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A咖的成功日記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我在職場所領悟的真心告白
成熟的第一站,可能不是來自長輩的教誨,
不是來自對家人的責任,不是來自對未來的擔心,
而是來自工作的鍛鍊,職場的喜怒哀樂,
來自你開始獨立面對這個社會的那個環境。
成功是不可以複製的,
但成熟卻是大部份人都會經歷的人生狀態。
只有當你經歷了成熟,開始坦然面對這個不完美的世界,
不會因為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
輕易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時候,
才能真正發現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我是一個過著朝九晚五、兩點一線生活的典型上班族,同時也是一個正在感受成熟蛻變的非典型、早期六年級生。
像很多拼搏於台北這座城市的上班族一樣,為了那不可預知的未來和可以計算的薪資,每天七點就得從床上爬起來,玩命擠上人潮湧動的捷運,坐一個多小時的捷運和公車才能抵達公司,開始一天忙碌的工作生活。
可你不要以為到了公司就可以輕鬆了!到公司先要應付上司的變態要求,還要避免同事的推諉和不配合,就算中午吃飯的時候都要跟同事商量公事,協調資源。偶爾找幾個關係不錯的同事吃個飯,可回來的時候卻不巧在電梯中碰到上司,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就被上司盤問一遍,上司是高高興興的下了電梯,可我們愉悅的心情蕩然無存,唯一想做的事就是奔回自己的「鴿子」間奮筆疾書……
工作這麼多年下來,當初的理想和激情就在這樣無休止的工作、奔波中消耗殆盡,可體重、肚子和說笑話的數量卻增長迅猛;當初還能在週末聚會的時候和朋友打打籃球,可現在頂多也只能圍著撞球桌轉轉,或者乾脆宅在家玩玩遊戲、看看下載的電影。在這個社會上剛剛摸爬滾打了幾年的時光,社會地位、金錢沒一個跟自己扯得上關係,這幾年除了以超低的成本娶了個可愛老婆、工作和職場的發展比較順利以外,似乎沒剩下什麼值得慶幸的東西。
不過仔細分析一下,現在的自己和那個剛剛畢業的單純大學生相比,確實豐富了不少:在公司也知道如何讓上司開心,讓下屬安心;第一次見客戶,也能在飯桌上講幾段逗逗大家開心的話,緩解一下陌生的感覺;碰到公司內部混亂、幫派鬥爭的事也能泰然處之,而不是簡單的選擇憤然離席。從一個在家靠父母,在校聽老師話的單純學生;變成一個不知明天是什麼樣子,天天盼望著發薪資還信用卡帳單的迷茫青年;再到一個要關心老闆臉色、部門業績、同事關係的典型上班族,這其中的變化和辛酸確實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講的清楚的。
而就在這複雜、微妙的變化中,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很多的無奈和痛苦。但同時,這種陣痛,卻也讓我逐漸懂得了生活的意義,知道了自己最擅長和喜歡從事的事情,而且不再害怕那未知的明天,甚至開始期待變革和新環境的到來!最重要的是,現在已經不會再去抱怨環境的優劣,更多的是審視自己,更關注有沒有令自己滿意,對比昨天有沒有成長。
從生下來到現在也沒有像父輩那樣經歷過大風大浪,頂多是跟著父母「流竄」於全國各地而見聞廣博。身邊大部份人也都是受的一樣的教育,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就是多年來被家長灌輸的唯一價值觀。學習好了,就能找個好工作,將來能娶個好媳婦,結婚生子,一輩子安安穩穩,這是家長最習慣教育我的語言。不過有意思的是,當時考大學講究的是什麼熱門報什麼,我們那時候都預測將來缺IT人才,報考的時候就要報跟電腦、資訊技術有關的學科,結果從大學校門走出來才發現,七十%以上都是拿著電腦,通信技術的文憑去找工作,可是社會上哪有那麼多職位給大學生準備,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殘酷的就業競爭就此展開,有關係的、當過學生幹部的、參加過社會培訓的勝出率較高。還有一個更讓我們這些貌似「科班」出來的人哭笑不得的事。那時候是很被家長鄙視,我們印象中的不良學生,只念到高職就進入社會的人,他們卻成了現在同齡人中混的最好的那批人,而我們這種按部就班走下去的人卻都過著朝九晚五、最常規的上班生活。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朝九晚五倒是一種最輕鬆的生活狀態,不用擔心下個月的生活費,不用擔心公司明年的發展,把自己該做的工作做好,讓老闆覺得你是個非常可靠的員工,讓同事有一個很好的合作夥伴,讓客戶覺得你是一個專業人士,這樣基本就差不多了。準點上班,按時下班,生活極其規律,不會養成什麼酗酒、睡眠不規律的生活習慣。而且還有週末可以陪家人,晚上可以看電影,定期還可以休個年假陪家人出去旅遊一下,這樣的生活也未嘗不是好事。
而就在這樣起起伏伏的過程中,我卻意外的發現自己成熟了、清醒了。而成熟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現在有了什麼高人一等社會地位或優於常人的現金收入,而是來源於一顆經過錘鍊,而變得淡定、簡單、真誠的心。這時候我更意外的發現,工作和生活的磨練不僅讓我有了養活自己的能力,還給了我很多的人生智慧,雖然很多時候是伴隨著痛苦的,但這就像看到以前的傷疤一樣,疼痛早已不在,而留下來的是關於那個傷疤的故事和經歷。
成功是不可以複製的,但成熟卻是大部份人都會經歷的人生狀態。只有當你經歷了成熟,開始坦然面對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不會因為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輕易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時候,才能真正發現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成熟的第一站,可能不是來自長輩的教誨,不是來自對家人的責任,不是來自對未來的擔心,而是來自工作的鍛鍊,職場的喜怒哀樂,來自你開始獨立面對這個社會的那個環境。
成熟的第一站,可能不是來自長輩的教誨,
不是來自對家人的責任,不是來自對未來的擔心,
而是來自工作的鍛鍊,職場的喜怒哀樂,
來自你開始獨立面對這個社會的那個環境。
成功是不可以複製的,
但成熟卻是大部份人都會經歷的人生狀態。
只有當你經歷了成熟,開始坦然面對這個不完美的世界,
不會因為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
輕易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時候,
才能真正發現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我是一個過著朝九晚五、兩點一線生活的典型上班族,同時也是一個正在感受成熟蛻變的非典型、早期六年級生。
像很多拼搏於台北這座城市的上班族一樣,為了那不可預知的未來和可以計算的薪資,每天七點就得從床上爬起來,玩命擠上人潮湧動的捷運,坐一個多小時的捷運和公車才能抵達公司,開始一天忙碌的工作生活。
可你不要以為到了公司就可以輕鬆了!到公司先要應付上司的變態要求,還要避免同事的推諉和不配合,就算中午吃飯的時候都要跟同事商量公事,協調資源。偶爾找幾個關係不錯的同事吃個飯,可回來的時候卻不巧在電梯中碰到上司,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就被上司盤問一遍,上司是高高興興的下了電梯,可我們愉悅的心情蕩然無存,唯一想做的事就是奔回自己的「鴿子」間奮筆疾書……
工作這麼多年下來,當初的理想和激情就在這樣無休止的工作、奔波中消耗殆盡,可體重、肚子和說笑話的數量卻增長迅猛;當初還能在週末聚會的時候和朋友打打籃球,可現在頂多也只能圍著撞球桌轉轉,或者乾脆宅在家玩玩遊戲、看看下載的電影。在這個社會上剛剛摸爬滾打了幾年的時光,社會地位、金錢沒一個跟自己扯得上關係,這幾年除了以超低的成本娶了個可愛老婆、工作和職場的發展比較順利以外,似乎沒剩下什麼值得慶幸的東西。
不過仔細分析一下,現在的自己和那個剛剛畢業的單純大學生相比,確實豐富了不少:在公司也知道如何讓上司開心,讓下屬安心;第一次見客戶,也能在飯桌上講幾段逗逗大家開心的話,緩解一下陌生的感覺;碰到公司內部混亂、幫派鬥爭的事也能泰然處之,而不是簡單的選擇憤然離席。從一個在家靠父母,在校聽老師話的單純學生;變成一個不知明天是什麼樣子,天天盼望著發薪資還信用卡帳單的迷茫青年;再到一個要關心老闆臉色、部門業績、同事關係的典型上班族,這其中的變化和辛酸確實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講的清楚的。
而就在這複雜、微妙的變化中,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很多的無奈和痛苦。但同時,這種陣痛,卻也讓我逐漸懂得了生活的意義,知道了自己最擅長和喜歡從事的事情,而且不再害怕那未知的明天,甚至開始期待變革和新環境的到來!最重要的是,現在已經不會再去抱怨環境的優劣,更多的是審視自己,更關注有沒有令自己滿意,對比昨天有沒有成長。
從生下來到現在也沒有像父輩那樣經歷過大風大浪,頂多是跟著父母「流竄」於全國各地而見聞廣博。身邊大部份人也都是受的一樣的教育,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就是多年來被家長灌輸的唯一價值觀。學習好了,就能找個好工作,將來能娶個好媳婦,結婚生子,一輩子安安穩穩,這是家長最習慣教育我的語言。不過有意思的是,當時考大學講究的是什麼熱門報什麼,我們那時候都預測將來缺IT人才,報考的時候就要報跟電腦、資訊技術有關的學科,結果從大學校門走出來才發現,七十%以上都是拿著電腦,通信技術的文憑去找工作,可是社會上哪有那麼多職位給大學生準備,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殘酷的就業競爭就此展開,有關係的、當過學生幹部的、參加過社會培訓的勝出率較高。還有一個更讓我們這些貌似「科班」出來的人哭笑不得的事。那時候是很被家長鄙視,我們印象中的不良學生,只念到高職就進入社會的人,他們卻成了現在同齡人中混的最好的那批人,而我們這種按部就班走下去的人卻都過著朝九晚五、最常規的上班生活。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朝九晚五倒是一種最輕鬆的生活狀態,不用擔心下個月的生活費,不用擔心公司明年的發展,把自己該做的工作做好,讓老闆覺得你是個非常可靠的員工,讓同事有一個很好的合作夥伴,讓客戶覺得你是一個專業人士,這樣基本就差不多了。準點上班,按時下班,生活極其規律,不會養成什麼酗酒、睡眠不規律的生活習慣。而且還有週末可以陪家人,晚上可以看電影,定期還可以休個年假陪家人出去旅遊一下,這樣的生活也未嘗不是好事。
而就在這樣起起伏伏的過程中,我卻意外的發現自己成熟了、清醒了。而成熟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現在有了什麼高人一等社會地位或優於常人的現金收入,而是來源於一顆經過錘鍊,而變得淡定、簡單、真誠的心。這時候我更意外的發現,工作和生活的磨練不僅讓我有了養活自己的能力,還給了我很多的人生智慧,雖然很多時候是伴隨著痛苦的,但這就像看到以前的傷疤一樣,疼痛早已不在,而留下來的是關於那個傷疤的故事和經歷。
成功是不可以複製的,但成熟卻是大部份人都會經歷的人生狀態。只有當你經歷了成熟,開始坦然面對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不會因為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輕易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時候,才能真正發現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成熟的第一站,可能不是來自長輩的教誨,不是來自對家人的責任,不是來自對未來的擔心,而是來自工作的鍛鍊,職場的喜怒哀樂,來自你開始獨立面對這個社會的那個環境。
目錄
第一篇 回頭看看青澀的自己,
才明白職場的意義
1、學生是最好的職業,可這事得等你「離職」才能發現 15
2、第一份工作也不是那麼難找 20
3、先搞清楚你在公司的價值 25
4、職場新人都是在前輩的壓迫中成長的 30
5、不成熟的五大特點 35
6、態度+行動 最佳 41
7、衣著、舉止也是你的一張名片 44
8、一定要有自己的專業性 49
9、勞工VS大學生 51
10、把「找工作」當成一項工作來做 54
11、職場有惡魔,心中有心魔 59
12、別被你的圈子圈住 62
13、同事到底是個什麼「種族」 68
14、幫同事忙,一定要讓他親口謝謝你 73
15、你最要感謝的人是:對你說「不」的人 77
16、別人決定你的業績 82
17、一旦同事變成上司,就不要奢望他像以前一樣 86
18、上司也是人,別怕他,更不能讓他怕你 90
19、老闆不是慈善家,不會動不動就給員工加薪 94
20、上司在老闆眼裡也是員工,可你不能這麼想 98
21、哪種上司好對付:男上司or女上司 102
第二篇 不以自我為中心,
尊重同事,善待上司
22、老闆可以不講理,但你不行 108
23、不是老闆不好相處,只是你不瞭解他的需求 113
24、當了上司,儘量不對下屬作惡 119
25、小心郵件謀殺了你的職場發展 123
26、每天到底工作多久? 127
27、職場謊言是個技術工作 133
28、別讓美妙的職業發展矇騙了自己的理想 137
29、認清公司舒適環境的真相 144
30、職場八卦九十九%都是負擔 147
31、「個性」,是天使還是魔鬼? 152
32、千萬別被「職場小鬼」纏身 157
33、別以為去做小生意那麼容易 162
34、不要把職場習慣完全變成你的生活習慣 165
35、碰到辦公室政治,千萬別掉頭就跑 170
36、拒絕當槍子兒 173
37、在公司發生任何爭鬥都是不明智的 178
38、公司不是法院,沒什麼道理、公平可講 183
39、耕耘未必有收穫,這是常識 187
40、尋找屬於你自己的特質 191
41、「會叫的貓兒有食吃」是真理 195
42、摸的著的制度,遠比看似美麗的承諾來的靠得住 199
第三篇 成熟的智慧會給你更多的空間
43、好的工作準則:讓下家無事可做 205
44、做得好不如人品好 208
45、年齡,職場人都要面對的籬笆牆 211
46、薪水也可以這麼賺 214
47、家人影響你的職場明天 218
48、成功比娶老婆更需要緣分 222
49、上班族夢想的開店情節 225
50、理想變得越來越模糊 229
51、並不是人人都是上班奴,只有甘願成為奴隸的上班族 232
52、午飯絕對不能一個人吃 236
53、工作時間,你利用好了嗎? 239
54、學會感恩 244
55、把自己像粽子一樣包起來 247
56、業績不好,不一定是你的問題 251
57、你要讓自己和老闆都清楚,這地球沒了誰都轉 254
58、要先把自己豁出去,才可能收穫 258
59、忙碌的工作更需要市場靜一下 262
60、職場不一定是你奮鬥的一切 265
61、工作給你的意外收穫 268
62、職場可以幫你控制慾望、磨練意志 272
63、職場是美好生活的加速器 276
後 記
才明白職場的意義
1、學生是最好的職業,可這事得等你「離職」才能發現 15
2、第一份工作也不是那麼難找 20
3、先搞清楚你在公司的價值 25
4、職場新人都是在前輩的壓迫中成長的 30
5、不成熟的五大特點 35
6、態度+行動 最佳 41
7、衣著、舉止也是你的一張名片 44
8、一定要有自己的專業性 49
9、勞工VS大學生 51
10、把「找工作」當成一項工作來做 54
11、職場有惡魔,心中有心魔 59
12、別被你的圈子圈住 62
13、同事到底是個什麼「種族」 68
14、幫同事忙,一定要讓他親口謝謝你 73
15、你最要感謝的人是:對你說「不」的人 77
16、別人決定你的業績 82
17、一旦同事變成上司,就不要奢望他像以前一樣 86
18、上司也是人,別怕他,更不能讓他怕你 90
19、老闆不是慈善家,不會動不動就給員工加薪 94
20、上司在老闆眼裡也是員工,可你不能這麼想 98
21、哪種上司好對付:男上司or女上司 102
第二篇 不以自我為中心,
尊重同事,善待上司
22、老闆可以不講理,但你不行 108
23、不是老闆不好相處,只是你不瞭解他的需求 113
24、當了上司,儘量不對下屬作惡 119
25、小心郵件謀殺了你的職場發展 123
26、每天到底工作多久? 127
27、職場謊言是個技術工作 133
28、別讓美妙的職業發展矇騙了自己的理想 137
29、認清公司舒適環境的真相 144
30、職場八卦九十九%都是負擔 147
31、「個性」,是天使還是魔鬼? 152
32、千萬別被「職場小鬼」纏身 157
33、別以為去做小生意那麼容易 162
34、不要把職場習慣完全變成你的生活習慣 165
35、碰到辦公室政治,千萬別掉頭就跑 170
36、拒絕當槍子兒 173
37、在公司發生任何爭鬥都是不明智的 178
38、公司不是法院,沒什麼道理、公平可講 183
39、耕耘未必有收穫,這是常識 187
40、尋找屬於你自己的特質 191
41、「會叫的貓兒有食吃」是真理 195
42、摸的著的制度,遠比看似美麗的承諾來的靠得住 199
第三篇 成熟的智慧會給你更多的空間
43、好的工作準則:讓下家無事可做 205
44、做得好不如人品好 208
45、年齡,職場人都要面對的籬笆牆 211
46、薪水也可以這麼賺 214
47、家人影響你的職場明天 218
48、成功比娶老婆更需要緣分 222
49、上班族夢想的開店情節 225
50、理想變得越來越模糊 229
51、並不是人人都是上班奴,只有甘願成為奴隸的上班族 232
52、午飯絕對不能一個人吃 236
53、工作時間,你利用好了嗎? 239
54、學會感恩 244
55、把自己像粽子一樣包起來 247
56、業績不好,不一定是你的問題 251
57、你要讓自己和老闆都清楚,這地球沒了誰都轉 254
58、要先把自己豁出去,才可能收穫 258
59、忙碌的工作更需要市場靜一下 262
60、職場不一定是你奮鬥的一切 265
61、工作給你的意外收穫 268
62、職場可以幫你控制慾望、磨練意志 272
63、職場是美好生活的加速器 276
後 記
序/導讀
前言
我是一個過著朝九晚五、兩點一線生活的典型上班族,同時也是一個正在感受成熟蛻變的非典型、早期六年級生。
像很多拼搏於台北這座城市的上班族一樣,為了那不可預知的未來和可以計算的薪資,每天七點就得從床上爬起來,玩命擠上人潮湧動的捷運,坐一個多小時的捷運和公車才能抵達公司,開始一天忙碌的工作生活。
可你不要以為到了公司就可以輕鬆了!到公司先要應付上司的變態要求,還要避免同事的推諉和不配合,就算中午吃飯的時候都要跟同事商量公事,協調資源。偶爾找幾個關係不錯的同事吃個飯,可回來的時候卻不巧在電梯中碰到上司,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就被上司盤問一遍,上司是高高興興的下了電梯,可我們愉悅的心情蕩然無存,唯一想做的事就是奔回自己的「鴿子」間奮筆疾書……
工作這麼多年下來,當初的理想和激情就在這樣無休止的工作、奔波中消耗殆盡,可體重、肚子和說笑話的數量卻增長迅猛;當初還能在週末聚會的時候和朋友打打籃球,可現在頂多也只能圍著撞球桌轉轉,或者乾脆宅在家玩玩遊戲、看看下載的電影。在這個社會上剛剛摸爬滾打了幾年的時光,社會地位、金錢沒一個跟自己扯得上關係,這幾年除了以超低的成本娶了個可愛老婆、工作和職場的發展比較順利以外,似乎沒剩下什麼值得慶幸的東西。
不過仔細分析一下,現在的自己和那個剛剛畢業的單純大學生相比,確實豐富了不少:在公司也知道如何讓上司開心,讓下屬安心;第一次見客戶,也能在飯桌上講幾段逗逗大家開心的話,緩解一下陌生的感覺;碰到公司內部混亂、幫派鬥爭的事也能泰然處之,而不是簡單的選擇憤然離席。從一個在家靠父母,在校聽老師話的單純學生;變成一個不知明天是什麼樣子,天天盼望著發薪資還信用卡帳單的迷茫青年;再到一個要關心老闆臉色、部門業績、同事關係的典型上班族,這其中的變化和辛酸確實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講的清楚的。
而就在這複雜、微妙的變化中,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很多的無奈和痛苦。但同時,這種陣痛,卻也讓我逐漸懂得了生活的意義,知道了自己最擅長和喜歡從事的事情,而且不再害怕那未知的明天,甚至開始期待變革和新環境的到來!最重要的是,現在已經不會再去抱怨環境的優劣,更多的是審視自己,更關注有沒有令自己滿意,對比昨天有沒有成長。
從生下來到現在也沒有像父輩那樣經歷過大風大浪,頂多是跟著父母「流竄」於全國各地而見聞廣博。身邊大部份人也都是受的一樣的教育,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就是多年來被家長灌輸的唯一價值觀。學習好了,就能找個好工作,將來能娶個好媳婦,結婚生子,一輩子安安穩穩,這是家長最習慣教育我的語言。不過有意思的是,當時考大學講究的是什麼熱門報什麼,我們那時候都預測將來缺IT人才,報考的時候就要報跟電腦、資訊技術有關的學科,結果從大學校門走出來才發現,七十%以上都是拿著電腦,通信技術的文憑去找工作,可是社會上哪有那麼多職位給大學生準備,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殘酷的就業競爭就此展開,有關係的、當過學生幹部的、參加過社會培訓的勝出率較高。還有一個更讓我們這些貌似「科班」出來的人哭笑不得的事。那時候是很被家長鄙視,我們印象中的不良學生,只念到高職就進入社會的人,他們卻成了現在同齡人中混的最好的那批人,而我們這種按部就班走下去的人卻都過著朝九晚五、最常規的上班生活。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朝九晚五倒是一種最輕鬆的生活狀態,不用擔心下個月的生活費,不用擔心公司明年的發展,把自己該做的工作做好,讓老闆覺得你是個非常可靠的員工,讓同事有一個很好的合作夥伴,讓客戶覺得你是一個專業人士,這樣基本就差不多了。準點上班,按時下班,生活極其規律,不會養成什麼酗酒、睡眠不規律的生活習慣。而且還有週末可以陪家人,晚上可以看電影,定期還可以休個年假陪家人出去旅遊一下,這樣的生活也未嘗不是好事。
而就在這樣起起伏伏的過程中,我卻意外的發現自己成熟了、清醒了。而成熟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現在有了什麼高人一等社會地位或優於常人的現金收入,而是來源於一顆經過錘鍊,而變得淡定、簡單、真誠的心。這時候我更意外的發現,工作和生活的磨練不僅讓我有了養活自己的能力,還給了我很多的人生智慧,雖然很多時候是伴隨著痛苦的,但這就像看到以前的傷疤一樣,疼痛早已不在,而留下來的是關於那個傷疤的故事和經歷。
成功是不可以複製的,但成熟卻是大部份人都會經歷的人生狀態。只有當你經歷了成熟,開始坦然面對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不會因為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輕易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時候,才能真正發現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成熟的第一站,可能不是來自長輩的教誨,不是來自對家人的責任,不是來自對未來的擔心,而是來自工作的鍛鍊,職場的喜怒哀樂,來自你開始獨立面對這個社會的那個環境。
我是一個過著朝九晚五、兩點一線生活的典型上班族,同時也是一個正在感受成熟蛻變的非典型、早期六年級生。
像很多拼搏於台北這座城市的上班族一樣,為了那不可預知的未來和可以計算的薪資,每天七點就得從床上爬起來,玩命擠上人潮湧動的捷運,坐一個多小時的捷運和公車才能抵達公司,開始一天忙碌的工作生活。
可你不要以為到了公司就可以輕鬆了!到公司先要應付上司的變態要求,還要避免同事的推諉和不配合,就算中午吃飯的時候都要跟同事商量公事,協調資源。偶爾找幾個關係不錯的同事吃個飯,可回來的時候卻不巧在電梯中碰到上司,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就被上司盤問一遍,上司是高高興興的下了電梯,可我們愉悅的心情蕩然無存,唯一想做的事就是奔回自己的「鴿子」間奮筆疾書……
工作這麼多年下來,當初的理想和激情就在這樣無休止的工作、奔波中消耗殆盡,可體重、肚子和說笑話的數量卻增長迅猛;當初還能在週末聚會的時候和朋友打打籃球,可現在頂多也只能圍著撞球桌轉轉,或者乾脆宅在家玩玩遊戲、看看下載的電影。在這個社會上剛剛摸爬滾打了幾年的時光,社會地位、金錢沒一個跟自己扯得上關係,這幾年除了以超低的成本娶了個可愛老婆、工作和職場的發展比較順利以外,似乎沒剩下什麼值得慶幸的東西。
不過仔細分析一下,現在的自己和那個剛剛畢業的單純大學生相比,確實豐富了不少:在公司也知道如何讓上司開心,讓下屬安心;第一次見客戶,也能在飯桌上講幾段逗逗大家開心的話,緩解一下陌生的感覺;碰到公司內部混亂、幫派鬥爭的事也能泰然處之,而不是簡單的選擇憤然離席。從一個在家靠父母,在校聽老師話的單純學生;變成一個不知明天是什麼樣子,天天盼望著發薪資還信用卡帳單的迷茫青年;再到一個要關心老闆臉色、部門業績、同事關係的典型上班族,這其中的變化和辛酸確實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講的清楚的。
而就在這複雜、微妙的變化中,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很多的無奈和痛苦。但同時,這種陣痛,卻也讓我逐漸懂得了生活的意義,知道了自己最擅長和喜歡從事的事情,而且不再害怕那未知的明天,甚至開始期待變革和新環境的到來!最重要的是,現在已經不會再去抱怨環境的優劣,更多的是審視自己,更關注有沒有令自己滿意,對比昨天有沒有成長。
從生下來到現在也沒有像父輩那樣經歷過大風大浪,頂多是跟著父母「流竄」於全國各地而見聞廣博。身邊大部份人也都是受的一樣的教育,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就是多年來被家長灌輸的唯一價值觀。學習好了,就能找個好工作,將來能娶個好媳婦,結婚生子,一輩子安安穩穩,這是家長最習慣教育我的語言。不過有意思的是,當時考大學講究的是什麼熱門報什麼,我們那時候都預測將來缺IT人才,報考的時候就要報跟電腦、資訊技術有關的學科,結果從大學校門走出來才發現,七十%以上都是拿著電腦,通信技術的文憑去找工作,可是社會上哪有那麼多職位給大學生準備,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殘酷的就業競爭就此展開,有關係的、當過學生幹部的、參加過社會培訓的勝出率較高。還有一個更讓我們這些貌似「科班」出來的人哭笑不得的事。那時候是很被家長鄙視,我們印象中的不良學生,只念到高職就進入社會的人,他們卻成了現在同齡人中混的最好的那批人,而我們這種按部就班走下去的人卻都過著朝九晚五、最常規的上班生活。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朝九晚五倒是一種最輕鬆的生活狀態,不用擔心下個月的生活費,不用擔心公司明年的發展,把自己該做的工作做好,讓老闆覺得你是個非常可靠的員工,讓同事有一個很好的合作夥伴,讓客戶覺得你是一個專業人士,這樣基本就差不多了。準點上班,按時下班,生活極其規律,不會養成什麼酗酒、睡眠不規律的生活習慣。而且還有週末可以陪家人,晚上可以看電影,定期還可以休個年假陪家人出去旅遊一下,這樣的生活也未嘗不是好事。
而就在這樣起起伏伏的過程中,我卻意外的發現自己成熟了、清醒了。而成熟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現在有了什麼高人一等社會地位或優於常人的現金收入,而是來源於一顆經過錘鍊,而變得淡定、簡單、真誠的心。這時候我更意外的發現,工作和生活的磨練不僅讓我有了養活自己的能力,還給了我很多的人生智慧,雖然很多時候是伴隨著痛苦的,但這就像看到以前的傷疤一樣,疼痛早已不在,而留下來的是關於那個傷疤的故事和經歷。
成功是不可以複製的,但成熟卻是大部份人都會經歷的人生狀態。只有當你經歷了成熟,開始坦然面對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不會因為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輕易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時候,才能真正發現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成熟的第一站,可能不是來自長輩的教誨,不是來自對家人的責任,不是來自對未來的擔心,而是來自工作的鍛鍊,職場的喜怒哀樂,來自你開始獨立面對這個社會的那個環境。
試閱
第一篇 回頭看看青澀的自己,
才明白職場的意義
很多人都有從小寫日記的習慣,而理科很好的我本以為並不會給自己留下太多的文字回憶,可卻在收拾家的時候發現了從初中就開始有文字記錄的日記本,而裏面的文字也一直記錄到我大學畢業。當回頭看兒時的自己,就好像在看另一個思維一樣,完全不理解為什麼當時能有那種可愛的想法!就像我現在回頭看三四年前的東西一樣,總覺得有一點點可愛。
在沒畢業的時候,你可能還會幻想著進入IBM、寶潔、GE這樣的世界五百強公司是多麼的偉大;Google、雅虎、微軟這樣的網際網路公司是多麼的富有創意和自由。可當你經歷了這些公司後你可能又會發現另一個事實,IBM也會鬧起上百人的廉政風波;微軟憑藉著先發優勢在肆意吸取著網際網路的創新養分。
當你開始經歷了現實的洗禮後,也就開始了成熟的蛻變。
1、 學生是最好的職業,
可這事得等你「離職」才能發現
每日朝九晚五,忙碌的穿梭於公司和家之間,對於每一個上班族來說簡直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而上班族這種最無聊的生活方式,卻是很多人在學生時代非常嚮往和憧憬的!學生時代可能都很嚮往脫離家長,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來養活自己。還可能夢想著自己在公司如何大展拳腳,如何功成名就,在社會上揚名立萬。可等你真正邁入職場之後可能會發現,無聊的上班生活根本無法跟精彩、輕鬆的校園生活相比,而且最可笑的是:只有你離開校園後才能發現她的美麗!
大概從六歲開始,十六七年的校園生活可以算做那時的一切……所有重要的朋友,與異性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認同感、挫敗感;第一次喝醉、第一次失眠、第一次……很多人生第一次都是在校園時代經歷的。校園對很多人來說是最難忘的地方,我記得在我畢業後三年的大學聚會中,大家聊的還是那些在校時候的經典笑話,就算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好玩。可遺憾的是,在當學生的時候,哪會在意那些現在看來美好的事情。而當時做為學生最擔心的就是畢業能不能找到工作,能不能多賺點錢。
可當你已經(或要離開)離開那個你生活多年的校園的時候,你才會發現其實「真實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單純的思想馬上會被買房、買車、結婚、社會地位等現實和慾望所佔據,慢慢的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生活在一個玻璃罩中,以至於每年一度被社會關注的高考,幾乎是所有奮鬥的目標或者可以認為衝破原有環境的唯一武器,可等你進入社會之後卻發現那只不過是一個屁,跟你的人生基本沒有多大關係。
不過在國內對於青春的回憶大部份應該是如何刻苦攻讀,考上國內知名大學,家人、親戚、朋友無不舉杯慶祝,不過這些還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學生在這樣一條由家長和社會規劃好的道路上前進,要等上了大學以後才算真正意義上的青春生活。而且被家長教育多年的孩子一旦上了大學,長時間離開父母後,就開始過上相對開放的生活。這個時候雖然已經離開了家長的貼身「教育」,但每學期的考試成績還是逃不過家長的法眼,最重要的是家長掌握著孩子的經濟命脈,就算離家再遠也無法逃避這個現實問題。不過除了這些根本性問題,其他的吃穿住行已經沒有人在約束你了,甚至夜裏熬夜玩遊戲、找三兩個朋友去吃個宵夜這種事情更不需要向家長請示了。
就算為了每學期的考試成績沒日沒夜的苦讀這種事,也不過只會出現在大考的前一個月內,其餘的時間基本上可以算作自己的休閒、享受時間。上課可以看想看的小說,放學了可以隨意打籃球、去網咖玩CS、魔獸,而且那時候已經沒有什麼老師會找學生麻煩,學不好、考不及格也有非常簡單的補救措施:補考,考不過還能再交錢補考,只要你完成了學分就算過關,比高中、國中的自由性大很多。所以說在國內上大學基本可以算為一個為期四年的「現實版的放任期」。所謂現實版,就是你要完成相關的學分,這個跟在公司裏的業績、工作職責類似,業績是最重要,不管你用什麼手段完成了就行,(除了家底深厚的公子外)這個也是在公司根深立命的根本;所謂放任期,就是你除了這個學分,基本不用關心其他的,(除了找工作和找女朋友)不用考慮同學的變遷,自己的職位變化(當好學生就可以了,不用考慮升職、換工作的問題),只要根據自己的愛好結交朋友即可,很隨性很舒服,這個跟工作後有目的性的社交有很大差異,所以我稱之為放任期。
就在這放任期內,大部份學子可能會有第一個異性朋友;還可能結交一大幫人,互相留下不管什麼時候都要互相幫助的美好誓言;也可能有的高材生已經有了自己的生財之道,錢賺的不亦樂乎,還沒畢業就當上了老闆……其實不管當時是什麼狀態,那時候的所作所為都是單純的、本能的,雖然很多都是出於一種對未來的迷茫和困惑所產生的一種最簡單的抱團心理,也可以算是水泊梁山式的江湖義氣,但這些都沒有任何功利色彩,簡單、乾淨的到你以後任何時刻都會懷念。
如果你已經不幸的淪為上班族,那麼就只剩懷念的份了,時不時的找大學朋友聚聚,聊聊除了發財以外的事,一定可以幫你打發很多無聊的時間。如果你還是在學校苦讀的莘莘學子,那恭喜了!享受你的青春吧,在完成課業和家長的期望的同時,盡情享受吧。拿壓歲錢跟三四個知己好友出去旅遊一趟;跟喜歡音樂的朋友組個樂隊玩玩,費用可以找老爸老媽要,我們當時在大學玩樂隊特受女孩關注,尤其是能上臺又蹦又跳唱別人聽不懂的音樂,那種經歷在以後會很有用的!而且還會招來很多小女生的羡慕,就算跟校內有名的美眉搭訕也算有了理由。還要多參與體育活動,揮灑青春的汗水,你要知道等你肚子大到低頭看不見鞋的地步,別說體育運動了,就連取悅自己老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現在看來都是最美好的青春回憶!所以在大學的校園裏面千萬不要留下什麼遺憾,想做就做(當然不能違法),沒什麼應該不應該的,那份青春回憶是可以讓你享受一輩子的東西。
可如果你已經和我一樣是個上班族的話,那麼最好把那些青春的肆無忌憚留到同學聚會的時候,而上班的時候要時刻記住:你已經是一個為公司、為社會創造價值的社會人,再也不是那個可以睡懶覺、遲到、有老師家長呵護的乖乖學生。
2、第一份工作也不是那麼難找
就算作為一個工作多年的人來看現在的就業形勢都會有點茫然,更何況那些還沒有邁出校門的學生了。先別談現在的工作怎麼樣、順不順利,最少我還算有份工作。雖然幾年前我們那屆畢業的時候沒有這麼緊張,可就業形勢跟現在也基本相同,尤其從畢業生眼中透露出來的無奈、彷徨、迷茫的感覺是那麼似曾相識。
記得畢業的時候需要跟學校、公司和自己簽一個三方協定(好像現在這個流程還在實行),這份協定的目的是要讓教育部知道有多少大學生們已經走上了就業市場,開始為社會創造價值了,對於帶大四的班主任來說應該是有指標考核的,也就是學校對老師的要求。先不說我是怎麼找到的工作,先看看當時我們那批大四畢業生都是怎麼走上職場的。
那個時候網際網路的招聘管道已初具規模,但網上的招聘一般都是面對有工作經驗的人,到了公司就得能工作、能帶兵的那種。對於我們這些正要走出校園的小蝦米來說,很難通過網際網路找到什麼工作,所以從這條路走出去,成功完成教育部指標的同學非常少,至少在我們那種「下等」學校(叫不上名字的學校)是這樣的。還記得當時學校特別熱情的會聯繫一些公司來校園進行招聘,不過這樣的招聘會人很多,能面談的機會很少。每次招聘會,我們都會抱著幾十份列印好的履歷挨家挨戶的放,而且每放一個還要向招聘官面帶微笑、點頭哈腰,希望可以給面試官留下個好印象。
還有一些公司定期面向學校招聘,而且招聘量很大,由於學校每年都會定向為企業提供很多相關的人才,所以我們學校很多的畢業生都會先去哪裡試試。當時我們還以為是個很好的事情,就有很多同學去碰運氣,結果還真的開始上班了,我們都不相信竟然還有這麼好的事情!詳細問了才知道,是某某銀行的信用卡中心的辦卡入員,而且這些編制還不是銀行的正式員工,是由第三方公司進行託管管理,跟以前所謂的「銀行鐵飯碗」就根本不是一回事,而且薪資還比普通的畢業生還低不少。所以,很多去過一段時間的同學就識破了此局,還是選擇回來自己繼續找工作。
不過也有很多好的公司每年都會定期招聘大學畢業生進行培養,不過這樣的公司屈指可數,就跟台大清大一樣,好的機會總是那麼多,可致富的道路有何止千千萬。況且這些都是人生需要面對的,輕鬆對待就好。根據自己和朋友的經歷和網上的一些報告,總結了一些快速找工作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留校當老師,這樣的機會一般適合學生會、喜歡校園純潔生活的人。但這樣的機會並不是很多,還得需要跟學校的老師、主任什麼的保持一個良好的關係才行,調皮搗蛋、自命不凡的就不用想這條路了。
2、家長關係介紹,這個很靠得住,一般都能做很久,不過對於自信很高、希望自己打拼的畢業生來說,還不是最合適的。我一個同學家裏是電力系統的,畢業後就直接進入國家電網系統,薪資比我們社會招聘的高一倍,二年後公司就給配車了,如果家裏有這種的關係,而且不在乎熬幾年的人來說,最好不顧一切進去。
3、培訓機構介紹,比較靠得住,只要交錢上課考試,考試通過後就會有相應的機會做此類工作,我們當時很多人都在外面上課,而且大部份人找到的工作都很不錯。我也是通過一個認證找到的第一份工作,輕鬆簡單,比外面自己找的工作快很多,而且起薪比較合適,不會讓自己「囧」的不好意思的那種。
4、根據專業慢慢碰機會,這個很難說,需要招聘那個公司每年都有此種適合畢業生的工作,一般都是大公司招聘,而且現在這樣的大公司還能給新員工提供職業培訓的,基本用手指頭都能數出來,競爭相對激烈,好學校的學生可以考慮。
5、有個工作就行,無所謂職業。這樣的就更難說了,說白了就是把自己當地攤貨給賣了,人家願意給白菜價還是鮑魚價,都可以,自己沒有一個標準,這讓誰都不好拿捏,也挺不靠得住。就好像在做保險業務員一樣,只要大學畢業就可以做了。
6、報考公務員,這個應該是走向仕途的基石,主要適合兩種人:一類是不在乎賺多少錢的人,只要有個事做也不要求自己做成什麼樣,反正事業單位一般也不會辭退員工;一類是家庭背景深厚,可以扶搖直上。不過每年的數字都是透明的,萬裏挑一,沒有什麼背景的還是要三思。
7、考研究所繼續深造。這個就適合於IQ高,不屈服於現實的高手了,我就沒資格評論了。不過大部份研究生同事都很後悔,出來還是一點競爭力都沒有,所以考研究所的兄弟姐妹們也要三思一下。
以上是一些畢業生找工作的幾種管道和方式,其中最好的不外乎找關係和參加專業培訓。其實具體要做什麼工作,應屆畢業生基本沒有幾個能想明白的,更別提家長能出什麼主意了,所以也就無所謂具體什麼工作適合不適合了,不過現在看來第一份工作的工作性質,對於善於發現自己優勢的人來說不是那麼重要,而且不是說人生要靠轉折點嘛!但對於不善於剖析自己的人來說還是比較重要的。是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到底從事什麼職業才會對以後的發展期起到的鋪墊、支撐作用,這些問題當時的自己是回答不了的,有的家長可以回答,但我的家長當時只會用最樸實的語言告訴我:踏實點,先學東西!不過現在看來確實沒什麼錯誤,只是需要看你在的那個公司是不是務實的公司,如果像sp(電信業的增值服務提供商)或者電視購物那樣的,兩者的共性是都是靠誘導消費者,甚至可以說欺騙消費者來謀取利益。
可能就業壓力在目前這種人多地少的情況下還要維持多年,但為了更好的生存,比別人多做一些準備工作,比別人多一些嘗試和付出未嘗不是好事。在就業的時候,快速搜集資訊、選擇有效的途徑才是剛剛開始。
如果現在你還不知道你的親戚、朋友的工作是什麼,你這個職業都有什麼培訓,那就趕緊打聽清楚,列個表,看看有沒有你目標中的公司或者可以形成通路的培訓機構,如果有那就趕緊去走動走動、瞭解瞭解行情,保證你的第一份工作就有著落了。
才明白職場的意義
很多人都有從小寫日記的習慣,而理科很好的我本以為並不會給自己留下太多的文字回憶,可卻在收拾家的時候發現了從初中就開始有文字記錄的日記本,而裏面的文字也一直記錄到我大學畢業。當回頭看兒時的自己,就好像在看另一個思維一樣,完全不理解為什麼當時能有那種可愛的想法!就像我現在回頭看三四年前的東西一樣,總覺得有一點點可愛。
在沒畢業的時候,你可能還會幻想著進入IBM、寶潔、GE這樣的世界五百強公司是多麼的偉大;Google、雅虎、微軟這樣的網際網路公司是多麼的富有創意和自由。可當你經歷了這些公司後你可能又會發現另一個事實,IBM也會鬧起上百人的廉政風波;微軟憑藉著先發優勢在肆意吸取著網際網路的創新養分。
當你開始經歷了現實的洗禮後,也就開始了成熟的蛻變。
1、 學生是最好的職業,
可這事得等你「離職」才能發現
每日朝九晚五,忙碌的穿梭於公司和家之間,對於每一個上班族來說簡直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而上班族這種最無聊的生活方式,卻是很多人在學生時代非常嚮往和憧憬的!學生時代可能都很嚮往脫離家長,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來養活自己。還可能夢想著自己在公司如何大展拳腳,如何功成名就,在社會上揚名立萬。可等你真正邁入職場之後可能會發現,無聊的上班生活根本無法跟精彩、輕鬆的校園生活相比,而且最可笑的是:只有你離開校園後才能發現她的美麗!
大概從六歲開始,十六七年的校園生活可以算做那時的一切……所有重要的朋友,與異性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認同感、挫敗感;第一次喝醉、第一次失眠、第一次……很多人生第一次都是在校園時代經歷的。校園對很多人來說是最難忘的地方,我記得在我畢業後三年的大學聚會中,大家聊的還是那些在校時候的經典笑話,就算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好玩。可遺憾的是,在當學生的時候,哪會在意那些現在看來美好的事情。而當時做為學生最擔心的就是畢業能不能找到工作,能不能多賺點錢。
可當你已經(或要離開)離開那個你生活多年的校園的時候,你才會發現其實「真實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單純的思想馬上會被買房、買車、結婚、社會地位等現實和慾望所佔據,慢慢的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生活在一個玻璃罩中,以至於每年一度被社會關注的高考,幾乎是所有奮鬥的目標或者可以認為衝破原有環境的唯一武器,可等你進入社會之後卻發現那只不過是一個屁,跟你的人生基本沒有多大關係。
不過在國內對於青春的回憶大部份應該是如何刻苦攻讀,考上國內知名大學,家人、親戚、朋友無不舉杯慶祝,不過這些還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學生在這樣一條由家長和社會規劃好的道路上前進,要等上了大學以後才算真正意義上的青春生活。而且被家長教育多年的孩子一旦上了大學,長時間離開父母後,就開始過上相對開放的生活。這個時候雖然已經離開了家長的貼身「教育」,但每學期的考試成績還是逃不過家長的法眼,最重要的是家長掌握著孩子的經濟命脈,就算離家再遠也無法逃避這個現實問題。不過除了這些根本性問題,其他的吃穿住行已經沒有人在約束你了,甚至夜裏熬夜玩遊戲、找三兩個朋友去吃個宵夜這種事情更不需要向家長請示了。
就算為了每學期的考試成績沒日沒夜的苦讀這種事,也不過只會出現在大考的前一個月內,其餘的時間基本上可以算作自己的休閒、享受時間。上課可以看想看的小說,放學了可以隨意打籃球、去網咖玩CS、魔獸,而且那時候已經沒有什麼老師會找學生麻煩,學不好、考不及格也有非常簡單的補救措施:補考,考不過還能再交錢補考,只要你完成了學分就算過關,比高中、國中的自由性大很多。所以說在國內上大學基本可以算為一個為期四年的「現實版的放任期」。所謂現實版,就是你要完成相關的學分,這個跟在公司裏的業績、工作職責類似,業績是最重要,不管你用什麼手段完成了就行,(除了家底深厚的公子外)這個也是在公司根深立命的根本;所謂放任期,就是你除了這個學分,基本不用關心其他的,(除了找工作和找女朋友)不用考慮同學的變遷,自己的職位變化(當好學生就可以了,不用考慮升職、換工作的問題),只要根據自己的愛好結交朋友即可,很隨性很舒服,這個跟工作後有目的性的社交有很大差異,所以我稱之為放任期。
就在這放任期內,大部份學子可能會有第一個異性朋友;還可能結交一大幫人,互相留下不管什麼時候都要互相幫助的美好誓言;也可能有的高材生已經有了自己的生財之道,錢賺的不亦樂乎,還沒畢業就當上了老闆……其實不管當時是什麼狀態,那時候的所作所為都是單純的、本能的,雖然很多都是出於一種對未來的迷茫和困惑所產生的一種最簡單的抱團心理,也可以算是水泊梁山式的江湖義氣,但這些都沒有任何功利色彩,簡單、乾淨的到你以後任何時刻都會懷念。
如果你已經不幸的淪為上班族,那麼就只剩懷念的份了,時不時的找大學朋友聚聚,聊聊除了發財以外的事,一定可以幫你打發很多無聊的時間。如果你還是在學校苦讀的莘莘學子,那恭喜了!享受你的青春吧,在完成課業和家長的期望的同時,盡情享受吧。拿壓歲錢跟三四個知己好友出去旅遊一趟;跟喜歡音樂的朋友組個樂隊玩玩,費用可以找老爸老媽要,我們當時在大學玩樂隊特受女孩關注,尤其是能上臺又蹦又跳唱別人聽不懂的音樂,那種經歷在以後會很有用的!而且還會招來很多小女生的羡慕,就算跟校內有名的美眉搭訕也算有了理由。還要多參與體育活動,揮灑青春的汗水,你要知道等你肚子大到低頭看不見鞋的地步,別說體育運動了,就連取悅自己老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現在看來都是最美好的青春回憶!所以在大學的校園裏面千萬不要留下什麼遺憾,想做就做(當然不能違法),沒什麼應該不應該的,那份青春回憶是可以讓你享受一輩子的東西。
可如果你已經和我一樣是個上班族的話,那麼最好把那些青春的肆無忌憚留到同學聚會的時候,而上班的時候要時刻記住:你已經是一個為公司、為社會創造價值的社會人,再也不是那個可以睡懶覺、遲到、有老師家長呵護的乖乖學生。
2、第一份工作也不是那麼難找
就算作為一個工作多年的人來看現在的就業形勢都會有點茫然,更何況那些還沒有邁出校門的學生了。先別談現在的工作怎麼樣、順不順利,最少我還算有份工作。雖然幾年前我們那屆畢業的時候沒有這麼緊張,可就業形勢跟現在也基本相同,尤其從畢業生眼中透露出來的無奈、彷徨、迷茫的感覺是那麼似曾相識。
記得畢業的時候需要跟學校、公司和自己簽一個三方協定(好像現在這個流程還在實行),這份協定的目的是要讓教育部知道有多少大學生們已經走上了就業市場,開始為社會創造價值了,對於帶大四的班主任來說應該是有指標考核的,也就是學校對老師的要求。先不說我是怎麼找到的工作,先看看當時我們那批大四畢業生都是怎麼走上職場的。
那個時候網際網路的招聘管道已初具規模,但網上的招聘一般都是面對有工作經驗的人,到了公司就得能工作、能帶兵的那種。對於我們這些正要走出校園的小蝦米來說,很難通過網際網路找到什麼工作,所以從這條路走出去,成功完成教育部指標的同學非常少,至少在我們那種「下等」學校(叫不上名字的學校)是這樣的。還記得當時學校特別熱情的會聯繫一些公司來校園進行招聘,不過這樣的招聘會人很多,能面談的機會很少。每次招聘會,我們都會抱著幾十份列印好的履歷挨家挨戶的放,而且每放一個還要向招聘官面帶微笑、點頭哈腰,希望可以給面試官留下個好印象。
還有一些公司定期面向學校招聘,而且招聘量很大,由於學校每年都會定向為企業提供很多相關的人才,所以我們學校很多的畢業生都會先去哪裡試試。當時我們還以為是個很好的事情,就有很多同學去碰運氣,結果還真的開始上班了,我們都不相信竟然還有這麼好的事情!詳細問了才知道,是某某銀行的信用卡中心的辦卡入員,而且這些編制還不是銀行的正式員工,是由第三方公司進行託管管理,跟以前所謂的「銀行鐵飯碗」就根本不是一回事,而且薪資還比普通的畢業生還低不少。所以,很多去過一段時間的同學就識破了此局,還是選擇回來自己繼續找工作。
不過也有很多好的公司每年都會定期招聘大學畢業生進行培養,不過這樣的公司屈指可數,就跟台大清大一樣,好的機會總是那麼多,可致富的道路有何止千千萬。況且這些都是人生需要面對的,輕鬆對待就好。根據自己和朋友的經歷和網上的一些報告,總結了一些快速找工作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留校當老師,這樣的機會一般適合學生會、喜歡校園純潔生活的人。但這樣的機會並不是很多,還得需要跟學校的老師、主任什麼的保持一個良好的關係才行,調皮搗蛋、自命不凡的就不用想這條路了。
2、家長關係介紹,這個很靠得住,一般都能做很久,不過對於自信很高、希望自己打拼的畢業生來說,還不是最合適的。我一個同學家裏是電力系統的,畢業後就直接進入國家電網系統,薪資比我們社會招聘的高一倍,二年後公司就給配車了,如果家裏有這種的關係,而且不在乎熬幾年的人來說,最好不顧一切進去。
3、培訓機構介紹,比較靠得住,只要交錢上課考試,考試通過後就會有相應的機會做此類工作,我們當時很多人都在外面上課,而且大部份人找到的工作都很不錯。我也是通過一個認證找到的第一份工作,輕鬆簡單,比外面自己找的工作快很多,而且起薪比較合適,不會讓自己「囧」的不好意思的那種。
4、根據專業慢慢碰機會,這個很難說,需要招聘那個公司每年都有此種適合畢業生的工作,一般都是大公司招聘,而且現在這樣的大公司還能給新員工提供職業培訓的,基本用手指頭都能數出來,競爭相對激烈,好學校的學生可以考慮。
5、有個工作就行,無所謂職業。這樣的就更難說了,說白了就是把自己當地攤貨給賣了,人家願意給白菜價還是鮑魚價,都可以,自己沒有一個標準,這讓誰都不好拿捏,也挺不靠得住。就好像在做保險業務員一樣,只要大學畢業就可以做了。
6、報考公務員,這個應該是走向仕途的基石,主要適合兩種人:一類是不在乎賺多少錢的人,只要有個事做也不要求自己做成什麼樣,反正事業單位一般也不會辭退員工;一類是家庭背景深厚,可以扶搖直上。不過每年的數字都是透明的,萬裏挑一,沒有什麼背景的還是要三思。
7、考研究所繼續深造。這個就適合於IQ高,不屈服於現實的高手了,我就沒資格評論了。不過大部份研究生同事都很後悔,出來還是一點競爭力都沒有,所以考研究所的兄弟姐妹們也要三思一下。
以上是一些畢業生找工作的幾種管道和方式,其中最好的不外乎找關係和參加專業培訓。其實具體要做什麼工作,應屆畢業生基本沒有幾個能想明白的,更別提家長能出什麼主意了,所以也就無所謂具體什麼工作適合不適合了,不過現在看來第一份工作的工作性質,對於善於發現自己優勢的人來說不是那麼重要,而且不是說人生要靠轉折點嘛!但對於不善於剖析自己的人來說還是比較重要的。是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到底從事什麼職業才會對以後的發展期起到的鋪墊、支撐作用,這些問題當時的自己是回答不了的,有的家長可以回答,但我的家長當時只會用最樸實的語言告訴我:踏實點,先學東西!不過現在看來確實沒什麼錯誤,只是需要看你在的那個公司是不是務實的公司,如果像sp(電信業的增值服務提供商)或者電視購物那樣的,兩者的共性是都是靠誘導消費者,甚至可以說欺騙消費者來謀取利益。
可能就業壓力在目前這種人多地少的情況下還要維持多年,但為了更好的生存,比別人多做一些準備工作,比別人多一些嘗試和付出未嘗不是好事。在就業的時候,快速搜集資訊、選擇有效的途徑才是剛剛開始。
如果現在你還不知道你的親戚、朋友的工作是什麼,你這個職業都有什麼培訓,那就趕緊打聽清楚,列個表,看看有沒有你目標中的公司或者可以形成通路的培訓機構,如果有那就趕緊去走動走動、瞭解瞭解行情,保證你的第一份工作就有著落了。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