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之解釋方法論:民事程序法焦點論壇第十七卷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來自無,去至無,理法無常,虛實交錯,結論自明,諭示為主,無待論證,是為玄學。惟人間之學,當重於溝通及理解,結論之合理正當及具說服力,應係立基於裁決者論證過程之合理性及檢驗可能性。而在法學方法上,若欠缺法權力決定之授者與受者間存在一可溝通性、可檢驗性之足以透明化擔保之方法論,則法治國之法安定性,便難獲周全,又豈能不慎哉?
目錄
主編序 i
民事訴訟法解釋方法論引言稿 姜世明 001
民事訴訟之法律續造──以客觀訴之合併中一訴訟標的專屬管轄之管轄權決定為例 吳從周 061
程序法規範解釋與法續造之界限──最高法院110年度台簡抗大字第33號民事大法庭裁定(終止收養事件之定性)之評析 魏大喨 085
法學方法與民事程序法 游進發 123
行政訴訟之訴訟參加與民事訴訟之訴訟參加之比較 張文郁 147
民事訴訟現行法學方法論爭議問題之研究 劉明生 187
上訴的經濟分析探微 曹志勛 233
爭點效之研究──自美國法反思 王怡蘋 261
民事訴訟法解釋方法論引言稿 姜世明 001
民事訴訟之法律續造──以客觀訴之合併中一訴訟標的專屬管轄之管轄權決定為例 吳從周 061
程序法規範解釋與法續造之界限──最高法院110年度台簡抗大字第33號民事大法庭裁定(終止收養事件之定性)之評析 魏大喨 085
法學方法與民事程序法 游進發 123
行政訴訟之訴訟參加與民事訴訟之訴訟參加之比較 張文郁 147
民事訴訟現行法學方法論爭議問題之研究 劉明生 187
上訴的經濟分析探微 曹志勛 233
爭點效之研究──自美國法反思 王怡蘋 261
序/導讀
主編序
本論壇自2017年舉辦首屆以來已經七年,勞煩學界、實務界同好,提筆寫文,分享所得,而使彼此在學理及實務知識上成長,也令國內在民事程序法重要議題之文獻,得有更豐富之積累。相信對兩岸民事程序法學之發展,將有相當之助益。
本屆主題係民事訴訟法之法學方法,著重在解釋學之方法論,而對於實務上如何將解釋學之方法論運用到民事程序法之規範解釋,有頗多之論述,用供參考。
法治國重在司法程序具有法安定性,而非訴諸權威的盲信審判長的神諭,因而適用法律,亦應有一定符合科學性,亦即有檢驗可能性、辯證可能性、預測可能性之方法存在,做為判斷說理之基礎,也唯此乃得脫離人治,而得符合法治國之要求。
民事訴訟法之解釋論本與民法之解釋方法相通,但在發展上,即使在德國也有自承各論者乃挑選其所好以建立其學說者;即在我國,向來亦多以創立類型,而跳越方法論之援用,以致難明其解釋方法論之基礎何在?甚者,亦多有將立法理由中本視為例外規定者,乃肆意擴大例外規定適用範圍,而令主規範淪為次要者。而利用法客觀目的思維,挾帶法政策過渡於法規範之解釋運用,更是現階段民事程序法解釋運用之日常。
然而,究竟民事訴訟法之解釋方法,是否仍應嚴謹誠實地回歸於法解釋方法論之要求?如何解釋可能已經凌駕於立法,而屬於造法之層次?而應受更高密度之合理性及正當性審查,恐應係在下階段民事程序法學之發展,應誠謹面對者。
主編 姜世明
2024年9月13日
本論壇自2017年舉辦首屆以來已經七年,勞煩學界、實務界同好,提筆寫文,分享所得,而使彼此在學理及實務知識上成長,也令國內在民事程序法重要議題之文獻,得有更豐富之積累。相信對兩岸民事程序法學之發展,將有相當之助益。
本屆主題係民事訴訟法之法學方法,著重在解釋學之方法論,而對於實務上如何將解釋學之方法論運用到民事程序法之規範解釋,有頗多之論述,用供參考。
法治國重在司法程序具有法安定性,而非訴諸權威的盲信審判長的神諭,因而適用法律,亦應有一定符合科學性,亦即有檢驗可能性、辯證可能性、預測可能性之方法存在,做為判斷說理之基礎,也唯此乃得脫離人治,而得符合法治國之要求。
民事訴訟法之解釋論本與民法之解釋方法相通,但在發展上,即使在德國也有自承各論者乃挑選其所好以建立其學說者;即在我國,向來亦多以創立類型,而跳越方法論之援用,以致難明其解釋方法論之基礎何在?甚者,亦多有將立法理由中本視為例外規定者,乃肆意擴大例外規定適用範圍,而令主規範淪為次要者。而利用法客觀目的思維,挾帶法政策過渡於法規範之解釋運用,更是現階段民事程序法解釋運用之日常。
然而,究竟民事訴訟法之解釋方法,是否仍應嚴謹誠實地回歸於法解釋方法論之要求?如何解釋可能已經凌駕於立法,而屬於造法之層次?而應受更高密度之合理性及正當性審查,恐應係在下階段民事程序法學之發展,應誠謹面對者。
主編 姜世明
2024年9月13日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