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Works模型溝通策略-逆向工程篇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更多書籍資訊請到 www.bookcity.com.tw網站】易習圖書官網下載精采範例檔
本書內容經過多年教學與實務驗證,反應出業界需求,以及初學者在學習上會遇到的問題,所以不是純理論書籍,而是一本業界實戰手冊。
這是一本專門介紹模型轉檔與模型逆向工程作業且定位為高階應用的參考書,協助讀者對於模型轉檔的自信,進而引導正確的轉檔資訊,避免造成作業的不便和企業的損失。
本書分成五大階段
第一階段 模型特徵辨識
第二階段Pro/E至SolidWorks模型轉換
第三階段 DXF/DWG輸入精靈
第四階段 2D to 3D工具
第五階段 SolidWorks 2D工具
這些階段有順序性也是業界流程,一系列避免模型問題的發生,以及遇到問題該如何處置的工作與目的。本書可以解決你手邊模型轉檔與溝通的難題,並提供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
本書內容經過多年教學與實務驗證,反應出業界需求,以及初學者在學習上會遇到的問題,所以不是純理論書籍,而是一本業界實戰手冊。
這是一本專門介紹模型轉檔與模型逆向工程作業且定位為高階應用的參考書,協助讀者對於模型轉檔的自信,進而引導正確的轉檔資訊,避免造成作業的不便和企業的損失。
本書分成五大階段
第一階段 模型特徵辨識
第二階段Pro/E至SolidWorks模型轉換
第三階段 DXF/DWG輸入精靈
第四階段 2D to 3D工具
第五階段 SolidWorks 2D工具
這些階段有順序性也是業界流程,一系列避免模型問題的發生,以及遇到問題該如何處置的工作與目的。本書可以解決你手邊模型轉檔與溝通的難題,並提供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
目錄
Chapter 1課前說明
1-1 本書使用
1-2 本書目的
1-3 本書設計
1-4 課程大綱
1-5 閱讀階段性
1-6 本書範例檔案光碟
1-7 書寫方式與圖示說明
1-8 存檔
1-9 讀者必備條件
1-10 心理扶持
1-11 學習成效
1-12 研讀前禁止
1-13 SolidWorks模型溝通策略逆向工程篇的由來
Chapter 2 FeatureWorks好處與能力
2-1 完全整合於SolidWorks
2-2 辨識特徵與草圖
2-3 完全定義草圖
2-4 可一再重覆試誤
2-5 執行本體差異檢查
2-6 辨識標準特徵
2-7 辨識鈑金特徵
2-8 彈性的特徵辨識
2-9 局部的特徵辨識(調整大小工具)
2-10 全自動的特徵辨識
2-11 交互式的特徵辨識
2-12 主動提示其他辨識方式
2-13 詳細的錯誤診斷訊息
2-14 獨立的線上說明
2-15 多本體零件的特徵辨識
2-16 可彈性使用FeatureWorks
2-17 具記憶性的的辨識
2-18 辨識前的診斷
2-19 支援快速鍵設定(必須自行設定)
2-20 系統不要求完整地辨識特徵
2-21 FeatureWorks辨識能力要求
2-22 結語
Chapter 3 FeatureWorks先睹為快
3-1 進入FeatureWorks的方法
3-2 FeatureWorks介面
3-3 辨識模式基本操作與觀念
3-4 自動的辨識模式
3-5 交互式辨識模式
3-6 交互式操作具備條件
3-7 結語
Chapter 4 FeatureWorks自動的-標準特徵
4-1 單一或多個特徵項目選取
4-2 伸長
4-3 體積
4-4 拔模
4-5 旋轉
4-6 鑽孔
4-7 圓角
4-8 導角
4-9 肋材
4-10 核取或取消所有濾器
4-11 局部辨識圖元(只能選面)
4-12 多本體零件
4-13 自動的特徵辨識注意事項
Chapter 5 FeatureWorks自動的-鈑金特徵
5-1 共用標準特徵
5-2 固定面
5-3 鈑金特徵的選擇
5-4 自動的辨識注意事項
5-5 結語
Chapter 6 FeatureWorks自動的-鈑金特徵
6-1 填料伸長
6-2 除料伸長
6-3 填料旋轉
6-4 除料旋轉
6-5 圓角
6-6 導角
6-7 肋材
6-8 拔模
6-9 鑽孔
6-10 薄殼
6-11 填料掃出
6-12 除料掃出
6-13 基材疊層拉伸
6-14 體積特徵
6-15 交互式特徵辨識技法
6-16 標準特徵實戰演練
6-17 結語
Chapter 7 FeatureWorks交互式-鈑金特徵
7-1 插入彎折
7-2 基材凸緣
7-3 草圖繪製彎折
7-4 邊線凸緣
7-5 摺邊
7-6 斜接凸緣
7-7 鈑金特徵實戰演練
7-8 結語
Chapter 8 FeatureWorks居間階段視窗
8-1 底座自動特徵辨識
8-2 上一步
8-3 尋找複製排列
8-4 合併特徵
8-5 重新辨識
8-6 結語
Chapter 9 FeatureWorks選項
9-1 進入FeatureWorks選項的方法
9-2 一般選項
9-3 尺寸/限制條件選項
9-4 調整大小工具選項
9-5 進階控制選項
9-6 FeatureWorks不支援視窗
9-7 結語
Chapter 10 FeatureWorks診斷錯誤訊息與特徵辨識支援
10-1 一般診斷錯誤訊息與特徵辨識支援
10-2 伸長診斷錯誤訊息與特徵辨識支援
10-3 拔模診斷錯誤訊息與特徵辨識支援
10-4 旋轉診斷錯誤訊息與特徵辨識支援
10-5 鑽孔診斷錯誤訊息與特徵辨識支援
10-6 圓角診斷錯誤訊息與特徵辨識支援
10-7 導角診斷錯誤訊息與特徵辨識支援
10-8 薄殼診斷錯誤訊息與特徵辨識支援
10-9 掃出診斷錯誤訊息與特徵辨識支援
10-10 疊層拉伸診斷錯誤訊息與特徵辨識支援
10-11 鈑金診斷錯誤訊息與特徵辨識支援
10-12 調整大小工具
10-13 FeatureWorks支援度練習
10-14 結語
Chapter 11 FeatureWorks常見問題
11-1 剖面視角不支援特徵辨識
11-2 為何組合件沒有FeatureWorks
11-3 有些孔無法辨識為異型孔精靈
11-4 FeatureWorks可以關閉嗎
11-5 曲面無法使用FeatureWorks
11-6 特徵辨識不能再辨識
11-7 特徵辨識完成後無法存檔
11-8 無法使用調整大小工具
11-9 自動的鈑金特徵辨識速度必較慢
11-10 合併的特徵無法尋找複製排列
11-11 居間階段指定特徵後重新辨識,系統不會更動
11-12 圓角無法辨識
11-13 零件特徵不受FeatureWorks支援
11-14 無法處理重疊的多實體
11-15 無法處理重疊的實體
11-16 FeatureWorks可以支援API嗎?
11-17 特徵辨識質量會變
11-18 輸入特徵有錯誤
11-19 輸入特徵重疊無法辨識
11-20 FeatureWorks其他注意事項
11-21 結語
13-22 支援格式
13-23 沒有DXF/DWG的軟體限制
13-24 版本資訊
13-25 進入DXF/DWG輸入精靈的方法
13-26 結語
Chapter 12 Pro/E到SolidWorks模型轉換
12-1 Pro/E轉換程式的好處與能力
12-2 直接輸入幾何
12-3 完全分析模型
12-4 輸入材質屬性
12-5 輸入草圖/曲線圖元
12-6 從隱藏的剖面輸入幾何
12-7 Pro/E組合件至SolidWorks轉換
12-8 對所有的零件使用特徵輸入
12-9 對所有的零件使用本體輸入
12-10 對每一個零件提示
12-11 如果有相同名稱的SW檔案存在
12-12 輸入材質屬性
12-13 輸入草圖/曲線圖元
12-14 輸入零組件限制(結合)
12-15 Pro/ENGINEER轉換程式支援度
12-16 Pro/E轉換程式常見問題
12-17 結語
Chapter 13 DXF-DWG 輸入精靈好處與能力
13-1 簡單操作
13-2 有趣的精靈圖示
13-3 精靈介面
13-4 預覽縮圖
13-5 顯明的標題
13-6 直接在2D Editor開啟
13-7 可轉換多張圖頁
13-8 可移轉圖層
13-9 圖塊輸入與辨識
13-10 爆炸圖塊
13-11 直接製作模型
13-12 隨時開啟DXF/DWG格式
13-13 字型的支援
13-14 表格輸入
13-15 DWG外部參考
13-16 模型空間與圖紙空間
13-17 OLE物件輸入
13-18 AutoCAD Mechanical註記
13-19 剖面輸入
13-20 DWG屬性資料
13-21 組合件DWG
Chapter 14 DXF-DWG輸入精靈-產生新的SolidWorks工程圖
14-1 DWG輸入至SolidWorks工程圖
14-2 轉換為SolidWorks圖元
14-3 輸入完成後的調整
14-4 以原始的DXF/DWG格式內嵌為圖頁
14-5 連結至原始的檔案
14-6 結語
Chapter 15 DXF/DWG輸入精靈-輸入為新零件
15-1 輸入為新零件-2D草圖
15-2 輸入為2D草圖支援度與注意事項
15-3 3D曲線或模型
15-4 輸入為3D模型-組合件
15-5 輸入來自檔案...的MDT資料
15-6 輸入來自MDT資料支援度
15-7 插入 DXF/DWG
15-8 複製與貼上DWG圖形
15-9 結語
Chapter 16 DXF/DWG輸入精靈常見問題
16-1 輸入為3D曲線/模型的錯誤
16-2 忽略聚合寬度參數
16-3 不同於實際測量值的尺寸
16-4 無法輸入圖元
16-5 未定義的圖層
16-6 無法開
1-1 本書使用
1-2 本書目的
1-3 本書設計
1-4 課程大綱
1-5 閱讀階段性
1-6 本書範例檔案光碟
1-7 書寫方式與圖示說明
1-8 存檔
1-9 讀者必備條件
1-10 心理扶持
1-11 學習成效
1-12 研讀前禁止
1-13 SolidWorks模型溝通策略逆向工程篇的由來
Chapter 2 FeatureWorks好處與能力
2-1 完全整合於SolidWorks
2-2 辨識特徵與草圖
2-3 完全定義草圖
2-4 可一再重覆試誤
2-5 執行本體差異檢查
2-6 辨識標準特徵
2-7 辨識鈑金特徵
2-8 彈性的特徵辨識
2-9 局部的特徵辨識(調整大小工具)
2-10 全自動的特徵辨識
2-11 交互式的特徵辨識
2-12 主動提示其他辨識方式
2-13 詳細的錯誤診斷訊息
2-14 獨立的線上說明
2-15 多本體零件的特徵辨識
2-16 可彈性使用FeatureWorks
2-17 具記憶性的的辨識
2-18 辨識前的診斷
2-19 支援快速鍵設定(必須自行設定)
2-20 系統不要求完整地辨識特徵
2-21 FeatureWorks辨識能力要求
2-22 結語
Chapter 3 FeatureWorks先睹為快
3-1 進入FeatureWorks的方法
3-2 FeatureWorks介面
3-3 辨識模式基本操作與觀念
3-4 自動的辨識模式
3-5 交互式辨識模式
3-6 交互式操作具備條件
3-7 結語
Chapter 4 FeatureWorks自動的-標準特徵
4-1 單一或多個特徵項目選取
4-2 伸長
4-3 體積
4-4 拔模
4-5 旋轉
4-6 鑽孔
4-7 圓角
4-8 導角
4-9 肋材
4-10 核取或取消所有濾器
4-11 局部辨識圖元(只能選面)
4-12 多本體零件
4-13 自動的特徵辨識注意事項
Chapter 5 FeatureWorks自動的-鈑金特徵
5-1 共用標準特徵
5-2 固定面
5-3 鈑金特徵的選擇
5-4 自動的辨識注意事項
5-5 結語
Chapter 6 FeatureWorks自動的-鈑金特徵
6-1 填料伸長
6-2 除料伸長
6-3 填料旋轉
6-4 除料旋轉
6-5 圓角
6-6 導角
6-7 肋材
6-8 拔模
6-9 鑽孔
6-10 薄殼
6-11 填料掃出
6-12 除料掃出
6-13 基材疊層拉伸
6-14 體積特徵
6-15 交互式特徵辨識技法
6-16 標準特徵實戰演練
6-17 結語
Chapter 7 FeatureWorks交互式-鈑金特徵
7-1 插入彎折
7-2 基材凸緣
7-3 草圖繪製彎折
7-4 邊線凸緣
7-5 摺邊
7-6 斜接凸緣
7-7 鈑金特徵實戰演練
7-8 結語
Chapter 8 FeatureWorks居間階段視窗
8-1 底座自動特徵辨識
8-2 上一步
8-3 尋找複製排列
8-4 合併特徵
8-5 重新辨識
8-6 結語
Chapter 9 FeatureWorks選項
9-1 進入FeatureWorks選項的方法
9-2 一般選項
9-3 尺寸/限制條件選項
9-4 調整大小工具選項
9-5 進階控制選項
9-6 FeatureWorks不支援視窗
9-7 結語
Chapter 10 FeatureWorks診斷錯誤訊息與特徵辨識支援
10-1 一般診斷錯誤訊息與特徵辨識支援
10-2 伸長診斷錯誤訊息與特徵辨識支援
10-3 拔模診斷錯誤訊息與特徵辨識支援
10-4 旋轉診斷錯誤訊息與特徵辨識支援
10-5 鑽孔診斷錯誤訊息與特徵辨識支援
10-6 圓角診斷錯誤訊息與特徵辨識支援
10-7 導角診斷錯誤訊息與特徵辨識支援
10-8 薄殼診斷錯誤訊息與特徵辨識支援
10-9 掃出診斷錯誤訊息與特徵辨識支援
10-10 疊層拉伸診斷錯誤訊息與特徵辨識支援
10-11 鈑金診斷錯誤訊息與特徵辨識支援
10-12 調整大小工具
10-13 FeatureWorks支援度練習
10-14 結語
Chapter 11 FeatureWorks常見問題
11-1 剖面視角不支援特徵辨識
11-2 為何組合件沒有FeatureWorks
11-3 有些孔無法辨識為異型孔精靈
11-4 FeatureWorks可以關閉嗎
11-5 曲面無法使用FeatureWorks
11-6 特徵辨識不能再辨識
11-7 特徵辨識完成後無法存檔
11-8 無法使用調整大小工具
11-9 自動的鈑金特徵辨識速度必較慢
11-10 合併的特徵無法尋找複製排列
11-11 居間階段指定特徵後重新辨識,系統不會更動
11-12 圓角無法辨識
11-13 零件特徵不受FeatureWorks支援
11-14 無法處理重疊的多實體
11-15 無法處理重疊的實體
11-16 FeatureWorks可以支援API嗎?
11-17 特徵辨識質量會變
11-18 輸入特徵有錯誤
11-19 輸入特徵重疊無法辨識
11-20 FeatureWorks其他注意事項
11-21 結語
13-22 支援格式
13-23 沒有DXF/DWG的軟體限制
13-24 版本資訊
13-25 進入DXF/DWG輸入精靈的方法
13-26 結語
Chapter 12 Pro/E到SolidWorks模型轉換
12-1 Pro/E轉換程式的好處與能力
12-2 直接輸入幾何
12-3 完全分析模型
12-4 輸入材質屬性
12-5 輸入草圖/曲線圖元
12-6 從隱藏的剖面輸入幾何
12-7 Pro/E組合件至SolidWorks轉換
12-8 對所有的零件使用特徵輸入
12-9 對所有的零件使用本體輸入
12-10 對每一個零件提示
12-11 如果有相同名稱的SW檔案存在
12-12 輸入材質屬性
12-13 輸入草圖/曲線圖元
12-14 輸入零組件限制(結合)
12-15 Pro/ENGINEER轉換程式支援度
12-16 Pro/E轉換程式常見問題
12-17 結語
Chapter 13 DXF-DWG 輸入精靈好處與能力
13-1 簡單操作
13-2 有趣的精靈圖示
13-3 精靈介面
13-4 預覽縮圖
13-5 顯明的標題
13-6 直接在2D Editor開啟
13-7 可轉換多張圖頁
13-8 可移轉圖層
13-9 圖塊輸入與辨識
13-10 爆炸圖塊
13-11 直接製作模型
13-12 隨時開啟DXF/DWG格式
13-13 字型的支援
13-14 表格輸入
13-15 DWG外部參考
13-16 模型空間與圖紙空間
13-17 OLE物件輸入
13-18 AutoCAD Mechanical註記
13-19 剖面輸入
13-20 DWG屬性資料
13-21 組合件DWG
Chapter 14 DXF-DWG輸入精靈-產生新的SolidWorks工程圖
14-1 DWG輸入至SolidWorks工程圖
14-2 轉換為SolidWorks圖元
14-3 輸入完成後的調整
14-4 以原始的DXF/DWG格式內嵌為圖頁
14-5 連結至原始的檔案
14-6 結語
Chapter 15 DXF/DWG輸入精靈-輸入為新零件
15-1 輸入為新零件-2D草圖
15-2 輸入為2D草圖支援度與注意事項
15-3 3D曲線或模型
15-4 輸入為3D模型-組合件
15-5 輸入來自檔案...的MDT資料
15-6 輸入來自MDT資料支援度
15-7 插入 DXF/DWG
15-8 複製與貼上DWG圖形
15-9 結語
Chapter 16 DXF/DWG輸入精靈常見問題
16-1 輸入為3D曲線/模型的錯誤
16-2 忽略聚合寬度參數
16-3 不同於實際測量值的尺寸
16-4 無法輸入圖元
16-5 未定義的圖層
16-6 無法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一般平裝
-
- ISBN
- 9789866154850
- 分級
- 普通級
-
- 頁數
- 600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 注音
- 級別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