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 120年前的西方媒體觀察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大量第一手史料首度披露!
收錄美國哈珀斯周刊、英國倫敦新聞畫報、俄國田野周刊、法國插圖報、德國圖片報…...
400幅120年前西洋媒體紀實畫刊+文字報導,解析甲午敗陣之因。
超越東亞視角,直觀甲午戰爭
本書根據120年前西方出版的數十種報刊編撰而成的圖文書。書中的圖片都為第一手的資料,且大部分為首次披露。可以說,這是一本目前少有的以西方媒體視角全景呈現甲午之戰的書。
本書共十二章,基本按照戰爭的時間順序來處理這些報道,兼顧重要的新聞事件與新聞人物。全書以圖為主,一共收入了400幅當年登載在120年前報刊上的版畫,而這些版畫均源自當年隨軍的西方記者的攝影作品與畫師的速寫,同時配有當年西方記者的部分文字報道。
120年前的這場戰爭不僅關涉中日兩國,也關涉東亞,關涉到世界格局的變化。戰爭期間,有上百名「歐美列強」的隨軍記者、攝影記者、插畫師親臨現場,還有當時派駐東亞的軍隊指揮官、外交人員等,他們留下的這些珍貴文字與畫面的報道,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
本書所涉圖片與文字主要來自於英、法、德、俄等國數十種報刊,如英國的《圖片報》、《倫敦新聞畫報》,法國的《小日報》、《小巴黎人》、《插圖報》,美國的《哈珀斯周刊》、《哈珀斯月刊》、《紐約世界報》,俄國的《田野》周刊,還有少量日本的浮世繪、中國的《字林西報》與《點石齋畫報》等;畫面上被風吹動的旗幟、浩浩的大軍、疾馳的戰馬、士兵臉上驚恐的神情、中炮后正在沉沒的戰艦、中日戰艦的原貌,等等;令人頓覺與120前的歷史撞個正着。對於個人來說,面對歷史,基本是陌生人和外來者,「過去也是另一個國度」;本書通過震撼人心的畫面,讓我們得以與那段歷史無限接近。
名人推薦
名家推薦
這部根據當年西方出版的數十種報刊編著的《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體觀察》超越東亞,重新觀察、審視甲午,為我們呈現了那個時代最直觀的形象,在平實無華的敘事中為我們提供了觀察甲午戰爭的多樣性視角。這部作品的創新毋庸置疑,相信一定會在不久的未來加進並豐富近代中國歷史的表達,為近代中國歷史敘事的重構提供一些基礎性資料。——馬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本書以圖文並茂的精彩形態向讀者生動地展現了當時社會的真實面貌,讓120年後的我們有機會看到甲午戰爭背後種種鮮為人知的真相,並由此引發人們去思考那場戰爭留給今人的種種不解。我們相信,對這些問題的現代剖析,將有益於強化我們道路自信的意識,有力地推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童兵(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歷史永遠是為已不存在事物所做的片面和有問題的復原。記憶永遠是屬於我們的時代,並與無窮的現在依偎相連。」從2012年開始,一位中國媒體人偶然接觸到英國的老報紙,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戰爭在這裏有著不一樣的敘述。對歷史的不同復原讓他入了迷,於是便有了他和朋友們去「歐美列強」搜集老報刊的故事⋯⋯——《三聯生活周刊》
編輯推薦
這部大書用它簡潔的文字和生動的圖片告訴讀者一個真理:眼見的血淋淋的事實勝過空洞乏力的說教,日本新生的資本主義體制最終戰勝保守沒落的 清王朝。其中,社會制度的對立,採取完全不同的新聞政策。
在整個甲午戰爭中,日本政府實行公開透明的新聞政策,開動全部宣傳機器為戰爭服務,他們允許外國武官觀戰,歡迎外國和本國記者隨軍採訪。用日本政府首腦的話說,利用媒體攻勢取得國民輿論的支持,就等於拿下了戰爭的一半勝利。而清政府呢?仍然是一貫的保守封閉態度,拒絕外國記者採訪,不讓外國武官觀戰,結果把戰局的報導權、成敗的評價權全部讓給了國際社會和日本媒體。
不同的新聞政策,得到完全不同的輿 論支持。日本軍隊進入中國之後,到處燒殺掠奪,而他們卻通過西方媒體胡吹如何仁義道德、如何救濟苦難的中國百姓。對此,連李鴻章本人都不滿意中國報紙的表現。
他在接受《紐約時報》記者專訪時批評中國報紙的「編輯們不願將真實情況告訴讀者,「由於不能誠實地說明真相,我們的報紙就失去了新聞本身高貴的價值, 失去了廣泛傳播文明的可能。西方記者由於深入戰場,瞭解戰局,也就對中國有了更為真切的認識。《哈珀斯週刊》的一則評論指出,中國並非一個整體,「猶如冰 川一般向敵人開去,「實際上中國像一個百孔千瘡的沙袋,當重物擊來,它四處飛散。」這個對甲午戰爭期間中國的評價,應該說是非常準確和十分深刻的。
甲午戰爭前20年,有100多位傳教士在上海參加在華基督教傳教士大會。會上經過激烈爭議,形成一個共識:中國如同巨人那樣正從長眠中醒來,搖撼著古老的枷鎖,擦揉著蒙.的雙眼,審視著自己所處的地位,感到自己要趕快行動起來。為此,西方要抓緊利用好三種媒介:佈道壇、課堂和報刊。而報刊的普及和發展,需要經濟的大力發展和政治的高度開放,但清王朝的閉關鎖國既定政策,始終不會給報刊自由成長的任何雨露和陽光,最終導致甲午戰爭的慘敗,而中國這位巨人也始終未能站立起來。
十分感謝作者以圖文並茂的精彩形態向讀者生動地展示了當時社會的真實面貌,讓120年後的我們有機會看到甲午戰爭背後種種鮮為人知的真相,並由 此引發人們去思考那場戰爭留給今人種種不解的問題。我們相信,對這些問題的現代剖解,將有益於我們強化道路自信的意識和有力地推進中國現代化進程。
祝賀這 部大書的出版。它的出版,不僅是對甲午戰爭120周年的紀念,不僅是對那場戰爭背後的諸多社會本質的反思,也必將推動我們正在努力的振興中華繁榮華夏的中國夢的實現,中國這位歷史巨人一定會出現在世界的東方。
是為序。(文/童兵)
目錄
.東亞的火藥桶:朝鮮
.西方勢力在東亞
.洋務與維新
.沉沒的「高升」
.黃海悲歌:不沉的「致遠」
.中國陸軍的慘敗
.旅順屠殺真相
.威海衛的陷落
.戰爭中的生與死
.《馬關條約》:中國之辱
.故國有所思
.媒體在戰爭中的作用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