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第之家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代理經銷 白象文化
目錄
◎第一章 關於威爾第之家
威爾第之家周邊地圖
威爾第之家是什麼?
什麼樣的人可以入住?
為何我能在二十多歲入住?
入住的費用是多少?
威爾第之家在哪裡?
內部是什麼樣子?
從穿堂到中庭/琴房/圖書室/交誼廳/食堂/
音樂廳/休閒娛樂室/個人房間/美髮沙龍/教會/居家療護區
威爾第之家的住戶介紹
第二章 威爾第之家日記
威爾第之家周邊地圖
威爾第之家是什麼?
什麼樣的人可以入住?
為何我能在二十多歲入住?
入住的費用是多少?
威爾第之家在哪裡?
內部是什麼樣子?
從穿堂到中庭/琴房/圖書室/交誼廳/食堂/
音樂廳/休閒娛樂室/個人房間/美髮沙龍/教會/居家療護區
威爾第之家的住戶介紹
第二章 威爾第之家日記
序/導讀
◎二〇一五年春天,我前往義大利國立米蘭威爾第音樂學院留學,學習聲樂。神奇的是,留學期間我所居住的地方,是一間養老院!更特別的是,這是一間只允許一流音樂家入住的特殊安養中心,可是獨步全球的創舉。這座獨特的安養中心,除了接納年長的音樂家外,最多還允許十六名在米蘭學習音樂的音樂院學生入住,我就是其中一名。音樂學院畢業前,我在這裡度過了一段求學時光。
回到日本後,一些對此感興趣的人士問我:「我們能不能在日本也成立一間類似『威爾第之家』(Casa Verdi)的養老院呢?」同時也針對這個話題邀請我去演講。這給了我一個契機,讓我開始思考「威爾第之家」與日本養老機構之間的差異。
我認為,威爾第之家的迷人之處在於,它對入住者的自由與自主性的尊重。但這樣的尊重也是來自於「一切責任皆由自己承擔」。換句話說,無論是因喝酒過量而發生萬一,還是夜晚獨自出外散步而回不了家,一切責任都必須自負。日本對於養老院的要求是,當入住者出事時,院方就必須負起責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要成立一間像威爾第之家這樣重視個人的自由與自主性的養老院,或許是相當難以實現的。
另一方面,威爾第之家有一個獨特之處──那就是,每位入住者都要扛著自己的音樂資歷,直到過世。成就非凡的著名音樂家,入住後仍會接受大量採訪,總是備受眾人矚目。而那些雖然通過審核入住,但退休前不太有名的音樂家,則終其一生都會感受到這種「關注度的差異」。如果他們住進一般的養老院,應該就不會在晚年生活中每天持續感受著這種退休前的成就落差。這間「音樂家專屬的安養中心」雖然看似夢幻,但其實也有著如此殘酷的一面。
我並不是想比較威爾第之家和日本養老院「孰優孰劣」,而是希望我的所見所聞,能讓大家從中找到可以借鑒的地方。因此,我決定公開自己入住期間的日記。這本書若能為正住在養老院的長者,乃至所有大眾的晚年生活帶來一些啟發,將是我的榮幸。
我覺得威爾第之家最棒的地方,就在於年長者與年輕人的共同生活。這裡能帶來大量的刺激與啟發,且大家彼此需要,進而感受到「家人的感情連結」。我由衷地感謝威爾第之家的「家人」,他們溫暖地迎接我,給了我一段無比珍貴的經歷。
當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的成員全都是音樂家時,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一群有著「音樂家」共同點的年長者與年輕人之間,又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本書將帶您走進驚奇聲不斷的威爾第之家日常,希望您會喜歡這段旅程。
回到日本後,一些對此感興趣的人士問我:「我們能不能在日本也成立一間類似『威爾第之家』(Casa Verdi)的養老院呢?」同時也針對這個話題邀請我去演講。這給了我一個契機,讓我開始思考「威爾第之家」與日本養老機構之間的差異。
我認為,威爾第之家的迷人之處在於,它對入住者的自由與自主性的尊重。但這樣的尊重也是來自於「一切責任皆由自己承擔」。換句話說,無論是因喝酒過量而發生萬一,還是夜晚獨自出外散步而回不了家,一切責任都必須自負。日本對於養老院的要求是,當入住者出事時,院方就必須負起責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要成立一間像威爾第之家這樣重視個人的自由與自主性的養老院,或許是相當難以實現的。
另一方面,威爾第之家有一個獨特之處──那就是,每位入住者都要扛著自己的音樂資歷,直到過世。成就非凡的著名音樂家,入住後仍會接受大量採訪,總是備受眾人矚目。而那些雖然通過審核入住,但退休前不太有名的音樂家,則終其一生都會感受到這種「關注度的差異」。如果他們住進一般的養老院,應該就不會在晚年生活中每天持續感受著這種退休前的成就落差。這間「音樂家專屬的安養中心」雖然看似夢幻,但其實也有著如此殘酷的一面。
我並不是想比較威爾第之家和日本養老院「孰優孰劣」,而是希望我的所見所聞,能讓大家從中找到可以借鑒的地方。因此,我決定公開自己入住期間的日記。這本書若能為正住在養老院的長者,乃至所有大眾的晚年生活帶來一些啟發,將是我的榮幸。
我覺得威爾第之家最棒的地方,就在於年長者與年輕人的共同生活。這裡能帶來大量的刺激與啟發,且大家彼此需要,進而感受到「家人的感情連結」。我由衷地感謝威爾第之家的「家人」,他們溫暖地迎接我,給了我一段無比珍貴的經歷。
當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的成員全都是音樂家時,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一群有著「音樂家」共同點的年長者與年輕人之間,又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本書將帶您走進驚奇聲不斷的威爾第之家日常,希望您會喜歡這段旅程。
試閱
◎
#威爾第之家是什麼?
米蘭,不僅是義大利經濟的核心城市,還有著赫赫有名的史卡拉歌劇院(Teatro alla Scala)、米蘭大教堂(Duomo di Milano)、AC米蘭足球俱樂部,以及達文西的名畫《最後的晚餐》。但你是否聽說過,在這座充滿藝術氣息的城市中,有一間全球獨一無二的安養中心──威爾第之家(Casa Verdi)?這個機構是義大利著名作曲家朱塞佩‧威爾第(Giuseppe Verdi,一八一三~一九〇一)所創立,只有一流的音樂家才有資格入住。威爾第是以歌劇《茶花女》、《阿依達》等作品聞名於世。「Casa」在義大利文中意為「家」,因此Casa Verdi就是「威爾第之家」。雖然大家習慣稱它為「Casa Verdi」,但它的正式名稱是「Casa di Riposo per Musicisti」(音樂家專屬的安養中心)。中文的「安養中心」可能會給人冷冰冰的感覺,但義大利文則是將安養中心稱作「退休之家」(Casa di Riposo),因此這樣的全名並不會給人冰冷的感覺。
威爾第之所以創立了威爾第之家,是因為他想要拯救那些將一生奉獻給音樂而孤單無依的前一流音樂家、以及在音樂舞台上大放異彩晚年卻過得顛沛流離的前一流音樂家。
威爾第本人在成名前,也曾經歷極度貧困的日子。當時,他心愛的妻子與兩個孩子因病去世,讓他落入人生的谷底。後來,他在許多人的幫助下終於獲得成功,成為聞名的歌劇作曲家。即使功成名就之後,他始終不曾忘記去關懷那些身處弱勢的人們。
可惜的是,威爾第並未親眼看到一九〇二年威爾第之家正式落成,就過世了。但在生前,他將這座機構稱作「最美的遺作」,並全程親自參與規劃。他向機構裡的工作人員留下這樣的囑咐:「不要稱呼入住者為『入住者』,要稱呼他們為『貴賓』(Ospiti)。」這句話充分展現了他的體貼,他希望工作人員無時無刻都能對入住者保有敬意。
我在威爾第之家裡,也都會稱年長的入住者們為「貴賓」。不過,本書中為了避免混淆,我將會使用「入住者」或「住戶」來稱呼他們。
此外,職業方面,在這裡為了表示敬意,無論一位音樂家是否仍活躍於舞台,大家都會以「鋼琴家」或「男高音」等等來稱呼對方,而不會稱對方為「前鋼琴家」或「前男高音」等。不過,為了便於讀者理解,本書有時仍會使用後者的表述方式。#什麼樣的人可以入住?
如今有七十多名長者(我入住時他們的年齡層是在七七~一〇六歲)居住在威爾第之家,他們都是通過審核,符合「前一流音樂家」的標準。不過,對於「音樂家」這個條件,他們看得比較寬鬆,就連歌劇導演,以及有在歌劇作品中登場過的芭蕾舞者,也被允許入住。至於什麼樣的程度才算是「一流」,則沒有明確的標準,評審方式似乎是既嚴格又曖昧,很有義大利的風格。
現在的規定是,通過審核的本人及其配偶可以入住。但在過去,甚至連子女與兄弟姊妹都能一起入住。這也是為什麼在我入住的時候,世界級指揮家卡洛斯‧克萊伯(Carlos Kleiber,一九三〇~二〇〇四年)的姊姊維若妮卡‧克萊伯(Veronika Kleiber,二〇一七年去世)也居住其中。
#為何我能在二十多歲入住?
威爾第之家原本有直接住在機構內的工作人員,但如今所有員工都改成了通勤,因此近年來,他們將多出來的房間,提供給被稱為「年輕音樂家」(Giovani musicisti)的學生。目前,學生入住者最多可達十六人(八名女性、八名男性),可以申請入住的只有米蘭史卡拉歌劇院學院(Accademia della Scala)、米蘭威爾第音樂學院(Conservatorio Giuseppe Verdi di Milano)和米蘭市立音樂學院(Civica Scuola di Musica Claudio Abbado)的學生。
大多數的年輕音樂家住戶,當然還是義大利人,不過,我入住時的成員相當國際化,除了我之外,還有德國人(聲樂家)、斯洛維尼亞人(豎琴演奏家)、埃及人(聲樂家)、南非人(長笛演奏家)、韓國人(鋼琴家),以及後來成為我的伴侶的墨西哥人(指揮家兼作曲家)。
當時正就讀米蘭威爾第音樂學院的研究所歌劇系的我,就這樣以「年輕音樂家」的身分,在二十幾歲時住進了這座安養中心。
#入住的費用是多少?
威爾第之家剛創立時,可以讓人免費入住,因為當時不但有作曲家威爾第的著作權收入,還有這項建設計畫的支持者提供的大量捐款。如今,入住者則需繳交自身年金的百分之八十作為居住費用。每個人的年金收入不同,因此金額也因人而異,但平均每月約為九百歐元。
至於年輕音樂家的房租,附獨立衛浴設備的單人房,約為六百歐元,雙人房則價格更低。這個費用包含餐飲費、電費等,還能自由使用擁有平台鋼琴的琴房。以米蘭這樣的大城市來說,能以這種價格入住,絕對是夢寐以求的事。
#威爾第之家在哪裡?
如果你曾經到過米蘭旅遊,應該知道當地的地鐵系統是以不同顏色命名的,例如:紅線(Linea rossa)、黃線(Linea gialla)等。最靠近威爾第之家的車站是,紅線的「布翁納羅蒂站」(Buonarroti)。事實上,與其說是「靠近」,不如說一出地鐵,威爾第之家就在眼前,幾乎是「零距離」。從這裡搭乘紅線,只需八分鐘就能抵達米蘭大教堂(Duomo di Milano),以及史卡拉歌劇院所在的米蘭的中心地帶。
一般提到「安養中心」,可能會給人遠離市區、坐落在郊區的印象。但威爾第之家完全不同,它位於米蘭的核心地段,地理位置絕佳。因此有些入住者經常前往史卡拉歌劇院聆聽演出。我曾經陪著一位入住者從史卡拉劇院步行回家,大約走了四十分鐘,剛好是一趟愜意的散步。
此外,當時我就讀於米蘭的威爾第音樂學院,從住處到教室也只需不到二十分鐘的交通時間。能夠住在這樣的環境,無疑是再理想不過了。
#威爾第之家是什麼?
米蘭,不僅是義大利經濟的核心城市,還有著赫赫有名的史卡拉歌劇院(Teatro alla Scala)、米蘭大教堂(Duomo di Milano)、AC米蘭足球俱樂部,以及達文西的名畫《最後的晚餐》。但你是否聽說過,在這座充滿藝術氣息的城市中,有一間全球獨一無二的安養中心──威爾第之家(Casa Verdi)?這個機構是義大利著名作曲家朱塞佩‧威爾第(Giuseppe Verdi,一八一三~一九〇一)所創立,只有一流的音樂家才有資格入住。威爾第是以歌劇《茶花女》、《阿依達》等作品聞名於世。「Casa」在義大利文中意為「家」,因此Casa Verdi就是「威爾第之家」。雖然大家習慣稱它為「Casa Verdi」,但它的正式名稱是「Casa di Riposo per Musicisti」(音樂家專屬的安養中心)。中文的「安養中心」可能會給人冷冰冰的感覺,但義大利文則是將安養中心稱作「退休之家」(Casa di Riposo),因此這樣的全名並不會給人冰冷的感覺。
威爾第之所以創立了威爾第之家,是因為他想要拯救那些將一生奉獻給音樂而孤單無依的前一流音樂家、以及在音樂舞台上大放異彩晚年卻過得顛沛流離的前一流音樂家。
威爾第本人在成名前,也曾經歷極度貧困的日子。當時,他心愛的妻子與兩個孩子因病去世,讓他落入人生的谷底。後來,他在許多人的幫助下終於獲得成功,成為聞名的歌劇作曲家。即使功成名就之後,他始終不曾忘記去關懷那些身處弱勢的人們。
可惜的是,威爾第並未親眼看到一九〇二年威爾第之家正式落成,就過世了。但在生前,他將這座機構稱作「最美的遺作」,並全程親自參與規劃。他向機構裡的工作人員留下這樣的囑咐:「不要稱呼入住者為『入住者』,要稱呼他們為『貴賓』(Ospiti)。」這句話充分展現了他的體貼,他希望工作人員無時無刻都能對入住者保有敬意。
我在威爾第之家裡,也都會稱年長的入住者們為「貴賓」。不過,本書中為了避免混淆,我將會使用「入住者」或「住戶」來稱呼他們。
此外,職業方面,在這裡為了表示敬意,無論一位音樂家是否仍活躍於舞台,大家都會以「鋼琴家」或「男高音」等等來稱呼對方,而不會稱對方為「前鋼琴家」或「前男高音」等。不過,為了便於讀者理解,本書有時仍會使用後者的表述方式。#什麼樣的人可以入住?
如今有七十多名長者(我入住時他們的年齡層是在七七~一〇六歲)居住在威爾第之家,他們都是通過審核,符合「前一流音樂家」的標準。不過,對於「音樂家」這個條件,他們看得比較寬鬆,就連歌劇導演,以及有在歌劇作品中登場過的芭蕾舞者,也被允許入住。至於什麼樣的程度才算是「一流」,則沒有明確的標準,評審方式似乎是既嚴格又曖昧,很有義大利的風格。
現在的規定是,通過審核的本人及其配偶可以入住。但在過去,甚至連子女與兄弟姊妹都能一起入住。這也是為什麼在我入住的時候,世界級指揮家卡洛斯‧克萊伯(Carlos Kleiber,一九三〇~二〇〇四年)的姊姊維若妮卡‧克萊伯(Veronika Kleiber,二〇一七年去世)也居住其中。
#為何我能在二十多歲入住?
威爾第之家原本有直接住在機構內的工作人員,但如今所有員工都改成了通勤,因此近年來,他們將多出來的房間,提供給被稱為「年輕音樂家」(Giovani musicisti)的學生。目前,學生入住者最多可達十六人(八名女性、八名男性),可以申請入住的只有米蘭史卡拉歌劇院學院(Accademia della Scala)、米蘭威爾第音樂學院(Conservatorio Giuseppe Verdi di Milano)和米蘭市立音樂學院(Civica Scuola di Musica Claudio Abbado)的學生。
大多數的年輕音樂家住戶,當然還是義大利人,不過,我入住時的成員相當國際化,除了我之外,還有德國人(聲樂家)、斯洛維尼亞人(豎琴演奏家)、埃及人(聲樂家)、南非人(長笛演奏家)、韓國人(鋼琴家),以及後來成為我的伴侶的墨西哥人(指揮家兼作曲家)。
當時正就讀米蘭威爾第音樂學院的研究所歌劇系的我,就這樣以「年輕音樂家」的身分,在二十幾歲時住進了這座安養中心。
#入住的費用是多少?
威爾第之家剛創立時,可以讓人免費入住,因為當時不但有作曲家威爾第的著作權收入,還有這項建設計畫的支持者提供的大量捐款。如今,入住者則需繳交自身年金的百分之八十作為居住費用。每個人的年金收入不同,因此金額也因人而異,但平均每月約為九百歐元。
至於年輕音樂家的房租,附獨立衛浴設備的單人房,約為六百歐元,雙人房則價格更低。這個費用包含餐飲費、電費等,還能自由使用擁有平台鋼琴的琴房。以米蘭這樣的大城市來說,能以這種價格入住,絕對是夢寐以求的事。
#威爾第之家在哪裡?
如果你曾經到過米蘭旅遊,應該知道當地的地鐵系統是以不同顏色命名的,例如:紅線(Linea rossa)、黃線(Linea gialla)等。最靠近威爾第之家的車站是,紅線的「布翁納羅蒂站」(Buonarroti)。事實上,與其說是「靠近」,不如說一出地鐵,威爾第之家就在眼前,幾乎是「零距離」。從這裡搭乘紅線,只需八分鐘就能抵達米蘭大教堂(Duomo di Milano),以及史卡拉歌劇院所在的米蘭的中心地帶。
一般提到「安養中心」,可能會給人遠離市區、坐落在郊區的印象。但威爾第之家完全不同,它位於米蘭的核心地段,地理位置絕佳。因此有些入住者經常前往史卡拉歌劇院聆聽演出。我曾經陪著一位入住者從史卡拉劇院步行回家,大約走了四十分鐘,剛好是一趟愜意的散步。
此外,當時我就讀於米蘭的威爾第音樂學院,從住處到教室也只需不到二十分鐘的交通時間。能夠住在這樣的環境,無疑是再理想不過了。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