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綱要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聖經」的《資本論》精簡本。提供讓想了解資本論,卻無法一生研究的讀者,能有個概略了解馬克思學說。
本書施存統中譯名《資本論大綱》,現今再經審定、校對修改,為更符合現今用語,改名為《資本論綱要》。
馬克思學說涉及哲學、社會學、經濟學三方面,本書為研究他的經濟學說。馬克思的經濟學說,簡言之,就是以剩餘價值去說明資本主義經濟的成立、結構和發展。依剩餘價值而說明資本主義生產乃至資本主義經濟,這便是馬克思經濟學說的本質和根本內容。馬克思以剩餘價值說明資本主義經濟,主要在被當做馬克思主義「聖經」的大著《資本論》全三卷當中展開。
《資本論》是馬克思的代表作,一百多年來對人類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資本的生產到資本的流通,作品深刻揭示了資本運行的基本原理,披露了資本的本質和力量,全面剖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形態,同時也使唯物史觀得到了科學的驗證和進一步的豐富與發展。
原書篇幅宏大,理論深奧,為了使更多的人能輕鬆讀懂此書,《資本論綱要》對原著內容進行了精華的取捨,儘量保留主體和精華內容,化繁為簡,以小見大。幫助讀者一窺本書堂奧,適度理解這部經典著作的內容和思想。
研究《資本論》非易事,需相當的經濟學根柢、環境和時間。對於暫無法完全研讀《資本論》全部者,讓想了解資本論,卻無法一生研究的讀者,本書是提供了解《資本論》大體內容最適宜的一本書。
本書施存統中譯名《資本論大綱》,現今再經審定、校對修改,為更符合現今用語,改名為《資本論綱要》。
馬克思學說涉及哲學、社會學、經濟學三方面,本書為研究他的經濟學說。馬克思的經濟學說,簡言之,就是以剩餘價值去說明資本主義經濟的成立、結構和發展。依剩餘價值而說明資本主義生產乃至資本主義經濟,這便是馬克思經濟學說的本質和根本內容。馬克思以剩餘價值說明資本主義經濟,主要在被當做馬克思主義「聖經」的大著《資本論》全三卷當中展開。
《資本論》是馬克思的代表作,一百多年來對人類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資本的生產到資本的流通,作品深刻揭示了資本運行的基本原理,披露了資本的本質和力量,全面剖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形態,同時也使唯物史觀得到了科學的驗證和進一步的豐富與發展。
原書篇幅宏大,理論深奧,為了使更多的人能輕鬆讀懂此書,《資本論綱要》對原著內容進行了精華的取捨,儘量保留主體和精華內容,化繁為簡,以小見大。幫助讀者一窺本書堂奧,適度理解這部經典著作的內容和思想。
研究《資本論》非易事,需相當的經濟學根柢、環境和時間。對於暫無法完全研讀《資本論》全部者,讓想了解資本論,卻無法一生研究的讀者,本書是提供了解《資本論》大體內容最適宜的一本書。
目錄
導讀
譯者序言
序 說
第一節 馬克思經濟學說的構成體系
第二節 馬克思的研究方法
第一部 剩餘價值的生產
第一篇 商品─貨幣─資本
第一章 商 品
第一節 商品生產的性質
第二節 商品的價值
第二章 貨 幣
第一節 貨幣的發生
第二節 貨幣的功能
第三章 資 本
第一節 貨幣的資本化
第二節 剩餘價值的來源
第二篇 剩餘價值的生產
第一章 剩餘價值的生產
第一節 勞動過程與價值增殖過程
第二節 不變資本及可變資本
第三節 剩餘價值率
第二章 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及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第一節 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第二節 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第三篇 協作─分工─機器
第一章 協 作
第二章 分 工
第三章 機 器
第四篇 資本的蓄積
第一章 單純的再生產
第一節 剩餘價值的再生產
第二節 單純的再生產
第二章 擴大的再生產
第一節 資本的蓄積
第二節 影響資本蓄積的各種因素
第三章 資本蓄積所伴隨的諸現象
第一節 勞動力需求的增加
第二節 可變資本的相對減少
第三節 過剩人口
第二部 剩餘價值的實現
第一篇 資本的循環
第一章 資本的循環
第一節 貨幣資本的循環
第二節 生產資本的循環
第三節 商品資本的循環
第二章 資本的流通
第一節 資本流通的交錯
第二節 流通期間及流通費用
第二篇 資本的週轉
第一章 影響資本週轉的各種因素
第一節 資本的週轉
第二節 固定資本與流通資本
第三節 生產期間及流通期間
第二章 資本週轉對於剩餘價值的實現所造成的影響
第一節 對於資本投入的大小所造成的影響
第二節 對於年剩餘價值率所造成的影響
第三節 差額地租的第一形態
第四節 差額地租的第二形態
第五節 絕對地租
第三部 剩餘價值的分配
第一篇 剩餘價值的利潤化與利潤率的平均化
第一章 剩餘價值的利潤化
第一節 從抽象世界到現實世界
第二節 成本價格
第三節 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混同
第四節 剩餘價值的來源向總資本的移轉
第五節 費用價格與販賣價格
第六節 利潤率
第二章 利潤的平均利潤化
第一節 資本構成的差異與其結果利潤率的差異
第二節 由於供需作用的價格調節
第三節 利潤率的平均化
第四節 生產價格與價值
第二篇 剩餘價值的分配
第一章 商業利潤及利息
第一節 商業利潤
第二節 利息
第二章 剩餘利潤的地租化
第一節 資本主義地租
第二節 差額地租的一般特性
第四部 資本主義生產的崩壞
第一章 利潤率低落的傾向
第一節 資本主義生產的唯一動機
第二節 勞動生產力的增進方法
第三節 機器的發達與其結果
第四節 資本構成的高度化
第五節 利潤率低落傾向的法則
第六節 利潤率低落與利潤量
第七節 資本主義生產的內在矛盾
第二章 實現剩餘價值難度的增大
第一節 缺乏銷售通路與生產過剩
第二節 商品的二重性質
第三節 無產者購買力的減退
第四節 資本主義崩壞與社會主義實現的必然性
譯者序言
序 說
第一節 馬克思經濟學說的構成體系
第二節 馬克思的研究方法
第一部 剩餘價值的生產
第一篇 商品─貨幣─資本
第一章 商 品
第一節 商品生產的性質
第二節 商品的價值
第二章 貨 幣
第一節 貨幣的發生
第二節 貨幣的功能
第三章 資 本
第一節 貨幣的資本化
第二節 剩餘價值的來源
第二篇 剩餘價值的生產
第一章 剩餘價值的生產
第一節 勞動過程與價值增殖過程
第二節 不變資本及可變資本
第三節 剩餘價值率
第二章 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及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第一節 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第二節 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第三篇 協作─分工─機器
第一章 協 作
第二章 分 工
第三章 機 器
第四篇 資本的蓄積
第一章 單純的再生產
第一節 剩餘價值的再生產
第二節 單純的再生產
第二章 擴大的再生產
第一節 資本的蓄積
第二節 影響資本蓄積的各種因素
第三章 資本蓄積所伴隨的諸現象
第一節 勞動力需求的增加
第二節 可變資本的相對減少
第三節 過剩人口
第二部 剩餘價值的實現
第一篇 資本的循環
第一章 資本的循環
第一節 貨幣資本的循環
第二節 生產資本的循環
第三節 商品資本的循環
第二章 資本的流通
第一節 資本流通的交錯
第二節 流通期間及流通費用
第二篇 資本的週轉
第一章 影響資本週轉的各種因素
第一節 資本的週轉
第二節 固定資本與流通資本
第三節 生產期間及流通期間
第二章 資本週轉對於剩餘價值的實現所造成的影響
第一節 對於資本投入的大小所造成的影響
第二節 對於年剩餘價值率所造成的影響
第三節 差額地租的第一形態
第四節 差額地租的第二形態
第五節 絕對地租
第三部 剩餘價值的分配
第一篇 剩餘價值的利潤化與利潤率的平均化
第一章 剩餘價值的利潤化
第一節 從抽象世界到現實世界
第二節 成本價格
第三節 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混同
第四節 剩餘價值的來源向總資本的移轉
第五節 費用價格與販賣價格
第六節 利潤率
第二章 利潤的平均利潤化
第一節 資本構成的差異與其結果利潤率的差異
第二節 由於供需作用的價格調節
第三節 利潤率的平均化
第四節 生產價格與價值
第二篇 剩餘價值的分配
第一章 商業利潤及利息
第一節 商業利潤
第二節 利息
第二章 剩餘利潤的地租化
第一節 資本主義地租
第二節 差額地租的一般特性
第四部 資本主義生產的崩壞
第一章 利潤率低落的傾向
第一節 資本主義生產的唯一動機
第二節 勞動生產力的增進方法
第三節 機器的發達與其結果
第四節 資本構成的高度化
第五節 利潤率低落傾向的法則
第六節 利潤率低落與利潤量
第七節 資本主義生產的內在矛盾
第二章 實現剩餘價值難度的增大
第一節 缺乏銷售通路與生產過剩
第二節 商品的二重性質
第三節 無產者購買力的減退
第四節 資本主義崩壞與社會主義實現的必然性
序/導讀
《資本論》在社會科學上的地位之重要, 已經廣為人知。《資本論》份量的龐大與內容的艱深,也已經為一部分人所知。《資本論》份量既然龐大,內容又復艱深,於是應之而起的,便有各色各樣的解說書或濃縮本。本書──高畠素之的《資本論大綱》,亦是這一類書中的一本。
近來國內關於解說或濃縮《資本論》的著作,也已經出版不少(自然僅相對於中國過去而言,若與先進的外國比較起來,還是差得很遠),其中好的也有幾本,例如考茨基(Karl Kautsky, 1854-1938)的《資本論解說》(有戴季陶、陳溥賢、汪馥泉三種譯本),博洽德的《通俗資本論》(有李季的譯本),河上肇(1879-1946)的《經濟學大綱》(有陳豹隱的譯本)。這些書各有各的優點,各有其存在的意義。它們對於研究《資本論》的人,都可以給予相當的幫助和便利。
高畠氏的這本《資本論大綱》,在某一個意義上,可以說是兼具以上那三本書的優點:第一,這本書敘述的平易,可以比之於考茨基的《資本論解說》;第二,這本書大量引用《資本論》的原文(幾乎超過全書的一半;第三部起雖然有好多地方沒有引號標明,但其實有一半以上是《資本論》的原文),可以比之於博洽德的《通俗資本論》(自然有程度之差);第三,這本書涉及《資本論》全三卷而又不改變《資本論》原來體系,可以比之於河上肇的《經濟學大綱》。現在我把它翻譯出來,相信它對於研究《資本論》的人可以有相當的貢獻。
研究《資本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須有相當的學力、環境和時間。相當的經濟學根柢是不用說了,而且還要有相當的環境和時間。對於環境不良、時間不足的人,暫時是不能不以知道《資本論》的大體為滿足的。這本書,可以說是使我們知道《資本論》大體內容最適宜的一本。在《資本論》的全譯一時還未出現於中國前,本書固有其存在的意義;到了將來《資本論》全譯出現於中國以後,本書將更能盡其作用。
本書的著者高畠素之氏,其政治立場,固非為多數人所贊同;但他對於《資本論》的造詣之深,是日本一般馬克思主義者和非馬克思主義者所公認的。他除了費六年的工夫將全部《資本論》譯成流暢易讀的日文以外(以後還改譯了兩次),還著譯了許多關於馬克思主義的書籍,其中譯成中文的亦已有幾種。他有一次曾經自豪地說:日本大小馬克思主義者所有關於馬克思主義的書籍,其銷路還不及他的一半。這句話雖然有點近於誇大,但實際情形,至少在一二年前差不多是如此的。總之,他在日本,對於馬克思經濟學普及上的功績是很大的。
這本書原名《馬克思經濟學》, 為日本評論社出版的《現代經濟學全集》中的一卷(第四卷)。我之所以把它改名為《資本論大綱》,因為其內容差不多以介紹《資本論》為限,而且全書結構又是模仿《資本論》的。這本書是高畠氏最後的著作,而且有一部分是完成於他的門徒之手。高畠氏僅僅將本書寫成一半,便一病不起,於1928年12月23日與世長辭了。其後的一部分,是由他的門徒石川準十郎(石川氏有一本《資本論概要》,已由洪濤君譯成中文出版)、神永文三、小栗慶太郎、橋野昇等奉他的遺命、遵照他的計畫協力續成的,但是我們從頭讀到尾,實在很難認出它是由兩個人或幾個人作成的樣子。這可以說是高畠氏最大的成功。
本書的翻譯,起筆於今年1月初,擱筆於今年10月底,其間經過了10個月。除了中間約4個月替春秋書店翻譯幾本書(與人合譯)以外,差不多今年過去的全部時間都用在這本書上面,足足花費了6個月的工夫。在未動筆以前,預計至多3個月可以譯成,誰知到了工作完成時,竟增加了一倍的時間。原因是由於引用《資本論》原文太多,及我自己對於《資本論》的研究太不充分。譯文是盡我的能力求其明白流暢的,忠實亦時時顧到,希望不致有嚴重的錯誤。凡關於《資本論》內的文句,幾乎全部都參考過日本大鐙閣版《資本論》譯本(這譯本亦是高畠氏翻譯的,不過是舊版,與改造社新版《資本論》譯本稍有不同,頗有可供參考之處)及溫特曼(Ernest Untermann)的英譯本,頭一部分曾參考了河上肇、富川實兩人已譯出的部分(他們兩人的譯本已經出版的只有《資本論》第一卷前三篇)。至於改造社版《資本論》譯本(這是高畠氏改定的譯本),自然亦是時時參考的,不過因為本書所引的《資本論》譯文,全是根據改造社版的,所以除了改正錯字以外,比較地少用它。如果還有譯錯的地方,希望讀者加以指教,使我有改正的機會。
讀這本書時,最好是從〈序說〉讀起,因為一則可以先得一個《資本論》的輪廓,二則可以先懂得一點研究方法。如果讀者覺得〈序說〉第二節不容易讀時,也可以在讀完第一節以後,馬上接下去讀第一部第一篇,把討論研究方法的那一節放在最後讀。
本書因為我的稿子沒有譯完,以致在印刷所裡耽擱3、4個月,遲誤了出版日期,這是我當對大江書鋪及關心的讀者道歉的。
近來國內關於解說或濃縮《資本論》的著作,也已經出版不少(自然僅相對於中國過去而言,若與先進的外國比較起來,還是差得很遠),其中好的也有幾本,例如考茨基(Karl Kautsky, 1854-1938)的《資本論解說》(有戴季陶、陳溥賢、汪馥泉三種譯本),博洽德的《通俗資本論》(有李季的譯本),河上肇(1879-1946)的《經濟學大綱》(有陳豹隱的譯本)。這些書各有各的優點,各有其存在的意義。它們對於研究《資本論》的人,都可以給予相當的幫助和便利。
高畠氏的這本《資本論大綱》,在某一個意義上,可以說是兼具以上那三本書的優點:第一,這本書敘述的平易,可以比之於考茨基的《資本論解說》;第二,這本書大量引用《資本論》的原文(幾乎超過全書的一半;第三部起雖然有好多地方沒有引號標明,但其實有一半以上是《資本論》的原文),可以比之於博洽德的《通俗資本論》(自然有程度之差);第三,這本書涉及《資本論》全三卷而又不改變《資本論》原來體系,可以比之於河上肇的《經濟學大綱》。現在我把它翻譯出來,相信它對於研究《資本論》的人可以有相當的貢獻。
研究《資本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須有相當的學力、環境和時間。相當的經濟學根柢是不用說了,而且還要有相當的環境和時間。對於環境不良、時間不足的人,暫時是不能不以知道《資本論》的大體為滿足的。這本書,可以說是使我們知道《資本論》大體內容最適宜的一本。在《資本論》的全譯一時還未出現於中國前,本書固有其存在的意義;到了將來《資本論》全譯出現於中國以後,本書將更能盡其作用。
本書的著者高畠素之氏,其政治立場,固非為多數人所贊同;但他對於《資本論》的造詣之深,是日本一般馬克思主義者和非馬克思主義者所公認的。他除了費六年的工夫將全部《資本論》譯成流暢易讀的日文以外(以後還改譯了兩次),還著譯了許多關於馬克思主義的書籍,其中譯成中文的亦已有幾種。他有一次曾經自豪地說:日本大小馬克思主義者所有關於馬克思主義的書籍,其銷路還不及他的一半。這句話雖然有點近於誇大,但實際情形,至少在一二年前差不多是如此的。總之,他在日本,對於馬克思經濟學普及上的功績是很大的。
這本書原名《馬克思經濟學》, 為日本評論社出版的《現代經濟學全集》中的一卷(第四卷)。我之所以把它改名為《資本論大綱》,因為其內容差不多以介紹《資本論》為限,而且全書結構又是模仿《資本論》的。這本書是高畠氏最後的著作,而且有一部分是完成於他的門徒之手。高畠氏僅僅將本書寫成一半,便一病不起,於1928年12月23日與世長辭了。其後的一部分,是由他的門徒石川準十郎(石川氏有一本《資本論概要》,已由洪濤君譯成中文出版)、神永文三、小栗慶太郎、橋野昇等奉他的遺命、遵照他的計畫協力續成的,但是我們從頭讀到尾,實在很難認出它是由兩個人或幾個人作成的樣子。這可以說是高畠氏最大的成功。
本書的翻譯,起筆於今年1月初,擱筆於今年10月底,其間經過了10個月。除了中間約4個月替春秋書店翻譯幾本書(與人合譯)以外,差不多今年過去的全部時間都用在這本書上面,足足花費了6個月的工夫。在未動筆以前,預計至多3個月可以譯成,誰知到了工作完成時,竟增加了一倍的時間。原因是由於引用《資本論》原文太多,及我自己對於《資本論》的研究太不充分。譯文是盡我的能力求其明白流暢的,忠實亦時時顧到,希望不致有嚴重的錯誤。凡關於《資本論》內的文句,幾乎全部都參考過日本大鐙閣版《資本論》譯本(這譯本亦是高畠氏翻譯的,不過是舊版,與改造社新版《資本論》譯本稍有不同,頗有可供參考之處)及溫特曼(Ernest Untermann)的英譯本,頭一部分曾參考了河上肇、富川實兩人已譯出的部分(他們兩人的譯本已經出版的只有《資本論》第一卷前三篇)。至於改造社版《資本論》譯本(這是高畠氏改定的譯本),自然亦是時時參考的,不過因為本書所引的《資本論》譯文,全是根據改造社版的,所以除了改正錯字以外,比較地少用它。如果還有譯錯的地方,希望讀者加以指教,使我有改正的機會。
讀這本書時,最好是從〈序說〉讀起,因為一則可以先得一個《資本論》的輪廓,二則可以先懂得一點研究方法。如果讀者覺得〈序說〉第二節不容易讀時,也可以在讀完第一節以後,馬上接下去讀第一部第一篇,把討論研究方法的那一節放在最後讀。
本書因為我的稿子沒有譯完,以致在印刷所裡耽擱3、4個月,遲誤了出版日期,這是我當對大江書鋪及關心的讀者道歉的。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