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無本生意──老闆都在想什麼?創業致富的成功關鍵!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1個人喜歡
  • 9 252
    280
  • 分類:
    中文書財經企管領導/管理創業開店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黃永宏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好優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08/11/05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給那些想要擁有自己事業的朋友的啟蒙書
我相信每個人只要具備了老闆的態度與思考模式,
每個人都會成功創造自己的事業。


這本書不僅適合創業者,也適用於有企圖心的上班族!
無本生意的成功關鍵第一步就是擺脫員工的思考模式,把自己的想法變成老闆的思考模式。下一步就是練習把這些思考模式變成行為模式,變成習慣,自然而然你就會變成真正的老闆。

在開展你的企業前,問問自己以下問題:
你為什麼要當老闆?老闆都在想什麼?
你靠什麼當老闆?你是哪一種老闆料?
你需要員工嗎?合夥可不可行?
你什麼時候需要資金?找錢的方法是什麼?
如何讓創業變志業?如何穩健經營,邁向成功企業?

創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在全球化的競爭環境之下,要能掌握資源、開創成功的獲利模式、進而永續經營,都在考驗著創業家的能力與毅力,但創業有時也並非難事,特別是掌握了關鍵的技術或資源,或是將前人的創業經驗複製、轉化,變成專屬於自己的創業寶典,如此一來,創業之路已邁出一大步。

有錢人為什麼是金字塔頂端的少數人?那就是他們預見財富的未來。

創業是賺錢不是砸錢
創業是賺錢不是趕流行
創業是賺錢不是交朋友


當你兩手空空,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你該怎麼開始呢?
先利用下列三種時間:
1.懶惰的時間
第一個能賣的時間,就是別人懶惰的時間。
2.替身的時間
另一種時間的賺錢術不是只有勞力即可,還有些信任的成分在內。
3.學習的時間

名人推薦

中國青年創業協會總會總會長 王堯倫
產業人才投資方案計畫經理 蔡怡芳
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知識服務處處長 喻維貞
桃園縣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總幹事 徐啟勝

中華勞基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監 / 中華民國勞基法權益維護促進會 常務理事 羅啟祥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創業圓夢計畫顧問 / 中華軟協中小企業行銷顧問 江亙松

目錄

序曲—你是否能上路?
第一課,你是否是個當老闆的料?

第一堂,做生意不是買東西
第二堂,成功相對論
第三堂,換顆老闆頭腦

第二課,你為什麼要當老闆?
第一堂,不要想著賺大錢,才能賺大錢
第二堂,自由自在不可能
第三堂,唯有熱情才能持久

第三課,老闆都在想什麼?─無本生意的成功關鍵
第一堂,老闆的金錢觀
第二堂,老闆的業務觀
第三堂,老闆的時間觀

首部曲—新手上路
第一課,沒有本錢沒關係!

第一堂,創意不一定能賣錢
第二堂,交易不是來自本錢
第三堂,你的興趣就是賣點
第四堂,賣的出去才是關鍵

第二課,你靠什麼當老闆?
第一堂,從時間開始賣起
第二堂,從態度開始延伸
第三堂,從信任開始擴大

第三課,你是哪一種老闆料?
第一堂,你的創業性格
第二堂,你的生意規模
第三堂,你的創業夥伴(你的員工、夥伴與股東)

二部曲—追隨者
第一課,追隨者是誰?(顧客?經銷商?還是員工?)

第一堂,紫牛式病毒行銷
第二堂,顧客還能做更多
第三堂,顧客第二

第二課,你需要員工嗎?
第一堂,這時需要幫手
第二堂,除了成本,還有責任!
第三堂,人力與人才

第三課,合夥可不可行?
第一堂,無本合夥生意
第二堂,關鍵的合夥條件
第三堂,化敵為友

三部曲─天使出現
第一課, 你什麼時候需要資金?

第一堂,關鍵時刻的判斷
第二堂,替代方案與談判方法
第三堂,駕馭金錢的本事

第二課,找錢的方法是什麼?
第一堂,借貸與週轉
第二堂,獎勵與補助
第三堂,創業投資

第三課,合法自己印鈔票?
第一堂,公司資產
第二堂,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堂,你需要一份營運企劃書

四部曲─讓創業變志業
第一課,不是只有賺錢

第一堂,奸商與企業家
第二堂,你沒有任何藉口
第三堂,社會企業家

第二課,顧客、員工的界線
第一堂,朋友不能算便宜
第二堂,諸葛亮的決斷
第三堂,社會的責任

第三課,消費是個偉大志業
第一堂,消費不只是消費
第二堂,這些人需要你
第三堂,需要長期的堅持

五部曲─穩健經營,邁向成功企業
第一課,沒錢也可以開大公司

第一堂,股份與經營
第二堂,關鍵在於能力
第三堂,成功必不在我

第二課,累積資本
第一堂,馬拉松的本錢(顧客、信譽、資金)
第二堂,錢不是重點卻是關鍵
第三堂,考慮賠錢的時機

第三課,公平永遠最重要
第一堂,先愛自己(合理的勞務報酬)
第二堂,員工不是奴隸
第三堂,自己也是股東

試閱

序曲—你是否能上路?

很多年前,有一次從新竹出差回來的路上,恰好和一位長輩同車,在車上我們聊到我當時的工作狀況,長輩鼓勵我能繼續贏得老闆的賞識,事業能更上層樓。我卻給了令他意想不到的答案。

「我倒想,他如果賞識我,能夠進一步投資我,讓我能夠開創我的事業。」我小心翼翼的開啟我的話題,因為我知道這位長輩一向反對創業這件事。他認為創業意味著不穩定的未來。

「是嗎?創業嗎?還是上班比較穩定吧?」果然不出我所料,長輩還是直接說出他的看法。

「其實上班比經營事業更不穩定。」他瞪大了眼看著我:「怎麼說?」

「上班是看一個老闆的臉色,創業是看很多客戶臉色,如果我的專長是賣東西,那麼我幹麻只看一個老闆的臉色,請他賞我飯吃?這樣他翻臉,即使我表現再好,我還是會丟了工作。一個客戶翻臉,我還有其客戶可以支撐,而且還可以開發其他客戶,不是嗎?」

長輩若有所思,過了一會兒,才點點頭:「你說的有道理。」

很多人都以為上班比較穩定,其實他們很少知道,上班和創業其實是一碼子的事,而且上班的風險大的多。

很多人更認為,上班只要把事做好,其他都不用管,這些朋友也忽略一個事實:老闆其實也是採買的客戶,只是他採買的是你這個人的人力與能力(才力),所以,他可以選擇,而不是一定非保障你的權益不可。

以前曾經遇過一些下屬,他們很喜歡用長官的角度來思考事情,例如開發產品,他們會測試部門主管的喜好,並且誘導部門主管的看法。當時我擔任公司副總,我就會把這個主管叫過來,請他比較自己和客戶的偏好是否相同。並且我招集所有人告訴他們:「如果我喜歡,但是客戶不喜歡,那麼大家最好準備另外找工作了!因為 沒多久我們就沒生意,準備關門了。」

上班,你得冒這兩個風險,一個是老闆對你的喜好,另一個是老闆是否認清楚他和他的客戶是否有落差,如果兩者不同,而你是否能將兩者之間做個平衡。

看來,似乎創業就輕鬆多了,不是嗎?

大家都知道「白手起家」是許多有錢人發跡根本原因,根據富比士雜誌年調查,有六成入榜的富豪靠著白手起家贏得財富,其中排名前10的富豪中,有9人是創業致富。但是大家困惑的是:「到底怎麼開始?」

市面有很多書都在敎大家致富的方法,讓許多人學會到「被動收入」、「有錢人的思考方式」,甚至是「有錢人該有的精神」,還有要大家注意現金的流向,或者根本上從小錢開始理財。但除此之外,卻少有人會跟你說怎麼開始自己的事業。

而這本書就是給那些想要擁有自己事業的朋友的啟蒙書,尤其是當你兩手空空,不知從何開始的時候。



第一課,你是否是個當老闆的料?

在青創會、職訓局、學校都有一些有關創業的相關課程,而我也分別在這些地方任教。雖然無法證實,但是越敎這些學員,就越有一個感覺,除了大學生以外,這些學員裡面,如果屬於還沒有創業的,上完課他們還是沒辦法真正創業;但已經稍有成績的,則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

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感覺呢?從學員的學習態度上很明顯感受到,還沒創業的學員,通常會有兩種極端,第一種是採取否定的態度,因為課程內容不是他要的答案;另一種則是全盤相信課程內容,認為他只要照著課程的例子模仿,就能夠成功創業。其實這兩種態度只有一種思考,那就是尋找「正確答案」的思考,也就是我們教育體系給的觀念。

我們在學校裡經常練習尋找標準答案,卻很少思考解決問題,例如2008年第一次國中基測社會科12題:

假如立法院通過的預算想像成一塊大餅,分給甲部會,就不能分給乙部會,上述符合經濟學概念?
a.公共財 b.分散風險 c.需求法則 d.機會成本

稍有經濟學常識,就知道這是用總體經濟學的概念來包裝個體經濟學的題目,答案是機會成本,但是有沒有解決任何總體或個體經濟的問題呢?還是學生會去思考什麼是機會成本真正意涵,尤其是自己能用在什麼地方?或者思考政府總預算如何促成各部門合作?我們應該關注的焦點不是在「機會成本」這個名詞,而是該如何運用這樣的知識與概念,去產生更高的「邊際效益」。

95年大學學科能力測驗也出了一題,以總體經濟學角度包裝社會學的題目:

最近法國一名青少年躲避警方時誤觸電網而死,因而引發巴黎市郊貧民區的嚴重暴動。一位學者認為這是長期社會不平等所導致的社會衝突。我們如何理解這位學者的觀點?
(A)青少年血氣方剛因而容易產生暴力行為
(B)相對剝奪感往往使人們產生反社會行為
(C)警察對待青少年的方式易引發人民反抗
(D)經濟不景氣導致人民因貧窮而走上街頭

答案是b,但是我也看不出為什麼青少年血氣方剛會是錯的答案,警察的態度為什麼也不能拿來檢討,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因素也必須被排除?為什麼我們的教育不以四個面向來剖析整件事情的成因,甚至來歸納出一套可能的解決方案?而是在一個前提之下,去尋找一個標準答案?

欠缺這樣思考邏輯的訓練,所以當我們在面對創業這件事情上,這些尚未創業就來上課的朋友,就是來尋找老師的「正確答案」。如果與他的人生經驗不符,或是不合胃口,他不會思考這堂課給他什麼啟示,是怎麼不一樣的人生思考。或者原本他希望的創業模式根本上具有某種特殊性,因此和老師的通則不同。但是因為他們沒有具備分析的能力,只能不斷告訴自己:「這不是我要的『答案』!」而排斥新的觀念與思考模式。

另一種全盤接受,猛抄筆記的學員們,他們很少發問,只會點頭,我很懷疑他們是否知道這些成功案例的根本條件和他們不同,郭台銘在關鍵時刻有岳父幫忙,王永慶在成功的路途上有朋友鼎力相助,每個成功者的故事都是不一樣的背景與條件,即使模仿,也是完全不一樣的細節,我們必須抽絲剝繭,分析自己的條件才有機會創業成功。老師所提供的是一般通則性的知識與思考模式,當中還有許多是自己必須花時間去琢磨,才能真正應用的概念。

創業稍有成績的朋友來聽這堂課,大部分則是遇到事業上發展的瓶頸,他們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啟發的新視野,新的思考模式,因此我通常在課堂上會聽到令人驚喜但詫異的問題。例如我被問過怎麼對客運公司行銷?明明我的課程是網路行銷,但是他們聽懂了,網路只是工具,行銷才是根本,所以他們問了根本關鍵問題:「怎麼找客戶」。

因此我才有這種感覺,真正的創業者具有不同的態度,不同的思考模式,而這也是他們會創業成功的基本關鍵。我相信每個人只要具備了老闆的態度與思考模式,每個人都會成功創造自己的事業。
第一堂,做生意不是買東西

我剛開始做創業輔導顧問的時候,有一次在座談會上,一個中年婦女問我:「顧問,你覺得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大概該準備多少資金才夠花?」我ㄧ聽到她這麼說,我立刻告訴她:「妳不要創業比較好!」

這位女士接近咆哮的對我大吼:「難道租辦公室不用錢?辦公室水電不用錢?裝電話也要錢,聘請員工難道可以免費?進貨也要本,宣傳難道能免費?…」她還沒講完,我就打斷她:「妳已經知道妳要賣什麼東西了嗎?妳學會賣它們的技巧了嗎?」

她愣住,然後緩緩的說:「有幾樣生意,我還在考慮,可能先加盟別人的連鎖產業吧…。」我又再度打斷她:「妳知道成功的企業家都是怎麼開始的嗎?」她終於停下來等我繼續講:「有名的松下幸之助,就是從賣燈泡開始,賣腳踏車上面靠踩的動力發亮燈泡開始,一開始他只是別人公司的業務,直到他的公司沒辦法滿足顧客的需求,他才出來自己創業。一開始,他只是拿著他發明的原型機到處拜訪客戶。」

她開始認真聽我講:「創業家都是先看到市場,知道賣什麼東西,知道怎麼賣,他們一開始都不會想到要多少資本,資本是擴張的時候才需要的。像您剛剛的說法,那不是創業,那是消費,您是決定『花』多少錢在『創業』這個產品上,而不是要透過『創業』這件事情『賺』多少錢。所以您不會賺到錢,只是花錢,而您周邊的人,包含上游供應商、房東、員工…都賺到您的錢。您只是個『消費者』,而不是老闆。」

「創業是賺錢不是花錢」是個十分關鍵的答案,卻常常被人忽略。尤其是很容易被其他的說法所包裝,我把它整理出來:



創業是賺錢不是砸錢

或許有人會告訴你「創業沒師傅,有錢就能富」,但是往往創業是賺錢就不是砸錢的事。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明星因為不安全感,把在演藝界賺到錢投到新事業當中,尤其很多演藝人員認為門檻最低的就是餐飲業,因此斥資千萬開一家富麗堂皇的餐廳,不過大多慘賠倒閉。原因就在於許多專業知識、經營管理的know how都不是那些鉅資所創造出來的門面所能建構的。尤其是人才的培養、企業文化的塑造,也不是光有錢就能建造出來。只會砸錢,比花錢的想法,更容易一敗塗地。



創業是賺錢不是耍派頭

很多人認為老闆很威風,因此一開始籌備創業,就希望能有大老闆的派頭,不僅要有稱頭的服裝,甚至用全身名牌來襯托光鮮亮麗的外表,出門要有名車,身邊有個跟班隨從,完全忘了他是要做生意,而不是告訴歹徒趕快來搶劫。

做生意要的事對客戶低聲下氣,而不是趾高氣揚,處處炫耀比較。我記得有一次和以前老闆去拜訪一個更大的企業家,我的老闆腰之彎,笑容之可掬,身段之軟,彷彿我才是老闆,他是我的秘書。當天我第一個體會是有錢人之間還是有階級,第二件聯想到的就是面對客戶,老闆也能放棄所有的派頭和尊嚴,只是剛好被我這個下屬看見而已。

當然功成名就,你可以過更好的生活,負擔起較好的享受;但是往往真正白手起家的富豪,在成功的創業後,還是過著原來的生活。當年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出差入住希爾頓飯店,飯店經理對他說:「卡內基先生,您的總統套房準備好了。」卡內基搖搖頭:「誰幫我訂總統套房,我訂的是一般房間。」飯店經理立刻說明:「因為令公子來住本飯店都是住總統套房,所以我們也幫您更換成總統套房…。」話都還沒說完,卡內基就大聲的說:「幫我換回來,我不像他有個有錢老爸。」

派頭通常只讓你迷失自我,也忘了創業的初衷,通常都是導向毀滅一途。



創業是賺錢不是趕流行

如果你喜歡呼朋引伴,尤其是跟著大家屁股後面走才有安全感,那麼我勸你千萬不要創業,因為你的時候還沒有到。因為創業通常要自己一人承擔起成敗的責任來,風險或損失不可能轉嫁到別人身上。

很多人很喜歡聽信小道消息,聽名嘴說哪檔股票可以投資,也不經自己研究判斷,就貿然投入,往往成了承接這些股票炒手拋售股票的倒楣鬼。創業也是一樣,往往有一堆人喜歡一窩瘋,蛋塔店流行,就來開蛋塔店;甜甜圈大賣,就跟著風行甜甜圈,往往認為自己是搭順風車,卻承擔泡沫化的苦果,成為最後接手的笨蛋。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曾經描寫他的韓國鄰居開了一家雜貨店,卻不用「創業」來形容,原因就在於那不是真正的創業,而是花錢買了一個已經長期存在的事業,雖然不一定會導致苦果,卻沒有開創任何的新局,也不會有任何發展。



創業是賺錢不是交朋友

許多人高喊著致富要靠五個「op times」:
OPT(Other People’s Time) 運用別人的時間
OPI(Other People’s Idea) 運用別人的點子
OPM(Other People’s Money) 運用別人的錢
OPE(Other People’s Experience) 運用別人的經驗
OPS(Other People’s Skill) 運用別人的專業

但是他們沒有告訴你的是:「你必須付出代價。」

所以很多人盲目的擴張自己的人脈,認為只要有廣泛的人脈,就能達到這些op times的目的,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朋友。有一天我終於忍不住問他這樣一個問題:「你憑什麼認為這些othet會把他們的一切都給你運用呢?」他豪不猶豫的說:「因為大家是朋友嘛!」「那他們為什麼不直接送錢給你?」我問的更明白了。

他想了很久:「朋友應該不能談錢吧!」「你希望利用人家一切資源去賺錢,卻不談錢,那不是很矛盾?」我再次明白點出他的矛盾。「大家是一起去創造財富啊!那是合作,是從『外面』賺錢,不是互相剝皮。」他還是很認真的說。「所以說,如果你的老闆就變成你的朋友,他就不用付你薪水?跟你拆帳就好?」講到這裡,他終於聽懂我的意思。

除了父母家人之外,沒有人會免費給你利用,你必然也付出更多的代價去維繫這樣的友誼,可能是時間,可能是情感,或者是情緒。而且實質上你也在付出實際代價而不自覺,譬如出去吃個飯,即使各付各的,這些交際都有實質費用。甚至你根本是別人的op,而自己都沒撈到任何好處。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一直強調op原則,迷失在人脈就是金脈的幻想裡,往往只是逃避自己空虛幻想的藉口,而不是真的在實踐自己創業的夢想。當然,要創業的確需要人脈,不過不是漫無目的的亂找一氣,而是必須有老闆特有的盤算,才有可能運用這些額外的資源去創造更多的利益。

其次,即使是朋友合夥也有一定的法則,我們後面會仔細的談到。如果是獨自創業,有時候沒有參與經營的朋友建議,反而可能是危險的意見。身為老闆,通常會十分寂寞,因為有很多重大的事情必須獨自下判斷,創業初期更不可能假手他人。

「獵殺U571」這部電影當中,身為主角的副艦長一直沒被他的長官推薦晉升艦長,長官的理由就是他把大家當朋友,還沒有做好當個艦長的準備。如果創業像是在大海當中航行,你這位船長是否準備好獨自承擔所有的責任了呢?



創業也不光只是看到的賺錢機會

你對於中國大陸的認知是什麼?是威脅?是機會?還是黑心產品?低價的競爭者?廣大市場?或廉價勞工?無論你用什麼角度來看中國,是否會包含著欽佩與讚嘆的 感覺呢?據我所知,我週遭的朋友是沒有人有這樣感覺的,不管怎麼樣,台灣依然有絕大的優勢與優越感,至少我們都是這樣想。但是昨天一場飯局,我卻被徹底的 擊潰了。

這是老闆指定我代表他出席的一場兩岸數位廠商的座談會,晚宴的時候我來得早,刻意挑個角落坐下,因為我不認為會遇到什麼重要的角色。我坐定後,對岸的廠商團體搭遊覽車,因此隨後魚貫進入筵席,主辦單位刻意安排座席交錯著,讓兩岸的廠商能有交流的機會。

我眼看著一位年輕人被一群台商簇擁著在我旁邊坐下,互換名片之後,我才知道坐在我旁邊的年輕人是一大陸一家很有名互聯網的老闆。雖然大家輕鬆的聊著,由於 席間有台灣一家稍具知名的搜尋引擎的小家業者的老闆在,因此我很認真的把注意力放在吃飯這件事情上,隨性的和左右交談著。

沒想到隔壁這個年輕的大陸老闆隨即發現行程上有我們公司參訪的行程,於是和我努力的攀談起來。當然這是因為我們公司這間廟大,而不是我這尊佛大,我也不是很認真。

席間話題逐漸轉到個人的專長上,同桌的台商紛紛吹牛起來自己的經歷,我沉默著繼續夾著菜,畢竟我只是個基層主管,沒什麼好炫燿的。突然年輕人轉向我,問起我的經歷,或許是他平易近人,或許多喝兩杯,聊起我過去創立的公司,一家做聊天室的小公司,引起他對我更有興趣。

後來話題聊到遊戲,是我最感興趣的產業,我就隨口說:「台灣一家目前知名的線上遊戲公司當初希望我投資他們三成的股份,可惜我當時看不出RPG線上遊戲會有什麼前景,錯失良機,不然現在應該不得了囉!」我得意忘形的說著。

沒想到年輕人嚴肅的對我說:「不對,如果你當時投資,可能是那家公司現在不會不得了。」我懷疑的看著他,心裡想:「幹麻這麼認真,又這麼沒禮貌呢?沒有人 會對過去的往事認真,畢竟歷史不會重來,這就是台灣人話說當年勇的吹牛罷了,不是嗎?」沒想到,年輕人更認真的跟我說:「黃兄,你看不出RPG遊戲的潛 力,但是你卻取得三成的股權,最後你一定會受不了虧損,而干預經營,所以公司不會因為後來第二堂,成功相對論

有一次一個一起教書的老師對我說:「黃老師,創業不太容易成功吧?你們敎的那種課程騙錢的成分居多吧?」語氣充滿嘲諷的味道。

「當然不是!」我的語氣斬釘截鐵讓這位老師不敢再有輕蔑的神情。「您對於創業成功的定義是什麼呢?」我反問他。比剛剛的態度好一點,但是還是很有自信的說:「畢竟王永慶和郭台銘是很少的,不是嗎?」當然不是詢問我,只是面對我的態度,他禮貌性的加上個疑問句。

「在一個窮鄉僻壤,擁有間雜貨店,一家小吃店,還有個破旅社的老闆是有錢人還是窮人?」我用問題引導答案。「有錢人?也不對,應該說在那裡他是有錢人,但是在繁華都市裡,他只是一般人。」這位老師認為自己的答案萬無一失,不會中了我任何圈套。沒想到我立刻說:「那就對了!」他被我這句話嚇到瞪大的眼睛,平時口若懸河的他不知道該接什麼話。

成功本來就是相對的,王永慶、郭台銘在台灣富甲一方,但是在國際上則是小巫見大巫。走出台灣,你會發現台灣即使不是窮鄉僻壤,也只能說是個小城鎮。因此,我們可以反過來思考,如果成功的定義縮小一點,那麼創業是不是成功率就高很多?

那麼要縮多小呢?

其實只要和你目前的薪水比就可以了。如果月薪2萬你都能接受了,做個小生意,一個月變成4-5萬,你還有什麼不滿足呢?

小小創業者到稍具規模的創業家,甚至到王永慶、郭台銘這樣的「企業家」,這當中還有很多的層級,還有很多經營管理的知識必須學習。如果目標定小一點,那麼創業成功的機率就大很多,加上具有創業的正確心態,也就能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擴大。

因此,無論什麼原因讓你走上創業這條路,不要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 ─ 那就是「準備」好當老闆,而這個準備往往不是物質上的,而是心態上的準備。



第三堂,換顆老闆頭腦

如果你去過中國大陸,就會知道幾乎什麼都要排隊,但是也幾乎每次排隊都沒什用,總是會有插隊的人,我在上海的火車站就已經領教過了,閘門一開,原本用來讓人坐的一排排椅子,竟然能變成跳欄,下面這個故事,即使不是千真萬確的事情,也值得我們進一步想一想。

聽朋友說十幾年前,在中國大陸的一個機場裡發生這麼件事,老張和老李第一次搭飛機出國,好不容易等到廣播他們登機,所有的旅客魚貫的走到登機室排隊搭飛機,老李在免稅商店待太久,來的晚,只好排後面,看到老張排在前面,老李大聲叫:「老張、老張,搶位子、搶位子…。記得搶靠窗的,等一下開窗子,空氣才好…。」

我們總是用過去的習慣來對待新事物,可能造成極大的傷害而不自知。

另外一個故事,則是我敎外文的朋友告訴我的:

一個來台灣學中文的黑人向台灣同學抱怨:「妳們一定覺得我會唱Rap,可是我就是不會啊!」

「妳們一定覺得我一定會打籃球,可是我就是不會啊!」

「妳們一定覺得黑人那個XX都很大,我就是沒有啊!」



我們總是用觀念去面對真相,而且往往是用觀念詮釋事實,而不是還原真相,改變事實,往往得從改變觀念開始。



這個故事則是我鄒姓朋友告訴我的:

一位先生打電話去餐廳訂位,
訂位小姐問:「先生請問貴姓?」
先生:「我姓鄒。」
小姐:「周公的『周』?」
先生:「不是,是鄒美儀的鄒?」
小姐:「那是誰?」(不認識鄒美儀的八年級)
先生:「那…,不捲舌的鄒」
小姐:「怎麼寫?」
先生:「皺紋的『皺』,去掉的『皮』,加上『耳朵』…」
小姐:「哦…」
鄒先生到了訂位餐廳,看著外面寫著:「『周』先生訂位」。
鄒先生:「◎※&﹡☆…」



我們總是用已知的態度,去面對未知的事物,有時候過多的討論是來自無知。

連續用三個笑話來告訴大家這樣的想法:「我們必須改變觀念」尤其是「創業」。為什麼大多數的人創業都會失敗?原因當然很多,但是最致命的關鍵則是他們帶著「員工」的觀念來創業,而不是換顆老闆的頭腦。

後面我們會認真來討論老闆該有什麼樣的頭腦,這裡我們先放棄一個員工最基本的觀念:「按照規定做事。」做生意,沒有規定,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成功的老闆的都具有一顆開放的心,和不斷嘗試,找尋答案的頭腦。現在你是否準備好了用開放的思考,揚棄你原本的觀念,跟著我ㄧ起換顆老闆的頭腦?



第二課,你為什麼要當老闆?

坊間有很多人在提倡年輕富有,提早退休,很多人創業想的是賺很多錢,甚至是一夕致富;不過也有更多的人想當老闆,是因為工作不順利,或對老闆不滿意,或者想掌控一切,所以高喊著「辭職創業」去。

認清楚自己創業的根本原因將有助於釐清自己創業的目標與階段性的任務,也比較能運用自己的特點,讓自己事半功倍創業成功。



第一堂,不要想著賺大錢,才能賺大錢

創業不是賺錢嗎?怎麼這裡我又開始敎大家不要想著賺大錢呢?我不是要談知足常樂這類的事情,而是由於鼓吹創業的人,往往妄想龐大的財富,卻忽略了累積的過程,因此會模糊掉自己與生俱來的老闆特點,讓自己迷失在金錢遊戲裡。

通常創業只有兩種人會成功,一種是關心產品,一種是關心客戶。成功的創業者關心產品是不是能改變消費者習慣,引領風潮,像蘋果、google、swatch、捷安特、youtube…者都是;另一種成功的創業家則關心顧客是不是更舒適、更方便、更省錢,更能解決問題,例如IBM、王品、藍捷航空、麥當勞…等等就是從這個角度出發。

沒有一個成功的創業者是先關心自己賺多少錢,或者先想自己能多輕鬆、多自由,就能創業有成。如果抱持著這樣的心態,我建議不如約束自己的慾望,從儲蓄、投資、理財著手,只要有一定的時間,只關心自己,就能獲取一定的財富,而且也一定能獲得時間自由。但是對於創業這件事來說,唯一和「正確答案」有關的解答就是:「創業和關心自己的財富與時間自由一點關係都沒有!」

想當個成功的創業家,那麼先偋棄你的貪婪與自私,把焦點先放在自己對於自己想創造的事業的熱情上,這樣你才能開始建立正確的態度,才能開始讓自己成為老闆階級的一員。



第二堂,自由自在不可能

最近一個學生羨慕我的對我說:「老師,像你這樣擔任獨立的老師和顧問,不用受僱於老闆,最是自由自在!」「是嗎?」學生以為我是客氣,繼續滔滔不覺得申論他的觀點:「是啊!老師你可以決定課或輔導案要不要接,又可以自己調配時間,不用打卡,還能坐擁高薪,天下哪裡還有這麼好的事?」

「我要不要接課或案子取決於我當月缺不缺錢,時間能不能軋過來,和我的自由選擇無關;一個小時的課,我得花6-7倍時間來準備,看來我只有去『上班』(講課)一小時,其實我在家準備了整個下午和晚上。要做個案諮詢與輔導,事前準備資料,研究客戶個案,最少也是一兩個工作天,要和客戶約諮詢時間,得看客戶的時間,不是看我的時間,曾經有一次,明明下一個客戶就在步行不到5分鐘的地方,他們卻硬生生拒絕我的會面要求,還是要把會面時間改到下個禮拜…。」

趁學生目瞪口呆、瞠目結舌的時候,我下了一個結論:「自營商或創業者都不可能自由自在,他們必須以更好的服務來贏取客戶的信任。」

其實不是自營商和創業者要這樣思考,而是每個公司都是這樣思考,問題是出在一般職員心態。每個企業主都知道必須贏取客戶的信任,才會有生意可做。只有職員見樹不見林,只看著自己的時間,而沒想到公司的存在就是靠業務的累積才能生存。

員工不一定會有意識到他自己是在賣時間給公司來換取薪水,但是他們對於那些政府所宣導的福利可是十分注意:「超時工作是不合法的」。當然,更有可能是他們根本不喜歡這個工作,下班是最好的逃避方法。

當然一般員工都可以這樣做,但是他必須冒著兩個風險,第一是公司覺得他沒有克盡職守而將他開除;另一種就是公司業績下滑而裁員,甚至倒閉。

許多甘於上班的朋友可能都不知道,現在這樣高度競爭的國際化社會裏,不是只有公司的生存面對高度競爭,甚至個人的職場生存也是極度競爭。

我曾經在中國大陸遇到一些當地人,如果他的文憑寫的是英語系,只要文憑是真的,那麼他們的英語就真的十分好,那種好,不是講的十分流利而已,而是聽說讀寫都十分好。有的人,即使只是英語系畢業,還不只會一種語言。

台灣的薪資大概也是大陸的2-3倍,試問如果你是老闆,你要請個秘書,你會花3萬元請個台灣畢業生,還是會只花不到2萬元請個資格更好的大陸人。

我經常在學校灌輸人力與人才的概念,也經常向學生講不要只看到現今的條件,而是要放眼你年近半百時候的能力與條件。剛好有一班在職進修班的學生,班上有2/3的學生來自王品集團,我問他們:「你們都知道王品集團下面有很多品牌,包含西堤、陶板屋…,但是你們知道為什麼戴勝益董事長要這麼做?」

有學生直覺回答:「要賺更多錢」;也有學生做了較深入的思考:「不同市場區隔」;當然也有學生不負責任的開玩笑:「爽!」在學生哄堂大笑完之後,我跟他們講了這樣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655713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0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