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人類社會宛若是一個符號的世界,「人」不但「本身」是一種異於其他動物的「符號」,且是高度創造與熱衷使用符號的「特殊動物」,也是人類異於禽獸的主要特性之一。「符號」有許多特性與功能,人類對於所使用之符號,往往透由「約定化」、「俗成化」、「公眾化」、「客觀化」、甚至「標準化」的過程後,始得具有穩定性,歷經此過程後的符號系統,皆直接、間接影響人類認知的形成與知識的建構,整個人類的「文明」,似乎就是人類「符號行為」的總體展現,足見符號與人類關係極為密切。惟「符號」與「教育」領域,卻少受到深度關注;近二十幾年來歷經作者觀察、思索與體悟,發現從「符號學」切入,可為教育相關研究,開拓新的視野,打開另一扇窗,思考另類面向的教育問題,本書於焉產生。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校園符號探索之鑰
第三章 多采多姿的小學校園符號
第四章 升學主義籠罩下的國中校園符號
第五章 升學激烈競爭下的高中職校園符號
第六章 自由多元開放的大專院校校園符號
第七章 校園符號的變遷與當前規劃主要問題
第八章 教育研究的新領域:教育符號學
參考文獻
附錄
序/導讀
初版序
凡具有「象徵」、「隱喻」以表情達意之制約反應意義功能者,不論其為有形、無形或直接、間接,亦不論其為有聲、無聲或自然、人為者皆屬「符號」(symbol)之範疇。人類社會宛若是一個充滿符號的世界,「人」不但「本身」是一種異於其他動物的「符號」,而且是具高度創造與熱衷使用符號的「特殊動物」,也是人類之所以異於禽獸的主要特性之一。
從符號的意義及其來源和塑造過程觀之,一個人一開始似即被拋落在一個符號網路系統中,其後開始數十年無休無止的各類符號互動與塑造發展歷程,冀期能實現自我,開展自我的潛能與命運。如果人類的軀殼肉體成長是源自於自然物種的演化,那麼人類的心靈思考就是其獨特符號文化交互統整的過程。人類社會現象可謂是各種「符號互動」的總體展現,足見「符號」自有人類以來,即與人類關係極為密切。
「符號」之本質,促使人類能以獨特的人類方式來行動;尤其,由於有符號,使人類個體與外在人事物等環境交互作用過程中,不再僅被動地回應加諸於其本身的各種行為,而且可以主動地創造、再創造人類多采多姿的世界。人類社會現象的發展,似乎就是人類先天與生俱存及後天發明創造符號,其一連串交互活動的歷程。
人類對於所使用之符號,往往透由「約定化」、「俗成化」、「公眾化」、「客觀化」、甚至「標準化」的過程後,始得具有穩定性,歷經此過程後的符號系統,不管是「天然符號」或「人為符號」,皆直接、間接影響人類認知的方式與知識的建構,整個人類的「文明」,似乎就是人類「符號行為」的產物。而有關研究「符號」相關問題之學問──「符號學」,歷經許多世紀之發展,「現代符號學」之鼻祖由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與皮爾斯(C. S. Peirce, 1839-1914)為濫觴,經過百餘年來之演進,於語言文字、藝術、政治、法律、文學、宗教、服飾、媒體廣告、社會階級等領域之相關研究,皆見蓬勃發展,成果豐碩,而於「教育」領域,卻尚屬萌芽階段;「符號」有許多特性與功能,面對當前複雜多元且變遷迅速的社會,學校如何善用校園符號以提升教育成效,成為當前極重要的課題。
回顧作者自民國70 年代,開始接觸「符號互動論」,途經民國80 年代初期負笈英倫,正式汲取「符號學」相關文獻,乃進而思索「符號」與「學校教育」之關係,然由於「校園符號」有動靜態、室內外之別,而室內與動態校園符號之探索頗為複雜,爰以靜態室外校園符號為對象,自民國80 年代中期起,進行一系列相關研究,且指導學生自行探究、發表,漸激發相關領域研究者之興趣、關注與肯定,歷經二十幾年之觀察、思索、探究與體悟,發現從「符號學」之觀點切入,可為教育領域相關學術研究,開拓新的視野,是以先後發表〈符號互動論初探〉(民86)、〈「校園符號」之探索──「潛在課程」的另類思維〉(民93)、〈校園符號之探究──以「國民中學」為例〉(民94a)、〈校園符號與社會變遷關係之研究〉(民94b)、《「符號」與「學校教育」關係之研究》(民94c)、〈教育研究的新領域──「教育符號學」〉(民96)、〈「校園符號」之探索──「校園文化」的另類思維〉(民97)、《符號與教育場域關係之研究》(民101)等拙作。
然而,審思作者昔日探索「校園符號」對象,多以「國小」或「國中」為樣本,且「國中」樣本屬個案研究,後適逢民國101 學年度主客觀環境合理配合,乃決心以工作服務所在地──「嘉義市」各層級學校教育階段為樣本,且以多年既有研究成果為基礎,擴及國中、高中職與大專院校為研究對象;然而,因研究期程緊迫,故有關「國小」樣本學校之室外靜態校園符號,除距上次(民92 年)田野調查研究後,迄今付梓(民104 年)前夕,該期間新設立的文雅、港坪兩所國小與一些國小校舍整建有明顯之校園符號變遷者,予以重新探索外,其餘嘉義市國小之校園符號概況皆以上次(民92 年)研究所得《「符號」與「學校教育」關係之研究》(民94c)為基礎,未重新田野調查,故也未另外徵詢其現任校長之意見;至於國中、高中職與大專院校則屬新樣本,乃深入進行田野調查以探索其校園符號全貌,俾以成為論述本書文本之重要依據。
古訓:「天道酬勤」,欣逢本書付梓前夕,首先需感謝研究樣本學校嘉義大學邱義源校長、大同技術學院簡宣博校長、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周立勳校長、嘉義高中黃義春校長、嘉義女中鄭勝文校長、華南高商柯朝塗校長、嘉義高商郭義騰校長、天主教輔仁中學張日亮校長、東吳工家賴建源校長、宏仁女中鄭峰銘校長、嘉華中學周承淑校長、民生國中邱坤龍校長、大業國中張金龍校長、北興國中張金龍校長(原校長未回函,於研究期程內,後來張金龍校長調至該校,爰徵詢得其同意)、南興國中張瑛儒校長、嘉義國中范貴玉校長、北園國中鍾信宏代理校長、嘉大附小張哲彰校長、民族國小查顯良校長、精忠國小盧淑娟校長、文雅國小黃金木校長、港坪國小吳秋鋒校長、志航國小陳畇蓁校長、僑平國小翁崇文校長等認同本研究之價值與意義,同意將該校「校園符號」以「真實校名」呈現,俾饗讀者;惟對於因「故」未能同意將該校「校園符號」以「真實校名」呈現者,雖有進行田野調查,但原則上其校園符號未列入文本中,以表尊重,除非研究過程,特殊情況說明所需,乃以「匿名學校」稱之。
惟由於「符號學」與「教育學」科際整合之相關研究,尚屬萌芽時期,且個人才學淺陋,雖歷經多次校對,但仍可能難免疏漏舛誤,故尚祈請學界先進不吝雅正,乃屬至幸矣!
姜得勝
謹誌於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
中華民國一○四年七月七日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