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流離:遷徙者的生命故事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 有些人將曾經視為「家」的地方拋在身後,而有些人依然固守其他人紛紛離去之家園,這本書讓我們能一窺其中因由,唯有更深入理解個別案例,我們才能對整體的遷徙現象作出適切回應。
★ 喬治.巴特勒的每一幅插畫引人矚目,輕巧柔和的筆觸所展現的是令人心酸、深刻反映戰爭、動亂不安地區的每個人,必須面對的磨難與同時展現的韌性。
★ 這些作品彙集成冊,構成了感人至深的見證,展現我們共同的人性──以及那份追求安全與更好生活的普世渴望。
我與他們相處時光極為短暫,但是在那一刻,他們展現的人道精神與慷慨,遠遠超越了迫使他們流離的創傷與艱辛。
人們為了許多不同的原因,在世上遷徙。有些遷徙是自願的,但也有許多並不是。人們遷徙是為了愛、為了工作、為了安全保障、為了戰爭、為了食物、為了家人。千萬年來,人類都是如此,現在也依然如此。它根植在人類的特質中,卻是一個錯綜而廣泛的主題,難以理解。
屢獲殊榮的藝術家喬治・巴特勒(George Butler)帶著速寫本,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裡,於戰區、難民營及流亡路上,創作出一系列非凡的鋼筆、水彩肖像畫。創作的同時,他的描繪對象──來自中東、歐洲、非洲與亞洲的移民與難民──向他訴說了自己的故事。這些是新聞頭條背後的真實人生:有人逃離貧困、災難與戰爭,有人踏上未知之地尋找工作、教育與安全。
無論是在空襲中倖存的十歲敘利亞男孩、懷著許多疑問的小巴勒斯坦女孩手中的布偶,或與被迫離開肯亞鄉村家園、遷往基貝拉貧民窟的馬賽牧民對話,喬治・巴特勒都將深思的藝術與細膩的紀實融合成一聲優雅而有力的呼喚──呼喚理解與同理心。
★ 喬治.巴特勒的每一幅插畫引人矚目,輕巧柔和的筆觸所展現的是令人心酸、深刻反映戰爭、動亂不安地區的每個人,必須面對的磨難與同時展現的韌性。
★ 這些作品彙集成冊,構成了感人至深的見證,展現我們共同的人性──以及那份追求安全與更好生活的普世渴望。
我與他們相處時光極為短暫,但是在那一刻,他們展現的人道精神與慷慨,遠遠超越了迫使他們流離的創傷與艱辛。
人們為了許多不同的原因,在世上遷徙。有些遷徙是自願的,但也有許多並不是。人們遷徙是為了愛、為了工作、為了安全保障、為了戰爭、為了食物、為了家人。千萬年來,人類都是如此,現在也依然如此。它根植在人類的特質中,卻是一個錯綜而廣泛的主題,難以理解。
屢獲殊榮的藝術家喬治・巴特勒(George Butler)帶著速寫本,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裡,於戰區、難民營及流亡路上,創作出一系列非凡的鋼筆、水彩肖像畫。創作的同時,他的描繪對象──來自中東、歐洲、非洲與亞洲的移民與難民──向他訴說了自己的故事。這些是新聞頭條背後的真實人生:有人逃離貧困、災難與戰爭,有人踏上未知之地尋找工作、教育與安全。
無論是在空襲中倖存的十歲敘利亞男孩、懷著許多疑問的小巴勒斯坦女孩手中的布偶,或與被迫離開肯亞鄉村家園、遷往基貝拉貧民窟的馬賽牧民對話,喬治・巴特勒都將深思的藝術與細膩的紀實融合成一聲優雅而有力的呼喚──呼喚理解與同理心。
名人推薦
推薦人:
《報導者》採訪主任 張子午
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古碧玲
《加薩日記》作者 洪上凱
北藝大文跨所副教授/作家 顧玉玲
自由記者 劉致昕
各界好評
二○一一年至二○一八年間,英國藝術家兼記者巴特勒前往十數個地點,那裡的人因無法掌控的情勢被迫離開家園。他以文字與圖像(鋼筆與水彩畫作),記錄下所遇見的個人與環境。最終呈現出一部優雅、簡潔而動人的歷史合集。……
書中的風景、城市景觀與肖像,多以不同層次的灰色與棕色繪製,偶爾點綴些許色彩,營造出感人而凝重的氛圍。巴特勒以平和的第一人稱敘事,穿插自己的感受與反思(「唯有更深入理解個別案例,我們才能對整體的遷徙現象作出適切回應」);在結尾,他更新了部分人物的近況,並重申遷徙是一項「為了更美好未來而移動的權利」。
──《出版人週刊》
當代的保羅・納許(Paul Nash)。沒有人能像喬治・巴特勒(George Butler)那樣,以藝術如此有力地捕捉現代戰爭中的毀滅與苦難。憑藉手中的鋼筆與畫筆,他訴說著這個動盪世界中戰火所及之處,難民與移民的苦痛故事。他的畫作中有著可怕卻動人的美感。他畫的是真實,打開我們的眼睛與心靈,看見苦難,講述人類支離破碎的故事,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理解那些捲入衝突之中的他人生活,讓我們開始修補破碎的人生,在那幾乎沒有希望的地方,帶來庇護、家園與希望。──麥可・莫波格(Michael Morpurgo,兒童文學桂冠作家)
這是一部融合藝術、仁慈與行動主義的作品,記者兼插畫家巴特勒(Butler)運用他的創作,見證並喚起人們對戰爭對平民影響的關注──那些人的生命,對掌權者而言僅僅是附帶的代價。書中收錄了二○一一年至二○一八年間十個飽受戰爭摧殘之地的紀錄,每則故事都包含他與當地人交談的片段:那些因戰爭與政治而流離失所的孩童與成人──但他們從不是卑微的受害者。他們擁有尊嚴、幽默、溫柔,更重要的是,他們有名字。短暫相識之後,他們又不得不踏上尋找安全的旅途。
巴特勒以銳利分明的墨線勾勒人物與景觀輪廓,再以相互滲染的水彩暈染,增添深度與背景。這是一部兼具技巧與感性力量的傑作。──阿米娜・喬杜里(Amina Chaudhri,兒童文學與教育研究者)
「這位藝術家的人性從他每一筆畫中都閃耀而出。」
── 蜜夏爾.海珊(Mishal Husain)
「一本縈繞心頭的美麗書籍,將會長久地陪伴你。」
── 《蘇格蘭人報》(The Scotsman)
「這是一件充滿藝術、同情與行動主義的作品。」
── 《書單》雜誌(Booklist)
「一篇充滿關懷的精緻新聞作品。」
──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一個優雅、簡潔而動人的系列。」
──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我們離開了家園──還能怎麼辦?」
在這本以第一線移民故事為基礎而寫成、生動且充滿力量的故事集中,屢獲殊榮的藝術家喬治.巴特勒(George Butler)向我們介紹了那些新聞標題背後的人們。透過在戰區和難民營中製作的第一手描述和插圖,他敏感地向我們展示了多年來從世界各地採訪而來的移民故事。
「有些繪本適合所有年齡層。這是一個傑出的例子。」
──《星期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
「這本書有力地展現了我們世界上一些最緊張地區的原始掙扎和令人心碎的人性。」
──貝爾.吉羅斯(Bear Grylls)
《報導者》採訪主任 張子午
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古碧玲
《加薩日記》作者 洪上凱
北藝大文跨所副教授/作家 顧玉玲
自由記者 劉致昕
各界好評
二○一一年至二○一八年間,英國藝術家兼記者巴特勒前往十數個地點,那裡的人因無法掌控的情勢被迫離開家園。他以文字與圖像(鋼筆與水彩畫作),記錄下所遇見的個人與環境。最終呈現出一部優雅、簡潔而動人的歷史合集。……
書中的風景、城市景觀與肖像,多以不同層次的灰色與棕色繪製,偶爾點綴些許色彩,營造出感人而凝重的氛圍。巴特勒以平和的第一人稱敘事,穿插自己的感受與反思(「唯有更深入理解個別案例,我們才能對整體的遷徙現象作出適切回應」);在結尾,他更新了部分人物的近況,並重申遷徙是一項「為了更美好未來而移動的權利」。
──《出版人週刊》
當代的保羅・納許(Paul Nash)。沒有人能像喬治・巴特勒(George Butler)那樣,以藝術如此有力地捕捉現代戰爭中的毀滅與苦難。憑藉手中的鋼筆與畫筆,他訴說著這個動盪世界中戰火所及之處,難民與移民的苦痛故事。他的畫作中有著可怕卻動人的美感。他畫的是真實,打開我們的眼睛與心靈,看見苦難,講述人類支離破碎的故事,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理解那些捲入衝突之中的他人生活,讓我們開始修補破碎的人生,在那幾乎沒有希望的地方,帶來庇護、家園與希望。──麥可・莫波格(Michael Morpurgo,兒童文學桂冠作家)
這是一部融合藝術、仁慈與行動主義的作品,記者兼插畫家巴特勒(Butler)運用他的創作,見證並喚起人們對戰爭對平民影響的關注──那些人的生命,對掌權者而言僅僅是附帶的代價。書中收錄了二○一一年至二○一八年間十個飽受戰爭摧殘之地的紀錄,每則故事都包含他與當地人交談的片段:那些因戰爭與政治而流離失所的孩童與成人──但他們從不是卑微的受害者。他們擁有尊嚴、幽默、溫柔,更重要的是,他們有名字。短暫相識之後,他們又不得不踏上尋找安全的旅途。
巴特勒以銳利分明的墨線勾勒人物與景觀輪廓,再以相互滲染的水彩暈染,增添深度與背景。這是一部兼具技巧與感性力量的傑作。──阿米娜・喬杜里(Amina Chaudhri,兒童文學與教育研究者)
「這位藝術家的人性從他每一筆畫中都閃耀而出。」
── 蜜夏爾.海珊(Mishal Husain)
「一本縈繞心頭的美麗書籍,將會長久地陪伴你。」
── 《蘇格蘭人報》(The Scotsman)
「這是一件充滿藝術、同情與行動主義的作品。」
── 《書單》雜誌(Booklist)
「一篇充滿關懷的精緻新聞作品。」
──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一個優雅、簡潔而動人的系列。」
──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我們離開了家園──還能怎麼辦?」
在這本以第一線移民故事為基礎而寫成、生動且充滿力量的故事集中,屢獲殊榮的藝術家喬治.巴特勒(George Butler)向我們介紹了那些新聞標題背後的人們。透過在戰區和難民營中製作的第一手描述和插圖,他敏感地向我們展示了多年來從世界各地採訪而來的移民故事。
「有些繪本適合所有年齡層。這是一個傑出的例子。」
──《星期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
「這本書有力地展現了我們世界上一些最緊張地區的原始掙扎和令人心碎的人性。」
──貝爾.吉羅斯(Bear Grylls)
目錄
序
敘利亞,阿扎茲 2012
塔吉克斯坦,杜尚別 2015
緬甸,馬圭 2015
巴爾幹路線,希臘與塞爾維亞 2015
肯亞,安博賽利及基貝拉 2018
伊拉克,西摩蘇爾 2017
塞爾維亞,貝爾格勒 2017
敘利亞,土耳其邊境 2013
巴勒斯坦,加薩 2016
伊拉克,摩蘇爾 2018
黎巴嫩,貝卡谷地 2011
伊拉克庫德斯坦,達霍克 2018
後記
致謝
畫作說明
敘利亞,阿扎茲 2012
塔吉克斯坦,杜尚別 2015
緬甸,馬圭 2015
巴爾幹路線,希臘與塞爾維亞 2015
肯亞,安博賽利及基貝拉 2018
伊拉克,西摩蘇爾 2017
塞爾維亞,貝爾格勒 2017
敘利亞,土耳其邊境 2013
巴勒斯坦,加薩 2016
伊拉克,摩蘇爾 2018
黎巴嫩,貝卡谷地 2011
伊拉克庫德斯坦,達霍克 2018
後記
致謝
畫作說明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