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鄉村發展與農村治理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在全球關注農村發展議題的背景下,2009年4月24-25日,政治大學的中國大陸研究中心與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合辦了一場「兩岸鄉村發展與農村治理」的學術研討會。本書是在該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的基礎上,經過作者本人的修整後集結而成的。
本書共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就農村治理問題的綜合論述;第二部分乃針對農村合作組織的組成性質、發展模式及組織化成效進行探討;第三部分討論農業工業化及農村金融的制度與發展走向;第四部分則就兩岸所執行重要的農業政策,如興建農舍政策、災後重建政策、扶貧政策、農村學校整併等政策,進行了研析。本書的內容廣博且具深度,不但有理論的探討、制度的研析,並有實地的調查研究。可為讀者提供兩岸農村治理的經驗與績效,以供比較學習之用。
本書共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就農村治理問題的綜合論述;第二部分乃針對農村合作組織的組成性質、發展模式及組織化成效進行探討;第三部分討論農業工業化及農村金融的制度與發展走向;第四部分則就兩岸所執行重要的農業政策,如興建農舍政策、災後重建政策、扶貧政策、農村學校整併等政策,進行了研析。本書的內容廣博且具深度,不但有理論的探討、制度的研析,並有實地的調查研究。可為讀者提供兩岸農村治理的經驗與績效,以供比較學習之用。
目錄
第一篇 農村問題:農村發展總論
第一章 鄉土中國經濟基礎的「三農」與上層建築的「三治」(溫鐵軍)
第二章 農村土地商品化與國家農村治理治理想像—對台灣農村土地使用與所有權轉變的一個初步歷史分析(董建宏)
第三章 移植臺灣農會經驗 發展大陸綜合農協(楊團)
第二篇 農民組織與轉型
第四章 資本和部門下鄉與小農戶經濟的組織化道路——兼對專業合作社道路提出質疑(仝志輝、溫鐵軍)
第五章 當代中國大陸農村民間組織的發展模式初探—基於主導力量的視角(畢天雲)
第六章 中國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的新制度經濟學分析(施育曉)
第七章 中國農村合作組織與農民組織化成效:湖北Z縣專業合作社現況研究(于有慧)
第八章 農會是誰的?:戰後早期農會法令規範及其演變(1945-1974)(林寶安
第三篇 農業金融與工業化
第九章 從農業金融法之制定論台灣農業金融制度(丁文郁)
第十章 農村金融何去何從(李金珊)
第十一章 儀隴縣鄉村發展協會農村金融扶貧商業模式與村級扶貧互助合作組織建設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高向軍)
第十二章 戰後台灣糧食政策之轉變與農業的工業化(劉志偉)
第四篇 農村社會與人力
第十三章 台灣集村興建農舍政策施行成效之探討-以新竹縣為例(顏愛靜)
第十四章 災後重建政策與誘因排擠:以九二一地震後某社區營造集體行動為例(湯京平、黃詩涵、黃坤山)
第十五章 扶貧中的參與和治理(郭虹)
第十六章 中國大陸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的背景、目的、方式、成效、問題及對策-基於中西部地區6省區38個縣市177個鄉鎮的調查與分析(范先佐)
第十七章 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下二階段勞動力移轉之機遇與挑戰(施正屏)
第一章 鄉土中國經濟基礎的「三農」與上層建築的「三治」(溫鐵軍)
第二章 農村土地商品化與國家農村治理治理想像—對台灣農村土地使用與所有權轉變的一個初步歷史分析(董建宏)
第三章 移植臺灣農會經驗 發展大陸綜合農協(楊團)
第二篇 農民組織與轉型
第四章 資本和部門下鄉與小農戶經濟的組織化道路——兼對專業合作社道路提出質疑(仝志輝、溫鐵軍)
第五章 當代中國大陸農村民間組織的發展模式初探—基於主導力量的視角(畢天雲)
第六章 中國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的新制度經濟學分析(施育曉)
第七章 中國農村合作組織與農民組織化成效:湖北Z縣專業合作社現況研究(于有慧)
第八章 農會是誰的?:戰後早期農會法令規範及其演變(1945-1974)(林寶安
第三篇 農業金融與工業化
第九章 從農業金融法之制定論台灣農業金融制度(丁文郁)
第十章 農村金融何去何從(李金珊)
第十一章 儀隴縣鄉村發展協會農村金融扶貧商業模式與村級扶貧互助合作組織建設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高向軍)
第十二章 戰後台灣糧食政策之轉變與農業的工業化(劉志偉)
第四篇 農村社會與人力
第十三章 台灣集村興建農舍政策施行成效之探討-以新竹縣為例(顏愛靜)
第十四章 災後重建政策與誘因排擠:以九二一地震後某社區營造集體行動為例(湯京平、黃詩涵、黃坤山)
第十五章 扶貧中的參與和治理(郭虹)
第十六章 中國大陸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的背景、目的、方式、成效、問題及對策-基於中西部地區6省區38個縣市177個鄉鎮的調查與分析(范先佐)
第十七章 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下二階段勞動力移轉之機遇與挑戰(施正屏)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