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勝利更重要的事:諮商心理師陪你看見運動員成長路上的挑戰與機會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 長期關注台灣本土運動員職涯與福祉,諮商心理師曾凱翎的第一手記錄
★ 罕見大量整理及收錄眾多運動員的職涯、成長的奮鬥經驗
「我的孩子有運動天賦,但我該讓他/她踏上職業運動員這條路嗎?」
「我的孩子在運動方面表現出色,如果想幫助他/她成為職業運動員,要付出哪些努力呢?」
「如果走職業運動員生涯,就要放棄讀書嗎?」
「萬一……怎麼辦?」
一直是運動迷的曾凱翎諮商心理師,始終思考著如何能利用自己的專業,為台灣的體壇、運動選手們盡一分力,而這份念想也促成了她從2020年起,訪談並記錄下許多領域選手的心路歷程:
「自二○二○—二○二四的五年期間,共完成訪談文章69篇,訪談選手的運動專長項目涵蓋桌球、籃球、拳擊、田徑、保齡球、擊劍等,每一篇訪談都是自己親自採訪,無論是用面對面、電話、通訊文字往來等,感謝選手們的信任與願意提供自己珍貴的生命故事,每一次撰寫都是一次心靈饗宴,彷彿間接參與了選手們的人生。」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每一個奪牌的運動員背後,除了天賦與龐大的努力,家長、教練的付出與協助,甚至是民間友人、企業的支持,都是他們運動生涯得以前行不可或缺的一環。
作者從運動員及家長的思路與掙扎出發,忠實呈現運動員們的聲音,是臺灣所有關心運動發展與未來的人,都值得了解的幕後故事。
★ 罕見大量整理及收錄眾多運動員的職涯、成長的奮鬥經驗
「我的孩子有運動天賦,但我該讓他/她踏上職業運動員這條路嗎?」
「我的孩子在運動方面表現出色,如果想幫助他/她成為職業運動員,要付出哪些努力呢?」
「如果走職業運動員生涯,就要放棄讀書嗎?」
「萬一……怎麼辦?」
一直是運動迷的曾凱翎諮商心理師,始終思考著如何能利用自己的專業,為台灣的體壇、運動選手們盡一分力,而這份念想也促成了她從2020年起,訪談並記錄下許多領域選手的心路歷程:
「自二○二○—二○二四的五年期間,共完成訪談文章69篇,訪談選手的運動專長項目涵蓋桌球、籃球、拳擊、田徑、保齡球、擊劍等,每一篇訪談都是自己親自採訪,無論是用面對面、電話、通訊文字往來等,感謝選手們的信任與願意提供自己珍貴的生命故事,每一次撰寫都是一次心靈饗宴,彷彿間接參與了選手們的人生。」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每一個奪牌的運動員背後,除了天賦與龐大的努力,家長、教練的付出與協助,甚至是民間友人、企業的支持,都是他們運動生涯得以前行不可或缺的一環。
作者從運動員及家長的思路與掙扎出發,忠實呈現運動員們的聲音,是臺灣所有關心運動發展與未來的人,都值得了解的幕後故事。
目錄
作者序
序曲
第一章 是什麼讓我們義無反顧?-投入體育的動機
1. 不喜歡讀書/學習成績不好
2. 學校社團
3. 喜愛這項運動/有興趣
4. 被發現運動細胞良好
5. 父母或親人是運動員/運動愛好者
6. 加入球隊的福利:經濟、升學
7. 家裡遭逢變故
第二章 舐犢情深-運動員父母所扮演的角色
1. 對未來前途的擔心
2. 踏入體育世界後,父母轉為支持
3. 父親就是教練
第三章 愛拚才會贏-為了夢想遠赴他鄉訓練
1. 思鄉情緒
2. 對成功的渴望
第四章 一分耕耘不一定有一分收穫-要成功的付出超乎旁人想像
1. 沒有假期
2. 嚴格的訓練方式
3. 專業訓練是一種極度自律的過程
4. 堅強的意志力是必需品
5. 學業也不能放棄
6. 為了幫助家中經濟
第五章 到底是走還是留下?-競技成績陷入低潮
1. 臨門一腳總踢不進
2. 心理的迷茫與無助
3. 再不行就回去讀書吧!
4. 身體的限制
第六章 傷痕累累-運動員造成傷病的原因
1. 為了成績訓練過度
2. 車禍
3. 生病
4. 動作不標準
第七章 關鍵時刻的一擊-走上巔峰的致勝心態
1. 大量練習收獲信心
2. 心態放鬆
3. 安心的場外指導
4. 相信自己/堅強的信念
5. 持續讀書進修
第八章 轉身之後-退役後的規劃
1. 從球員到成為教練
2. 從球員到成為教師
3. 從球員到成為國營企業員工
4. 從球員到企業老闆
第九章 貴人相助-選手感念在心
1. 教練/老師無悔的付出
2. 隊上職員、隊友及前輩的協助
3. 家人的支持
終章
序曲
第一章 是什麼讓我們義無反顧?-投入體育的動機
1. 不喜歡讀書/學習成績不好
2. 學校社團
3. 喜愛這項運動/有興趣
4. 被發現運動細胞良好
5. 父母或親人是運動員/運動愛好者
6. 加入球隊的福利:經濟、升學
7. 家裡遭逢變故
第二章 舐犢情深-運動員父母所扮演的角色
1. 對未來前途的擔心
2. 踏入體育世界後,父母轉為支持
3. 父親就是教練
第三章 愛拚才會贏-為了夢想遠赴他鄉訓練
1. 思鄉情緒
2. 對成功的渴望
第四章 一分耕耘不一定有一分收穫-要成功的付出超乎旁人想像
1. 沒有假期
2. 嚴格的訓練方式
3. 專業訓練是一種極度自律的過程
4. 堅強的意志力是必需品
5. 學業也不能放棄
6. 為了幫助家中經濟
第五章 到底是走還是留下?-競技成績陷入低潮
1. 臨門一腳總踢不進
2. 心理的迷茫與無助
3. 再不行就回去讀書吧!
4. 身體的限制
第六章 傷痕累累-運動員造成傷病的原因
1. 為了成績訓練過度
2. 車禍
3. 生病
4. 動作不標準
第七章 關鍵時刻的一擊-走上巔峰的致勝心態
1. 大量練習收獲信心
2. 心態放鬆
3. 安心的場外指導
4. 相信自己/堅強的信念
5. 持續讀書進修
第八章 轉身之後-退役後的規劃
1. 從球員到成為教練
2. 從球員到成為教師
3. 從球員到成為國營企業員工
4. 從球員到企業老闆
第九章 貴人相助-選手感念在心
1. 教練/老師無悔的付出
2. 隊上職員、隊友及前輩的協助
3. 家人的支持
終章
序/導讀
我是一個超級熱愛桌球的發燒友,記得最瘋狂的一次是外面下著滂沱大雨還騎摩托車到一小時路程外的球場打球,好不容易跋山涉水到了目的地,沒想到迎接我的不是熟悉的乒乓球聲響,而是一片漆黑的寧靜,因為下雨天沒有人來打球,所以燈全是暗的,但即使如此也沒有澆熄我的熱情,那時完美的詮釋了,「我只要不在球場,就是在前往球場的路上」這句話。
家裡的爸媽、舅舅、外公都會打桌球,小時候回南部外婆家,那裡有球桌,大夥兒還會相約比賽,上場廝殺一番,耳濡目染之下,我也能有模有樣地打上兩球,記得小學畢業時,小舅舅還將他當年國小校隊比賽用的球拍送給我,我對桌球的熱情也一直延續下去。
本書所引用選手們的訪問部分,來自於我撰寫在個人粉絲專頁——曾凱翎.諮商心理師的「運動員的故事」系列。「運動員的故事」源起於二○二○年一個平凡的晚上,那天突然想著我這麼喜歡打桌球,那能不能為這項運動做一點事?
當時我是學校乙組桌球隊的球員,因為訓練場地一樣的關係,會接觸到科班出身的桌球甲組選手。聊天過程中,他們分享從小學到高中一路接受專業訓練的甘苦談,這些內容都讓我感受到成為一名運動員有多麼不容易、中間要吃過多少苦,比方為了訓練要與家人分離、碰到身體傷病影響運動成績、再怎麼拚命都沒辦法選上國手的種種心路歷程。他們回憶過往,講述時雖然雲淡風輕,但當年身歷其境可是痛苦萬分,憑著自己的意志力與親友鼓勵才挺了過來。
每一位選手的成長歷程都彌足珍貴,他們的生命裡充斥著對目標的追尋與不放棄,同時也犧牲了許多一般孩童有的玩樂時光與家人的陪伴相處;聽完他們的故事,我覺得這樣的人生經歷不應該隨著時間而被掩埋遺忘,也因為這樣的起心動念,開始了採訪運動員的旅程。
自二○二○—二○二四的五年期間,共完成訪談文章六十九篇,訪談選手的運動專長項目涵蓋桌球、籃球、拳擊、田徑、保齡球、擊劍等,每一篇訪談都是自己親自採訪,無論是用面對面、電話、通訊文字往來等,感謝選手們的信任與願意提供自己珍貴的生命故事,每一次撰寫都是一次心靈饗宴,彷彿間接參與了選手們的人生。
記得有次訪問,選手表露了多年前自己總在比賽最接近勝利的時候滑鐵盧,難掩心中遺憾與對球隊的抱歉,當年的教練在網路上看到後分享在自己的臉書,並在留言處給予這位選手溫暖回應與鼓勵,師徒之間的溫馨對話是我撰寫文章時意想不到也很感動的部分。
另外有次在高鐵上整理選手的訪問,內容提到這名運動員的母親在他國手選拔前過世,為了實現與媽媽在病床前最後的約定——拿下成人國手資格,他強忍悲痛,在場上的每一次得分都代表著母親對自己的期盼,最終脫穎而出。
「手持獎狀,卻已沒了最熟悉的人替自己鼓掌。
完成了約定,媽媽卻已經不在了……」
編輯到此我不禁潸然淚下,可以感受到選手對母親的思念與失去至親的遺憾。這位運動員能在悲痛中勇敢站起來接受殘酷比賽的競爭,我想更多的是想回報對媽媽的愛,讓母親在天上也能為他感到驕傲。
雖然做這些訪談需要耗費許多心力,也沒有任何報酬,但我的內心卻是充實溫暖的,有太多在訪談過程中所擁有的感動無法在這裡一一細數,但將運動員的生命故事靠著文字留下,讓大眾能更了解選手的成長過程,我覺得很開心。
最後,請大家跟我一起隨著這本書,一起進入選手們的生命世界吧!
家裡的爸媽、舅舅、外公都會打桌球,小時候回南部外婆家,那裡有球桌,大夥兒還會相約比賽,上場廝殺一番,耳濡目染之下,我也能有模有樣地打上兩球,記得小學畢業時,小舅舅還將他當年國小校隊比賽用的球拍送給我,我對桌球的熱情也一直延續下去。
本書所引用選手們的訪問部分,來自於我撰寫在個人粉絲專頁——曾凱翎.諮商心理師的「運動員的故事」系列。「運動員的故事」源起於二○二○年一個平凡的晚上,那天突然想著我這麼喜歡打桌球,那能不能為這項運動做一點事?
當時我是學校乙組桌球隊的球員,因為訓練場地一樣的關係,會接觸到科班出身的桌球甲組選手。聊天過程中,他們分享從小學到高中一路接受專業訓練的甘苦談,這些內容都讓我感受到成為一名運動員有多麼不容易、中間要吃過多少苦,比方為了訓練要與家人分離、碰到身體傷病影響運動成績、再怎麼拚命都沒辦法選上國手的種種心路歷程。他們回憶過往,講述時雖然雲淡風輕,但當年身歷其境可是痛苦萬分,憑著自己的意志力與親友鼓勵才挺了過來。
每一位選手的成長歷程都彌足珍貴,他們的生命裡充斥著對目標的追尋與不放棄,同時也犧牲了許多一般孩童有的玩樂時光與家人的陪伴相處;聽完他們的故事,我覺得這樣的人生經歷不應該隨著時間而被掩埋遺忘,也因為這樣的起心動念,開始了採訪運動員的旅程。
自二○二○—二○二四的五年期間,共完成訪談文章六十九篇,訪談選手的運動專長項目涵蓋桌球、籃球、拳擊、田徑、保齡球、擊劍等,每一篇訪談都是自己親自採訪,無論是用面對面、電話、通訊文字往來等,感謝選手們的信任與願意提供自己珍貴的生命故事,每一次撰寫都是一次心靈饗宴,彷彿間接參與了選手們的人生。
記得有次訪問,選手表露了多年前自己總在比賽最接近勝利的時候滑鐵盧,難掩心中遺憾與對球隊的抱歉,當年的教練在網路上看到後分享在自己的臉書,並在留言處給予這位選手溫暖回應與鼓勵,師徒之間的溫馨對話是我撰寫文章時意想不到也很感動的部分。
另外有次在高鐵上整理選手的訪問,內容提到這名運動員的母親在他國手選拔前過世,為了實現與媽媽在病床前最後的約定——拿下成人國手資格,他強忍悲痛,在場上的每一次得分都代表著母親對自己的期盼,最終脫穎而出。
「手持獎狀,卻已沒了最熟悉的人替自己鼓掌。
完成了約定,媽媽卻已經不在了……」
編輯到此我不禁潸然淚下,可以感受到選手對母親的思念與失去至親的遺憾。這位運動員能在悲痛中勇敢站起來接受殘酷比賽的競爭,我想更多的是想回報對媽媽的愛,讓母親在天上也能為他感到驕傲。
雖然做這些訪談需要耗費許多心力,也沒有任何報酬,但我的內心卻是充實溫暖的,有太多在訪談過程中所擁有的感動無法在這裡一一細數,但將運動員的生命故事靠著文字留下,讓大眾能更了解選手的成長過程,我覺得很開心。
最後,請大家跟我一起隨著這本書,一起進入選手們的生命世界吧!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