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能‧革命:綠能大國或核災難民的選擇
太多人被環保騙子洗腦,讓吃肉、用電、排碳都變成個人罪惡感,維基解密揭發後所謂全球暖化「證據」直指核電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作者方儉,投入社運數十年,從八八風災後檢視臺灣的地質環境、電力環境,在本書以數據和實證說明,什麼才是臺灣最能永續發展且不會耗費環境成本的能源政策,並且以他在綠能產業上的參與經驗,提出「社區綠能發電」的計畫,和未來的方向。一本對臺灣當前能源與經濟政策最關鍵的建議,非常誠實且重要的參考書。
「88水災後,我對台灣的土地完全改觀,對台灣人的人性也完全改觀。
台灣的土地是如此脆弱,如此險惡,任何時間的突如其來的地震可以奪走我們或我們所愛的人的生命,與其說「愛台灣」,不如說,為了我們所愛的人,我們要更了解台灣的土地、海洋、天空,小心被台灣動蕩難安的土地吞噬。」
本書特色
★投入社運,關懷土地20年,綠色消費者基金會秘書長方儉對臺灣人與執政者的慎重呼籲,一本最誠懇、真實的能源政策剖析,揭露臺電與政府的愚民說詞。從能源、電力到綠能的全面、內行探討,不想失去臺灣這塊土地,全民必須要了解的能源觀點!
★所有臺灣的決策者、政府首長、民代、能源相關產業,都應看這本書。
★臺灣人要過什麼樣的日子,要發展什麼樣的未來?核電在臺灣是否必須?臺灣的能源政策,除了核能還能發展什麼?不蓋核電就須節能嗎?不靠核電,就會影響經濟和工業嗎?
★「所有的能源政策都不能單獨只考慮能源,能源政策是建立在土地、人口、生活、產業、經濟政策之下,綜合性的產生。」
★「臺灣從現在開始,是否會進入能源的黃金時代,而非走向能源危機的黑暗時期,這完全要看我們這一代人是否願意提出必要的能源革命。」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依筆畫順序)
胡因夢(知名演員、作家)
高如萍(恩志歐社會企業創辦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發起人)
陳錫南(宜蘭人文基金會董事長)
陳玉峯(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
馮光遠(知名作家)
楊斯棓(知名部落客、醫師作家)
楊憲宏(中央廣播電台常務董事兼節目主持人)
劉黎兒(知名作家)
魯台營(高雄市綠色協會理事長)
各界推薦:
以下依姓氏筆畫順序排放。
田秋堇(立法委員)﹕
能源對現代國家而言,就像血液之於人體一樣重要。台灣超過97%的能源靠進口,這就像一個人的血液97%都靠別人輸給他一樣危險。
我們有兩個選擇,就是像現在這樣繼續飲鴆止渴,依靠核電和石化能源,或者像工業大國德國一樣,立下國家目標,2022年放棄所有的核電廠,全國進入非核家園。而且,在2010年,他們的行政立法單位同時通過「2050能源規劃案」,到了2050年,德國80%的電力來自綠色能源,不同的選擇,我們將建立一個面貌完全不同的國家。
確實,此刻,這本書對臺灣無比重要。
「臺灣從現在開始,是否會進入能源的黃金時代,而非走向能源危機的黑暗時期,這完全看我們這一代人是否願意提出必要的能源革命。」
從環保記者,到社會運動者,放著好日子不過的方儉,為了放不下的台灣,和他所愛的家人和朋友,平常裝得酷酷的他,忍不住還是放手一搏,出了這本書,想辦法把道理說個通透。和大家一樣,他願盡一切努力,只求台灣遠離核災,永保平安,而且還可以發展綠色經濟、永續發展!
胡因夢(名演員、作家)﹕
細節、精確的數據、不厭其煩的深入探究、赤祼的批判和憤慨,或許這些都會讓讀者的耐力遭到考驗,但深入於生態危機背後之「一體性」的真實環保運動者,又如何能以有別於此的寫作方式,來呈現或壓抑內心深處無法言表的悲憫呢?
高茹萍(恩志歐社會企業創辦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發起人)﹕
從《臺灣.能.革命》中;我看到了方儉的鐵漢柔情
當我開始讀此書,就像是進入了一本故事情境,看到了方儉因為顛沛流離的家世背景,方儉像是說故事般在書裡面帶著我們經歷了生命裡從台灣小林災區到日本福島到國際的豐富視野和問題,我想,這本書,是作者想喚起身為現代的台灣公民從現在到50年甚至500年的未來思考,如何面對現況?如何向子孫交代我們這個世代的作為?是一本一不小心就會讓人陷入沈思的好書,也是身為現代台灣人都應該讀的一本書。
陳錫南(宜蘭人文基金會董事長)﹕
甫自方儉口中全台灣最接近上帝的台電26樓電力調度中心歸來,就接到為新書寫序的任務,何其偶然,何其榮幸。
方儉兄這本書,不僅談核電,還針貶整個台灣多年沉疴,甚至提出藥方,令人嘆服。我們或許可以繼續蒙著雙眼,擁有自己的小確幸。但看方儉的書,卻能看見這個天下熙攘皆為利往的真實謊言社會樣貌。
不讀這本書,你不懂為何有人放著大好日子不過,非要跑去福島沾染輻射。不讀本書,也不會懂得那些生活中認為的理所當然,只是被僵化教條,宣導與廣告所灌輸出來的錯誤觀念。台灣還有救,只要多幾個像方儉般能洞穿虛妄,看見真實的人,未來就還有希望。
楊順美(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發起人)﹕
方儉經常說台電破產後,我們應該把台電買下來經營。我真這樣盼望。
當所有外國專家說台灣最好發展風力跟太陽能的時候,只有台灣的官員舉出各種困難,不肯做。當福島核災發生後,幾個用核電的國家反過頭去檢討自家核電廠安全的時候,只有台電這個把核電廠蓋在斷層火山地層上的「老大哥」,拍胸脯說,不怕,很安全。
當我們討論台灣能源問題的時候,著眼點不能只放在我們這一代用電的方便性,還要考慮將來的永續性以及留給後代甚麼。這是父母對孩子真正的關心與負責,也是我們能選擇的!
楊憲宏(中央廣播電台常務董事兼節目主持人)﹕
能在台灣搞革命嗎?方儉的書給了清楚的路標。當然這也是一本「革命家」的生命告白。「綠能大國或核災難民的選擇」並非危言聳聽,核災是20世紀出生的人送給21世紀出生的人揮之不去的最大惡夢。方儉敲下了醒夢的警鐘。
魯台營(高雄市綠色協會理事長)﹕
好一個「多元含意」標題的書名。2009年八八風災,方儉兄帶著存疑來到高雄專程拜訪我,開始了我們對台灣環境自然甚至於「人為」災難的共同學習歷程。災難讓我們反省很多,也進步很多,當然我們更看到政客不但沒有反省,反而變本加厲!太多人都知道台灣急需改變,但大家都怨天尤人,束手無策,於是不抱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讓我非常興奮,方儉靠著他記者歷練的文字能力與鍥而不捨的堅持,寫下這本對台灣「務實」的期望,我不需恭維,但要極力推薦!因為我強烈期望這本書能喚起「台灣往正面改變」的引線!
目錄
前言:見習災民手記
代序:陳玉峰
推薦序:楊順美╱田秋堇╱魯台營╱楊憲宏……
自序 因為電
前言:見習災民手記
第一篇 福島之後
序/導讀
作者自序
因為電……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重新認識了電,同時認清了環境,也認清了我自己。我不反核,我一直對核電提出的質疑,是因為我太愛電,愛之深責之切。社會把我歸類成「反核社運者」,其實我沒有那麼高尚的情操,只是因為我不想因為核災、核廢料,而剝奪了我用電的機會,讓人類仇視我最愛的電,並且也毀滅了這個家園。
正如1990年我出版《核能馬戲班》的自序,「別以為我是反核者,只是基於自私的理由……」過了25年,我沒什麼長進,還是自私,正如廣告人孫大偉為馬英九2008年大選包裝的競選口號:「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我是「一路走來,始終自私」。
吾友孫大偉過世前最後一次談話是因為我質問他為何幫陳文茜製作《±2℃》,因為我認為那部紀錄片是「紀錄騙」,太多問題了,甚至我也編了劇本,可惜沒拍成。孫大偉不太好意思的說:「因為我在贖罪,太喜歡吃牛排,所以排放很多二氧化碳,才幫忙拍了這部紀錄片。」
「大偉,別擔心,就怕你吃的牛不夠,如果安格斯牛被你吃成像犀牛一樣,快絕跡了,就是消滅排碳源最好的方法。」我說。
太多人被環保騙子洗腦,讓吃肉、用電、排碳都變成個人的罪惡感,因此可以為惡。「氣候門」被維基解密揭發後,發現所謂全球暖化的「證據」其實很多是捏造的,研究數據是被變造的,其背後的線索指向核電與核武工業。他們靠騙局、恐嚇、販賣罪惡感,經營更大更邪惡的陰謀──核電復興。這結果是反核的人都要先花很大的力氣去推動節電,好像用的電是偷來的,少偷一點,少點罪惡感。
空氣陽光水與電
空氣、陽光、水,是過去的生命三要素,現在要加上第四件:電。
電是人發的,不是自然的,但是我認為電絕對是天地人合作的產物。因為地球上除了地熱外,大部份的初級能源都是太陽來的,包括光和作用的生質能(石油、煤碳是儲存了遠古的生質能),太陽光能,太陽熱能,大氣對流產生的風能,而這些來自天的能量,必須結合地的磁場,與人的參與,才會變成次級能源──電。
電是結合了天地人的要素,19世紀發明了電機,到了21世紀,電更是統治了人類,如果今天全世界沒有電,立刻回到比石器時代還可怕的世界,所有現在文明社會的秩序瞬間瓦解,天上的飛機會撞機失事,路上的交通號誌失效,汽車無法加油,銀行裡的錢無法使用,自來水無法打到水塔,水庫的閘門無法開關,所有通訊、網路中斷,醫院的急救設備無法運轉……比在電梯裡停電更無數倍可怕的事。
Black-out,是電廠全黑的術語,沒有電,21世紀文明就會熄燈。
女人、男人在無聊的夜晚,都有拿著電視遙控器掃射各個頻道,選不到自己想看的節目,還有比這更無聊的嗎?有,用電。台灣有幾百台發電機,我們根本無法選擇用哪個發電機,除非是停電用的緊急發電機。我們根本沒有選擇權,因為電視台的節目或發電廠的電,這是完全獨裁體系下的產物。
就算是總統,台灣權力最大的男人,也沒有權力把每天罵死他們的電視頻道從他家的有線電視中刪除不訂。即使富甲一方捨命反核的宜蘭人文基金會董事長陳錫南,都沒有能力把核電從他家的電表剔除。
連有權、有錢的人都無法選擇的事,就代表背後更大的獨裁力量。
在現代資訊社會中,無論有線電視頻道,或是電的種類,都有技術可以讓消費者選擇的,只是背後的獨裁者不想放而已。
我主張,電是基本人權,人人都有發電、用電的自由,應該受憲法保障;如果用電天賦人權沒有憲法保障,則所有人權不可能受到保障。
預見電力電信結合的未來
我可以預言,未來幾十年人類社會最大的改變會是電力與電信這兩個產業版塊的擠壓、合併與分裂。看一看谷歌不斷地在投資電力,微軟比爾蓋玆和日本東芝合作新核能,加拿大魁北克電力公司蛻變成為電信公司,超超高壓直流電網的興起,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傳統能源,這些事件、事實,都是在電力與電信大規模整合前的前兆。
如果你不信,看一看你的智慧型手機就知道了。USB充電電線,連到電腦上,電腦可以供電與資訊給手機,讓手機和外界除了電話語音外,各種數據、程式、應用軟體都可以上下載,立即發揮許多我們過去連想都沒想到的功能,像是手機可以透過網路遙控電視、電燈,連結監視器畫面,上網購物、訂票……,還有許多行動裝置可以搭配,讓我們的生活可能更便利,也可能更複雜,同時創造了不少就業與創業的機會。
未來真正的智慧電網,可以把電力與所有的電腦串聯、併聯起來,有如一個無所不在的超超級電腦,像是電影《駭客任務(Matrix)》中的Matrix母體,透過頸椎後的臍帶供應並取得人類的能源與智慧。
就如現在社會的場景,常常超過20年前科幻片所能想像的,在捷運上、高鐵上,人人一台手機、平板,可以隨時隨地和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的人通話,獲取各地的資訊。
如果插座就是數據出入口,如果家中的電表就是行動電話、網路的無線基地台,所有的電器用品都能上網,可以被我們操控,這就是Matrix的世界。主人是誰?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財團、政客就是主人,如果我們今天覺醒,主人就是我們每個人自己。
這不是今天、未來的事,而是昨天,甚至百年前就能發生卻未發生的事。如果貝爾和愛迪生合作,這事在100年前就發生了。在物理、工程的技術上,這不是科幻,而是事實,電線同時可以是數據線。如果能夠事先洞見未來的世事,我們必須讓電力與資訊民有化,不是民營化、私有化、國營化,而是真正透過網路的能力,讓每一個人都能立即表達自己的意願與意志,集體來指揮、運作這個社區、公司、社群、國家。
過去百年的電業發展,把每個人天賦的發電權、用電權給剝奪了。
幸好百年前的美國大資本家J.P.Morgan沒有洞見百年後的世界,野心與私欲蒙蔽了他,雖然他併購了愛迪生電力公司(後來的奇異公司),和西屋公司,也是貝爾電話的大股東(後來的AT&T美國電話與電報公司),他沒有把電力與電信產業結合,否則今天我們就生活在資本家控制的Matrix中,完全被控制。
發電是基本人權
我寫這本書,是要喚醒大家,每個人都能夠發電、應該發電、必須發電,同時擁有自己的資訊、自己的權力,而不是等著讓臺電、政府的「施捨」,我們可以選擇用什麼電,當然可以拒絕核電,這是我們的基本權力。這權力要從自己發電開始。
無能政府反映的是台灣人的貪婪與愚昧,立法院只有媚俗、巧言令色的立委,他們都是我們集體塑造出來的,但大家以為權力是他們的,靠他們「爭取」權力給我們,錯了,這是我們給他們的權力。
上天賜予台灣人無限的風光,每個人的屋頂可以太陽能發電,也可以風力發電,結合起來,這些電是我們每年用電的3倍以上,再加上本來就發電過剩的火力電廠,台灣的電怎麼會不夠?難道我們打算把太陽能、風力省下來給後代子孫用?(可能馬英九會說:對!)
台灣未來的前途是在網路與電路結合的世界,台灣是世界上最能做到的地方,因為台灣的電子產業密集度是全世界最高的,人才也最多,同時拜臺電和長期專制政府之賜,台灣是舉世無雙的單一電網,串連了2300萬人,如果2300萬人透過電網網路,一起共同擁有電力與資訊,一個美麗新世界,就會在前方不遠處。
再生原鄉──代序
陳玉峯(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
認識方儉將近4分之1個世紀,從1989年他將世界地球日引進台灣以降。因為環境、生態、政治等種種弱勢運動的諸多接觸,我似乎有些瞭解他的內心世界,也欣賞、肯定他的才氣、膽識與格局,而許多的觀點、見解或智能,特別是台灣的能源政策面向,方儉永遠走在時代浪潮的先端。
方儉徹徹底底是台灣環保界的尖兵,然而,在許多環保人士眼中,他卻是個桀傲不馴、睥睨凡夫俗子的孤寂者,這也造成他在生涯或心路歷程的九彎十八拐,曲折多變;然而,在我心目中,方儉人格的最大特徵之一,他是個「情痴」,對公義的情痴、對土地環境或世代正義的情痴,我想世間沒幾個人了知方儉的「情痴」。好不容易,在他「知天命」之後,終於寫出了塵封半個世紀的款款深情!
表面上這部直指台灣能源政策未來的警世之作,固然淺入深出地揭櫫諸多知識與價值抉擇的智慧,然而,我卻將這書視為台灣文化與土地倫理的範例,而超越了時下膚淺的政治意識形態之爭,因而我以「再生原鄉」代序之。
「火燒林投,不死心;梧桐落葉,心未死」,台灣這片土地上永遠不斷萌長出仁人志士,有如方儉!誠摯地向國人推薦這冊力作,或可期待台灣的新世代,在涵泳方儉的靈心慧筆中,走出生機的未來。
試閱
2010年1月,我的50歲生日那天,坐在高雄甲仙小林村的遺址,望著潺潺流水,在4個月前,這裡5百人在一瞬間被從天而降的土石洪流,自獻肚山頭鋪天蓋地的壓下來,再也見不到他們的親人。
什麼是「五十知天命」?什麼是我的天命?飄飄蕩蕩的過了一生,回想起來這一生算是「華麗」經歷了許多人好幾輩子才會經歷的事,老天爺對我是非常寬厚的,逃過幾次一髮千鈞的劫難,這條命也不算白活了,可是我的「天命」在哪裡?
忽然間,我想重新認識這塊我自認為熟悉的土地,天命不在天,而在地。我決定:回家。
難民世代
我是一個來自外省家族的後代,這裡的「外省」不是台灣人和中國大陸的外省,而是各個省的外省;據我所知,我的家族已經逃了好幾個世代,以我母親和她的兄弟出生地就可以知道了,我母親生於江西南昌,大舅生於成都,二舅生於重慶,小舅則生於上海,這一家的姊弟彼此都是「外省人」,這都是戰亂造成的。母親的家族歷經太平天國、革命、北閥、抗日、剿匪、流亡到台灣。
以前外公在世時,常說逃來台灣前,他是空軍,可以搭乘飛機,在上海臨走時,看著一箱等重的黃魚(金條)、袁大頭、金飾,和一袋米,本來以為台灣很窮,可能沒有吃的,就選擇那一袋米,本來以為一袋米沒吃完,就可以回家了,但是沒想到後來回不去了,更沒想到的,他搭飛機進入台灣上空,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更悲情的是,他留下積蓄、金銀細軟,給小姑奶奶保管,共軍入滬時,卻成為小姑奶奶家中的禍事,這是我外公過世多年後,家族重逢時的辛酸故事。
自幼寄居外祖家,沒聽過床邊故事,只有長輩們驚險的逃難時故事,造成我一生中不安定的「印痕」。我父親家族只有他一人來台,他從山東逃難上了一艘破漁船,在海上向南漂流多日,一路上聽到淪陷的消息,意外的落腳台灣,在外公家中的老兵們也一直述說他們各自的逃難、戰爭的經歷。
1988年9月,我藉探親名義到北京採訪國際科聯總會第十屆大會,為了怕回台灣有麻煩,所以真的返回江西萍鄉探親、掃墓,不去還好,去了才知道父親的家族比母親的家族更悲情。父親說他1947年離開老家時,是一個有四百多人的大家族,但我1988年去老家時,家族全部一起拍照,算一算只有二十幾人,其他人都死了、散了,原本贛南客家庄富麗堂皇的祖厝,也成了外人聚居的大雜院,只有「破敗」可以形容。
我花了兩天才從北京趕到老家,當晚我住在父親同輩僅存的伯母家中,我床邊是猪圈,這算是很好的客房了。第二天一早,掃完墓,告別親族,就走了。回台灣後,父親看了我拍的照片、錄影帶,一句話都不說,只是淡淡的說:「以後你也不用再去了。」過了一個月,父親診斷出肺癌,再過14個月,1990年1月,父親就去世了。我也再也沒回他的老家,因為台灣才是他和我的家。
中國內戰,讓我的家族離散,台灣海峽隔絕了家族的音訊,因為家族深厚國民黨的背景,留在大陸的家人都受到株連,回到中國,親戚都不提過去50年的種種,只說「回來就好」。
我母親的姐姐,我的大姨媽,解放後,她的境遇活脫是許鞍華導演,斯琴高娃、周潤發主演的「大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的原型,從上海下放到東北,歷經千辛萬苦又回到上海,過去辛酸的往事,她絕口不提,只說:「還是理英(我母親)的命好啊。」直至她過世,我才知道我還有素未謀面的姨丈和一個表哥,她生前從來也不說這些。
父親家族的人更慘烈,親族間都無人述說,何以一個數百人的家族過了六、七十年只剩下數十人?我有位表哥,姑姑的兒子,只留給我一個3代人名的「家譜」,以前的家譜早就沒了,一個幾百年的家族,就這樣子在歷史上淍零了。
從小我的家庭與學校教育,就沒有把「台灣」放在心上,冬天我怕冷,外公就說:「穿那麼多衣服,回大陸下雪了,你怎麼辦?」回家,是長輩的第一志願。
長大後,長輩們越來越清楚回不去了,於是開始移民,江浙人的海外關係本來就比較多,親戚們一個個移民美國、加拿大,最後只剩下我一家,和一輩子未婚的二舅。
80年代聽到羅大佑《鹿港小鎮》的「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笑了一笑,「台灣都不是我的家,更何況台北。」
走了10年的ISO之路
從1986第一次出國就不打算回來,沒想到一年多後就回來台灣,當記者,還參加環保運動,在環保運動中我是少數的外省人。其實也蠻奇怪的,甚至有親戚警告我,你做什麼我們不管,但是別妨碍別人賺錢。我們這群牙刷主義者,本來就是走到哪吃到哪的,管什麼tablemanner。
我並沒有因此而退卻,反而是到1995年後,發現自身的能力與見識有限,在認識國際標準化組織技術委員會ISO/TC176主席RegShanghnessy之後,更覺得自己很空。1994年的一次機緣,讓我放棄原來環保運動的工作,走向國際標準化、全球採購、品質管理、認證與培訓之路,這趟旅程花了我10年的時間才走完。
看到女兒一天天長大,在學校被歸類成「單親家庭」,因為從她上小學後,大部份的時間都在國外,一年我住旅館沒有300天,也有200天,常常醒來還要想一想:我現在在哪裡?加上自己工作伙伴的猜忌和美國品質學會內部的歧見,我決定回台灣。
回台灣我想做些事,成立了《天母合眾國》社區雜誌,希望能夠用社區文化的力量做些改變,因為天母是我女兒的故鄉,她比我幸運,我從小到大,住過陸海空警的眷村,到處跑,她和太太一直住在天母,我該為女兒的故鄉做些事吧。
但是回來的不是時候,天母社區與商圈的沈淪,已經啟動,我明知難以做好這社區雜誌,還是做了,但做之前就已設下停損點:如果有100個人對我說:「天母就靠你了。」我就停止。過了2年半,我停了。
天母是原本是一個鳥不生蛋的地方,從「三角埔」這個原地名就知道了,完全是在美軍協防司令部與美軍顧問團的「關照」下而形成的「軍管殖民地」,早期天母路上開的是美軍的憲兵軍巡邏的。我是1988年底為了去榮總治療父親的肺癌,才搬去天母的,當時還美軍眷舍林立的尾聲,10年內一切都轉變了,天母在台灣人的經營管理下,變成永和的發展模式,什麼都放進來,完全沒有規劃,只有炒地皮。
辦社區雜誌是希望讓社區的事成為「大家的事」,既然越來越多的人把它當成我的事,我不做總可以了吧。
天母其實是台灣的縮影,天母總統投票的分布比率,和全台灣的平均比率十分接近,因為天母是一個典型的移民社區,我從「天母人」的言行中,可以找出台灣人的輪廓。
2009年7月我結束了《天母合眾國》,8月初受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之邀去日內瓦,本來我想邀請達賴到台灣,或是視訊,和蘭嶼達悟民族在2010的地球日來一場「達達會」,8月6日面見達賴時,我提出了想法,他說可能沒有機會,馬英九總統不會同意的,我說:「世事難料」。沒想到過了兩天,發生88風災,接著8月9日小林村滅村,8月29日達賴受高雄市政府的邀請來台宗教祈福,這不知是天意,還是巧合。
開腸破肚的高屏溪
8月24日下午我在高雄文史工作者鄭水萍先生的陪同下,進入小林村,去了小林村之後,轉往龍鳳寺,進入寺內聚會的場所,嚇了一路,慈濟的師兄們拿出永久屋的模型,像是預售屋一樣,向災民推薦(我不願用「推銷」)未來進住永久屋的好處,縣長楊秋興在旁邊敲邊鼓,並要求災民儘快決定。我不懂楊秋興在急什麼?想把災民這個燙手山芋丟給慈濟嗎?
我後續與災民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主要是我的「難民基因」作祟,準備有一天也要逃難了,先行準備。
我不知道我過去去過許多次的高屏溪上游翠綠的山林,有如世外桃源,的確當地有「桃源鄉」,如何會變成猙獰噬人失控的巨獸,我看到旗山溪、荖濃溪兩旁崩落的山壁,和不斷滾落的巨石,心中只有原始人面對大自然的恐懼。真的有太多意想不到的事,這也代表我根本不了解這塊土地。
幸而在鄭水萍、高雄綠色協會魯台營,和台大地質系博士謝孟龍的指導和現場解說,我半年內上了一課台灣地質課,謝孟龍是研究「河川演育」的,他有第一手的證據。
88水災後的高屏溪,有如滿地開腸破肚傷兵的戰場,要研究台灣的地質,這是絕好的機會,謝孟龍帶著研究生跋山涉水,我也跟著跑跑龍套,旁聽一些,原來88水災的悲慘現場,在地質歷史證據下,根本是小case。過去千年、萬年都有比這更大更凶猛的土石流、山崩、堰塞湖。
像桃源鄉勤和村越域引水的現場,土石流埋了高達30公尺,連原來的吊橋都只剩下吊橋頭,但是當地的地質證據顯示,1萬年前還有超過百公尺的土石流。
謝孟龍解釋:「1萬年前是盛冰期,正是冰河最強大的時候,那時候沒有全球暖化,也沒有人類開發,這是台灣地質的自然本性。」我和謝孟龍都同意,這麼大的土石流,不是人類能夠造成的,是天生如此,雖然濫墾濫伐非常不應該,但是把罪過責任都推給他們,是完全不負責任的事。
過去我只有偶爾注意到「台灣處於歐亞版塊與菲律賓版塊間,地震頻繁」,但是沒有深刻的認知,現在我完全了解了。88水災後的山林「肚破腸流」的場景,頓時成為一本展開的巨大天書,把萬年來台灣河川演化發育的歷程展現在人類的眼前,這是老天給我們最好的啟示。而台灣人完全不把這些放在心上。
我花了一段時間了解越域引水和小林村的滅村是否有關。越域引水是把阿里山山脈東面的荖濃溪水引到西邊的旗山溪,全長約12公里。除了鑽鑿,還要用炸藥炸,根據紀錄,已經用了45噸的TNT去炸山。
當時的水利署長陳伸賢一口咬定小林村滅村與越域引水工程無關,因為相距11公里,他又說這是千年一遇的洪水,超過200年洪峰設計,是天災。這段證詞非常有問題,因為第一,小林村到越域引水東口走台21線的確是11公里,但是從地質上,要看直線距離,離越越引水的隧道只有7公里,而距離崩落的獻肚山山頭這個第一現場只有2─3公里。而所謂「千年洪水」也是瞎猜瞎掰的,在水土保持上,最多推算只有200年洪峰,這是用外延法推算出來的,根本沒辦法推到千年。
越域引水東口的勤和村,和西側的那瑪夏鄉民與小林村村民都說工程炸山連連,每天地都在震,這樣的情況,原本就有「深層崩壞」地質條件的獻肚山,如何不會崩落?查閱越域引水工程的環境影響評估,當初評估根本沒有考慮到這點,更沒有調查台灣千年或萬年的土石流情況,這也難怪施工單位的15人全部罹難。
我耳中不斷響起「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的古訓,環境影響評估不是用來保護環境的,是防止大自然對人的傷害,只有無知的人會認為人類有能力保護環境。
88水災後,我對台灣的土地完全改觀,對台灣人的人性也完全改觀。台灣的土地是如此脆弱,如此險惡,任何時間的突如其來的地震可以奪走我們或我們所愛的人的生命,與其說「愛台灣」,不如說,為了我們所愛的人,我們要更了解台灣的土地、海洋、天空,小心被台灣動蕩難安的土地吞噬。
工程永續,永續打劫
我們都知道台灣地震多、颱風多,地震與颱風帶來再大的災難,都不算「意外」,這是台灣特產,我們必須承擔。所有的災難,都是人禍。
我看到政府官員與政客相互爭攻諉過,爭權奪利,趁著88風災,立刻訂定「特別條例」,就像馬英九說的,「我們要用更多的鋼筋水泥,在災區重建。」但是水泥絕對擋不住任何一次的地震、颱風,只是讓更多的預算投入土石流中,讓奸商、貪官樂在其中,正如魯台營一再說的,這是「工程永續」——永遠有做不完的工程。
人民受政府與政客之害,原本應該覺悟,自救救人,但是卻還是依賴這些強盜的保護,註定也是「永續打劫」,不斷的被打劫。
我看到宗教、慈善團體的進駐,有些真是令人感動,但部份團體,特別是大型知名團體,有如禿鷹,趁著災難圈錢圈地,甚至宗教相爭。原本篤信天主教、基督教的原住民,現在越來越多改信佛教了。
災民的境遇則更淒慘,我在小林村蹲了快半年,住在倖存者黃金寶家,看到許多原本不想對外人道之事。災民的補償,是以家中死亡人數為基數,這補死人,像黃金寶家沒有人死亡,只能領到少數的慰問補貼,而他家原有的生計,全部斷絕,一家六口,都需要生路。某些人則是一人倖存,領取了幾千萬的補償金,一夕致富,花天酒地,連村民都說:「小林村的人現在在外面風評不好。」
更有無數起家庭爭產糾紛,為了救災物資、救濟金的分配,或是後來倖存者與自救會的矛盾,人人猜忌,相互攻訐,原來是生死患難的鄰居,一夕老死不相往來。我身為外人,看了心如刀割,因為我和他們沒有利益衝突,也根本幫不上忙。我在小林村的期間,想找社工、法律扶助來幫忙進行心理輔導,調查生活史,建立檔案,作為未來扶助的參考。
我是勵馨基金會的顧問,拜託執行長紀惠容和南區服務處主任張乃千,因為小林村沒有社工協助,是否可以派人幫忙,結果勵馨基金會向我道歉,表示愛莫能助,因為高雄縣政府規定,各災區由指定的團體負責,勵馨的社工進不來。至於法律扶助,更讓我費解,法扶的原則應該是扶助弱勢需要幫助的,小林村民收入低、教育程度低,本身對自己的權益就一知半解,過去討生活也常在法律邊緣,他們是最需要幫助的一群,但是法扶基金會的原則是「不告不理」,災民的需求要由災民提出,符合規定,才能辦理。88水災對我,不只是山河開腸破肚,也是人性的開腸破肚。2011年後,我大概每隔半年會回小林村一次,好像是回家探親,我把小林村也當成自己的家。我會到小林村的遺址,像孤魂野鬼一樣遊蕩一陣,我生命的一部份一直留在旗山溪畔。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