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再發學術論著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本書集結作者在漢語語文學方面的單篇論文,內容涉及校讎學、版本目錄學、聲韻學、詩律學、經學,乃至訓蒙之作,與此書血脈相連的Ancient Chinese and Early Mandarin、《詩經的歌謠形式、韻式與韻讀》等部頭較大的,先已抽出刊行。
整理舊稿,極為繁瑣,得老妻雪真聯絡陳嶸、高曼玲諸同學,勉力從事,在此申謝。
目錄
甲、孔子家語研究
孔子家語校證
孔子家語知見本錄目
乙、單篇論文
古文虛詞一:否定詞
無主句與章句之學
之、其兩字在上古韻文裡的特殊分布
漢語的虛擬語氣:從修辭省略說起
漢語動補結構探源
丙、已出版著作錄目
一、蒙古字韻研究
(一)八思巴字標註漢語校斟記
「見:1947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慶祝李濟先生七十歲論文集,抽印本二號」
(二)《蒙古字韻跟跟八思巴字有關的韻書》
「見:1945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文史叢刊》,第15號」
二、中古音著作
(一)Ancient Chinese and Early Mandarin
「見:1985《中國語言學報》(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Monograph Series #g)」
(二)漢語音韻史的分期問題
「見:1966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史語所集刊》,第三十四本,第二號:紀念董作賓、董國龢兩先生論文集(下冊)」
(三)漢語聲母的顎化與濁擦音的衍生
「見:2001國立臺灣大學,《臺大文史哲學報》,第五十四期,第八號」
三、詩律
(一)近體詩律新說
(a) 「見:2005南京大學,《南大語言學》,第二編,商務印書館發行,ISBN:7-100-04805-2/H」
(b) 「又見:2004中華民國聲韻學學會,《聲韻論叢》,第十三輯,第九號,臺灣學生書局發行」
(二) 《詩經的歌謠形式、韻式與韻讀》,第二版
「見:2022五南出版公司發行,ISBN:978-986-522-756-2」
(三)參與江舉謙先生,《詩經韻譜》
「見:1944東海大學出版」
四、方言研究
(一)參與董同龢先生,四個閩南方言
「見:1940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史語所集刊》,第三十本,抽印本」
(二)參與董同龢先生,鄒語研究
「見:1964中研院,《史語所專刊》,第48號」
(三)整理董同龢先生零星遺稿,例如:把卷首的〈語音略說〉一章移作書後的附錄,成《漢語音韻學》一書,交董師母出版。上古漢語音韻表稿訂補(未完成)
「見:1972廣文書局出版」
(四)就韻母的結構變化論南北方言的分歧:官話方言、元音、諧音小史
「見:2002中研院,語言研究所,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
五、參與的翻譯著作
The Grand Scribe’s Record, Vol. I: The Basie Annals of Pre-Han China, (漢)Ssu ma Chien(司馬遷), Transleted by Tsai-Fa Cheng & Three Other Scholars; Edifed by William H. Nienhauser Jr.
「見:1984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發行,ISBN:07-253-34021-7」
六、訓蒙
《漢字部首與常用邊旁》
「見:2017中原農民出版社印行,ISBN:978-7-5449-1282-4」
七、其他
(一)格致說的認識論與治平之道
「見:2002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史語所集刊》,第七十三本,第四號,抽印本」
(二)雖曰未學,懷靜農師
「見2002遼寧教育出版社,《萬象》(Panorama Monthly),第三十三期,第四本,第二號,ISBN:1008-3766」
(三)跌宕與沉鬱,懷靜農師
「見《聯合報》1990-1994索引」
(四)追憶劉紹銘教授二三事
「2023年2月9日,香港嶺南大學劉教授追悼會用」
丁、學術大會論文存目
序/導讀
孔子家語校證序
孔子家語之傳世,不自王肅始,其刊寫舛譌,亦非誤字脫文而已;漢書藝文志已載孔子家語二十七卷,顏師古以為「非今所有家語」,而今世傳本,恐又非顏氏所謂今之家語也;隋書經籍錄王肅註家語二十一卷,唐以後所著錄者僅得十卷,一世之間,卷帙減半,矧且千百年後之今日哉。其失王註本之舊可信矣。遜清以還,校古書者甚眾,而於家語,曾無理董,因據四部叢刊景明飜宋本為底本,輔以湖北叢書本.陳士珂家語疏證,旁蒐古註,類書,參驗經史典籍,逐於魯魚亥豕之末,草成校證十卷,附佚文三十一條,冀復唐時舊觀耳。顧學疏識淺,趨捨難定,多存厥疑,以俟來茲。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