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逆光天堂:看見你不知道的拉丁美洲

  • 9 359
    399
  • 分類:
    中文書人文歷史西洋史地美洲史地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李碧君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南十字星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6/12/07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拉丁美洲 被上帝遺忘的天堂  
最遠的抵達 最近的他方


本書收錄10則拉丁美洲旅行紀實,深入當地人文,感性書寫所見所聞,發掘其自然與人情之美。從阿根廷啟程,沿路抵達巴西、祕魯、古巴等地,最後降落在墨西哥。

讀者可依序按圖索驥,並依照所規畫之旅遊途徑,看見一個美洲新大陸的真實樣貌、一個旅人在異地生活的姿態,關照拉丁美洲在歷史發展脈絡中的軌跡。

全書提供一個全新視角,藉由認識拉美,進而了解世界更多的起端,看見一個不同於我們認知、想像的國度。

本書特色

拉丁美洲,一個據說是被上帝遺忘的地方,原來也是一座逆著光的地下天堂。

◎本書收錄10則旅人在拉丁美洲所看見、經歷的故事,從阿根廷啟程,沿路抵達巴西、祕魯、古巴等地,最後降落在墨西哥。讀者可以索覽閱讀,並依照所規畫之旅遊途徑,走過真正的拉丁美洲。

◎本書攝影呈現拉丁美洲自然與人文之美,以及在鏡頭下的百轉人生,使讀者在圖文中彷若親臨走過此地,並對拉丁美洲,有更深刻的印象。

◎這本書,不僅是描述異地的生活,一個美洲新大陸的樣貌。當薩依德的東方主義走到二十一世紀,人們該以怎樣的視角重新觀看並理解世界,本書透過一個旅人的足跡,呈現了拉丁美洲在歷史發展脈絡中的軌跡,看見一個不同於我們想像的國度。

作者

李碧君

香港大學文學院畢業。在旅行中在乎山水,也在乎偶然相逢的人情。藉由文字揉合歷史、風土、藝術及政治等,並重組遠方故事。文章散見於《明報》、《人間福報》及各大網路媒體。

Facebook:《對倒香港隨筆》
www.facebook.com/deberesdelviaje/

目錄

推薦序/對倒拉美 李時雍  
自序/告訴我,你的故事

Stop 1 政治左右動盪,資源豐厚又如何 阿根廷 Argentina
Stop 2 面孔各異,但我們都以巴西人為榮 巴西 Brasil
Stop 3 在異國,五味雜陳的中華味道 玻利維亞 Bolivia
Stop 4 車毀人亡,走不出來的國度 委內瑞拉 Venezuela
Stop 5 今日印加子民,迷失大勢洪流裡 祕魯 Perú
Stop 6 掛上笑臉,迎接黑暗盡頭之光 哥倫比亞 Colombia
Stop 7 度假勝地支離破碎,天堂非我所有 牙買加 Jamaica
Stop 8 與世隔絕,是逼迫還是選擇? 古巴 Cuba
Stop 9 隱世小島,寧靜的海龜保育體驗 薩爾瓦多 El Salvador
Stop 10 身不由己,只因離美國太近? 墨西哥 México

後記/最後一夜,我看了場鬥牛

序/導讀

推薦序
 
對倒拉美
李時雍(作家)
 
年輕時的壯遊,一滴雨降下,都成為海洋。
 
二十五歲前夕,我因為一部電影,在秋颱預報下,執意搭上南下的列車,隻身一人,鉛錘般地沿島嶼縱貫墜落。目標是陸路的邊境,當時心裡浮現這樣的念頭,我想到最遠的地方望望。
 
巴士下站在平日好寂寥的小鎮,站牌邊隨租台機車,套件輕便雨衣,遂沿道路標示繼續駛行。返望是漸劇的風雨,沿著雲層幽暗的邊緣進逼身後。空氣漸潮,耳裡盡是海風呼嘯和雨衣摩娑的「沙沙沙」聲音。
 
當穿過驟雨滂沱的草地來到燈塔,孤寂無人的牆前,柵門重重鎖掩,我看著水流像瀑布自塔頂傾洩而下,而身後便是海,心裡忽然湧現起電影中男人的難過。那天我二十五歲,我對自己許下心願,十年後的今天,要到世界的盡頭看看。
 
人們說「世界的盡頭」就在阿根廷火地島上的小城烏斯懷亞,而那部王家衛《春光乍洩》的最終竟只有張震曾抵達。失合的伴侶,各自擱淺在布宜諾斯的旅舍、酒館、探戈舞與街巷孩子的球戲之間。
 
碧君在《逆光天堂》的起始寫到,其所出生度日的彌敦道與阿根廷的胡胡伊,若穿過地心,恰在地球對蹠的兩極,一日一夜、一正一倒,她藉小說家劉以鬯隱喻現代香港的郵票術語形容,像似「對倒」,而她的旅行,就從對倒開始。二○一三年底,辭掉了大學畢業後四年的工作,將全部生活換成肩背上二十八公斤的行囊,為了模模糊糊的心願,以一年餘時間,穿行前此不曾踏足的拉丁美洲,陸續造訪了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委內瑞拉,漫漫迂行的地圖,往遙遠的家的北向回返,越過了赤道,終至接壤著北美的墨西哥止,收錄書裡的十篇文章和攝影便是那些在路上的記載。
 
我最早是在副刊上讀到第一篇祕魯篇的。碧君從酒吧圍觀足球賽的祕魯青年喧嘩裡淡寫輕描,這曾為古老文明的印加帝國領地,後來捲入歐洲殖民史而與鄰國複雜的地界糾紛,以致今日錯綜的情感認同現狀。旅人在異地嘗試學習著西班牙語,在市街尋找住民的日常;但眼底所見、能見,卻都是城市現代化、資本化下的商品景觀,尤其因沃土豐厚的天然礦源,吸引歐美跨國企業進駐下,劇烈改變的在地文化:符合觀光視線的刻板印加圖樣、被西班牙語淘汰的方言克丘亞語、兜售魚乾和紀念品的婦孺,在碧君眼裡,「看著小女孩水汪汪但失焦的眼神,似乎是今天印加後裔的寫照。」
 
茫然的回視,竟也成為縱貫拉美大陸最感傷的目光。《逆光天堂》來自一位旅行者所記載、卻不僅僅是一部旅行或報導文學的作品。這些文字思緒的片段,最初發表在作者所經營的「對倒香港: 遊南美隨筆」網站,名之為隨筆,所以更能容納、結晶了路上的時光,跨體例的書寫、觀察,浮想和抒情。進而梳理成篇,先是在香港《明報》,後每月在台灣《人間福報》副刊上連載。當中所述及的遠方,對於亞洲讀者如我已然是陌生非常的。唯透過碧君智識的步履,引領我們深入理解每個當地生活的政治社會細節,她筆下的阿根廷不在足球和探戈,而是第一夫人艾娃香消玉殞後逐露腐敗的軍政府作為,是為無聲者獻唱而流亡的民謠歌手梅賽德斯,是五月廣場上為被政府擄去的嬰孩而悲戚的母親們;她走過的巴西不只森巴,而是容納百年來移民而繽紛的族群,是暗潮魅惑又充滿危險的嘉年華狂歡會,是建築師尼邁耶為城市生活擘畫出的「曲線的追尋」。
 
專欄進行時,我有時也期待讀到碧君前往,譬如有切.格瓦拉的革命古巴,或有芙烈達.卡蘿的藍屋子花園。在墨西哥篇中,她便以卡蘿的《破碎的脊柱》自畫像,為存在著二○一四年抗議政府教育改革而無故失蹤的四十三名大學生,或對抗官方而在馬可斯領導下成立的查巴達民族解放軍,為鄰近美國而深受傷害等漫長歷史破碎的國度作結。
 
小說家施叔青曾在其《兩個芙烈達.卡蘿》援引了另一幅畫,她以烏拉圭藝術家托雷斯.賈西亞(Joaquín Torres García)將南北美洲倒置的《錯覺的地圖》(Inverted America),詰問從西方觀念下的世界圖像,拉美在藝術家的地圖裡居中像胸口的心臟。薩伊德藉以思考帝國殖民主義的「雙重視野」總在小說家以至碧君的書寫中,成為了「對倒的視野」,反反覆覆地,在南美與亞洲之間比讀徘徊。旅人終有其視野所限。但帶著智識目光的旅行者令人最動容的或許是她心繫的家,一年多的時間,愈深入當地,愈得以比照出天涯與我城間對蹠的近似性,族群的根源、被殖民的歷史、失衡的資本主義社會,與威權政治的現況。做為書名的「逆光天堂」,在此必須提醒讀者們的便是,其中更呈現了拉美與亞洲的辯證與互喻性。例如碧君為玻利維亞留下的故事,竟是結識的香港餐館老闆或更多華人移民工,文中瀰漫的鄉愁既遠又近,是定居者、也是旅行之人的。
 
逐篇跟讀碧君的足跡,終令我憶起了許久不曾想起的心願。那夜歷經風雨,隔天早晨,晴朗無雲。再一次回到無人的燈塔,復沿崖壁,像勾勒島嶼般的行走,有什麼內在的輪廓就此漸漸清晰。碧君說:「旅行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現今所處之地的樣貌,也呈現我行走的反向。」
 
自邊境離去時,曠野的上空掛滿了無數的彩虹。晃眼已是八年前的往事。卻在此時因為這一本書,我的心像迎光的蝴蝶蠢蠢欲動。
 
自序
 
告訴我,你的故事
 
清晨七點鐘,陣陣冷風吹過祕魯(Perú)庫斯科(Cusco)的武器廣場(Plaza de Armas),印地安人金雕像豎立廣場中央,在沒有人的大街,顯得特別落寞。
 
雕像下的鮮綠長木椅,有一個大約十四、十五歲的男孩,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身穿祕魯時下最流行的印彩外套,靜靜坐著,埋首閱讀。他手上拿著亮橘書封的《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吸引了我的目光。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是個追隨夢想的故事。此刻男孩的夢,又是什麼?
 
至於我的夢,由浪漫的想像開始:前往離當下最遙遠的國度。
 
這念頭彷彿蠱惑了我,催促我要起行了。
 
我的故事,由對倒開始      
 
法國詩人韓波(Arthur Rimbaud,1854—1891)說:「在富於詩意的夢幻想像中,周遭的生活是多麼平庸而死寂,真正的生活總是在他方。」我想趁年輕,感受何謂真正生活,前往離家鄉一萬七千公里遠的拉丁美洲。
 
如果從香港鑽一個洞,向地心出發,一直往下直線伸延,穿過地殼、地幔、地核,最後返回地面,據說是阿根廷的胡胡伊省(Jujuy),那裡便是香港的對蹠點。
 
香港跟胡胡伊,是地球直徑的兩端;拉丁美洲,是我們最遙遠的距離。
 
當我站立在教人喘不過氣來的香港彌敦道,隔著整個地球同一時間,有另一個人緊貼我的腳底,在色彩斑斕的胡胡伊七色山漫步。我的豎立,是他的倒立;我的白天,是他的黑夜。將生活完全顛覆,也許我們的體會就不再平庸而死寂。
 
那麼遠這麼近
 
我靠近男孩,他抬起頭,向我靦腆一笑。他的身旁放著一張紙板,上面寫著:「Tell me your story, I'll listen.」(告訴我你的故事,我會傾聽)。不知為何,這句話對我產生了無形的誘惑,我愈走愈近,直至在他旁邊靜靜坐下。
 
我決定前往拉美的瞬間,念頭就像現在這一刻,帶著滿腹的好奇往男孩的方向前進。
 
最初,我對拉美的認識,只停留在香港媒體傳達的刻板印象:危險、貧窮、賊多為患,一街毒犯,夜晚不可外出等一面倒的負評。因為想多了解一點,這個對倒的世界,出發前特意閱讀加萊亞諾(Eduardo Hughes Galeano,1940—2015)《拉丁美洲:被切開血管》,惡補知識。
 
加萊亞諾是烏拉圭人,書寫自己國土歷史與苦難。前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Hugo Chávez,1954—2013)於二○○九年第五屆美洲國家高峰會議,還將此書贈予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1961—),可見這書備受當地左翼推崇,甚至代表拉美被剝削者的聲音。
 
雖然行前囫圇吞棗,匆匆閱讀拉美資料,但是我對拉美印象仍然模糊陌生。直至親身踏足這片國土,才赫然發現拉美跟我們關係千絲萬縷。在宏都拉斯(Honduras)的科潘遺址(Cop&aa

試閱

推薦序

對倒拉美
李時雍(作家)

年輕時的壯遊,一滴雨降下,都成為海洋。

二十五歲前夕,我因為一部電影,在秋颱預報下,執意搭上南下的列車,隻身一人,鉛錘般地沿島嶼縱貫墜落。目標是陸路的邊境,當時心裡浮現這樣的念頭,我想到最遠的地方望望。

巴士下站在平日好寂寥的小鎮,站牌邊隨租台機車,套件輕便雨衣,遂沿道路標示繼續駛行。返望是漸劇的風雨,沿著雲層幽暗的邊緣進逼身後。空氣漸潮,耳裡盡是海風呼嘯和雨衣摩娑的「沙沙沙」聲音。

當穿過驟雨滂沱的草地來到燈塔,孤寂無人的牆前,柵門重重鎖掩,我看著水流像瀑布自塔頂傾洩而下,而身後便是海,心裡忽然湧現起電影中男人的難過。那天我二十五歲,我對自己許下心願,十年後的今天,要到世界的盡頭看看。

人們說「世界的盡頭」就在阿根廷火地島上的小城烏斯懷亞,而那部王家衛《春光乍洩》的最終竟只有張震曾抵達。失合的伴侶,各自擱淺在布宜諾斯的旅舍、酒館、探戈舞與街巷孩子的球戲之間。

碧君在《逆光天堂》的起始寫到,其所出生度日的彌敦道與阿根廷的胡胡伊,若穿過地心,恰在地球對蹠的兩極,一日一夜、一正一倒,她藉小說家劉以鬯隱喻現代香港的郵票術語形容,像似「對倒」,而她的旅行,就從對倒開始。二○一三年底,辭掉了大學畢業後四年的工作,將全部生活換成肩背上二十八公斤的行囊,為了模模糊糊的心願,以一年餘時間,穿行前此不曾踏足的拉丁美洲,陸續造訪了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委內瑞拉,漫漫迂行的地圖,往遙遠的家的北向回返,越過了赤道,終至接壤著北美的墨西哥止,收錄書裡的十篇文章和攝影便是那些在路上的記載。

我最早是在副刊上讀到第一篇祕魯篇的。碧君從酒吧圍觀足球賽的祕魯青年喧嘩裡淡寫輕描,這曾為古老文明的印加帝國領地,後來捲入歐洲殖民史而與鄰國複雜的地界糾紛,以致今日錯綜的情感認同現狀。旅人在異地嘗試學習著西班牙語,在市街尋找住民的日常;但眼底所見、能見,卻都是城市現代化、資本化下的商品景觀,尤其因沃土豐厚的天然礦源,吸引歐美跨國企業進駐下,劇烈改變的在地文化:符合觀光視線的刻板印加圖樣、被西班牙語淘汰的方言克丘亞語、兜售魚乾和紀念品的婦孺,在碧君眼裡,「看著小女孩水汪汪但失焦的眼神,似乎是今天印加後裔的寫照。」

茫然的回視,竟也成為縱貫拉美大陸最感傷的目光。《逆光天堂》來自一位旅行者所記載、卻不僅僅是一部旅行或報導文學的作品。這些文字思緒的片段,最初發表在作者所經營的「對倒香港: 遊南美隨筆」網站,名之為隨筆,所以更能容納、結晶了路上的時光,跨體例的書寫、觀察,浮想和抒情。進而梳理成篇,先是在香港《明報》,後每月在台灣《人間福報》副刊上連載。當中所述及的遠方,對於亞洲讀者如我已然是陌生非常的。唯透過碧君智識的步履,引領我們深入理解每個當地生活的政治社會細節,她筆下的阿根廷不在足球和探戈,而是第一夫人艾娃香消玉殞後逐露腐敗的軍政府作為,是為無聲者獻唱而流亡的民謠歌手梅賽德斯,是五月廣場上為被政府擄去的嬰孩而悲戚的母親們;她走過的巴西不只森巴,而是容納百年來移民而繽紛的族群,是暗潮魅惑又充滿危險的嘉年華狂歡會,是建築師尼邁耶為城市生活擘畫出的「曲線的追尋」。

專欄進行時,我有時也期待讀到碧君前往,譬如有切.格瓦拉的革命古巴,或有芙烈達.卡蘿的藍屋子花園。在墨西哥篇中,她便以卡蘿的《破碎的脊柱》自畫像,為存在著二○一四年抗議政府教育改革而無故失蹤的四十三名大學生,或對抗官方而在馬可斯領導下成立的查巴達民族解放軍,為鄰近美國而深受傷害等漫長歷史破碎的國度作結。

小說家施叔青曾在其《兩個芙烈達.卡蘿》援引了另一幅畫,她以烏拉圭藝術家托雷斯.賈西亞(Joaquín Torres García)將南北美洲倒置的《錯覺的地圖》(Inverted America),詰問從西方觀念下的世界圖像,拉美在藝術家的地圖裡居中像胸口的心臟。薩伊德藉以思考帝國殖民主義的「雙重視野」總在小說家以至碧君的書寫中,成為了「對倒的視野」,反反覆覆地,在南美與亞洲之間比讀徘徊。旅人終有其視野所限。但帶著智識目光的旅行者令人最動容的或許是她心繫的家,一年多的時間,愈深入當地,愈得以比照出天涯與我城間對蹠的近似性,族群的根源、被殖民的歷史、失衡的資本主義社會,與威權政治的現況。做為書名的「逆光天堂」,在此必須提醒讀者們的便是,其中更呈現了拉美與亞洲的辯證與互喻性。例如碧君為玻利維亞留下的故事,竟是結識的香港餐館老闆或更多華人移民工,文中瀰漫的鄉愁既遠又近,是定居者、也是旅行之人的。

逐篇跟讀碧君的足跡,終令我憶起了許久不曾想起的心願。那夜歷經風雨,隔天早晨,晴朗無雲。再一次回到無人的燈塔,復沿崖壁,像勾勒島嶼般的行走,有什麼內在的輪廓就此漸漸清晰。碧君說:「旅行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現今所處之地的樣貌,也呈現我行走的反向。」

自邊境離去時,曠野的上空掛滿了無數的彩虹。晃眼已是八年前的往事。卻在此時因為這一本書,我的心像迎光的蝴蝶蠢蠢欲動。

自序

告訴我,你的故事

清晨七點鐘,陣陣冷風吹過祕魯(Perú)庫斯科(Cusco)的武器廣場(Plaza de Armas),印地安人金雕像豎立廣場中央,在沒有人的大街,顯得特別落寞。

雕像下的鮮綠長木椅,有一個大約十四、十五歲的男孩,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身穿祕魯時下最流行的印彩外套,靜靜坐著,埋首閱讀。他手上拿著亮橘書封的《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吸引了我的目光。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是個追隨夢想的故事。此刻男孩的夢,又是什麼?

至於我的夢,由浪漫的想像開始:前往離當下最遙遠的國度。

這念頭彷彿蠱惑了我,催促我要起行了。

我的故事,由對倒開始

法國詩人韓波(Arthur Rimbaud,1854—1891)說:「在富於詩意的夢幻想像中,周遭的生活是多麼平庸而死寂,真正的生活總是在他方。」我想趁年輕,感受何謂真正生活,前往離家鄉一萬七千公里遠的拉丁美洲。

如果從香港鑽一個洞,向地心出發,一直往下直線伸延,穿過地殼、地幔、地核,最後返回地面,據說是阿根廷的胡胡伊省(Jujuy),那裡便是香港的對蹠點。

香港跟胡胡伊,是地球直徑的兩端;拉丁美洲,是我們最遙遠的距離。

當我站立在教人喘不過氣來的香港彌敦道,隔著整個地球同一時間,有另一個人緊貼我的腳底,在色彩斑斕的胡胡伊七色山漫步。我的豎立,是他的倒立;我的白天,是他的黑夜。將生活完全顛覆,也許我們的體會就不再平庸而死寂。

那麼遠這麼近

我靠近男孩,他抬起頭,向我靦腆一笑。他的身旁放著一張紙板,上面寫著:「Tell me your story, I’ll listen.」(告訴我你的故事,我會傾聽)。不知為何,這句話對我產生了無形的誘惑,我愈走愈近,直至在他旁邊靜靜坐下。

我決定前往拉美的瞬間,念頭就像現在這一刻,帶著滿腹的好奇往男孩的方向前進。

最初,我對拉美的認識,只停留在香港媒體傳達的刻板印象:危險、貧窮、賊多為患,一街毒犯,夜晚不可外出等一面倒的負評。因為想多了解一點,這個對倒的世界,出發前特意閱讀加萊亞諾(Eduardo Hughes Galeano,1940—2015)《拉丁美洲:被切開血管》,惡補知識。

加萊亞諾是烏拉圭人,書寫自己國土歷史與苦難。前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Hugo Chávez,1954—2013)於二○○九年第五屆美洲國家高峰會議,還將此書贈予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1961—),可見這書備受當地左翼推崇,甚至代表拉美被剝削者的聲音。

雖然行前囫圇吞棗,匆匆閱讀拉美資料,但是我對拉美印象仍然模糊陌生。直至親身踏足這片國土,才赫然發現拉美跟我們關係千絲萬縷。在宏都拉斯(Honduras)的科潘遺址(Copán Ruinas),本以為馬雅文明跟我們毫不相干,誰想到原來我們的祖先,竟來自同一板塊。

眼前的帝王全身雕塑,頭上頂著刻有飛鳥走獸等圖案的大冠,雙手放在胸前微彎,眉宇間竟有幾分熟悉。細長的丹鳳眼,上揚的眼角,暗藏歷史淵源故事,據說馬雅祖先,是由亞洲蒙古跨越白令海峽,遠渡至美洲定居。

從前以為那麼遠的國度,原來這麼近。

看著看著,總覺得拉丁美洲原住民的輪廓,跟台灣原住民有幾分相似,在更迭的殖民者下,慢慢失去自身聲音。

遊伴是台灣人,她說,無論是台灣還是拉美,原住民似乎都是這樣:懶惰,不事生產,有錢就買酒,喝到醉醺醺。與其說原住民被社會嫌棄,倒不如說他們放棄自己。

真的是這樣嗎?原住民本為土地主人,因為外來強權入侵,原住民被迫淪為下等奴隸。今日局面,便是承襲自長期的不公對待,但是,他們得全單接收這樣的罪名,是否有欠公允?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918911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40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