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節氣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當當網文學暢銷書!讀者感動推薦:這就是小時候的味道!
《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董克平傾情推薦!
我們吃,不只是為了生存,更是生活的追求
時間,其實是由「味蕾」累積而成的
24節氣,24篇有料有味的飲食記憶
關於季節,加上故事,能蹦出什麼新滋味?
從散文詩詞、學術專業,回歸原始的土地記憶,多年來,「書生」劉學剛在文學間游走,最後於節氣吃食中,找回土地的親密關係。
★我們吃,是渴望與自然更近一點
生活愈快,我們愈渴望慢,從吃開始,累積美好的意象。
人是無法拋開自然而活的。生活和自然節律同步運行,對於季節的轉換和天氣的冷暖,從容不迫、堅定自如的應對。
節氣是一種慢節拍,三百六十五天,慢慢食。
在食物最好的時候吃,那是與自然最深刻的連結。
劉學剛,來自魯中平原的小村莊,黃泥屋、青瓦房,與自然和土地關係親密的鄉路,讓人們對節令以及生機勃勃的細節保持著盎然的興趣。
★這本書,以飲食習俗鋪陳生命最初的味道
驚蟄,春韭正當時
穀雨,椿芽嫩如絲
小滿,翠莢排碧珠
小雪,地窖藏白玉
新的時令到來,是極為盛大的事情,人們總是以特定的美食,來呈現土地上勞作的幸福和體面。例如:一到清明,母親讓孩子吃餅捲雞蛋;立冬的餃子,擇菜剁餡,舀水揉面,農村人家的整潔和端莊,盡在其間。
食物有著生活中最豐富的表情、人家內心的喜悅和自足,那是自然之初的況味。
追逐著最時鮮最當令的食物
是一種飲食智慧,也是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
在細嚼慢嚥中,人們感受節氣、勞動和豐收的關係
領受大地對勞動者的持續眷愛
本書特色
•優美生活隨筆,喚醒你的味蕾記憶
•收錄時令食譜,感動的味道立刻學起來!
•食令食材小常識,與自然的距離,更近一些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中華日報》副刊主編 羊憶玫
《海星詩刊》主編、詩人 莫云
靜宜大學台文系副教授 黃文成
《乾坤詩刊社》社長、詩人 龔華
《野薑花詩集》副社長、詩人 靈歌
(依姓名筆劃排序)
劉學剛的《舌尖上的節氣》,是一種獨特的節氣食遊,是對中國飲食文化的探詢和發現,在欣賞文字的同時,讀者也得到了一種味覺的享受。──北京聯合大學藝術總監、魯迅文學獎得主 農向東
《舌尖上的節氣》這本書用節氣通知你,喚醒你對當令美食的追逐和熱愛,又以美味開啟一場味覺的壯遊,壯闊的是味蕾的豐富,更是文化的豐盛。吃的是美食,品的是習俗文化,一道菜、一篇文,皆須細細品味,情味自在其中。──浙江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學港》主編、魯迅文學獎得主 榮榮
飲食的節奏,先賢講的是:「不時不食。」,時,時節、季節也。在最恰當的時候吃最新鮮、最當季的食物,不僅是逐鮮尋味的最高標準,更是一種生活的情致與雅趣。《舌尖上的節氣》說的就是這樣的故事,是一本好看且實用的書。──《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中國的味道》總顧問、美食作家 董克平
目錄
【自序】以時令美食開啟節氣食旅
輯一 春之嫩芽
立春,薦春盤
雨水,春芽知時節
驚蟄,春韭正當時
春分,最喜一畦菠菜
清明,冷食的味道
穀雨,椿芽嫩如絲
◎食四季.春(食譜)
輯二 夏之鮮果
立夏,櫻桃的歌聲
小滿,豌豆鮮
芒種,桑葚熟了
夏至,番茄的狂歡節
小暑,味蕾上的清爽
大暑,水果的美好「食」光
◎食四季.夏(食譜)
輯三 秋之盛宴
立秋,把秋咬住
處暑,食物是一種態度
白露,從草尖到舌尖的旅行
秋分,夢裡鄉愁一碗粥
寒露,美食的尋根之旅
霜降,歷練的甘甜
◎食四季.秋(食譜)
輯四 冬之暖食
立冬,好吃莫如餃子
小雪,愛上蘿蔔白菜
大雪,美食白如雪
冬至,來一碗
小寒,小吃滿街
大寒,美食節
◎食四季.冬(食譜)
*附錄:舌尖上的二十四節氣(時曆)
序/導讀
自序
以時令美食開啟節氣食旅
我對節氣的興趣始於兒時的吃食。
我的母親,一個在半饑半飽中長大的女人,一到清明,她讓我們吃餅捲雞蛋。餅在蓋墊上攤開,熟雞蛋以筷子夾碎,沿餅的直徑均勻鋪開,半空裡再落下少許白亮亮的細鹽,捲起來吃,外韌內酥,韌者細細地嚼,酥者慢慢地品,風味殊絕。這樣的進食,更像是一種儀式,簡單而鄭重,咀嚼著寒冷的食,拌合著內心的熱,尤能品味「雨中禁火空齋冷」的寒士情懷。
到了立冬,天氣轉冷,室內則是熱氣騰騰的場景。
擇菜剁餡,舀水揉面,農村人家的整潔和端莊,盡在其間。好吃莫如餃子,餃子有「喜慶團圓」之意。餃子形狀就像一個半月形,麵皮上捏出許多微微凹陷的褶,有時母親把半月形的兩端向中間彎攏,捏牢,餃邊就微微上翹,圍成一個圓圓的好看的碗兒,這就是元寶餃子。
在我的故鄉,新的時令的到來,是一件極為盛大的事情,故鄉的人們總是以特定的美食來呈現他們在土地上勞作的幸福和體面。他們容易忽略勞動的艱辛和生活的困頓,他們以美食表達鄉村生活的歡喜自在,這是一種沉著堅韌的生活態度。譬如,立冬的餃子,它有鄉村生活最豐富的表情,它的麵皮包裹著鄉村人家內心的喜悅和自足。
▲自然和土地關係親密的鄉路
我的故鄉是魯中平原的一個村莊。
村莊黃泥屋前,青瓦房後,都爬著窄窄長長的鄉路。鄉路是一些細細密密的根鬚,穿過村子,紮根田野。村莊裡那些與自然和土地關係親密的鄉路,讓人們對節令以及生機勃勃的細節保持著盎然的興趣。
人們的生活和自然節律同步運行,對於季節的轉換和天氣的冷暖,他們進行著從容不迫、堅定自如的應對。他們的勞動節奏是這樣的:清明秫秫穀雨花,立夏前後栽地瓜;立秋摘花椒,立冬打軟棗;小雪醃菜,大雪醃肉。
他們對節氣和土地有一種樸素而真誠的信任。節氣也以它的節奏,引領勞動者的步履,讓所有的勞動者在同土地的交往中收穫果實,培育夢想,也培育勤勞善良的美德。
古老的中國有一部偉大的農書,叫《齊民要術》,視農業生產為百姓謀生之道,說五穀栽培之方,講六畜養殖之法。對於農民來說,二十四節氣不僅僅是一個時間概念,更是一個集聚農業生產經驗的、被農民高度認同的物質上的空間概念,是一部千年傳閱的農事百科全書。
▲感受節氣、勞動和豐收的關係
民以食為天,這是生存的基本需求,也是提升生活品質的前提。我們中國人尤為講究吃,堪稱世界第一。我的故鄉地處濰河沖積平原,地肥水美,物產豐饒,食材豐盛。儒家思想亦是此地之膏壤沃野。孔子所處時代是中國飲食文化的形成期,燈高下明,其思想由魯地輻射全國。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前者說食材須精選,後者言工藝求精細。曠世大儒孔子亦有言:「不時不食。」這個時,就是時令,節氣。天地如此之新,植物如此之純。當令美食,經過節氣和土地的孕育,承領日之精月之華,逢迎鳥之語花之香,接納露之魂水之魄,其味最為豐盈飽滿。
人們追逐著最時鮮最當令的食物,是一種飲食智慧,也是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在細嚼慢嚥中,人們感受節氣、勞動和豐收的關係,領受大地對勞動者的持續眷愛。
在寫作《舌尖上的節氣》之前,我首先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田野考察,給莊稼蔬果拍照和記錄。尤其是每一節氣的到來,我徒步去田野,找尋天地間吉祥的徵兆,以及生靈們響亮的回應。
大地上的植物皆有清晰的時間刻度。現代化在用直尺和方格規劃著世界,但是,大地的格局不變,新的節令,一候依舊有一候的氣象,田野依舊是一處流芳溢香的生活源頭。耕作是一門古老而神聖的職業,人類生活裡淳樸厚道仁慈的美德大多在農民那裡。
我深深地感受到,節氣是農耕時代的重要驛站。節氣的更替,促使人們調整生活方式,以達成與自然運行的同步。這種有節制的生活與土地是一體的,它敬畏原初的自然環境,宣導樸素善良的人類情感。
新的節氣,確立新的生活儀式,日日新,是大地上尋常草木的生長變化有著讓人驚喜不已的新奇之處,而非世界的變化日新月異天翻地覆。
▲莖而葉,花而果,順應自然節奏
我想到這樣一個問題,何為幸福的生活?工業文明的發展和社會節奏的加快,實際上是人類給自己的肉身安裝了兩個高速運轉的車輪,到處是大飛躍,高精尖,時光飛逝如電。
節氣是一種慢節拍,三候十五天,每一候都有美好的景象出現。人類為何不慢下來,像一顆果實那樣,莖而葉,花而果,順應自然四季的節奏,確認人類和大地的關係、大地和文明的關係,去接近幸福快樂的人生理想。
口福是幸福的一部分。大地的黃土盤上裝滿稻麥蔬果,廚房的白瓷碗裡盛滿米飯菜肴,耕種與收穫的關係是如此的密切與直觀。想到節氣,農耕時代的大地上的節日,它帶來的不僅僅是天象和物候的奇觀,是時鮮蔬果對人體的恩澤,更促成一種儀式般的生活。
節氣和大地所共釀的風味最為豐盛華美。我的母親以及更多的母親,在芒種收割小麥之後,她們用新麵粉和麵,把麵團一壓一推又一搓,一蹭一揉又一捏,就成了嘰嘰叫的小雞,活潑潑的小魚,也有的被創造成圓鼓鼓的水果,水靈靈的青菜,她們以此敬神饗先,表達對大地的感激,對自然的敬畏。
驚蟄,春韭正當時;穀雨,椿芽嫩如絲;小滿,翠莢排碧珠;小雪,地窖藏白玉。這種千年相沿的節氣食俗以及逐鮮尋味的美食追求,對我們的生活是一個引導,引導我們重回鄉土,押著節氣的韻腳,去學習和體驗,找到節氣與飲食文化交融而成的美的極點,找到提升生命品質和改善生活方式的原動力。
▲以時令開啟獨特的節氣食旅
循節氣而食,為生活至美。
我們品味的不僅是時令美食,還有古老的生存智慧,以及人與大地的深厚感情。於是,我想寫一本書,以時序呈現二十四節氣的最美味,以中國味道引領讀者感悟悠久的飲食文化,以飲食智慧宣導一種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
這本書,以時令美食開啟獨特的節氣食旅,以飲食習俗鋪陳農耕文明的盛宴。
感謝生我養我的土地,賦予我思想的活水和寫作的動力。
感謝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給了我寫作這本書的激情。尤其感謝出版社的領導和本書責任編輯,對本書的寫作和出版給予充分的肯定、持續的關注和全力的推動。
感謝李存葆、董克平、衣向東、榮榮、劉荒田、古清生等文化界知名人士為本書鼓與呼。我努力表現修辭的力量,而他們在顯示文化的力量、思想的力量。
感謝我文學的領路人、著名書法家、新時期文人山水畫的傑出代表張風塘兄長為本書題字,繪畫。他的書與畫,皆為靜逸優美的抒情詩,形神兼備,氣韻生動。
感謝我的女兒小雨,每每寫完一篇,我都會和她訴說,她是一個安靜的傾聽者。
更感謝吳秋煌、李海平等朋友熱情提供精美照片,為本書的內容錦上添花,使得圖與文有著和諧的旋律,猶如一曲歡樂自在的節氣之歌。
是為自序。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