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文化:田培林教授教育學論著精選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教育與文化》初版於65年問世,係為闡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前所長田培林教授的教育哲學思想,先生治教育學,承襲德國文化哲學,認為教育的本質是文化,且是高度文化,並強調教育愛的重要性。該書收錄先生在臺發表論文51篇,因原書已絕版,今特精選其中23篇,輯成一冊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教育思想與制度演進」,主要選出他對教育思想與歷史領域中一些重要課題的討論,如教育與文化、民族與教育、人格教育與文化教育、國民教育與高等教育等;「中篇:西方近代各家教育思想」,選出他評論西方近代各派教育思想、兒童本位教育,及裴斯泰洛齊、福祿貝爾、蒙臺梭利、開善施泰耐等教育家思想的論著;「下篇:德國教育的歷史與發展」,則主要是選出他討論德國教育的一系列論著。
目錄
上篇、教育思想與制度演進
一、論教育與文化
二、教育與文化
三、民族與教育
四、論人格教育和文化教育
五、國民教育之歷史的發展與民族主義
六、中國高等教育
七、三級學制的檢討
中篇、西方近代各家教育思想
八、西洋文化的認識
九、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派別
十、裴斯泰洛齊的歷史哲學
十一、裴斯泰洛齊教育學說
十二、福祿貝爾與蒙臺梭利的教育學說
十三、蒙臺梭利與福祿貝爾兒童教育理論的比較
十四、「兒童本位」教育思潮發展的趨勢
十五、開善施泰耐與「工作學校運動」
下篇、德國教育的歷史與發展
十六、德國學校教育發生的背景及其改革經過
十七、德意志大學制度的演進及其任務
十八、德國教育之趨勢
十九、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教育概況
二十、德國的師範教育
二十一、西德的職業教育
二十二、德國的大學推廣教育
二十三、德國國民學校教師組織的工作及其影響
附錄 吾師田伯蒼先生行述
一、論教育與文化
二、教育與文化
三、民族與教育
四、論人格教育和文化教育
五、國民教育之歷史的發展與民族主義
六、中國高等教育
七、三級學制的檢討
中篇、西方近代各家教育思想
八、西洋文化的認識
九、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派別
十、裴斯泰洛齊的歷史哲學
十一、裴斯泰洛齊教育學說
十二、福祿貝爾與蒙臺梭利的教育學說
十三、蒙臺梭利與福祿貝爾兒童教育理論的比較
十四、「兒童本位」教育思潮發展的趨勢
十五、開善施泰耐與「工作學校運動」
下篇、德國教育的歷史與發展
十六、德國學校教育發生的背景及其改革經過
十七、德意志大學制度的演進及其任務
十八、德國教育之趨勢
十九、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教育概況
二十、德國的師範教育
二十一、西德的職業教育
二十二、德國的大學推廣教育
二十三、德國國民學校教師組織的工作及其影響
附錄 吾師田伯蒼先生行述
序/導讀
主編序
田院長諱培林(1893-1975),字伯蒼,河南襄城人,民國9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24年河南公費留學德國柏林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返國後,歷任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國立同濟大學教授、國立西北農學院院長、國立河南大學校長、教育部常務次長及國大代表。38年受邀至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任教,後兼教育學系主任,43年獲聘為升格後臺灣省立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首任院長,並籌設教育研究所兼創所所主任。
先生一生歷任教育行政與學術行政要職,由於深厚的哲學根柢及對中西文化與歷史的深入認識,因此無論治學或處事,均有獨到之處。處理教育實務問題時,能夠洞悉現象背後思想與歷史文化脈絡;討論教育哲學議題時,也能關照、結合實務與國內外現況與趨勢,罕有世人常嘆理論與實務脫節之失。
62年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主任賈馥茗先生的規劃下,將田先生來臺後所發表之論著集結成冊,並與田先生商訂章節名稱與順序,定名為「教育與文化」,全書共收錄51篇文章,分上下兩冊於田先生病逝後65年底出版。由於內容豐富,士林同欽,刊印數版。轉瞬40年間,該書已成絕響。今日年輕學子欲再購閱該套書而不可得,殊為可惜。此外,教育界多位學長也迭有反映,欲覓田師著作而不易得。有鑑於此,昆輝近期商得原出版商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慨允及母系所林逢祺主任與所負責之兩基金會諸董事之支持,經再三討論後,將原書內容慎選出23篇後合為一冊,重新發行,以饗學界。
本書,依內容性質重新歸類編排後分為上、中、下篇,以彰顯田先生一生治學時的學思重點。「上篇:教育思想與制度演進」,主要選擇他對於教育思想與歷史領域中的一些重要主題或有爭議性的課題所作的討論,如教育與文化、民族與教育、人格教育與文化教育、國民教育與高等教育等;「中篇:西方近代各家教育思想」,主要是從文化與教育思想史角度,選出他評論西方近代各派教育思想、兒童本位教育,及裴斯塔泰洛齊、福祿貝爾、孟特梭里、凱善施泰耐等教育家思想的論著;「下篇:德國教育的歷史與發展」,主要是選出田先生一系列討論德國教育的論著。由於先生具有歷史與哲學的學養與視角,因此討論德國教育制度時,能兼顧其歷史文化思想背景、現況與未來趨勢,深度與廣度兼具,且先生文筆流暢,實為一般時人治德國教育或比較教育之後進所難及。
50年代,昆輝於臺灣省立師範大學畢業後,考進教育研究所,忝列田師門牆,恭聆教誨。畢業後,獲聘留系任教,並調所支援所務,遂有更多機會近身向當時的田院長學習為人處事之道。期間曾蒙師教導擔任行政工作要領,雖要「廣結善緣」,但更要能「堅持原則」,一生奉為行事圭臬,獲益匪淺。此外,對田師書中所闡揚之「教育愛」理念與精神,更是銘記於心,努力實踐。
古人將「立言」列為人生三不朽之一,田師辭世已逾四十載,哲人雖遠,但風檐展讀吾師舊章,依然深覺見識卓著,擲地有聲。
最後,今本書得以出版,首先需感謝國立臺灣師大教育學系所相關同仁及同學的協助,其次是兩基金會諸董事對本出版案的認可,最後是感謝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楊榮川董事長長期以來對於本會有關教育學術文化出版的支持。
田院長諱培林(1893-1975),字伯蒼,河南襄城人,民國9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24年河南公費留學德國柏林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返國後,歷任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國立同濟大學教授、國立西北農學院院長、國立河南大學校長、教育部常務次長及國大代表。38年受邀至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任教,後兼教育學系主任,43年獲聘為升格後臺灣省立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首任院長,並籌設教育研究所兼創所所主任。
先生一生歷任教育行政與學術行政要職,由於深厚的哲學根柢及對中西文化與歷史的深入認識,因此無論治學或處事,均有獨到之處。處理教育實務問題時,能夠洞悉現象背後思想與歷史文化脈絡;討論教育哲學議題時,也能關照、結合實務與國內外現況與趨勢,罕有世人常嘆理論與實務脫節之失。
62年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主任賈馥茗先生的規劃下,將田先生來臺後所發表之論著集結成冊,並與田先生商訂章節名稱與順序,定名為「教育與文化」,全書共收錄51篇文章,分上下兩冊於田先生病逝後65年底出版。由於內容豐富,士林同欽,刊印數版。轉瞬40年間,該書已成絕響。今日年輕學子欲再購閱該套書而不可得,殊為可惜。此外,教育界多位學長也迭有反映,欲覓田師著作而不易得。有鑑於此,昆輝近期商得原出版商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慨允及母系所林逢祺主任與所負責之兩基金會諸董事之支持,經再三討論後,將原書內容慎選出23篇後合為一冊,重新發行,以饗學界。
本書,依內容性質重新歸類編排後分為上、中、下篇,以彰顯田先生一生治學時的學思重點。「上篇:教育思想與制度演進」,主要選擇他對於教育思想與歷史領域中的一些重要主題或有爭議性的課題所作的討論,如教育與文化、民族與教育、人格教育與文化教育、國民教育與高等教育等;「中篇:西方近代各家教育思想」,主要是從文化與教育思想史角度,選出他評論西方近代各派教育思想、兒童本位教育,及裴斯塔泰洛齊、福祿貝爾、孟特梭里、凱善施泰耐等教育家思想的論著;「下篇:德國教育的歷史與發展」,主要是選出田先生一系列討論德國教育的論著。由於先生具有歷史與哲學的學養與視角,因此討論德國教育制度時,能兼顧其歷史文化思想背景、現況與未來趨勢,深度與廣度兼具,且先生文筆流暢,實為一般時人治德國教育或比較教育之後進所難及。
50年代,昆輝於臺灣省立師範大學畢業後,考進教育研究所,忝列田師門牆,恭聆教誨。畢業後,獲聘留系任教,並調所支援所務,遂有更多機會近身向當時的田院長學習為人處事之道。期間曾蒙師教導擔任行政工作要領,雖要「廣結善緣」,但更要能「堅持原則」,一生奉為行事圭臬,獲益匪淺。此外,對田師書中所闡揚之「教育愛」理念與精神,更是銘記於心,努力實踐。
古人將「立言」列為人生三不朽之一,田師辭世已逾四十載,哲人雖遠,但風檐展讀吾師舊章,依然深覺見識卓著,擲地有聲。
最後,今本書得以出版,首先需感謝國立臺灣師大教育學系所相關同仁及同學的協助,其次是兩基金會諸董事對本出版案的認可,最後是感謝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楊榮川董事長長期以來對於本會有關教育學術文化出版的支持。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