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燃機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1. 使學生複習內燃機科學所需要的熱力學基礎。
2. 使學生充分了解內燃機系統之原理,包含燃料與空氣供應系統、點火系統、燃料與燃燒、潤滑與冷卻,以及廢氣後處理器。
3. 使學生認知並了解當前應用於內燃機開發與研究中重要且先進的雷射診測光學、數值模擬分析與內燃機試驗。
2. 使學生充分了解內燃機系統之原理,包含燃料與空氣供應系統、點火系統、燃料與燃燒、潤滑與冷卻,以及廢氣後處理器。
3. 使學生認知並了解當前應用於內燃機開發與研究中重要且先進的雷射診測光學、數值模擬分析與內燃機試驗。
目錄
作者序
他人序
致謝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1. 簡介
1.0導讀與學習重點
1.1熱機
1.1.1熱機的定義
1.1.2熱機的種類
1.2引擎的發展趨勢
1.2.1內燃機的歷史
1.2.2內燃機的發展趨勢
1.3 常見內燃機的種類
1.3.1內燃機名詞解釋
1.3.2火星塞點火內燃機
1.3.3壓燃式內燃機
1.3.4溫克爾引擎
1.4認識內燃引擎-以一具V6汽油引擎為例
1.4.1總覽
1.4.2進氣系統
1.4.3燃料噴射系統
1.4.4 汽門、活塞、連桿、曲軸與凸輪汽門系統
1.4.5點火系統
1.4.6排氣系統
1.4.7引擎控制單元
1.4.8 其他周邊功能
1.5本章小結
1.6作業
2. 內燃機熱力學與循環
2.0導讀與學習重點
2.1熱力學重要觀念彙整
2.1.1 熱力系統與狀態函數
2.1.2 熱力學第零定律
2.1.3熱力學第一定律
2.1.4熱力學第二定律
2.1.5熵與可用能
2.1.6熱力學第三定律
2.1.7理想氣體與多變過程
2.2卡諾循環
2.3標準空氣循環
2.3.1奧圖循環
2.3.2狄賽爾循環
2.3.3艾金森循環/米勒循環
2.3.4布雷登循環
2.4本章小結
2.5作業
3. 燃料與空氣供應系統
3.0導讀與學習重點
3.1 汽油供應系統
3.1.1化油器
3.1.2 汽油歧管噴射系統
3.1.3 汽油缸內直噴噴射系統
3.2 柴油供應系統
3.2.1 直接噴射與非直接噴射
3.2.2 柱塞式噴射系統
3.2.2 高壓共軌式噴射系統
3.3 空氣供應系統
3.3.1 自然進氣與可變進氣系統
3.3.2 進氣增壓
3.4本章小結
3.5作業 85
4. 點火系統
4.0導讀與學習重點
4.1 引燃基本認知
4.1.1 自我引燃
4.1.2點火引燃
4.2火星塞原理與構造
4.3 點火系統種類
4.3.1 火花形成原理
4.3.2 現代點火系統
4.4本章小結
4.5 作業
5. 燃料與燃燒科學
5.0導讀與學習重點
5.1燃燒科學
5.1.1 燃燒基本簡介
5.1.2 化學當量
5.1.3 絕熱火焰溫度
5.1.4 預混火焰與擴散火焰
5.1.5 火花點火引擎中的燃燒
5.1.6 壓燃式引擎中的燃燒
5.2傳統燃料性質與種類
5.2.1 內燃機燃料的主要分類與來源
5.2.2 主要燃料-汽油
5.2.3 柴油
5.2.4 煤油
5.2.5 天然氣與液化石油氣
5.3生質燃料
5.3.1 碳循環
5.3.2 生質酒精
5.3.3 生質柴油
5.4其他替代燃料
5.4.1 氫
5.4.2甲醇燃料
5.4.3 二甲醚燃料
5.4.4 生質熱裂解燃料
5.5本章小結
5.6作業
6. 廢氣後處理器
6.0 導讀與學習目標
6.1內燃機污染
6.1.1 火花點火式內燃機污染物特徵
6.1.2 壓燃式引擎污染物特徵
6.1.3 污染物對環境與人類的影響
6.2觸媒
6.2.1 觸媒原理
6.2.2 觸媒製備
6.3後處理器系統
6.3.1 三元後處理器
6.3.2 SCR選擇性觸媒系統
6.3.3 DPF系統
6.4後處理器的鈍化
6.4.1熱退化
6.4.2觸媒毒化
6.4.3洗覆層脫失
6.5本章小結
6.6作業
7. 潤滑系統與冷卻系統
7.0 導讀與學習目標
7.1內燃機潤滑
7.1.1 摩擦的概念
7.1.2 內燃機中重要的摩擦
7.1.3 摩擦對內燃機性能的影響
7.1.4 潤滑系統的型式
7.2內燃機用潤滑油
7.2.1 基礎油
7.2.2 添加劑
7.2.3 潤滑油黏性與等級標準
7.2.4 潤滑油的未來發展
7.3內燃機冷卻系統
7.3.1 氣冷式冷卻系統
7.3.2 液冷式冷卻系統
7.3本章小結
7.4作業
8.內燃機循環數值分析與計算
8.0本章學習重點
8.1數值計算模型及方法
8.1.1 數值計算的優缺點
8.1.2 數值方法
8.2一維內燃機分析模型
8.2.1 單缸內燃機性能分析模型
8.2.2 可變氣門正時引擎分析模型
8.3三維噴霧分析模型
8.3.1 噴霧模型比對
8.3.2 定容積燃燒器數值計算
8.4三維內燃機分析模型
8.4.1 邊界條件設定
8.4.2 往復活塞式引擎分析案例
8.4.3 迴轉活塞式引擎分析案例
8.5本章小結
8.6作業
9.先進內燃機診測裝置與設施
9.0 導讀與學習目標
9.1 先進雷射光學診測系統
9.1.1 雷射視流法科技
他人序
致謝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1. 簡介
1.0導讀與學習重點
1.1熱機
1.1.1熱機的定義
1.1.2熱機的種類
1.2引擎的發展趨勢
1.2.1內燃機的歷史
1.2.2內燃機的發展趨勢
1.3 常見內燃機的種類
1.3.1內燃機名詞解釋
1.3.2火星塞點火內燃機
1.3.3壓燃式內燃機
1.3.4溫克爾引擎
1.4認識內燃引擎-以一具V6汽油引擎為例
1.4.1總覽
1.4.2進氣系統
1.4.3燃料噴射系統
1.4.4 汽門、活塞、連桿、曲軸與凸輪汽門系統
1.4.5點火系統
1.4.6排氣系統
1.4.7引擎控制單元
1.4.8 其他周邊功能
1.5本章小結
1.6作業
2. 內燃機熱力學與循環
2.0導讀與學習重點
2.1熱力學重要觀念彙整
2.1.1 熱力系統與狀態函數
2.1.2 熱力學第零定律
2.1.3熱力學第一定律
2.1.4熱力學第二定律
2.1.5熵與可用能
2.1.6熱力學第三定律
2.1.7理想氣體與多變過程
2.2卡諾循環
2.3標準空氣循環
2.3.1奧圖循環
2.3.2狄賽爾循環
2.3.3艾金森循環/米勒循環
2.3.4布雷登循環
2.4本章小結
2.5作業
3. 燃料與空氣供應系統
3.0導讀與學習重點
3.1 汽油供應系統
3.1.1化油器
3.1.2 汽油歧管噴射系統
3.1.3 汽油缸內直噴噴射系統
3.2 柴油供應系統
3.2.1 直接噴射與非直接噴射
3.2.2 柱塞式噴射系統
3.2.2 高壓共軌式噴射系統
3.3 空氣供應系統
3.3.1 自然進氣與可變進氣系統
3.3.2 進氣增壓
3.4本章小結
3.5作業 85
4. 點火系統
4.0導讀與學習重點
4.1 引燃基本認知
4.1.1 自我引燃
4.1.2點火引燃
4.2火星塞原理與構造
4.3 點火系統種類
4.3.1 火花形成原理
4.3.2 現代點火系統
4.4本章小結
4.5 作業
5. 燃料與燃燒科學
5.0導讀與學習重點
5.1燃燒科學
5.1.1 燃燒基本簡介
5.1.2 化學當量
5.1.3 絕熱火焰溫度
5.1.4 預混火焰與擴散火焰
5.1.5 火花點火引擎中的燃燒
5.1.6 壓燃式引擎中的燃燒
5.2傳統燃料性質與種類
5.2.1 內燃機燃料的主要分類與來源
5.2.2 主要燃料-汽油
5.2.3 柴油
5.2.4 煤油
5.2.5 天然氣與液化石油氣
5.3生質燃料
5.3.1 碳循環
5.3.2 生質酒精
5.3.3 生質柴油
5.4其他替代燃料
5.4.1 氫
5.4.2甲醇燃料
5.4.3 二甲醚燃料
5.4.4 生質熱裂解燃料
5.5本章小結
5.6作業
6. 廢氣後處理器
6.0 導讀與學習目標
6.1內燃機污染
6.1.1 火花點火式內燃機污染物特徵
6.1.2 壓燃式引擎污染物特徵
6.1.3 污染物對環境與人類的影響
6.2觸媒
6.2.1 觸媒原理
6.2.2 觸媒製備
6.3後處理器系統
6.3.1 三元後處理器
6.3.2 SCR選擇性觸媒系統
6.3.3 DPF系統
6.4後處理器的鈍化
6.4.1熱退化
6.4.2觸媒毒化
6.4.3洗覆層脫失
6.5本章小結
6.6作業
7. 潤滑系統與冷卻系統
7.0 導讀與學習目標
7.1內燃機潤滑
7.1.1 摩擦的概念
7.1.2 內燃機中重要的摩擦
7.1.3 摩擦對內燃機性能的影響
7.1.4 潤滑系統的型式
7.2內燃機用潤滑油
7.2.1 基礎油
7.2.2 添加劑
7.2.3 潤滑油黏性與等級標準
7.2.4 潤滑油的未來發展
7.3內燃機冷卻系統
7.3.1 氣冷式冷卻系統
7.3.2 液冷式冷卻系統
7.3本章小結
7.4作業
8.內燃機循環數值分析與計算
8.0本章學習重點
8.1數值計算模型及方法
8.1.1 數值計算的優缺點
8.1.2 數值方法
8.2一維內燃機分析模型
8.2.1 單缸內燃機性能分析模型
8.2.2 可變氣門正時引擎分析模型
8.3三維噴霧分析模型
8.3.1 噴霧模型比對
8.3.2 定容積燃燒器數值計算
8.4三維內燃機分析模型
8.4.1 邊界條件設定
8.4.2 往復活塞式引擎分析案例
8.4.3 迴轉活塞式引擎分析案例
8.5本章小結
8.6作業
9.先進內燃機診測裝置與設施
9.0 導讀與學習目標
9.1 先進雷射光學診測系統
9.1.1 雷射視流法科技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