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愛與引導在教育的實踐:12個幫助孩子發展歸屬、信心、貢獻的教育現場故事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開學季特談價惠JBL耳機68折起、溫控快煮杯結帳驚喜價↓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給所有老師、家長與孩子的勇氣之書。
老師們,我們給你突破挫折的力量與技巧;
家長們,我們看見你的孩子的沮喪與渴求。
誕生在某個家庭的孩子,帶著外顯的頭痛行為來到學校,遇見老師「你」。
孩子渴望老師能穿透他的外顯行為,看見他心中的渴求。
孩子憤怒,因為他不被了解;孩子灰心,因為覺得自己對團體沒有貢獻。
每個孩子都有能力,只是有的被用錯了地方,他們需要被引導、需要轉向。
本書作者群是熱愛輔導工作的教師,也是認同阿德勒學派理念的教學現場工作者。他們跟所有老師一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備感挫折與煩惱,但他們同時感到心疼,心疼受困的孩子們,並且想方設法,幫助孩子得到關懷得到愛,進而可以幫助孩子愛自己、愛別人,長出能力,看到自己的價值,對群體有貢獻。
透過12個在教育現場真實發生的故事,我們看到老師們面對這些「傷心」的孩子時,用愛與引導,一步步引領著孩子走出困境,他們是甚麼樣的孩子呢?
.身陷看不見光的原生家庭中,看不到未來人生的孩子。
.一溜煙逃出學校讓老師追著跑,寫字只會畫圈圈的孩子。
.全身長著堅硬的刺,內心疲累又脆弱的孩子。
.慣於偷竊,與他人起衝突,一失控連老師都攻擊的孩子。
.在原生家庭中被輕視,在學校中罵髒話、破壞公物的孩子。
.自閉症,放棄學習,失去生命動力的孩子。
.不斷挑戰老師,甚至喝斥老師閉上嘴的噴火龍孩子。
.眼神和肢體散發著不安與戒備,在人際關係中受挫的孩子。
.自我中心,不懂同理他人的孩子。
.在上課中刻意搗亂、發出聲音的孩子。
.一被碰觸到身體就攻擊對方,情緒管理能力不佳的孩子。
.從原生家庭中得不到關愛,在網咖之間流連的孩子。
不管是老師還是身為家長的你,是否也曾經或正在面對著這樣的孩子?本書運用「我訊息」、「同理」、「精心時刻」、「團體討論」、「鼓勵」……等技巧,期待能帶給你面對課題時溫和而堅定的勇氣,陪伴孩子成長,幫助孩子培養社會情懷,雙手握滿信心。
影音介紹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李佳燕(家庭醫師、「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發起人)
李崇建(親子作家)
許芯瑋(DFC 臺灣發起人)
曾文志(「阿德勒諮商、正向心理與復原力、認真玩」實驗室主持人)
曾端真(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退休教授)
張麗慧(財團法人MOXA心源教育基金會秘書長)
彭菊仙(親子作家)
溫美玉(國立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教師)
楊俐容(親職教育專家)
楊瑞珠(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理事長)
劉安婷(「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創辦人)
顏美雯(花蓮縣KIST三民國小教師)
◎真心推薦
本書中的故事,每位老師都充分展現阿德勒學說中最重要的核心價值──社會情懷。──曾端真(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退休教授)
這十二位老師為孩子所做的一切,讓人感動。──李佳燕(家庭醫師、「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發起人)
透過十二篇動人、真摯的真實故事,除了欽佩這些老師,更不斷提醒自己要練習看透孩子表象讓我們抓狂的行為。──許芯瑋(DFC 臺灣發起人)
阿德勒說:「老師是孩子的遲來父母。」在老師們愛與引導之下看到孩子學習蛻變與成長,希望MOXA心源教育基金會的拋磚引玉,讓更多老師和家長重視與學習如何與孩子共處,讓台灣的善與美長存。──張麗慧(財團法人MOXA心源教育基金會秘書長)
想讓自己成為孩子心靈成長的工程師,阿德勒絕對是你該追隨的導師及典範。──溫美玉(國立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教師)
書中充滿希望的曙光,就在教育愛中蔓延開來。──顏美雯(花蓮縣KIST三民國小教師)
目錄
導論 愛與引導:孩子,因為我在乎你──吳毓瑩
故事1:等待生命的曙光──張燕婷
故事2:湯姆成長記──蘇幼良
故事3:刺蝟小孩──郭慧萱
故事4:絕處逢生找勇氣──陳書悉
故事5:以父母般的愛,擦亮每顆小星星──陳俞芳
故事6:陪你走過低谷,為你添加勇氣──吳淑妤
故事7:如何關上小火龍的噴火開關──王麗淑
故事8:用鼓勵點亮孩子的生命──陳凱莉
故事9:這是甚麼樣的班啊?從自我到照顧別人──蘇玉梅
故事10:打開心內窗──蔡艾倫
故事11:不管狂風暴雨,我願意大手牽小手──張慧豐
故事12:水濂洞大王遇到阿德勒──王震宇
結語 為兒童學習而教:小學教師的輔導實作經驗分享──吳淑禎.郭慧萱
序/導讀
愛與引導:孩子,因為我在乎你
仔細讀十二位老師引導孩子成長的故事,我看到了老師的頭痛,老師的挫折。我也看到老師的愛,老師的堅持。慧萱老師說:
「我碰過幾個像小威一樣的刺蝟男孩,一開始心總被他們扎得好疼,漸漸地,我窺見到他們脆弱易感的心靈其實滿是傷痕。」
淑妤老師說:
「面對一個本應該充滿活潑朝氣的年紀,卻已經放棄學習的小力,我的心裡感到十分惋惜和心疼,此時,我默默的給了自己一個期許,希望自己努力嘗試各種方法協助小力和他的父母,於是我告訴小力媽媽,我們可以一起努力把小力帶起來。」
老師何以頭痛?老師其實是心痛。心疼孩子的困境,心疼孩子受困的心情,心疼孩子的能力錯用在別的地方。
老師何以挫折?震宇老師說:
「我無法每天帶他回家,但我知道他會流連網咖。」
老師努力了,可是看不到成果;老師口苦,可能孩子聽不下去;老師婆心,可是常常枉費;老師拉入資源尋找合作,可是人人都有自己解決不完的煩惱。麗淑老師說:
「放學後,我獨自在教室整理一些雜物,滿腦子都是方才對話的場景和滿心的疑問,這股思緒迴盪在我的腦海中持續了整個周末,不斷地想著:這是甚麼樣的孩子啊?他是故意要挑戰我的嗎?這樣的話我該讓他挑戰嗎?我有辦法面對這個孩子嗎?」
這樣的煩惱,必也迴盪在您的心中,久占而不去。可是,我也相信,老師心中除了煩惱之外,也有一個堅定的目標──我如何讓孩子得到關懷得到愛,在教室裡有歸屬感,而可以愛自己,愛別人,長出能力,與社群合作,為群體貢獻。
是這些目標,讓我們堅持,還要堅持,繼續堅持。我們永遠希望自己能夠為社會培育人才。書悉老師向欺負嘉嘉的阿德說:
「你常常幫忙做事,有很強的修理能力,班上好多東西你都幫忙修好了;你掃廁所時,很有耐心。……你是老師最好的幫手,也是老師最在意的寶貝,老師很希望看到你進步的表現。老師想請你幫忙,嘉嘉也是班上的同學,老師也要照顧她,不希望班上任何一個人受傷或難過。嘉嘉是女生,但她跟你的姊姊沒關係,我們要溫柔的跟她相處,老師不希望你把她當出氣筒,如果你之前做了不禮貌的事,老師希望你想一想,找機會跟她道歉,並改過不要再做,好嗎?」
這段話很長,書悉老師摟著阿德,一字一句告訴阿德,眼睛看著阿德。讓阿德知道,老師在乎他,愛他;幫阿德看到自己的能力與對班上的貢獻;期待阿德與老師一起合作完成一個心願,不希望班上有同學受傷或難過。
幼良老師對於孩子要負責任好好上學,也很堅定絕不妥協。幼良老師說剛教到升上高年級的湯姆時,他陸續用一些藉口想請假叫媽媽來接他,有時是說要看醫生,有時說忘記帶東西要回家去拿,甚至連媽媽也幫他找藉口,說醫生打電話來要孩子回診。但幼良老師問得很詳細,包括確定是哪家診所,心裡也在OS:「說實在的,我活了幾十年,幾乎從沒聽過有診所醫生會親自打電話叫病人回診的。」老師熱心告訴媽媽,如果真要請假,哪幾節是導師自己的課可以請,幼良老師會另外找時間幫孩子個別補課,但是接下來是英文科老師任課,就一定要回來上課,以免進度落後。媽媽不悅地說,還要再送湯姆回來很麻煩,不如不要請假。
幼良老師這樣鐵頭地堅持下,媽媽試了好幾次之後,湯姆和媽媽最後也打消請假的念頭了。
老師心中有著深深的期待,俞芳老師說:
「永遠不要放棄孩子!他不是壞,只是有些事情還沒學好;他不是懶,只是需要有人拉他一把;他不是笨,只是要給他時間成長。」
慧豐老師允許孩子的慢,而在慢中,看到孩子的改變:
「後來,小強遇到自己不能接受的狀況,漸漸地,他的反應是趴在桌子上,可以自己調整情緒,而不是馬上打人。」
帶著具體的目標與絕不放棄的期待,我們彼此激勵,安慰彼此的心痛,給彼此力量,尋找方法。
幼良老師剛教到高年級的湯姆時,他寫字只會敷衍的畫橢圓形圈圈,如今進步到幾乎百分之百認識國語課本全篇文章;國語也由60分提升到90分以上的程度。從湯姆四下轉學的原校調來幼良老師學校的謝老師說,以前在原校看到湯姆,印象中的他總是畏縮在一旁,羨慕地看著別人玩耍,但現在充滿自信,還擔任糾察隊,謝老師好驚訝。
帶著具體的目標與絕不放棄的期待,我們彼此激勵,安慰彼此的心痛,給彼此力量,尋找方法。我們都只是平凡的老師,我們的故事也沒有完美的結局,常常也是懸在那兒,不知何時孩子會有新的狀況。如同我們自己,在人生路上,也是走走停停,好好壞壞,塗塗抹抹,圈圈叉叉,因而面對孩子,有時候也很像是看到小時候還沒找到連結關係的自己。我們思索,如何找一個好方法,引導孩子長大,也引導我們自己的專業成長。
於是,在MOXA心源教育基金會的號召下,我們在一起研讀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藉由阿德勒大師以及後繼學者的智慧之言與實踐策略,我們在自己的家庭親密關係中,以及在學校的師生關係中,親身體驗與行動。數一數歲月,至今也有五年了。這五年來,我們從密集的兩年工作坊,到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各自組團進行小型工作坊。一步一腳印,咸信這一切學習,沒有其他方法,惟有一點一滴在現場脈絡中,自己親身實踐體會與修改,才能整合入自己的身心靈中,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導論全文請見原書)
文◎吳毓瑩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相關商品
親子共讀「阿德勒」:我要充滿勇氣又自信
綠豆粉圓爸遇見阿德勒的九堂教養課:別教孩子聽話,又教孩子別聽話!自我啟發從小灌溉,讓爸媽懂自己、
看見孩子的亮點:阿德勒鼓勵原則在家庭及學校中的運用
阿德勒愛與引導在教育的實踐:12個幫助孩子發展歸屬、信心、貢獻的教育現場故事
阿德勒的青少年教養課:引導孩子創造自信負責的未來
阿德勒的幼兒教養課:培養孩子面對挑戰的勇氣
阿德勒的父母成長課:全心接納,肯定孩子做自己
阿德勒不生氣的教養法 (媽媽不抓狂,孩子好好教)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