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改寫命運暢銷版】:從注意力到思想複利,掌握AI時代的競爭優勢,把文字煉成最強人生資產!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文字如何成為力量?這本書給出終極答案!
寫作最有價值的部分不是寫,
而是想到別人沒想過的觀點。
當你的文字被看見、被記住、被引用,
你的影響力也在悄悄擴張。
這是打開任何機會之門的金鑰匙,
也是想要在職場上建立影響力的你,
這輩子真正累積的稀有才華!
●帶領萬名讀者,進行知識變現──
Spenser,香港知名自媒體人。三十歲前,他沒想過自己會出書,會有百萬粉絲,會在高房價的香港買房。可以確定的說,因為寫作,過去十年的人生,簡直名利雙收,天上人間。
近五年,他也打開前鏡頭,做起短影音與直播。這才讓他驚覺:其實不管是做文字內容,還是短影音內容,只是呈現方式不同,重點還是你能不能做出有深度、有吸引力的思想內容。
Spenser的「注意力寫作」心法,談的不是文學,而是心理學。找到大眾的痛點,提前布下文章的局,把專業與優勢巧妙藏進故事裡,你的文字就能抓住人心。
他更想告訴你:不管未來會出現多少新媒介、新工具,你都不應該放棄寫作,因為寫作才是你這一輩子真正持續累積、產生思想複利的稀缺價值。
●掌握四點,學會「注意力寫作」心法──
①讀者思維
痛點,決定選題;刺激,始於標題。
鎖定讀者關切的痛點,提供獨特且有價值的觀點。
②產品思維
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系列專題提升專業度,獨家視角提升辨識度。
③社交思維
自媒體最強大之處,是「互動式閱讀」。
透過社群與交流擴散影響力,並根據回饋持續改進。
④預期管理
人人都能寫出爆紅文章?
找爆點的基本邏輯:必須提高對人對事的敏感度!
●「這本書,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
搜尋引擎用文字,生成式AI還用文字;新興的網路社群貼文是文字,人類語言的「聽說讀寫」有一半還是文字……時代在變,用到寫作的地方卻愈來愈多,價值愈來愈高了。──Jemmy Ko/SEO首席搜尋優化師
作者細細說到他寫作的起源,以及寫作對於一個人的幫助是什麼……這些幫助當中有很多都能提升我們的經濟能力。希望你關心這件事。──文森說書/YouTuber
當你把輸入的東西,透過自己的行為、連結自己的經驗,最後輸出成一篇文章的時候,你等於把這些輸入實踐成了自己的人生。──瓦基/「閱讀前哨站」站長
能力被看見之後,機會就自動上門……我已經花了好多年親自體驗過整個過程,好可惜沒能早十年看到這本書。──李柏鋒/台灣ETF投資學院創辦人
每個人都慣用AI取代思考,產出注定會愈「同質化」……書中觀念不但沒有過時,我甚至再次記下大量的筆記,重新校準了我的寫作策略。──周加恩/創作者、電子報《書不起》的創辦人
在流量與認知為王的時代,不懂寫作的人正被邊緣化……寫有態度和觀點的內容,讓我從無名之輩,成長為如今出版五本商管書的作者。──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商管書作家
在沒沒無名時,要上哪去找舞台?一如往常的每日寫文,卻在我的生命發出轟然巨響。──歐陽立中/「Life不下課」主持人
持續而真誠的文字輸出,終將編織成一個人的專業信用網絡;那些被妥善組織的觀點,會像金融資產一樣產生跨期回報,這正是「寫作作為自我投資」最深刻的隱喻。──蔡淇華/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AI時代,寫作還有意義嗎?Spenser指出,只要你擁有獨到的觀點、專業、內容,你就有機會被全世界看見。
寫作最有價值的部分不是寫,
而是想到別人沒想過的觀點。
當你的文字被看見、被記住、被引用,
你的影響力也在悄悄擴張。
這是打開任何機會之門的金鑰匙,
也是想要在職場上建立影響力的你,
這輩子真正累積的稀有才華!
●帶領萬名讀者,進行知識變現──
Spenser,香港知名自媒體人。三十歲前,他沒想過自己會出書,會有百萬粉絲,會在高房價的香港買房。可以確定的說,因為寫作,過去十年的人生,簡直名利雙收,天上人間。
近五年,他也打開前鏡頭,做起短影音與直播。這才讓他驚覺:其實不管是做文字內容,還是短影音內容,只是呈現方式不同,重點還是你能不能做出有深度、有吸引力的思想內容。
Spenser的「注意力寫作」心法,談的不是文學,而是心理學。找到大眾的痛點,提前布下文章的局,把專業與優勢巧妙藏進故事裡,你的文字就能抓住人心。
他更想告訴你:不管未來會出現多少新媒介、新工具,你都不應該放棄寫作,因為寫作才是你這一輩子真正持續累積、產生思想複利的稀缺價值。
●掌握四點,學會「注意力寫作」心法──
①讀者思維
痛點,決定選題;刺激,始於標題。
鎖定讀者關切的痛點,提供獨特且有價值的觀點。
②產品思維
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系列專題提升專業度,獨家視角提升辨識度。
③社交思維
自媒體最強大之處,是「互動式閱讀」。
透過社群與交流擴散影響力,並根據回饋持續改進。
④預期管理
人人都能寫出爆紅文章?
找爆點的基本邏輯:必須提高對人對事的敏感度!
●「這本書,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
搜尋引擎用文字,生成式AI還用文字;新興的網路社群貼文是文字,人類語言的「聽說讀寫」有一半還是文字……時代在變,用到寫作的地方卻愈來愈多,價值愈來愈高了。──Jemmy Ko/SEO首席搜尋優化師
作者細細說到他寫作的起源,以及寫作對於一個人的幫助是什麼……這些幫助當中有很多都能提升我們的經濟能力。希望你關心這件事。──文森說書/YouTuber
當你把輸入的東西,透過自己的行為、連結自己的經驗,最後輸出成一篇文章的時候,你等於把這些輸入實踐成了自己的人生。──瓦基/「閱讀前哨站」站長
能力被看見之後,機會就自動上門……我已經花了好多年親自體驗過整個過程,好可惜沒能早十年看到這本書。──李柏鋒/台灣ETF投資學院創辦人
每個人都慣用AI取代思考,產出注定會愈「同質化」……書中觀念不但沒有過時,我甚至再次記下大量的筆記,重新校準了我的寫作策略。──周加恩/創作者、電子報《書不起》的創辦人
在流量與認知為王的時代,不懂寫作的人正被邊緣化……寫有態度和觀點的內容,讓我從無名之輩,成長為如今出版五本商管書的作者。──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商管書作家
在沒沒無名時,要上哪去找舞台?一如往常的每日寫文,卻在我的生命發出轟然巨響。──歐陽立中/「Life不下課」主持人
持續而真誠的文字輸出,終將編織成一個人的專業信用網絡;那些被妥善組織的觀點,會像金融資產一樣產生跨期回報,這正是「寫作作為自我投資」最深刻的隱喻。──蔡淇華/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AI時代,寫作還有意義嗎?Spenser指出,只要你擁有獨到的觀點、專業、內容,你就有機會被全世界看見。
目錄
第一章 會說的人很多,能寫的人太少
焦慮時代下的青年危機
畢業兩年,我靠寫作年收入千萬
不會寫作的你,正在失去職場競爭力
混得不好,因為知道你的人太少
薪水代表過去,品牌代表未來
用寫作,在風口上努力
第二章 坐下來,開始寫
每個人都有成為作家的潛能
寫作是最划算的一筆時間投資
寫作訓練,是「反人性」的
靈感就是流汗
「不願動筆」的三種心理
「無法堅持」的四種解決方案
保持高品質輸出的五個關鍵詞
第三章 寫作,是注意力的爭奪
注意力寫作:一種追求大範圍傳播的公開表達
情境意識:手機閱讀時代的挑戰
讀者思維:影響他人的前提
產品思維:從思想植入到行動轉化
社交思維:左手寫作,右手傳播
預期管理:寫作的必然與偶然
第四章 如何寫出吸引人的好文章?
如何寫出讓人一見傾心的標題?
如何設計行文節奏?
如何有效提升文采?
如何修改,讓文章更有光彩?
第五章 如何寫好一個故事?
故事,以情感為線索的事實
寫故事要注意的三件事
故事結構設置的三要素
第六章 如何訓練你的邏輯思維?
所有表達問題,追根究柢都是邏輯問題
非邏輯思維的表現與應對
三個技巧,讓你更有邏輯地思考
第七章 職場專業文章寫作的方法論
職場專業文章寫作的兩個要點
寫好產業分析報告的五個步驟
構思系列專題的四個原則
累積素材的四種方式
第八章 你所理解的新媒體寫作,也許都是錯的
新媒體的本質
沒事別想不開經營社群
新媒體寫作的基本原則
寫金句是人人都需要的呈現
行銷文案寫作的思路與模式
第九章 人人都能寫出爆紅文章
什麼是「爆紅」?
怎麼找「爆紅點」?
角度決勝負
標題定乾坤
開頭擄獲人心
善用萬能框架
活用行文走筆
結尾刺激轉發
找準發布時間
焦慮時代下的青年危機
畢業兩年,我靠寫作年收入千萬
不會寫作的你,正在失去職場競爭力
混得不好,因為知道你的人太少
薪水代表過去,品牌代表未來
用寫作,在風口上努力
第二章 坐下來,開始寫
每個人都有成為作家的潛能
寫作是最划算的一筆時間投資
寫作訓練,是「反人性」的
靈感就是流汗
「不願動筆」的三種心理
「無法堅持」的四種解決方案
保持高品質輸出的五個關鍵詞
第三章 寫作,是注意力的爭奪
注意力寫作:一種追求大範圍傳播的公開表達
情境意識:手機閱讀時代的挑戰
讀者思維:影響他人的前提
產品思維:從思想植入到行動轉化
社交思維:左手寫作,右手傳播
預期管理:寫作的必然與偶然
第四章 如何寫出吸引人的好文章?
如何寫出讓人一見傾心的標題?
如何設計行文節奏?
如何有效提升文采?
如何修改,讓文章更有光彩?
第五章 如何寫好一個故事?
故事,以情感為線索的事實
寫故事要注意的三件事
故事結構設置的三要素
第六章 如何訓練你的邏輯思維?
所有表達問題,追根究柢都是邏輯問題
非邏輯思維的表現與應對
三個技巧,讓你更有邏輯地思考
第七章 職場專業文章寫作的方法論
職場專業文章寫作的兩個要點
寫好產業分析報告的五個步驟
構思系列專題的四個原則
累積素材的四種方式
第八章 你所理解的新媒體寫作,也許都是錯的
新媒體的本質
沒事別想不開經營社群
新媒體寫作的基本原則
寫金句是人人都需要的呈現
行銷文案寫作的思路與模式
第九章 人人都能寫出爆紅文章
什麼是「爆紅」?
怎麼找「爆紅點」?
角度決勝負
標題定乾坤
開頭擄獲人心
善用萬能框架
活用行文走筆
結尾刺激轉發
找準發布時間
序/導讀
新版序 十年寫作,成就我的人生
一晃眼,我居然已經寫作十年了。從十年前那個對世界不滿意,喜歡怨天怨地怨空氣的文藝憤青,十年後成為了和藹富態男中年。如果沒有開始在網路上寫作,就不會有我後來的自媒體事業,不會進入大眾媒體視野,成為所謂的百萬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也不會有我波瀾壯闊、精彩紛呈的十年人生。
我可以確定地說,因為寫作,我過去十年的人生,簡直好極了。名利雙收,天上人間。
距離上一本書《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大陸版本出版於二○一八年,台灣版本出版於二○一九年,也已經過去整整五年多了。
其實過去五年,寫作這個品類被邊緣化了,因為各個短影音平台崛起了,各類短影音和直播,取代寫作這個傳統古早的表達方式,成了社交媒體的主流。
前幾年透過短影音迅速崛起的KOL們和我聊天時,經常會稱呼我自媒體前輩。我說我有那麼老嗎?他們說現在基本上已經沒人寫作了。
「寫作花的時間長,而且大眾已經不喜歡看文章了,大家要的是短影音短平快的刺激,短影音獲得流量的速度比寫作快多了。」
三年前,我也一直困惑,一打開手機全是短影音和直播,被嚴重邊緣化的寫作者們,真的沒有流量了嗎?
「要不,我也轉型為短影音KOL試試,看看能不能有流量,有沒有人喜歡?」
於是,三年前,我開通了短影音帳號,正式從一個傳統寫作老人,轉型成為符合這個時代的短影音新人。
我不可能做搞笑網紅,這不是我擅長的;我更不可能做顏值網紅,那簡直臉都不要了。唯一適合我的,就是講「乾貨」,延續我寫財經文章的觀點,只是過去以文字表達觀點,現在要露臉把這些觀點講出來。
對,財經觀點KOL,這是唯一適合我的短影音賽道。
為此,我羞澀地打開前鏡頭,適應鏡頭裡的我,開始講我的短影音內容。一開始我是先寫好稿子,然後對著稿子念出來,發現眼神空洞,目光呆滯,極度不自然,一看就好假。
我想了想,索性脫稿吧,斷斷續續地把腦子裡的觀點,結結巴巴地表達出來。
適應了幾支影片後,奇蹟發生了,我的內容流量很好,粉絲增長的速度很快。其中還出了幾支百萬瀏覽的影片,而兩支千萬瀏覽的內容,一下子就多了二十萬粉絲。
後來順勢開直播,沒想到直播也很受歡迎,經過三年短影音的創作,我已經是財經賽道的頂級KOL。是不是很神奇?我一下子從傳統的寫作者,成功轉型為短影音KOL。我甚至感覺,都沒怎麼用力。
甚至我開始懷疑,我作為一個寫作者來做短影音,是不是「降維打擊」了?
後來我明白了,其實不管是做文字內容,還是短影音內容,只是呈現方式不同,本質還是你能不能做出優質的思想內容。
很多人問我,如何做到不需要寫稿,五分鐘就出一支短影片?因為很多人如果不提前寫好稿子,根本不可能完整講出內容。
也有人問我,我現在一週五場直播,每次直播兩個小時,我怎麼做到每次直播都有新的內容不重複,居然還沒有被掏空,這也太強了。
而做內容的能力,正是我過去七、八年,透過寫作,累積了幾百萬字、幾千篇文章的功底。我做內容的護城河太深了,深不見底。
所以我強烈建議,特別是現在想做短影音和直播的朋友,先把你的內容基本功練好,而內容基本功,就是每天深度思考,堅持好好寫作,寫作才是做短影音和直播的基本盤。
此刻,會有另一種聲音說,現在AI都能自己生成內容了,你只要問AI一個問題,就能立刻得到很全面的答案,何必自己寫,費事又低效,有什麼意義?
確實,和生成式AI強大的創作能力比起來,傳統寫作簡直是落後,且低效得一塌糊塗。就像人家都開跑車了,我們還在拉馬車。
但現實真的是這樣子嗎?我表示反對。
AI確實能迅速獲取資訊,但這不是你真正獲得的知識,就像一個人吃了很多食物,但如果只是吸收,沒有消化,那吃下去的所謂內容美食,最後只是變成依託內容的屎。
因為寫作的本質,是把你腦子看過的各種內容,進行加工和消化,變成你自己的內容。你看到AI生成的內容,只能叫資訊;而你將資訊透過寫作表達出來,才是你自己的內容。
AI愈發達,寫作愈重要,否則你愈依賴AI,就只是把自己吃成一個營養不良的胖子而已,不健康,且毫無價值。因為資訊本身根本不值錢。這就是很有名的費曼學習法。
我將這些年看過的書、閱讀過的文章、和厲害的人聊過的天,透過我的寫作表達了出來,存在我的一篇篇筆記裡,也消化在我的腦子裡。所以我的短影音不用寫稿就能流利輸出,發布效率高;所以我能在直播時侃侃而談,每次內容都不重複。
因為我透過過去這些年的寫作,累積了太多內容,這就是所謂的厚積薄發吧。
所以,不管未來會出現哪些新的內容生成和傳播媒介,你都不應該放棄寫作,因為寫作才是你這一輩子真正持續累積、產生思想複利的稀缺價值。
相信我,如果你也能和我一樣寫作十年,你將會強得可怕。而財富和名譽,都是順其自然來到你身邊的饋贈。
一晃眼,我居然已經寫作十年了。從十年前那個對世界不滿意,喜歡怨天怨地怨空氣的文藝憤青,十年後成為了和藹富態男中年。如果沒有開始在網路上寫作,就不會有我後來的自媒體事業,不會進入大眾媒體視野,成為所謂的百萬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也不會有我波瀾壯闊、精彩紛呈的十年人生。
我可以確定地說,因為寫作,我過去十年的人生,簡直好極了。名利雙收,天上人間。
距離上一本書《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大陸版本出版於二○一八年,台灣版本出版於二○一九年,也已經過去整整五年多了。
其實過去五年,寫作這個品類被邊緣化了,因為各個短影音平台崛起了,各類短影音和直播,取代寫作這個傳統古早的表達方式,成了社交媒體的主流。
前幾年透過短影音迅速崛起的KOL們和我聊天時,經常會稱呼我自媒體前輩。我說我有那麼老嗎?他們說現在基本上已經沒人寫作了。
「寫作花的時間長,而且大眾已經不喜歡看文章了,大家要的是短影音短平快的刺激,短影音獲得流量的速度比寫作快多了。」
三年前,我也一直困惑,一打開手機全是短影音和直播,被嚴重邊緣化的寫作者們,真的沒有流量了嗎?
「要不,我也轉型為短影音KOL試試,看看能不能有流量,有沒有人喜歡?」
於是,三年前,我開通了短影音帳號,正式從一個傳統寫作老人,轉型成為符合這個時代的短影音新人。
我不可能做搞笑網紅,這不是我擅長的;我更不可能做顏值網紅,那簡直臉都不要了。唯一適合我的,就是講「乾貨」,延續我寫財經文章的觀點,只是過去以文字表達觀點,現在要露臉把這些觀點講出來。
對,財經觀點KOL,這是唯一適合我的短影音賽道。
為此,我羞澀地打開前鏡頭,適應鏡頭裡的我,開始講我的短影音內容。一開始我是先寫好稿子,然後對著稿子念出來,發現眼神空洞,目光呆滯,極度不自然,一看就好假。
我想了想,索性脫稿吧,斷斷續續地把腦子裡的觀點,結結巴巴地表達出來。
適應了幾支影片後,奇蹟發生了,我的內容流量很好,粉絲增長的速度很快。其中還出了幾支百萬瀏覽的影片,而兩支千萬瀏覽的內容,一下子就多了二十萬粉絲。
後來順勢開直播,沒想到直播也很受歡迎,經過三年短影音的創作,我已經是財經賽道的頂級KOL。是不是很神奇?我一下子從傳統的寫作者,成功轉型為短影音KOL。我甚至感覺,都沒怎麼用力。
甚至我開始懷疑,我作為一個寫作者來做短影音,是不是「降維打擊」了?
後來我明白了,其實不管是做文字內容,還是短影音內容,只是呈現方式不同,本質還是你能不能做出優質的思想內容。
很多人問我,如何做到不需要寫稿,五分鐘就出一支短影片?因為很多人如果不提前寫好稿子,根本不可能完整講出內容。
也有人問我,我現在一週五場直播,每次直播兩個小時,我怎麼做到每次直播都有新的內容不重複,居然還沒有被掏空,這也太強了。
而做內容的能力,正是我過去七、八年,透過寫作,累積了幾百萬字、幾千篇文章的功底。我做內容的護城河太深了,深不見底。
所以我強烈建議,特別是現在想做短影音和直播的朋友,先把你的內容基本功練好,而內容基本功,就是每天深度思考,堅持好好寫作,寫作才是做短影音和直播的基本盤。
此刻,會有另一種聲音說,現在AI都能自己生成內容了,你只要問AI一個問題,就能立刻得到很全面的答案,何必自己寫,費事又低效,有什麼意義?
確實,和生成式AI強大的創作能力比起來,傳統寫作簡直是落後,且低效得一塌糊塗。就像人家都開跑車了,我們還在拉馬車。
但現實真的是這樣子嗎?我表示反對。
AI確實能迅速獲取資訊,但這不是你真正獲得的知識,就像一個人吃了很多食物,但如果只是吸收,沒有消化,那吃下去的所謂內容美食,最後只是變成依託內容的屎。
因為寫作的本質,是把你腦子看過的各種內容,進行加工和消化,變成你自己的內容。你看到AI生成的內容,只能叫資訊;而你將資訊透過寫作表達出來,才是你自己的內容。
AI愈發達,寫作愈重要,否則你愈依賴AI,就只是把自己吃成一個營養不良的胖子而已,不健康,且毫無價值。因為資訊本身根本不值錢。這就是很有名的費曼學習法。
我將這些年看過的書、閱讀過的文章、和厲害的人聊過的天,透過我的寫作表達了出來,存在我的一篇篇筆記裡,也消化在我的腦子裡。所以我的短影音不用寫稿就能流利輸出,發布效率高;所以我能在直播時侃侃而談,每次內容都不重複。
因為我透過過去這些年的寫作,累積了太多內容,這就是所謂的厚積薄發吧。
所以,不管未來會出現哪些新的內容生成和傳播媒介,你都不應該放棄寫作,因為寫作才是你這一輩子真正持續累積、產生思想複利的稀缺價值。
相信我,如果你也能和我一樣寫作十年,你將會強得可怕。而財富和名譽,都是順其自然來到你身邊的饋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