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前兩者都是成功者。只不過第一種暢快一些,第二種得活得有骨氣一些。
後兩者則為失敗者。第三種或許曾經暢快一時、造福過身邊的人,第四者恐怕一直抑鬱寡歡,還為害四方。
我希望「賺錢也賺到人生」:擁有夠用的錢財,做我喜歡做的事情。
這本書之所以能夠寫成,得感謝因工作之便認識的幾位「賺錢也賺到人生」的朋友,讓他們把自身的成功之道告訴我。和我讀的書也有關係,由於念EMBA使我擴大閱讀領域,知道這世上有些鉅富也是瘋狂夢想家,賺錢之外,也使他們賺到爽快人生!
後兩者則為失敗者。第三種或許曾經暢快一時、造福過身邊的人,第四者恐怕一直抑鬱寡歡,還為害四方。
我希望「賺錢也賺到人生」:擁有夠用的錢財,做我喜歡做的事情。
這本書之所以能夠寫成,得感謝因工作之便認識的幾位「賺錢也賺到人生」的朋友,讓他們把自身的成功之道告訴我。和我讀的書也有關係,由於念EMBA使我擴大閱讀領域,知道這世上有些鉅富也是瘋狂夢想家,賺錢之外,也使他們賺到爽快人生!
試閱
鄭弘儀洞燭機先成功學
鄭弘儀喜歡引用一句俄國格言:「一個不善於思考、不善於觀察的人,在經過森林時,並不會發現火柴。」
在我看來,他的成功,只是因為當他走過森林時,總是會發現上好的火柴,而且,他也願意試試看哪些木頭的材質,最容易點出熊熊烈火。
現在台灣的許多電視名嘴或談話性主持人,百分之八十都曾經在兩大報系任職過。
兩大報系,是幾十年來所有有志於傳播業青年的第一志願。一時多少豪傑、雄姿英發,然而,這幾年來,報紙面臨有線電視新聞二十四小時即時報導,以及講究全彩印刷、蘋果日報的強力挑戰、網路新聞放送的無遠弗屆之下,兩大報系的廣告優勢已經漸漸式微。一份報紙的粗估成本高達十七元,而賣價卻只有十五元(還需支付零售商費用及送報費用),如果廣告的大餅繼續被其他媒體蠶食鯨吞,那麼,不久的將來,再怎麼大的報紙,都會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
有一位非常優秀的記者朋友,在報社任職十四年之後,毅然從報社辭職,面臨中年轉業的關頭。前兩年,該報社辦了一次優退,他已提出申請,卻因為「表現太優異,報社捨不得他走」,被主管挽留。最近,卻因為報社面臨困境,想要以大刀闊斧方式改變組織(在我看來,一個面臨困境的公司常會做出一些讓自己更接近困境的決策),將他的工作做了他所不願接受的調動,使他不得不辭職以明志。大家為他「一點資遣費都沒拿到」而惋惜,而他倒是想得很開,還會挖苦自己。我聽見他跟「老朋友」鄭弘儀說:「哈,還是你聰明,早就知道要跑了。」
鄭弘儀離開大報社已超過十年,離開的時候月薪超過十萬,已經是報社中最受器重的高薪主管。他當時之所以選擇離開,除了某些人事方面的理由之外,最大的原因是出自於他自己的選擇。他想看看自己還有沒有更大的空間可以飛翔。
「報業,恐怕會面臨到更大的變革。這不只是台灣,而是全世界的問題,」幾年前,他就已經嗅出了這樣的危機:「從紐約時報的股價指數這些年一直呈現向下的曲線來看,可以看出,報紙已經面臨到衰頹的危機。」
看見火柴的敏銳度
我所認識的鄭弘儀,有一種敏銳的觀察能力,我稱之為「看見火柴」。而且,他還很勇於點亮火柴,把這些「看見未來」的能力應用在自己的人生裡。
他人生的轉折其實是很戲劇性的。他是來自嘉義的農家子弟,念的是嘉義農工,二十歲以前都種田。照常理來說,他本來應該選擇務農一輩子,或者在地方找到一個公家機關當雇員。高工畢業後,他曾經在五金行當送貨員,也送過報紙,打過各種工。
鄭弘儀說,其實人生中的每一步路,都給他很大的啟示。在五金行當送貨員,看 來是個不起眼的工作,不過,他要懂的五金內容可有千百種,比如沙輪、螺絲、切割器,每一種看似「差不多」尺寸或功能的工具,作用都差很多。如果送錯了,恐怕就會被老闆罵到臭頭。老闆不嚴格進貨是不行的,因為,如果選錯材料,製作的成品公差就會超過標準值,前功盡棄。所以他花了許多時間,把手上所有的五金工具分判得很清楚。從這個工作裡,他學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精確。
如果不認真,送出去的貨不精確,那麼,他會丟了差事。他也觀察到,生意比較好的五金行老闆在驗貨時,態度都十分嚴謹而挑剔。那些態度隨便的老闆,往往在不久後就倒店。
而把東西推銷給那些老練的老闆,也要一些心理作戰技巧。以他自己的經驗,他很鼓勵初出社會的年輕人當業務員。當業務員當得好,就不會怕挫折。
這使他意會到,成功的人都有一個特質:靠態度成功。
他在五金行當業務員,甚得老闆重用,但淺水困不了蛟龍。這個鄉下小孩心中還有美好的遠景,他北上念亞東工專的二專部。
勇者無懼&求知若渴
鄭弘儀的第二個成功特質,應該說是:勇者無懼。
白話一點來說,就是:「碰到自己想做的事,臉皮自動會厚起來。」以一個二專畢業生當上記者,在當時並不容易。當時某報社徵記者,規定三專或大學畢業才能夠報考,他自知資格不符,卻鼓起勇氣寫了一封信,請社長給他機會。報社社長答應了(反正也沒差),他打敗了一百八十八個學歷比他高的人,以第十名(總共只錄取十名)錄取。與財經結下淵源,是因一九八八年中時晚報創刊,他在朋友介紹下,跳槽到中時晚報跑財經新聞。當時他對財經一竅不通,而且一點人脈也沒有。每次壯著膽約大人物採訪,常會換來對方不屑的嘲笑:「你那是什麼問題?」
他說,想採訪銀行總經理時,他的「基本學歷」總會受到質疑:「你是什麼學校畢業的?」一聽到他畢業自二專,總經理們就會馬上判斷:這個人水準不夠,不要跟他談太多。
人一遇到困難時,都會想到要打退堂鼓。他也曾經如此,財經記者生涯的第一階段,都在恐懼和憂鬱中度過,每天躲在家中,不敢出去採訪,後來想通了,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和幾個新聞同業,請當時的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處長彭淮南幫他們上課,教授金融財經和經濟方面的知識,有了基本知識,過了一段日子之後,採訪就變得輕鬆了。
這是他的第三個成功者特質:求知若渴,不斷進修。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學歷不如人,所以特別的有危機意識,而且叮嚀自己「再大的挑戰我都不怕!」
非專業出身也有好處。他知道一般人看不懂專業的財經用語,所以要求自己,每天寫的稿子,一定要讓一般讀者看得懂,文字越淺越好。他也認為記者是服務業,對社會要有交代,所以,他用種田人的勤勞來從事記者工作,每天規定自己要交 兩、三千字的稿子。過了四年,他就成為報社最年輕、學歷最低的財經新聞副主管,後來又升組長,薪水一路往上調。
記者生涯提供給他最好的訓練,在於「揣摩人性」「及時下判斷」,也使他體悟到做人的重要。重要人物都會在「看這個記者順眼」時才給新聞,人緣一差,什麼都拿不到。
三十五歲,他離開報社時,薪水優渥到「拿那麼多錢還跳槽,真是傻瓜」,但他還是看出了電視的潛力,進入電視圈當新聞部經理。當他發現「一定要主持節目,才會被觀眾看見」時,他也勇敢的問老闆:「我可不可以主持節目?」據說老闆當時覺得他長得不夠帥,國語又不太標準(這些當然不是老闆個人偏見),十分為難。但為了不想折殺這位大將的自尊心,給他一個早上七點到九點的時段。反正,那個時段本來也沒啥收視率。
為了要當清晨現場節目的主持人,他每天早上四點多就起床,四點半到板橋火車站等報紙送到月台上來,拿了報紙,再開車到財經台準備資料,把所有資訊解釋成觀眾可以了解的語言。他也勇氣十足的邀請當時所有的財經與政治人物上節目,又開創了股票即時盤混合新聞播報的模式。一段時間過去了,在他的努力下,這個早上冷門時段的節目,竟然變成該台第一名的節目。
尋找另一根火柴
不過,這段當主持人的時間只有九個月。後來,他與主管吵架,在記大過和拿錢離職這兩個選擇中,他選了離職。當時的失業,對他而言是一件令他害怕的事情。因為他上有高堂,下有稚子,老婆也只不過是在國中教書,還好後來年代邱老闆跑來找他,才使他得到下一次的挑戰機會。他一邊當財經新聞主管,一邊主持該台財經節目,還一邊念了政大的EMBA,並順利取得碩士學位,對學歷再也不覺得心虛。
他之所以能得到新的工作機會,更使他體認:只有實力才能夠創造價值。
「如果你有實力,有品德,也願意努力,你就擁有了核心競爭力,你永遠不用怕沒有地方會用你。」
由於鄭弘儀把念EMBA說得太好玩,所以我也回到台大念EMBA,涉足我所不熟悉的財經領域,尋找我的另一根火柴。
我和鄭弘儀一起主持節目,已有三年歷史。從「貼身觀察」的角度,我跟鄭弘儀學會了許多事情:比如,他是我看到最盡責的男性主持人——不遲到,一定會研讀所有的節目資料(很像小學生在讀書,在腳本旁寫滿密密麻麻的紅字,包括他要講的冷笑話也寫在旁邊),老實說,他的閱讀速度不太快,記憶力也不算太好——我讀一份一小時腳本大約是五分鐘,而且可以把內容大概背下來——他卻要花二十分鐘時間,用一種「天塌下來也不能打擾」的認真來閱讀製作單位提供的腳本。
他目前的節目中,「黃金七秒半」是個比較輕鬆的節目,取材上較不需他費心, 但是「大話新聞」和「新聞挖哇哇」的題材,則在他嚴謹的監控之中,如果有即時新聞出現,他一定會立刻和製作單位溝通,更改題目,針對主題延請來賓。他主持的節目之所以成功,與他認真負責的態度密切相關。
「主持人的工作給你什麼樣的啟示?」我問。
「其實當主持人是很有趣的,」鄭弘儀說,「我必須學會觀察來賓,研究他的背景資料,在一分鐘內讓他願意對我放下心防,挖掘他內心的東西。」
是的,主持人跟工人或農夫一樣,如果選對工具、用對方法,再堅硬的岩盤或材質,也可以變成「你要的東西」。
「什麼東西都要學,都要觀察,你生活周遭的每一件事都有學問。」一直到現在,鄭弘儀還是一個不勢利的鄉下小孩——連跟菜市場的歐吉桑也可以聊得很愉快,好學好問的鸚鵡——只要他感興趣的,他一定會問,還是一個在森林裡找火柴,看看哪一種木材可以發出最亮眼光芒的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你選對材質,把火花點亮。
鄭弘儀的投資建議——記得在同一個地方站起來
很多人知道,鄭弘儀是苦出來的,在中時報系當財經記者的時候,卻也是他人生最慘澹的時候,他把所有的積蓄拿去投資股票,股市大逆轉時,總共賠了六、七百萬元,慘到為了省油錢,車子開不了,一天只能花四十塊錢的摩托車油錢。
小孩正在成長,怎麼省都需要營養,他每早只好到批發市場買人家不要吃的鰱魚尾巴。兒子現在長大了,還是會問他:「為什麼小時候我們吃的海鮮,不是鰱魚尾巴湯就是炒鰱魚尾巴肉?」
財經記者自己敗在股票上,其實是當時很普遍的現象,越是自認為了解股票的人,越是栽得慘。此後,有許多年時間,他省吃儉用,就是為了要還錢。
有五年時間,他發誓不碰股票。後來自己反省,覺得這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態度是很不正面的——「一個人碰到人生的重大錯誤時,應該要能夠反省,不要只是一味的害怕退縮。我從這個經驗反省到了:一,投資不能人云亦云。只聽內線,是一種賭博,所謂的內線也可能被朋友坑殺。二,不要因為投資向親人借款、過度運用槓桿原理。如果用向親友借來的錢投資,獲了利,你還是欠下了人情,賠了錢,更是難以面對江東父老。」
「不管做投資,還是做事業,一切靠自己,不但得到自由,而且有尊嚴。」鄭弘儀說。
林莉的成功祕訣
從歷經婚變、以三十高齡穿上「可恨的粉紅色小洋裝」喊「歡迎光臨」的小妹、到拚命躋身成為知名專業化妝師,林莉說:「有多大胸襟,才能成就多大事業。」雖然每天滿眼看的是華麗的婚紗、亮麗的新娘,但最能讓她心靈平靜的快樂卻是寫書法、練瑜伽——這是她愛自己愛得最舒適的方法。
如果沒有歷經婚變的打擊,林莉應該只是一個平凡的母親、妻子、打算守著一個工作、一個家平平安安過一生的人。
「大家都笑我笨,但我想,我天生是一個很愛扛責任的人。」她說。結婚七年快三十歲的時候,平靜的生活起了波瀾——她離了婚,失去了孩子的監護權,什麼都沒有了,竟還願意扛起先生的鉅額債務。
那時的她,只是一個公家機關約雇人員,不知憑什麼傻勁,竟然一句話「勇敢」的扛起了丈夫的債務。孤獨的她被迫開始她的陌生人生。
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一個人就會誠懇的面對自己。從哪裡開始找立足的機會呢?她想到小時候自己很愛美,小學時跟姐姐學過化妝,那麼為什麼不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呢?
她就這樣懵懵懂懂的拿了朋友借她的一萬兩千元,到美容學校學美容,努力的學了三個月的化妝後,她到一個美容沙龍應徵工作。當時,她想應徵設計師,卻苦無資歷,老闆要她從最基層做起,她於是以三十高齡穿上「可恨的粉紅色小洋裝」,當起喊「歡迎光臨」的小妹。
什麼都沒有了,時間也沒有別人多,所以她的衝勁特別強。她很努力工作,什麼都做,每天要求自己進步一點點,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她已經晉身為設計師。
「只有努力工作,才不會有空想小孩。」當時她不被允許回家探看自己的孩子,只能偷偷趁著學校下課時間去看他們。淚水只能往肚子裡吞。
拚了命工作,就不會胡思亂想、不會傷心。
她的好技術使得當時許多知名的藝人,如湯蘭花、蘇芮、郭小莊、金瑞瑤等,都成為她的客人,她也會把畫過的妝留底,當成自己的成績。
妝化得又快又好,林莉的專業口碑漸漸傳了開來,成為她日後創業的基石。她是個拚命三郎,最高紀錄一天曾經化過三十三個新娘。睡眠不足是經年累月的事。
但也因為過度努力,難纏的病症找上了她。
有時,為雜誌封面造型化妝工作到半夜四點,早上六點又得起床幫新娘化妝,當時公司附近有不少啤酒屋,「每天下班,走在路上都還會踢到醉鬼」。
她是個責任感很重、求好心切的人,知道結婚是人家的終身大事,身為化妝師在技術和時間上根本不能有閃失,壓力大到半夜她都會忽然驚醒,大喊:「糟了,來不及了。」有時早上匆忙爬起床趕到公司,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早班——那一陣子,有幾次倒下來掛急診,醫師曾以為她心臟有問題,後來才發現是焦慮症。從此,焦慮症變成她「一生的朋友」,必須靠服藥控制。
不自己碰到,就不會真正知道
後來她開了自己的工作室,一個人校長兼撞鐘,幫當時許多發片歌手如江蕙、錢幽蘭和李碧華等做造型,打開了知名度。她說自己是個很有企圖心、對生涯規劃卻沒有什麼藍圖的人,這些年來,從工作室到林莉工作坊,到婚紗禮服攝影,到現在包含SPA、彩妝、化妝教學、多家電視公司化妝造型總監,甚至延伸到對岸的林莉國際事業體的總裁,她的事業一步一步擴充,但想來並沒有什麼特別規劃,全是「水到渠成」。「一個女性創業者最重要的修鍊,是負責任、正面思考和不斷學習。」
創業過程中最大的打擊之一,就是她最信任的員工集體請辭,到她公司的對面開設新公司,這一切,她在木已成舟時才知道。
「人性嘛,說來容易做來難。我常說要正面思考,但有時真不容易。我要求這些員工給我幾天折衝時間想想辦法,但他們就這樣離開了。我當時真的很沮喪,但是經過多年歷練,我已學會安慰自己,現在的負面事件,放遠看來,說不定會有正面的效果。」
她和自己對話的能力很強,常會對自己說道理。
「有句話說得很有道理:有多大胸襟,才能成就多大事業。」林莉說:「經營者要有高度的抗壓性。」專業化妝師靠的是技術,可以有自己的性格。當了管理者,還要有人脈和人和,林莉在這上頭也下過功夫。她從沒有間斷學習新鮮事的生涯,早在開設工作室時,她就修習了經營管理的課程,當初也不是為了當老闆才學的,沒想到日後也都派上用場。在實務中,慢慢驗證理論。
人生是不自己碰到就不會真正知道的事情。實務上的管理,比書本上的管理學複雜得多。特別是在美容行業裡,大多數的員工都是女性,女性的情緒比較多,而服務業員工流動率又很大。
她是一個很懂得自省的人,「誰都知道做老闆要能忍,但我過去也是『勇於認錯,堅決不改』的那種啦。以前,脾氣不好,明知道不該發脾氣,有時還是會發作。一發作,傷了員工的心,自己後悔莫及,話卻收不回來了。」
愛自己是最大的責任
多年前,她開始習禪打坐、學瑜伽、練書法,給自己的心安寧和清靜的可能。這些修鍊對她幫助很大。以前她會用嚴峻的語氣教訓員工:「這樣做才對,妳到底聽懂了沒?」現在她會冷靜的說:「這樣做,好不好呢?」
以前會說:「妳怎麼可以這麼做呢,要說幾遍妳才會?」現在她會改為:「下一次,妳遇到同樣的事,就這樣做吧。」
意思是一樣的,但是語氣不同,別人的感受就好多了。
林莉臉上常掛著彌勒佛般的笑容,不過她說,因為她總是很認真的要求所有細 節,有時脾氣還是會忍不住發作。不久前,某次開完會後,她按捺不住脾氣,在員工走後,對公司顧問咕噥:「一群豬!」顧問聞言非常驚訝,以為自己聽錯了,問她:「什麼豬?」她馬上知道自己失言了,立刻接口說:「我說的是,一隻豬……就是我。」當下化解了尷尬。
「想創業的女性,一定要在財務和人事兩方面下功夫。財務不懂可以問專家,可以慢慢學。人事方面要靠自己體會,有容乃大。」
如今,林莉投入造型彩妝工作已經超過二十年了,從一個人的工作室變成一個美的國際事業體,她每天仍工作超過十六個小時,卻已懂得與不肯離開她的「焦慮症」和平相處——「這幾年我才學到一件事——愛自己,而且要愛得心平氣和。」
女人年輕時只懂愛得癡狂。其實,只有能愛得心平氣和的東西,才是屬於自己的,才能讓女人活得平安康泰。
每天滿眼看的是華麗的婚紗、亮麗的新娘,但最能夠讓她心靈平靜的快樂是寫書法。寫書法必須心無旁鶩,寫出來的字才能輕重均勻。至今她已得到日本書法檢定二段的資格,也總是借助寫書法的沈靜時光穩定思緒、沈澱心情;以瑜伽讓自己更神清氣爽。這就是她愛自己愛得最舒適的方法。
一直扛著許多責任的林莉,如今把愛自己也當成最大的責任。
鄭弘儀喜歡引用一句俄國格言:「一個不善於思考、不善於觀察的人,在經過森林時,並不會發現火柴。」
在我看來,他的成功,只是因為當他走過森林時,總是會發現上好的火柴,而且,他也願意試試看哪些木頭的材質,最容易點出熊熊烈火。
現在台灣的許多電視名嘴或談話性主持人,百分之八十都曾經在兩大報系任職過。
兩大報系,是幾十年來所有有志於傳播業青年的第一志願。一時多少豪傑、雄姿英發,然而,這幾年來,報紙面臨有線電視新聞二十四小時即時報導,以及講究全彩印刷、蘋果日報的強力挑戰、網路新聞放送的無遠弗屆之下,兩大報系的廣告優勢已經漸漸式微。一份報紙的粗估成本高達十七元,而賣價卻只有十五元(還需支付零售商費用及送報費用),如果廣告的大餅繼續被其他媒體蠶食鯨吞,那麼,不久的將來,再怎麼大的報紙,都會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
有一位非常優秀的記者朋友,在報社任職十四年之後,毅然從報社辭職,面臨中年轉業的關頭。前兩年,該報社辦了一次優退,他已提出申請,卻因為「表現太優異,報社捨不得他走」,被主管挽留。最近,卻因為報社面臨困境,想要以大刀闊斧方式改變組織(在我看來,一個面臨困境的公司常會做出一些讓自己更接近困境的決策),將他的工作做了他所不願接受的調動,使他不得不辭職以明志。大家為他「一點資遣費都沒拿到」而惋惜,而他倒是想得很開,還會挖苦自己。我聽見他跟「老朋友」鄭弘儀說:「哈,還是你聰明,早就知道要跑了。」
鄭弘儀離開大報社已超過十年,離開的時候月薪超過十萬,已經是報社中最受器重的高薪主管。他當時之所以選擇離開,除了某些人事方面的理由之外,最大的原因是出自於他自己的選擇。他想看看自己還有沒有更大的空間可以飛翔。
「報業,恐怕會面臨到更大的變革。這不只是台灣,而是全世界的問題,」幾年前,他就已經嗅出了這樣的危機:「從紐約時報的股價指數這些年一直呈現向下的曲線來看,可以看出,報紙已經面臨到衰頹的危機。」
看見火柴的敏銳度
我所認識的鄭弘儀,有一種敏銳的觀察能力,我稱之為「看見火柴」。而且,他還很勇於點亮火柴,把這些「看見未來」的能力應用在自己的人生裡。
他人生的轉折其實是很戲劇性的。他是來自嘉義的農家子弟,念的是嘉義農工,二十歲以前都種田。照常理來說,他本來應該選擇務農一輩子,或者在地方找到一個公家機關當雇員。高工畢業後,他曾經在五金行當送貨員,也送過報紙,打過各種工。
鄭弘儀說,其實人生中的每一步路,都給他很大的啟示。在五金行當送貨員,看 來是個不起眼的工作,不過,他要懂的五金內容可有千百種,比如沙輪、螺絲、切割器,每一種看似「差不多」尺寸或功能的工具,作用都差很多。如果送錯了,恐怕就會被老闆罵到臭頭。老闆不嚴格進貨是不行的,因為,如果選錯材料,製作的成品公差就會超過標準值,前功盡棄。所以他花了許多時間,把手上所有的五金工具分判得很清楚。從這個工作裡,他學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精確。
如果不認真,送出去的貨不精確,那麼,他會丟了差事。他也觀察到,生意比較好的五金行老闆在驗貨時,態度都十分嚴謹而挑剔。那些態度隨便的老闆,往往在不久後就倒店。
而把東西推銷給那些老練的老闆,也要一些心理作戰技巧。以他自己的經驗,他很鼓勵初出社會的年輕人當業務員。當業務員當得好,就不會怕挫折。
這使他意會到,成功的人都有一個特質:靠態度成功。
他在五金行當業務員,甚得老闆重用,但淺水困不了蛟龍。這個鄉下小孩心中還有美好的遠景,他北上念亞東工專的二專部。
勇者無懼&求知若渴
鄭弘儀的第二個成功特質,應該說是:勇者無懼。
白話一點來說,就是:「碰到自己想做的事,臉皮自動會厚起來。」以一個二專畢業生當上記者,在當時並不容易。當時某報社徵記者,規定三專或大學畢業才能夠報考,他自知資格不符,卻鼓起勇氣寫了一封信,請社長給他機會。報社社長答應了(反正也沒差),他打敗了一百八十八個學歷比他高的人,以第十名(總共只錄取十名)錄取。與財經結下淵源,是因一九八八年中時晚報創刊,他在朋友介紹下,跳槽到中時晚報跑財經新聞。當時他對財經一竅不通,而且一點人脈也沒有。每次壯著膽約大人物採訪,常會換來對方不屑的嘲笑:「你那是什麼問題?」
他說,想採訪銀行總經理時,他的「基本學歷」總會受到質疑:「你是什麼學校畢業的?」一聽到他畢業自二專,總經理們就會馬上判斷:這個人水準不夠,不要跟他談太多。
人一遇到困難時,都會想到要打退堂鼓。他也曾經如此,財經記者生涯的第一階段,都在恐懼和憂鬱中度過,每天躲在家中,不敢出去採訪,後來想通了,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和幾個新聞同業,請當時的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處長彭淮南幫他們上課,教授金融財經和經濟方面的知識,有了基本知識,過了一段日子之後,採訪就變得輕鬆了。
這是他的第三個成功者特質:求知若渴,不斷進修。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學歷不如人,所以特別的有危機意識,而且叮嚀自己「再大的挑戰我都不怕!」
非專業出身也有好處。他知道一般人看不懂專業的財經用語,所以要求自己,每天寫的稿子,一定要讓一般讀者看得懂,文字越淺越好。他也認為記者是服務業,對社會要有交代,所以,他用種田人的勤勞來從事記者工作,每天規定自己要交 兩、三千字的稿子。過了四年,他就成為報社最年輕、學歷最低的財經新聞副主管,後來又升組長,薪水一路往上調。
記者生涯提供給他最好的訓練,在於「揣摩人性」「及時下判斷」,也使他體悟到做人的重要。重要人物都會在「看這個記者順眼」時才給新聞,人緣一差,什麼都拿不到。
三十五歲,他離開報社時,薪水優渥到「拿那麼多錢還跳槽,真是傻瓜」,但他還是看出了電視的潛力,進入電視圈當新聞部經理。當他發現「一定要主持節目,才會被觀眾看見」時,他也勇敢的問老闆:「我可不可以主持節目?」據說老闆當時覺得他長得不夠帥,國語又不太標準(這些當然不是老闆個人偏見),十分為難。但為了不想折殺這位大將的自尊心,給他一個早上七點到九點的時段。反正,那個時段本來也沒啥收視率。
為了要當清晨現場節目的主持人,他每天早上四點多就起床,四點半到板橋火車站等報紙送到月台上來,拿了報紙,再開車到財經台準備資料,把所有資訊解釋成觀眾可以了解的語言。他也勇氣十足的邀請當時所有的財經與政治人物上節目,又開創了股票即時盤混合新聞播報的模式。一段時間過去了,在他的努力下,這個早上冷門時段的節目,竟然變成該台第一名的節目。
尋找另一根火柴
不過,這段當主持人的時間只有九個月。後來,他與主管吵架,在記大過和拿錢離職這兩個選擇中,他選了離職。當時的失業,對他而言是一件令他害怕的事情。因為他上有高堂,下有稚子,老婆也只不過是在國中教書,還好後來年代邱老闆跑來找他,才使他得到下一次的挑戰機會。他一邊當財經新聞主管,一邊主持該台財經節目,還一邊念了政大的EMBA,並順利取得碩士學位,對學歷再也不覺得心虛。
他之所以能得到新的工作機會,更使他體認:只有實力才能夠創造價值。
「如果你有實力,有品德,也願意努力,你就擁有了核心競爭力,你永遠不用怕沒有地方會用你。」
由於鄭弘儀把念EMBA說得太好玩,所以我也回到台大念EMBA,涉足我所不熟悉的財經領域,尋找我的另一根火柴。
我和鄭弘儀一起主持節目,已有三年歷史。從「貼身觀察」的角度,我跟鄭弘儀學會了許多事情:比如,他是我看到最盡責的男性主持人——不遲到,一定會研讀所有的節目資料(很像小學生在讀書,在腳本旁寫滿密密麻麻的紅字,包括他要講的冷笑話也寫在旁邊),老實說,他的閱讀速度不太快,記憶力也不算太好——我讀一份一小時腳本大約是五分鐘,而且可以把內容大概背下來——他卻要花二十分鐘時間,用一種「天塌下來也不能打擾」的認真來閱讀製作單位提供的腳本。
他目前的節目中,「黃金七秒半」是個比較輕鬆的節目,取材上較不需他費心, 但是「大話新聞」和「新聞挖哇哇」的題材,則在他嚴謹的監控之中,如果有即時新聞出現,他一定會立刻和製作單位溝通,更改題目,針對主題延請來賓。他主持的節目之所以成功,與他認真負責的態度密切相關。
「主持人的工作給你什麼樣的啟示?」我問。
「其實當主持人是很有趣的,」鄭弘儀說,「我必須學會觀察來賓,研究他的背景資料,在一分鐘內讓他願意對我放下心防,挖掘他內心的東西。」
是的,主持人跟工人或農夫一樣,如果選對工具、用對方法,再堅硬的岩盤或材質,也可以變成「你要的東西」。
「什麼東西都要學,都要觀察,你生活周遭的每一件事都有學問。」一直到現在,鄭弘儀還是一個不勢利的鄉下小孩——連跟菜市場的歐吉桑也可以聊得很愉快,好學好問的鸚鵡——只要他感興趣的,他一定會問,還是一個在森林裡找火柴,看看哪一種木材可以發出最亮眼光芒的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你選對材質,把火花點亮。
鄭弘儀的投資建議——記得在同一個地方站起來
很多人知道,鄭弘儀是苦出來的,在中時報系當財經記者的時候,卻也是他人生最慘澹的時候,他把所有的積蓄拿去投資股票,股市大逆轉時,總共賠了六、七百萬元,慘到為了省油錢,車子開不了,一天只能花四十塊錢的摩托車油錢。
小孩正在成長,怎麼省都需要營養,他每早只好到批發市場買人家不要吃的鰱魚尾巴。兒子現在長大了,還是會問他:「為什麼小時候我們吃的海鮮,不是鰱魚尾巴湯就是炒鰱魚尾巴肉?」
財經記者自己敗在股票上,其實是當時很普遍的現象,越是自認為了解股票的人,越是栽得慘。此後,有許多年時間,他省吃儉用,就是為了要還錢。
有五年時間,他發誓不碰股票。後來自己反省,覺得這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態度是很不正面的——「一個人碰到人生的重大錯誤時,應該要能夠反省,不要只是一味的害怕退縮。我從這個經驗反省到了:一,投資不能人云亦云。只聽內線,是一種賭博,所謂的內線也可能被朋友坑殺。二,不要因為投資向親人借款、過度運用槓桿原理。如果用向親友借來的錢投資,獲了利,你還是欠下了人情,賠了錢,更是難以面對江東父老。」
「不管做投資,還是做事業,一切靠自己,不但得到自由,而且有尊嚴。」鄭弘儀說。
林莉的成功祕訣
從歷經婚變、以三十高齡穿上「可恨的粉紅色小洋裝」喊「歡迎光臨」的小妹、到拚命躋身成為知名專業化妝師,林莉說:「有多大胸襟,才能成就多大事業。」雖然每天滿眼看的是華麗的婚紗、亮麗的新娘,但最能讓她心靈平靜的快樂卻是寫書法、練瑜伽——這是她愛自己愛得最舒適的方法。
如果沒有歷經婚變的打擊,林莉應該只是一個平凡的母親、妻子、打算守著一個工作、一個家平平安安過一生的人。
「大家都笑我笨,但我想,我天生是一個很愛扛責任的人。」她說。結婚七年快三十歲的時候,平靜的生活起了波瀾——她離了婚,失去了孩子的監護權,什麼都沒有了,竟還願意扛起先生的鉅額債務。
那時的她,只是一個公家機關約雇人員,不知憑什麼傻勁,竟然一句話「勇敢」的扛起了丈夫的債務。孤獨的她被迫開始她的陌生人生。
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一個人就會誠懇的面對自己。從哪裡開始找立足的機會呢?她想到小時候自己很愛美,小學時跟姐姐學過化妝,那麼為什麼不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呢?
她就這樣懵懵懂懂的拿了朋友借她的一萬兩千元,到美容學校學美容,努力的學了三個月的化妝後,她到一個美容沙龍應徵工作。當時,她想應徵設計師,卻苦無資歷,老闆要她從最基層做起,她於是以三十高齡穿上「可恨的粉紅色小洋裝」,當起喊「歡迎光臨」的小妹。
什麼都沒有了,時間也沒有別人多,所以她的衝勁特別強。她很努力工作,什麼都做,每天要求自己進步一點點,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她已經晉身為設計師。
「只有努力工作,才不會有空想小孩。」當時她不被允許回家探看自己的孩子,只能偷偷趁著學校下課時間去看他們。淚水只能往肚子裡吞。
拚了命工作,就不會胡思亂想、不會傷心。
她的好技術使得當時許多知名的藝人,如湯蘭花、蘇芮、郭小莊、金瑞瑤等,都成為她的客人,她也會把畫過的妝留底,當成自己的成績。
妝化得又快又好,林莉的專業口碑漸漸傳了開來,成為她日後創業的基石。她是個拚命三郎,最高紀錄一天曾經化過三十三個新娘。睡眠不足是經年累月的事。
但也因為過度努力,難纏的病症找上了她。
有時,為雜誌封面造型化妝工作到半夜四點,早上六點又得起床幫新娘化妝,當時公司附近有不少啤酒屋,「每天下班,走在路上都還會踢到醉鬼」。
她是個責任感很重、求好心切的人,知道結婚是人家的終身大事,身為化妝師在技術和時間上根本不能有閃失,壓力大到半夜她都會忽然驚醒,大喊:「糟了,來不及了。」有時早上匆忙爬起床趕到公司,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早班——那一陣子,有幾次倒下來掛急診,醫師曾以為她心臟有問題,後來才發現是焦慮症。從此,焦慮症變成她「一生的朋友」,必須靠服藥控制。
不自己碰到,就不會真正知道
後來她開了自己的工作室,一個人校長兼撞鐘,幫當時許多發片歌手如江蕙、錢幽蘭和李碧華等做造型,打開了知名度。她說自己是個很有企圖心、對生涯規劃卻沒有什麼藍圖的人,這些年來,從工作室到林莉工作坊,到婚紗禮服攝影,到現在包含SPA、彩妝、化妝教學、多家電視公司化妝造型總監,甚至延伸到對岸的林莉國際事業體的總裁,她的事業一步一步擴充,但想來並沒有什麼特別規劃,全是「水到渠成」。「一個女性創業者最重要的修鍊,是負責任、正面思考和不斷學習。」
創業過程中最大的打擊之一,就是她最信任的員工集體請辭,到她公司的對面開設新公司,這一切,她在木已成舟時才知道。
「人性嘛,說來容易做來難。我常說要正面思考,但有時真不容易。我要求這些員工給我幾天折衝時間想想辦法,但他們就這樣離開了。我當時真的很沮喪,但是經過多年歷練,我已學會安慰自己,現在的負面事件,放遠看來,說不定會有正面的效果。」
她和自己對話的能力很強,常會對自己說道理。
「有句話說得很有道理:有多大胸襟,才能成就多大事業。」林莉說:「經營者要有高度的抗壓性。」專業化妝師靠的是技術,可以有自己的性格。當了管理者,還要有人脈和人和,林莉在這上頭也下過功夫。她從沒有間斷學習新鮮事的生涯,早在開設工作室時,她就修習了經營管理的課程,當初也不是為了當老闆才學的,沒想到日後也都派上用場。在實務中,慢慢驗證理論。
人生是不自己碰到就不會真正知道的事情。實務上的管理,比書本上的管理學複雜得多。特別是在美容行業裡,大多數的員工都是女性,女性的情緒比較多,而服務業員工流動率又很大。
她是一個很懂得自省的人,「誰都知道做老闆要能忍,但我過去也是『勇於認錯,堅決不改』的那種啦。以前,脾氣不好,明知道不該發脾氣,有時還是會發作。一發作,傷了員工的心,自己後悔莫及,話卻收不回來了。」
愛自己是最大的責任
多年前,她開始習禪打坐、學瑜伽、練書法,給自己的心安寧和清靜的可能。這些修鍊對她幫助很大。以前她會用嚴峻的語氣教訓員工:「這樣做才對,妳到底聽懂了沒?」現在她會冷靜的說:「這樣做,好不好呢?」
以前會說:「妳怎麼可以這麼做呢,要說幾遍妳才會?」現在她會改為:「下一次,妳遇到同樣的事,就這樣做吧。」
意思是一樣的,但是語氣不同,別人的感受就好多了。
林莉臉上常掛著彌勒佛般的笑容,不過她說,因為她總是很認真的要求所有細 節,有時脾氣還是會忍不住發作。不久前,某次開完會後,她按捺不住脾氣,在員工走後,對公司顧問咕噥:「一群豬!」顧問聞言非常驚訝,以為自己聽錯了,問她:「什麼豬?」她馬上知道自己失言了,立刻接口說:「我說的是,一隻豬……就是我。」當下化解了尷尬。
「想創業的女性,一定要在財務和人事兩方面下功夫。財務不懂可以問專家,可以慢慢學。人事方面要靠自己體會,有容乃大。」
如今,林莉投入造型彩妝工作已經超過二十年了,從一個人的工作室變成一個美的國際事業體,她每天仍工作超過十六個小時,卻已懂得與不肯離開她的「焦慮症」和平相處——「這幾年我才學到一件事——愛自己,而且要愛得心平氣和。」
女人年輕時只懂愛得癡狂。其實,只有能愛得心平氣和的東西,才是屬於自己的,才能讓女人活得平安康泰。
每天滿眼看的是華麗的婚紗、亮麗的新娘,但最能夠讓她心靈平靜的快樂是寫書法。寫書法必須心無旁鶩,寫出來的字才能輕重均勻。至今她已得到日本書法檢定二段的資格,也總是借助寫書法的沈靜時光穩定思緒、沈澱心情;以瑜伽讓自己更神清氣爽。這就是她愛自己愛得最舒適的方法。
一直扛著許多責任的林莉,如今把愛自己也當成最大的責任。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