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投資教戰守策
The ETF Strategist—Balancing Risk and Reward for Superior Returns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
《富媽媽窮媽媽》金網獨家抽獎活動!
參加下列任1項活動就有機會獲得陳重銘新書《富媽媽窮媽媽》
1️⃣ 為《富媽媽窮媽媽》按讚抽獎
即日起~9/30,在商品頁點「喜歡+1」按鈕 → 抽《富媽媽窮媽媽》 1 本
👉前往本書頁面
2️⃣同場購買加碼抽
2025/9/9~9/30,在金石堂網站單筆訂單購買《富媽媽窮媽媽》+ 金尉出版社任1本出版品
→ 抽 《富媽媽窮媽媽》 1本
👉去逛逛金尉出版 (可一次購買陳重銘老師前作)
📅抽獎公布布時間
10/3 公告於金石堂 FB & IG 粉絲團(後續寄發中獎通知到會員信箱)
⚠️ 注意事項
1. 活動參加者須為金石堂網路書店會員,且會員資料中有正確 Email
2.公告後請於指定期限回覆獎項寄送資訊,逾期視同放棄
3. 抽獎與寄送僅限台澎金馬地區。
4. 每一會員帳號於單一活動僅限獲獎一次。
5. 金石堂保留修改、變更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若有異動將公告於FB/IG。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金融風暴下逆勢成長的投資商品
散戶投資人保本獲利的終極指南
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簡稱為ETF,是近年來發展最快與最受歡迎的投資商品,不論市場空頭或多頭,歷經各種金融動盪,ETF已經證明它的絕佳優點—交易成本低、分散風險、打敗大盤非夢事。散戶投資人可以經由本書學會平衡ETF的風險和報酬,追求超高報酬率。
本書作者魯斯.克斯特里奇(Russ Koesterich)是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公司(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BGI)的操盤手,BGI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更是首屈一指的投資管理產品及服務供應商,轄下管理的資產達二兆美元。BGI旗下基金龐大,覆蓋全球250多個指數,它也是ETF的創始者,所發行的ETF支數居全球之冠,大幅領先競爭對手,足見其在ETF商品的經驗豐富。作者深入淺出的講解,使散戶投資人知道專業人士在創造投資組合時,如何讓機會極大化、風險極小化。就算是專業投資人也能受惠於本書,了解如何有效利用ETF,提高投資報酬率,降低風險。
過去25年來,新的金融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ETF)既非最奇特的,也不是最新的產品,但他們很快就變得炙手可熱,其中自有道理。相較於共同基金,ETF更能分散風險,能鎖定特定的產業或國家,避免投資風格偏移(style drift),同時能持有特定的資產配置,例如不動產或商品等。
本書點出散戶投資人選擇特定證券時所面臨的挑戰,尤其是1990年代的多頭市場結束後,要獲得高報酬率的機會日漸渺茫。本書凸顯出ETF的優點,並檢視其不同的用途,包括:國家配置、資產配置、產業輪替以及曝險於多種另類投資題材(不動產、商品和避險基金等)。
本書所談的不只限於ETF的機制、規定和特色,讀者還會學到:
.金融界長期下來的改變,已讓投資人難以擁有充分分散風險的股票投資組合。
.ETF能運用如alpha/beta分開管理的進階概念。此概念基本上是指「勿把技巧和風險混為一談」。
.ETF可形成個人投資組合的核心,也可以獨立或結合在一起,接觸不同的風險因素和潛在的報酬。
對投資顧問以及有興趣開始接觸ETF或要提高其使用效率的投資人而言,本書是必備的參考指南。
散戶投資人保本獲利的終極指南
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簡稱為ETF,是近年來發展最快與最受歡迎的投資商品,不論市場空頭或多頭,歷經各種金融動盪,ETF已經證明它的絕佳優點—交易成本低、分散風險、打敗大盤非夢事。散戶投資人可以經由本書學會平衡ETF的風險和報酬,追求超高報酬率。
本書作者魯斯.克斯特里奇(Russ Koesterich)是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公司(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BGI)的操盤手,BGI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更是首屈一指的投資管理產品及服務供應商,轄下管理的資產達二兆美元。BGI旗下基金龐大,覆蓋全球250多個指數,它也是ETF的創始者,所發行的ETF支數居全球之冠,大幅領先競爭對手,足見其在ETF商品的經驗豐富。作者深入淺出的講解,使散戶投資人知道專業人士在創造投資組合時,如何讓機會極大化、風險極小化。就算是專業投資人也能受惠於本書,了解如何有效利用ETF,提高投資報酬率,降低風險。
過去25年來,新的金融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ETF)既非最奇特的,也不是最新的產品,但他們很快就變得炙手可熱,其中自有道理。相較於共同基金,ETF更能分散風險,能鎖定特定的產業或國家,避免投資風格偏移(style drift),同時能持有特定的資產配置,例如不動產或商品等。
本書點出散戶投資人選擇特定證券時所面臨的挑戰,尤其是1990年代的多頭市場結束後,要獲得高報酬率的機會日漸渺茫。本書凸顯出ETF的優點,並檢視其不同的用途,包括:國家配置、資產配置、產業輪替以及曝險於多種另類投資題材(不動產、商品和避險基金等)。
本書所談的不只限於ETF的機制、規定和特色,讀者還會學到:
.金融界長期下來的改變,已讓投資人難以擁有充分分散風險的股票投資組合。
.ETF能運用如alpha/beta分開管理的進階概念。此概念基本上是指「勿把技巧和風險混為一談」。
.ETF可形成個人投資組合的核心,也可以獨立或結合在一起,接觸不同的風險因素和潛在的報酬。
對投資顧問以及有興趣開始接觸ETF或要提高其使用效率的投資人而言,本書是必備的參考指南。
名人推薦
「克斯特里奇提供一本對ETF投資講得非常清楚且完整的操作手冊。ETF產品並非大同小異,克斯特里奇引領讀者了解,哪些問題該列入考慮,哪些又該避開。市場上非常缺少這類書籍,本書正好填補此一空缺。每位認真的投資人都該人手一冊。」
瑞奇(Don Rich),哈佛校產管理公司(Harvard Management)基金經理人
「本書不僅是投資選擇的清單。克斯特里奇對ETF鑽研甚深,透過他深入淺出的講解,散戶投資人能了解專業人士在創造投資組合時,如何讓機會極大化、讓風險極小化。就算是專業投資人也能受惠於本書,了解如何有效利用ETF,提高投資報酬率,降低風險。克斯特里奇的經驗和見解,對希望使用這些創新產品的投資人而言,都非常寶貴。
湯瑪斯 M. 麥克曼紐斯(Thomas M. McManus),
美國銀行證券公司首席投資策略師
「ETF呈現爆炸性成長,由於其低成本、鎖定特定市場的特性,深受短期和長期投資人青睞,ETF勢必會繼續成長。本書以簡單、合邏輯的方式,解釋會計、法規、投資和其他複雜議題,對考慮使用ETF投資工具者幫助甚大。本書對散戶和法人投資人都非常重要。
瓦迪姆.斯洛尼克夫(Vadim Zlotnikov),聯博基金公司
(AllianceBernstein)執行副總
瑞奇(Don Rich),哈佛校產管理公司(Harvard Management)基金經理人
「本書不僅是投資選擇的清單。克斯特里奇對ETF鑽研甚深,透過他深入淺出的講解,散戶投資人能了解專業人士在創造投資組合時,如何讓機會極大化、讓風險極小化。就算是專業投資人也能受惠於本書,了解如何有效利用ETF,提高投資報酬率,降低風險。克斯特里奇的經驗和見解,對希望使用這些創新產品的投資人而言,都非常寶貴。
湯瑪斯 M. 麥克曼紐斯(Thomas M. McManus),
美國銀行證券公司首席投資策略師
「ETF呈現爆炸性成長,由於其低成本、鎖定特定市場的特性,深受短期和長期投資人青睞,ETF勢必會繼續成長。本書以簡單、合邏輯的方式,解釋會計、法規、投資和其他複雜議題,對考慮使用ETF投資工具者幫助甚大。本書對散戶和法人投資人都非常重要。
瓦迪姆.斯洛尼克夫(Vadim Zlotnikov),聯博基金公司
(AllianceBernstein)執行副總
目錄
原書名:ETF投資聖經
前言
第一部分 挑戰
第一章 實際的報酬率
第二章 增進技巧
第三章 Alpha和Beta:區別技巧和風險
第二部分 解決之道
第四章 ETF簡介
第五章 股票型ETF:產業、國家和風格
第六章 固定收益型基金
第七章 商品基金
第八章 ETF和另類資產類別
第九章 ETF進階技巧結論
前言
第一部分 挑戰
第一章 實際的報酬率
第二章 增進技巧
第三章 Alpha和Beta:區別技巧和風險
第二部分 解決之道
第四章 ETF簡介
第五章 股票型ETF:產業、國家和風格
第六章 固定收益型基金
第七章 商品基金
第八章 ETF和另類資產類別
第九章 ETF進階技巧結論
序/導讀
前言
投資人對財經書籍的期待,和想瘦身的人對討論節食的書差不多。但不論是如何詳細或簡單的節食法,其實都脫離不了「少吃多動」這個老生常談。同樣道理,沒有一本財經書籍能簡化財務安全的原則:多存錢、少花錢。最流行的節食法,很少能持續讓人減重;新的理財技巧或花招,也很難單方面就改善你的財務狀況。財經和其他領域一樣,容易受潮流和趨勢影響,只是成本通常更高。若回顧過去幾十年來的發展,會發現不少金融商品起起落落;有些雖然已消失,卻留下一堆爛攤子要人收拾。
所以,看一本專談最新、最流行趨勢的理財書籍時,要像看那些只在夜深人靜播放的廣告一樣,抱持懷疑的態度;不論廣告要你吃什麼就能擁有像鑽石一樣硬的腹肌、或是要你買如何神奇的自動打掃機,千萬不要輕信。財務安全就像身體健康,沒有什麼捷徑可循。像「多存錢」這種老套又無趣的格言,到今天仍和當年剛問世時一樣受用。假如投資人養成規律的儲蓄習慣,下一步要怎麼走?他們仍得面對數不清、且多是相互矛盾的選擇和建議。該加碼股票或債券?投資好還是做生意好?要投資海外還是國內市場?【如果你要直接看結論,答案依序是:(1) 股票和債券;(2) 要投資,不要做生意;(3) 國內外市場都要投資,但投資海外的比重可以高一點。】
有選擇是好事,但同時面對太多選項時,卻又容易不知所措。就像到一家餐廳吃飯時,菜單上少說也有一百道菜色可供選擇,但有時候不看菜單、直接點吃過的東西,或許還比較簡單一點。同樣情況,這十年來,金融商品呈現爆炸性成長,但條理清楚的退休年金方案愈來愈少,二、三十歲的人大多懷疑自己未來是否真能得到社會福利保障。對那些已八、九十歲的銀髮族而言,這六、七年簡直是不堪回首。2008年初國際股市和小型股表現亮眼,但美國大型股花了七年才反攻回到2000年的高點。雖然大盤已回升,但對那些在高點進場買科技股的投資人而言,1990 年代彷彿已是前輩子的事。十年前的明星科技股再也未能重登當年顛峰,若從整體來看,就不難理解大多數美國人對財務相當沒有安全感。
所以,散戶投資人面對的挑戰的確不少:金融產品讓人眼花撩亂,大部分並不適合一般投資人;股票報酬率較低;企業和政府的安全網被侵蝕。好消息是從許多角度來看,現在的散戶如果想投資,比以前更容易也更便宜。雖然市場沒有一天是穩定的,投資人如今卻能接觸到以前不可能接觸到的投資管道。例如現在要投資國際市場,比以前更容易也更便宜。由於堅實的投資組合是以分散投資為基礎,所以能進入新的市場,並非不值得一提的事情;投資人的交易成本(買賣股票、債券或證券的價格),也比以前低。建立堅實投資組合的基本原則依然不變——存錢、分散投資、降低成本,但最後兩項原則已變得比較簡單。本書至少包含最後那兩項原則:分散投資以及控制投資成本。雖然這兩個原則既不迷人也很無趣,但卻是投資哲學的基礎。每個人都想找到能讓自己一夕致富的股票,但真實世界的投資,要從專注於基原理做起。一心一意只想找出下一個Google 的投資人,就像有些愛玩籃球的中學生,還沒練好罰球的技巧,就妄想一步登天,從中線投球得分。大多數投資人會很意外的發現,他們只需注意基本原則,就能大幅提高投資報酬率:注意投資成本,就不會讓金融商品和服務的成本,侵蝕報酬率;分散投資,就能有效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如上所述,現在要達到這些目標已經比較容易,尤其拜「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ETF)所賜【編註:關於ETF的中文翻譯,台灣一般稱為指數股票型基金,中國大陸稱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香港稱為交易所買賣基金。目前ETF已經包含股票、債券與商品等多種類別。】散戶投資人如今已能用更低的成本,透過更簡單的產品,接觸全新的市場。
ETF最獨特的地方,在於其主要好處並非提高報酬率,而是降低風險。風險管理是專業投資人相當重視的議題,但在討論個別投資組合時,卻常淪為附註的一部分。太多投資人眼中只有明星股,他們往往只注意報酬率,忘了考慮伴隨而來的風險。不過,就像多數專業投資人所知、本書也將闡述的,就是若只談報酬率而不顧風險,並沒有多大意義。你會意外地發現,獲利並不難,只要願意多承擔一點風險,長期下來報酬率就可能比較高。問題是大部分投資人不可能完全忽視風險。雖然每個人都希望每年至少獲利20%,但大多數人一旦知道要達到這個水準,恐怕得承擔相當高的風險,恐怕就會裹足不前。投資績效的真正算法,是把風險限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再看獲利高低。專業投資人就是這樣衡量自己的績效,散戶投資人當然也同樣適用。在這種情況下,ETF就成為大部分投資組合一個好用的新工具,特別是因為ETF能更精準地配置風險。
ETF的發展,正好和金融商品出現爆炸性成長的時間同步。過去這25 年來,新的金融工具以令人目不暇給的速度出現,當中還有許多只見其名、不見其真正目的的產品,例如流動收息權利票據(liquid yield option notes)、債券擔保證券化債券(collateralized bond obligations)、反向浮動利率債券(inverse floaters)或房貸抵押證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ETF是一種創新商品,但並非最古怪、也非最新的金融商品;全世界第一個ETF 早在20年前就在多倫多證交所問世。ETF不是最新或最難懂的商品,卻很快就大受歡迎。更重要的是,ETF 不只適合深奧難懂的對沖基金(hedge fund),或是大型券商的自營部門;想找出更有效率、能更從容分散投資組合的散戶和投資顧問,也相當適合使用ETF。
ETF還有一個和其他金融商品不同的特色,就是它簡單明瞭。ETF 是投資一籃子金融商品(傳統上是股票)的工具,但如今投資標的已擴大到債券和商品等其他類型資產。這一籃子資產會模擬一種指數,可以是標準普爾(S&P)500這種包含甚廣的指數,也可只代表一群半導體股等範圍較狹窄的指數。ETF不像衍生性金融商品、結構型商品和其他稀奇古怪的金融商品一樣,要以一個複雜的數學公式或財務模型來計算價值;ETF的價值視其組合的證券價值而定。相較之下,許多金融工具是要方便進行更複雜、難懂的操作,很多時候是企圖「以小搏大」,想以槓桿融資提高投資報酬率。ETF獨特之處,則在於其符合散戶投資人的需求。ETF本質上其實是一種歷史更悠久的金融商品、也就是共同基金的改良版。ETF有共同基金多元投資的優點,同時兼具指數基金(index fund)低成本的好處,等於是把這兩種金融商品和即時交易(real-time trading)結合起來。
ETF在多倫多證交所問世不久後,美國證交所(American Stock Exchange) 就發行標準普爾存託憑證(SPDR),也就是一種代表S&P 500股票股數的ETF。美國證交所和那斯達克店頭市場接著又推出好幾支新的ETF。但ETF真正普及是最近的事,大部分ETF也都是最近這四、五年才推出。一直到1990年代中期,市場上僅有幾十支ETF,2000 年以後才開始暴增,而且不論美國海內外市場,ETF都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根據摩根士丹利公司(Morgan Stanley)的研究,目前ETF的總價值已接近5,000億美元。比起共同基金市場,這個數字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但其成長幅度卻相當驚人。若以受託的資產(assets under management; AUM)計算,市場規模大幅成長;其次就是ETF 包含的資產種類更廣。ETF過去僅連結股票,現在愈來愈能代表所有金融商品。從2000 年至今,ETF 不只擴展到新的股市,也開始前進固定收益和商品等其他資產類別。
規模高達5,000多億美元的ETF市場,已納入數百種金融工具,其中800多種在35個不同的交易所上市,由64位經理人管理。根據摩根士丹利的研究,1990年代僅有兩、三個經理人管理這種商品,如今ETF市場遍布全世界,許多ETF已開始在美國以外的市場出現。例如2006年上半年,海外ETF就激增30%,成長速度是美國市場的兩倍,其中以新加坡、香港和加拿大所管理資產的增幅最可觀。從最新申請ETF的件數來看,高成長率可望持續下去。到2011年左右,ETF的市場規模可望超過2 兆美元。
ETF市場近來在規模和多元性方面的成長,顯示ETF如今已能做為不同類別投資組合的核心。從散戶投資人到傳統的共同基金和對沖基金,ETF在他們投資組合中的比重愈來愈高。隨著ETF進入新的市場和資產領域,這股趨勢肯定也會延續下去。即使不過五、六年前,ETF市場還是限於投資股票。當時因為沒有其他類別的資產可供選擇,所以要讓投資組合裡只有ETF並不容易。不過隨著多種不同的固定收益型和商品基金陸續面世,這種限制也開始減少,如今要建立只有ETF的投資組合已相當容易。
如上所述,ETF的主要優點包括分散投資、控制風險、降低交易成本,本書一開始就會檢視何以這些特性對投資人如此重要。散戶投資人耗費很多精力研究潛在的投資報酬率。追求高報酬並非不對,但如果花點力氣查證後會發現,不談風險只談報酬,其實只對了一半。考量風險的時候,投資人應先考慮投資可能出現的波動,然後比較風險和預期報酬率。接著投資人應該要全面評估他們的投資,而非獨立考量。在一個投資組合中,某支股票或基金和其他資產有什麼關聯?這點非常重要,因為並非所有資產組合都是相等的;有些組合就是比較好,有些股票或基金會產生互補,有些只會提高風險,對報酬率沒什麼實質的貢獻。忽略了風險和分散投資的
投資人對財經書籍的期待,和想瘦身的人對討論節食的書差不多。但不論是如何詳細或簡單的節食法,其實都脫離不了「少吃多動」這個老生常談。同樣道理,沒有一本財經書籍能簡化財務安全的原則:多存錢、少花錢。最流行的節食法,很少能持續讓人減重;新的理財技巧或花招,也很難單方面就改善你的財務狀況。財經和其他領域一樣,容易受潮流和趨勢影響,只是成本通常更高。若回顧過去幾十年來的發展,會發現不少金融商品起起落落;有些雖然已消失,卻留下一堆爛攤子要人收拾。
所以,看一本專談最新、最流行趨勢的理財書籍時,要像看那些只在夜深人靜播放的廣告一樣,抱持懷疑的態度;不論廣告要你吃什麼就能擁有像鑽石一樣硬的腹肌、或是要你買如何神奇的自動打掃機,千萬不要輕信。財務安全就像身體健康,沒有什麼捷徑可循。像「多存錢」這種老套又無趣的格言,到今天仍和當年剛問世時一樣受用。假如投資人養成規律的儲蓄習慣,下一步要怎麼走?他們仍得面對數不清、且多是相互矛盾的選擇和建議。該加碼股票或債券?投資好還是做生意好?要投資海外還是國內市場?【如果你要直接看結論,答案依序是:(1) 股票和債券;(2) 要投資,不要做生意;(3) 國內外市場都要投資,但投資海外的比重可以高一點。】
有選擇是好事,但同時面對太多選項時,卻又容易不知所措。就像到一家餐廳吃飯時,菜單上少說也有一百道菜色可供選擇,但有時候不看菜單、直接點吃過的東西,或許還比較簡單一點。同樣情況,這十年來,金融商品呈現爆炸性成長,但條理清楚的退休年金方案愈來愈少,二、三十歲的人大多懷疑自己未來是否真能得到社會福利保障。對那些已八、九十歲的銀髮族而言,這六、七年簡直是不堪回首。2008年初國際股市和小型股表現亮眼,但美國大型股花了七年才反攻回到2000年的高點。雖然大盤已回升,但對那些在高點進場買科技股的投資人而言,1990 年代彷彿已是前輩子的事。十年前的明星科技股再也未能重登當年顛峰,若從整體來看,就不難理解大多數美國人對財務相當沒有安全感。
所以,散戶投資人面對的挑戰的確不少:金融產品讓人眼花撩亂,大部分並不適合一般投資人;股票報酬率較低;企業和政府的安全網被侵蝕。好消息是從許多角度來看,現在的散戶如果想投資,比以前更容易也更便宜。雖然市場沒有一天是穩定的,投資人如今卻能接觸到以前不可能接觸到的投資管道。例如現在要投資國際市場,比以前更容易也更便宜。由於堅實的投資組合是以分散投資為基礎,所以能進入新的市場,並非不值得一提的事情;投資人的交易成本(買賣股票、債券或證券的價格),也比以前低。建立堅實投資組合的基本原則依然不變——存錢、分散投資、降低成本,但最後兩項原則已變得比較簡單。本書至少包含最後那兩項原則:分散投資以及控制投資成本。雖然這兩個原則既不迷人也很無趣,但卻是投資哲學的基礎。每個人都想找到能讓自己一夕致富的股票,但真實世界的投資,要從專注於基原理做起。一心一意只想找出下一個Google 的投資人,就像有些愛玩籃球的中學生,還沒練好罰球的技巧,就妄想一步登天,從中線投球得分。大多數投資人會很意外的發現,他們只需注意基本原則,就能大幅提高投資報酬率:注意投資成本,就不會讓金融商品和服務的成本,侵蝕報酬率;分散投資,就能有效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如上所述,現在要達到這些目標已經比較容易,尤其拜「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ETF)所賜【編註:關於ETF的中文翻譯,台灣一般稱為指數股票型基金,中國大陸稱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香港稱為交易所買賣基金。目前ETF已經包含股票、債券與商品等多種類別。】散戶投資人如今已能用更低的成本,透過更簡單的產品,接觸全新的市場。
ETF最獨特的地方,在於其主要好處並非提高報酬率,而是降低風險。風險管理是專業投資人相當重視的議題,但在討論個別投資組合時,卻常淪為附註的一部分。太多投資人眼中只有明星股,他們往往只注意報酬率,忘了考慮伴隨而來的風險。不過,就像多數專業投資人所知、本書也將闡述的,就是若只談報酬率而不顧風險,並沒有多大意義。你會意外地發現,獲利並不難,只要願意多承擔一點風險,長期下來報酬率就可能比較高。問題是大部分投資人不可能完全忽視風險。雖然每個人都希望每年至少獲利20%,但大多數人一旦知道要達到這個水準,恐怕得承擔相當高的風險,恐怕就會裹足不前。投資績效的真正算法,是把風險限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再看獲利高低。專業投資人就是這樣衡量自己的績效,散戶投資人當然也同樣適用。在這種情況下,ETF就成為大部分投資組合一個好用的新工具,特別是因為ETF能更精準地配置風險。
ETF的發展,正好和金融商品出現爆炸性成長的時間同步。過去這25 年來,新的金融工具以令人目不暇給的速度出現,當中還有許多只見其名、不見其真正目的的產品,例如流動收息權利票據(liquid yield option notes)、債券擔保證券化債券(collateralized bond obligations)、反向浮動利率債券(inverse floaters)或房貸抵押證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ETF是一種創新商品,但並非最古怪、也非最新的金融商品;全世界第一個ETF 早在20年前就在多倫多證交所問世。ETF不是最新或最難懂的商品,卻很快就大受歡迎。更重要的是,ETF 不只適合深奧難懂的對沖基金(hedge fund),或是大型券商的自營部門;想找出更有效率、能更從容分散投資組合的散戶和投資顧問,也相當適合使用ETF。
ETF還有一個和其他金融商品不同的特色,就是它簡單明瞭。ETF 是投資一籃子金融商品(傳統上是股票)的工具,但如今投資標的已擴大到債券和商品等其他類型資產。這一籃子資產會模擬一種指數,可以是標準普爾(S&P)500這種包含甚廣的指數,也可只代表一群半導體股等範圍較狹窄的指數。ETF不像衍生性金融商品、結構型商品和其他稀奇古怪的金融商品一樣,要以一個複雜的數學公式或財務模型來計算價值;ETF的價值視其組合的證券價值而定。相較之下,許多金融工具是要方便進行更複雜、難懂的操作,很多時候是企圖「以小搏大」,想以槓桿融資提高投資報酬率。ETF獨特之處,則在於其符合散戶投資人的需求。ETF本質上其實是一種歷史更悠久的金融商品、也就是共同基金的改良版。ETF有共同基金多元投資的優點,同時兼具指數基金(index fund)低成本的好處,等於是把這兩種金融商品和即時交易(real-time trading)結合起來。
ETF在多倫多證交所問世不久後,美國證交所(American Stock Exchange) 就發行標準普爾存託憑證(SPDR),也就是一種代表S&P 500股票股數的ETF。美國證交所和那斯達克店頭市場接著又推出好幾支新的ETF。但ETF真正普及是最近的事,大部分ETF也都是最近這四、五年才推出。一直到1990年代中期,市場上僅有幾十支ETF,2000 年以後才開始暴增,而且不論美國海內外市場,ETF都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根據摩根士丹利公司(Morgan Stanley)的研究,目前ETF的總價值已接近5,000億美元。比起共同基金市場,這個數字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但其成長幅度卻相當驚人。若以受託的資產(assets under management; AUM)計算,市場規模大幅成長;其次就是ETF 包含的資產種類更廣。ETF過去僅連結股票,現在愈來愈能代表所有金融商品。從2000 年至今,ETF 不只擴展到新的股市,也開始前進固定收益和商品等其他資產類別。
規模高達5,000多億美元的ETF市場,已納入數百種金融工具,其中800多種在35個不同的交易所上市,由64位經理人管理。根據摩根士丹利的研究,1990年代僅有兩、三個經理人管理這種商品,如今ETF市場遍布全世界,許多ETF已開始在美國以外的市場出現。例如2006年上半年,海外ETF就激增30%,成長速度是美國市場的兩倍,其中以新加坡、香港和加拿大所管理資產的增幅最可觀。從最新申請ETF的件數來看,高成長率可望持續下去。到2011年左右,ETF的市場規模可望超過2 兆美元。
ETF市場近來在規模和多元性方面的成長,顯示ETF如今已能做為不同類別投資組合的核心。從散戶投資人到傳統的共同基金和對沖基金,ETF在他們投資組合中的比重愈來愈高。隨著ETF進入新的市場和資產領域,這股趨勢肯定也會延續下去。即使不過五、六年前,ETF市場還是限於投資股票。當時因為沒有其他類別的資產可供選擇,所以要讓投資組合裡只有ETF並不容易。不過隨著多種不同的固定收益型和商品基金陸續面世,這種限制也開始減少,如今要建立只有ETF的投資組合已相當容易。
如上所述,ETF的主要優點包括分散投資、控制風險、降低交易成本,本書一開始就會檢視何以這些特性對投資人如此重要。散戶投資人耗費很多精力研究潛在的投資報酬率。追求高報酬並非不對,但如果花點力氣查證後會發現,不談風險只談報酬,其實只對了一半。考量風險的時候,投資人應先考慮投資可能出現的波動,然後比較風險和預期報酬率。接著投資人應該要全面評估他們的投資,而非獨立考量。在一個投資組合中,某支股票或基金和其他資產有什麼關聯?這點非常重要,因為並非所有資產組合都是相等的;有些組合就是比較好,有些股票或基金會產生互補,有些只會提高風險,對報酬率沒什麼實質的貢獻。忽略了風險和分散投資的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