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文學如是說:素養與體用的迴旋舞(2版)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95 428
    45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大一國文,這是學生時代最後一年的「國文課」。如何在「老師教學」、「學生學習」之間,取得互為「有感」、「有用」的語文學習;知識及思辯的吸收與啟發該如何延伸、兼顧……

呼應:高中延伸到大一的素養教學趨勢下國文教學與學習之定位!

自108課綱推行之後,素養導向的教學模式又為教學現場拓展了新的面貌。「素養」是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下可以用出來的能力;是「靈活運用知識」、「將知識變成力量」的能力。因此,本書作者群一方面堅持以「自我生命」為樞紐,讓學習能回扣個體生命內容與進展;一方面呼應素養教學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文本為媒介,透過有意識的閱讀培養學生敏銳的「問題意識」,淬鍊其面對生活所需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回應語文教育「無感」、「無用」之刻板論調。

本教材之編纂即以文學之「體」、「用」為架構:
體:以自我「生命」之探索、盤點為核心,引發「文學有感」之連結。
用:以文學之轉化為樞紐,串接現實之運用,建立「文學有用」之認知。

全書共十二章,即
體:自我意識、生活感悟、生命反思、以家之名、情為何物、文化批判
用:地域書寫、鑑往知來、社會關懷、故事改編、藝術精神、跨界展演

期為國文此語文學習從另一新視野、新定位出發,以饗教師教學與學子學習。

 

作者

洪英雪

學歷: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經歷:東海大學、逢甲大學、中國醫藥大學、勤益科技大學、台中科技大學教師

洪然升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經歷: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虎尾科技大學、台中科技大學、台中教育大學、靜宜大學、逢甲大學教師

周翊雯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經歷:東海大學、台中科技大學、逢甲大學、勤益科技大學教師

 

目錄

序 (2)
【體】:自我生命之探索、盤點 1

一、 自我意識—我與我周旋久 3
《世說新語》選/劉義慶 4
〈天才夢〉/張愛玲 13

二、 生活感悟—行路難祇在人情反覆間 23
飲酒詩選:〈將進酒〉、〈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 叔雲〉/李白 24
〈我在〉/張曉風 37

三、 生命反思—那些殺不死我的,都將 使我更強大 53
東坡詞選三闋/蘇軾 54
〈求知若渴,虛心若愚〉─賈伯斯史丹佛大學 畢業典禮演講稿/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 65

四、以家之名—家為逆旅舍,我如當去客 81
〈與子儼等疏〉/陶淵明 82
〈半個媽媽,半個女兒〉/朱國珍 93

五、情為何物—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109
《聊齋誌異‧瑞雲》/蒲松齡 110
《一封陌生女子的來信》節選/褚威格 121

六、 文化批判—千人之諾諾,不如一 士之諤諤 139
稼軒詞選/辛棄疾 140
〈狂人日記〉/魯迅 151
【用】:文學轉化、串接生活運用 171

七、地域書寫—一方水土一方人 173
《佛國記》選/法顯 174
〈酸菜故鄉〉/顏嘉琪 185

八、鑑往知來—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 199
〈伯夷列傳〉/司馬遷 200
〈發生了什麼事?〉/南方朔 209

九、 社會關懷—誰在遠方哭泣 223
〈賣炭翁〉/白居易 224
〈揚州瘦馬〉/張岱 231
〈人間.失格—高樹少年之死〉/陳俊志 239

十、 故事改編—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 見過的東西 253
〈孔明用智激周瑜〉/羅貫中 254
〈遊園驚夢〉/白先勇 263
、藝術精神—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 299
〈逍遙遊〉/莊周 300
〈我們對於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實用的、科學 的、美感的〉/朱光潛 323
、跨界展演—桑林之舞、經首之會 337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杜甫 338
《舞動紅樓夢》節選/蔣勳 347
附錄 疫病紀事—斯人斯疾 361
〈說疫氣〉/曹植 363

序/導讀



一、國文是「無感/無用」的學科?
傳統國文課所引起的質疑大抵是於己身「無感」、於社會「無用」;根據我們近年來在新生入學之初在課堂所進行的調查,相關回饋如:「不實用、出社會用不到」、「背了一些感覺沒什麼用的東西」、「學習好像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已」、「學習的都是別人主觀認定的解釋」、「文言文太複雜難懂,不知道為什麼還要背它」、「老師一味地講述無法與我的生命呼應」⋯⋯諸如此類的意見此起彼落。然若究論此些問題之主要癥結,其實並不在古今文學本身的糾結,乃在於教材之編法、授課之方式無法在文本與學生生命/生活之間建立強而有力的連結。因此, 無論教改的呼籲如何吹響,無論要帶領學生通往何方,又是否陳義高遠, 我們認為最重要的須是先面對問題的基源與本質。

二、素養教學趨勢下國文學科之定位
自1 0 8 課綱推行之後, 素養導向的教學模式又為教學現場拓展了新的面貌,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的定義, 素養(Competencies)可區分為認知(Knowledge)、技能(Skills)、態度與價值(Attitude&Values)三大面向,並透過行動來整合學習。相較於傳統的學習,「素養」是一種「能夠成功回應個人或社會的生活需求」的能力、「關照學習者可整合運用於生活情境,強調其在生活中能夠實踐的特質」,簡言之,「素養」是個體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下,可以用出來的能力,特別強調學習必須連貫真實的生活情境,是「靈活運用知識」、「將知識變成力量」的能力,而表現在自我學習、解決問題、適應現在生活及未來挑戰等行動中。(核心素養發展手冊;國家教育研究院;104.07)

教學必須以學生作為主體,已是翻轉教學、教育改革浪潮下的實踐原則,故需從「老師要教什麼」的立場轉移至「學生該學什麼」的角度重新審視思考,此自不待言;此中,為解除學生對國文課的認知持續停留在「高四國文」的印象,而在「應付考試」之外,即欠缺學習動力的窘境,我們一方面堅持以「自我生命」為樞紐,讓學習能回扣於個體的生命內容與進展,另方面則呼應素養教學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則以文本為媒介,透過有意識的閱讀,培養學生敏銳的「問題意識」,並叩問自身,淬鍊其面對生活所需之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以此回應語文教育「無感」、「無用」之刻板論調。

以是,本教材之編纂以文學之「體」、「用」為架構:
「體」:以自我「生命」之探索、盤點為核心,引發「文學有感」之連結。
「用」:則以文學之轉化為樞紐,串接現實生活之運用,建立「文學有用」之認知,圖示如下:

《文學如是說:素養與體用的迴旋舞》

自我生命之探索、盤點
一、自我意識
二、生活感悟
三、生命反思
四、以家為名
五、情為何物
六、文化批判
古/今


文學轉化、串接生活運用
七、地域書寫
八、鑑往知來
九、社會關懷
十、故事改編
十一、藝術精神
十二、跨界展演
古/今


是為誌。
洪然升
2023夏月,臺中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366347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76
    • 商品規格
    • 23*17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9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