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老師,你也可以這樣做!校園法律實務與理念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95 380
    40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當教育碰上法律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從法律與教育專業的角度來探討校園問題的專書,給合十餘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律師、法官與學者,兼顧教育目的、法律理念與校園實務,嘗試化解校園中日益嚴重的緊張關係,並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培養現代法治社會的優良公民。

這是關心台灣法治教育的你,絕不容錯過的一本好書。

名人推薦

*從傳統師範教育走過來,雖然作者言之諄諄,但最大的閱讀障礙是「倫理」與「法治」的衝突,我們曾經熱切地追求校園民主,期待老師表達自己對專業的選擇和堅持,我們曾經深入探討教育經費的運用與分配,想讓它更透明、更充裕,如果校園裡不該有永不犯錯的校長,那麼教師當然也不必處處防衛。
吳忠泰/前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副理事長、前全國教師會理事長

*本書是法律人與教育人,針對校園學生輔導與管教問題的對話。具有法律專業背景的老師、律師、法官以及法學教授,從現行的法令規定,分析探討老師在校園中,常常實施的管教與輔導行為,其合法性的界線與應該注意的事項;具有教育專業知能的老師們,則以自己親身的實務經驗,從教育學的觀點,去思考這些輔導與管教行為的目的性與教育性,提出既合法又能達到教育目的的處理建議。
潘文忠/教育部部長

*本書雖非提出所有問題的解答,但卻是企圖從不同的角度,對於老師常面對的一些問題,提供些許可能的「魔法棒」或是「指南針」。
陳傳岳/前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董事長

*透過常見的校園問題來說明與校園有關的法律概念,一來不會讓人覺得法律文字的艱澀,二來更能感受到本書的實用與便利。
黃榮村/考試院院長、前教育部部長

*本書作者苦口婆心,為了要開導那些依賴體罰才會教學的教師,並讓教師了解自己真正的職責,作者群所切入的角度是站到教師的立場,替教師著想,並擔心教師不小心觸法,這些尤其讓人感動。
黃武雄/前台大數學系教授

*這本書的內容除了有針對特定問題回答的法律觀點與教育觀點之外,還有處理建議與延伸思考,內容相當地豐富多元,觸及許多與學生的校園生活有關的層面。
曾憲政/前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校長

*校園自主係依法才有自主權,教師在經師、人師諄諄教誨的「人治」長久洗禮之下,切莫忘記,「法治」乃教育鬆綁、校園民主化後之基本規範。
呂秀菊/前全國教師會理事長

作者

財團法人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

2003年,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與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台北律師公會共同組成「法治教育向下扎根特別委員會」,正式取得美國公民教育中心授權,在臺灣翻譯出版「民主基礎-權威、隱私、責任、正義」系列叢書,並開始培養種子律師到校園推廣相關理念和課程。

2006年,為擴大參與層面,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將「法治教育向下扎根」執行工作交棒。民間司改會即運用美國金士頓公司孫大衛先生之一部分捐款成立「法治教育向下扎根中心」,將金士頓公司期望用於人權、法治等相關教育推廣工作之捐款款項專款專用,持續深入在校園及社會推廣民主法治的理念。

2010年歲末,為回應社會各界的期待,並加速提升臺灣公民與民主法治教育的廣度與深度之理想。民間司改會、扶輪社、教育界、律師界,以長達一年多的時間,號召超過兩百多名的民間人士及單位共同捐助發起、籌備、並募集新台幣三千萬基金,於2011年12月正式成立了全國性的「財團法人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

我們深切期盼藉著「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的成立,凝聚更多元廣大的民間力量,讓我國的公民與民主法治教育邁向更嶄新精進的里程,推動全民共同參與打造及深耕我國公民與法治教育的基礎工程。期待在未來能更積極協助政府改革家庭、學校與社會的公民與法治教育,使其發揮應有的功能,讓公民與法治意識受到國人的重視與支持,進而真正提升臺灣社會的民主素養與內涵。

支持我們!捐款資訊│購書匯款
玉山銀行城東分行(808)
帳號:0048940000722
戶名:財團法人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
郵政劃撥:50219173
法治教育資訊網網址:http://www.lre.org.tw
http://www.facebook.com/clrefpo
信箱:civic@lre.org.tw
電話:(02)2521-4258

目錄

實務篇
  學生的隱私權與財產權(林佳範)
  一、老師,不要偷看!
  懲罰的極限(洪鼎堯)
  二、老師,不要打我!
  學校規範的正當性(高涌誠)
  三、老師,你管我!
  校園中的性、謊言與暴力攻擊(黃旭田)
  四、老師,我有了!
  學校與警察、司法機關的協調互動(張澤平)
  五、老師,條子來了!

理念篇
  一、憲法的原理原則與教師的輔導管教(林佳範)
  二、老師輔導管教的法律基礎(黃旭田)
  三、教育改革潮流下的校園民主、法治與人權保障(林孟皇)
  四、權威、隱私、責任與正義(張澤平)
  五、 綁手綁腳?──淺論教師輔導與管教行為之規範與教育部所訂定之「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林佳範)
  六、老師,你也可以這樣做!──淺論對霸凌的認識與對策(林佳範)
  七、如何看待釋字第684號解釋(黃旭田)

序/導讀

五版序,寫在釋字第784號解釋作成之後
黃旭田/財團法人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董事


《老師,你也可以這樣做!》初版至今已逾十五年,四版至今也逾八年。二十多年前我們開始接觸校園內的老師,注意到老師們會對於輔導管教學生的分寸感到困擾,於是我們嘗試以Q&A的方式提供老師們思考:「何者應為」、「何者可行」、「何者不可行」,初版問世後迄今我有二個欣慰、二個遺憾。

第一個欣慰是,這本書至今共發行四版41刷;合計逾42,000冊,以銷售成績來說,讀者們肯定了我們幫助老師的初心。

第二個欣慰是,教育部在96年6月22日發布修正的「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下稱注意事項)內容非常詳細,且處理的問題相當貼近實務現場,應該多少有受到本書的影響。如果把注意事項想成「教科書」,那本書就像「參考書」,而有趣的是參考書還比教科書先問世,但無論如何,如果能夠合併閱讀,相信老師們會更有收獲,在教學現場更有自信。

而第一個遺憾是,本書拋磚引玉後,十多年來迄今市場上仍沒有看到與我們類似、兼顧理論與實務的輔導與管教參考書籍,不免有幾分孤寂感。

另一個遺憾是,前述注意事項發布至今也已十多年,但我個人在全台各地演講,仍然發現多數老師並未注意到自己的學校早已經依據前揭注意事項訂有相關辦法,顯然無論師資培育乃至教師在職進修,在這方面仍有不足。

四版迄今,司法院的大法官們繼釋字第684號解釋後,又在去(108)年10月作出釋字第784號解釋,變更了釋字第382號解釋的見解,大法官們宣示「各級學校學生認其權利因學校之教育或管理等公權力措施而遭受侵害時, 即使非屬退學或類此處分,亦得按相關措施之性質,依法提起相應之行政爭訟程序以為救濟,無特別限制之必要」。簡言之,得尋求行政救濟的主體不再只是釋字第684號的大學生;受保障的權利範圍也不限於釋字第382號所指涉的「退學或類此處分」這類重大影響「學生受教育的權利」之情形。今後凡是學生認為其權利在教育場域內受公權力措施侵害都能尋求司法救濟。釋字第784號解釋問世後,學生的權利保護大致已經與一般人相當。

當然,有些老師會質疑是不是將來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有「被告」的風險?其實老師們不必擔心,大法官也指出「學校基於教育目的或維持學校秩序,對學生所為之教育或管理等公權力措施(例如學習評量、其他管理、獎懲措施等),是否侵害學生之權利,則仍須根據行政訴訟法或其他相關法律之規定,依個案具體判斷,尤應整體考量學校所採取措拖之目的、性質及干預之程度,如屬顯然輕微之干預,即難得構成權利之侵害。」、「又即使構成權利之侵害,學生得據以提起行政爭訟請求救濟,教師及學校之教育或管理措施,仍有其專業判斷餘地,法院及其他行政爭訟機關應予以較高之尊重,自不待言」。

換言之,校園內師生間許多瑣瑣碎碎的互動,如果只是「顯然輕微的干預」,並不會構成對學生的權利侵害,也就是「告不成啦!」另外法院對學校或老師的做法(措施)是要給予較高的尊重的,即使不是顯然輕微的干預,要法院認定學校不當侵害學生的權利,也沒有那麼簡單。

總而言之,我們樂見司法救濟的大門無差別地為學生打開,但也理解全國數百萬計的師生間無時無刻都有互動關係,客觀上也不可能事事成為司法爭訟的標的。否則不要說是司法機關無法負荷,客觀上也恐怕會造成教育現場寸步難行。

然而究竟應面對釋字第784號解釋?我個人有以下的建議:

一、老師們還是要思考「為何要管?為何要這樣管?」每一個輔導管教學生的措施一定是為某一個教育目的;另一方面,即使「師出有名」,還是要合乎法治國比例原則、平等原則、人性尊嚴的尊重等種種要求,而具體的做法建議大家多檢閱教科書(各校的辦法)與參考書(本書)。

二、老師的輔導管教準據除了專業判斷,也常涉及校規,像釋字第784 號解釋所處理的案例就涉及學校的成績評量辦法,因此學校也應該藉由學生參與有關學生權益(學生學業、生活輔導、獎懲等)規章之會議,來使校規更合法合理,師生間的衝突與摩擦自然會減少,這也就是《高級中等教育法》第55條制定之目的:
《高級中等教育法》第55條
高級中等學校為維護學生權益,對學生學業、生活輔導、獎懲有關規章研訂或影響其畢業條件之會議,應由經選舉產生之學生代表出席;其人數由各校校務會議定之。

三、如果一旦有學生認為權利(益)受侵害,學校應該儘可能在學校內予以處理。如果未來每個學校校內的「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能夠發揮作用, 就不會有多少案件還要走入法院,《高級中等教育法》第54條制定目的即在此,其實《大學法》第33條第4項、第33條之1、第33條之2及《國民教育法》第20條之1第2項、第3項也早有類似的規定。目前校園現場,有些老師會抱怨家長常找民意代表來對學校施壓,其實換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正式的申訴程序有效,家長又何必去找民意代表?

我們希望藉由學生在校內的參與,師生間都能更講理、衝突也能大幅減少。又即使仍有歧見,學生申訴制度也能發揮功能,那麼「友善校園」才能真正落實,而釋字第784號所肯認的學生權利保障,也許不一定要走進法院就能夠達成了。

本書本次再版承蒙辛佩羿律師、林佳範教授、林孟皇法官、林煜騰律師、張澤平律師、陳端峰老師及劉金玫律師等悉心將近年相關法規修正配合調整文字,希望能讓本書持續陪伴老師們於工作之中。(民國109年7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522113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48
    • 商品規格
    • 23*17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10/01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