積於2015年已降至39.99億公頃因此近年天然林已被禁止伐採,今後木材來源只能依賴人工林,其有效利用已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木材不但可在鋸切後立即使用,如素材及製材品,直接供作建築物之柱梁,亦可透過現代科技製造成各木質材料,如合板、粒片板、纖維板等,更可製造成結構用集成材、單板層積材,以及近年來國際間積極拓展之直交集成板等工程木材,使得木構造建築能朝向高層化、大木巨蛋化進展。為能配合高科技的應用,對於木材之材質有究明之必要。
木材之利用,一般區分為「物理加工利用」與「化學加工利用」兩大類。木材物理學係研討木材及木質材料之物理、強度等基本性質的科學。它是木材物理加工利用的基礎,許多現象及問題的解析均有賴於它。
《木材物理學》一書於1983年7月由國立編譯館出版,其後雖由徐氏基金會進行數次再版,但未曾增、修訂。由於近年來相關研究成果豐碩,特在此進行增、修訂。此次增訂收錄國內外已發表之木材物理的研究成果,區分成「物理性質篇」、「強度性質篇」進行敘述。本書「物理性質篇」,內容涵蓋木材之比重、水分、吸濕性、收縮膨脹性、對熱、電及微波性質、吸音、隔音性、樂器等音響性質、浸透性、老化、劣化、放射線之抵抗性、育林技術等相關之木材物理性質。
木材物理學為林學及林產利用學中之基礎科目,亦為大專林學及林產利用學之必修課程。編著者在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執教與研究多年,茲就多年來在課堂教學與研究心得及經驗著述本書,如對於從事有關林學、林產利用學及木構造建築等之研究者、業者與同學有所裨益,則感幸甚矣。
王松永
2018年8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