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讀懂這些故事,就參透了人生】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
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汙濁給拖住…
─── 全球狂銷 4,800,000 冊 ───
劉德華、韓寒、莫言、李敬澤、阿來、閻連科、劉同 、李京格
各界齊聲推薦!
「路過我們生命的每個人,都參與了我們,最終構成了我們本身。」
14 則直抵人心的真實故事,
書寫故鄉,書寫信念,書寫夢想,
書寫你我這般的小人物,何以用單薄的肉體,豢養出堅強的靈魂。
★ 譯成英、俄、韓、葡等多國語言,全球狂銷 480 萬冊
★ 韓寒爭取擔綱主編,劉德華首次破例親筆寫序
★ 當當網 130 萬讀者留言推薦,好評率近 100%
★ 出版 9 年好評不斷,長踞書店暢銷榜
人的靈魂就是從故事長出來的。
人以一身又一身的皮囊,裝這一個又一個故事,
包裹著心,餵養著靈,撐著我們走過人世間的悲歡百態。
▌生的百態: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
阿太是個貫徹「捨得」人生觀的勇者。
切菜切斷了手,她冷靜得彷彿事不關己;
為了讓年幼的舅公學游泳,她把他扔進海裡。
眾人都罵她沒良心,只有阿太知道,
唯有對自己的皮囊狠,才能在命運洪流中站得住腳。
▌愛的百態:我照顧到他九十歲、一百歲我都願意。
父親病倒之後,母親堅持建一座四層樓的房,只因這是父親年少時的想望。
父親往生後,母親天天求神問卜,
只為替他求得一個「神界公職」,讓他清了人間的罪,上天享福。
這是母親從沒表達過,也不可能說出口的愛情。
▌理想的百態:或許能確切抵達夢想的,不是不顧一切的狂熱,而是務實、謙卑的隱忍。
對城市懷抱強烈欲望、處處嫌棄家鄉的香港阿小,
最後成為斷了根的流浪者,融入都會的疲倦人群。
比同齡人早熟、總是仔細規劃將來的文展,
最後丟失了自我,把自己藏進不為人知的地方。
曾揮霍青春叛逆、大談未來的厚朴,
最後因無法平衡現實與幻想的差距,精神出了問題。
或許我們都是螞蟻;巨大的腦袋裝著龐大的夢想,
然後用跟這個夢想不匹配的瘦小身軀,奔走在一個個嘗試裡。
▌家的百態:家,就是這片和我血脈相連、親人一樣的土地。
出遠門工作之後,我才明白自己確實是個戀家的人。
每回遇到事情,脆弱無助的時候就想回家。
無關乎房屋如何重建,無關乎街道如何翻新,
我認識家鄉的每一塊石頭,這裡的石頭也都認識我。
我知道,我這一輩子都有家可回,有根可尋。
一篇篇刻在骨頭裡的故事,
映照我們此生終將要回答的問題,
讓世上無處安身的皮囊,尋獲停靠的彼岸。
讀懂這些故事,你就參透了人生。
【書衣設計理念】
宛如表皮又像黃土牆的紙張紋理呼應書名,燙白的斑駁是皮膚在不經意間沾上的髒汙,
同時呈現多篇文章裡提及之作者的故鄉,與那幾經波折、多次修建的母親的房子。
而彎曲如絲的紅色細線,象徵皮膚之下的血管,亦是生命中那些不經意劃開的傷。
名人推薦
各界動容推薦
韓寒(本書主編、知名作家、導演)
劉德華(影帝)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李敬澤(作家、文學評論家)
阿來(魯迅文學獎得主)
閻連科(知名作家)
劉同(知名作家)
李京格(韓國文學評論家)
我會將這本書帶上旅途,在每個靜謐陌生的夜晚拿出來慢慢看。
這本書他寫了很久,我希望自己能讀更久。
慢一些,不爭一些,也許得到更多,到達更快。
/本書主編、知名作家、導演 韓寒
看崇達敞開皮囊,感性分陳血肉人生,
會不自覺卸下日常自甘冷漠的皮囊,感同身受。
因為當中,都有著普通人就會有的閱歷或感悟,所以共鳴。
我認識崇達、看他的書,總有啟發,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盞明燈。
/影帝 劉德華
比起生活、比起皮囊、比起心,文學是輕的。
蔡崇達寫得不太好的時候,還會有一點生澀的文藝腔,
但當他全神貫注全力以赴時,他不文藝了,
他站在這裡,艱難地捫心而說。
——這時,他只是一個歷盡滄桑的少年。
/作家、文學評論家 李敬澤
《皮囊》這個書名具有指向本質的意味。
他對故鄉和親人的深情,用一種客觀、細緻、冷靜的方式敘說出來,講述一個一個生命的故事。
/魯迅文學獎得主 阿來
《皮囊》是作者調動古代中國的智慧,來治癒當下的自己和中國。
/ 韓國文學評論家 李京格
蔡崇達所描繪的、那不斷變化的中國肖像,十分引人入勝。
他的作品閃耀著優秀小說家的聰明才智。
/《出版人週刊》
蔡崇達對至親之人的深深敬意與愛意,在他筆下那些動人而淒美的形象中熠熠生輝。
/《書單》雜誌
蔡崇達的作品根據當地的民間傳統寫成,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現代小說,
不僅在類型上相當罕見,在翻譯著作中,尤其顯得獨特。
本書幫助讀者發現大多數人看不到的生活;
這種共情的建立能夠跨越國界,跨越文化,跨越語言。
/《皮囊》英文版譯者 迪倫.金
目錄
序/導讀
編者序
帶上旅途的書
知名作家、導演 韓寒
好的文字往往帶給人兩種閱讀感受:一口氣讀完,或者捨不得讀完。我不想說老蔡的文字是哪種,因為不希望讀者在閱讀前有個討厭的推薦人給他們先入為主的印象。
很早之前就看過他的幾篇短文,於是這本書便成了我很期待的一樣事物。我會將這本書帶上旅途,在每個靜謐陌生的夜晚拿出來慢慢看,而不是紅燈亮起或者堵車不動時。
這本書他寫了很久,我希望自己能讀更久。慢一些,不爭一些,也許得到更多,到達更快。
推薦序 1
生命中多添一盞明燈
影帝 劉德華
認識崇達僅三兩年吧。懂他真誠,因為有過幾次掏心詳談;知他能寫,卻沒有機會真正看過他的文章,直至崇達送我這本書。
打開《皮囊》,讀到崇達果然文如其人的真摯,坦蕩蕩的自然自白成長經歷,沒有掩飾凡人難免的喜、怒、哀、樂、貪、嗔、痴,所以很真。
視人生無常為正常,或許是頓悟世情,也可能是全心冷漠以保持事不關己的距離,自我保護。看崇達敞開皮囊,感性分陳血肉人生,會不自覺卸下日常自甘冷漠的皮囊,感同身受;因為當中,有著普通人都會有的閱歷或感悟,所以共鳴。凡塵俗世,誰不是普通人?
人生際遇的好與壞,關鍵往往在於生命裡碰到什麼人,只要能對你有所啟發,都是明燈。崇達的《皮囊》裡,有的是對他成長中有所啟發的人,造就了他步步達成目標的人生。我認識崇達、看他的書,總有啟發,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盞明燈。
推薦序 2
認心、認人的《皮囊》
作家、文學評論家 李敬澤
如果皮囊朽壞,我們還剩下什麼?
好吧,你告訴我,還有靈魂。
有嗎?
有的吧。
──你都有點像祥林嫂了。好吧好吧,我信了。
可是,那脫去了皮囊的靈魂啊,他們在忙什麼?下地獄或上天堂或在荒野上遊蕩?我讀古人的記敘,總覺得,那些孤魂野鬼,它們所渴望的,不過是轉世為人,再得一具皮囊。
溫暖的、逸樂的、疼痛的、脆弱的、可恥的皮囊。
蔡崇達寫了一本書,就叫《皮囊》。
當我看到,父親死去,而兒子氣急敗壞破口大罵時,我忽然發現,有點不對了。
是的,我的淚腺受了刺激,有液體分泌,我知道,那叫淚水。
我說服自己,這不值得流淚,這不值得哭,我所看到的不過是、僅僅是人世間每時每刻發生的事。
這不是「子欲養而親不在」;這是一種刻骨的憤怒。憤怒於,人在受苦,而他竟註定孤獨無助,兒子也幫不了父親,一切皆是徒勞。或許,皮囊的冷酷法則就是,它從不許諾什麼,它不相信奇蹟,不相信心。
是啊,皮囊有心。
不管這具皮囊是什麼質地,它包裹著一顆心。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
這顆心很多時候是睡去了,有時醒來。心醒著的時候,就把皮囊從內部照亮。
荒野中就有了許多燈籠,燈和燈由此辨認,心和心、人和人由此辨認。
《皮囊》是認心、認人的書。
比如認父親。蔡崇達是80後吧,我曾經說過,自70後起,在文學書寫中,父親就失蹤了,不是去了遠方就是面目模糊。他不再是被尊敬、畏懼、審視、反抗的對象,他直接被屏蔽,被擱置在一團模糊的陰影裡。
而在蔡崇達這裡,父親出現了,被反覆地、百感交集地寫。這個父親,他離家、歸來,他病了,他掙扎著,全力爭取尊嚴,然後失敗,退生為孩童,最後離去。
父親被照亮了。被懷著厭棄、愛、不忍和憐惜和掛念,艱難地照亮。
在這個過程中,蔡崇達長大了。
這個長大的人,從父親開始,一個一個地,把與他有關、有緣的人照亮。他為此專門寫了這麼一本書。
西方之巫說:認識你自己。
認識你自己就必須認識你的他人。
在生活中、行動中遭遇的人,認識他們,照亮他們,由此你就知道自己是誰。
這就是蘇珊.桑塔格所說的人的世界。人必須在人的世界裡求取意義。
寫這麼一本書,是傷心的。
傷痕累累的心。
但傷痕累累的心是好的,流淚、流血、結了痂、留下疤痕,然後依然敏感著,讓每一次疼痛和跳動都如同初心,這是好的。
除非死心,除非讓心睡去。懷著死掉的、睡著不起的心,皮囊就僅僅是皮囊。
皮囊可以不相信心,可以把心忘掉,但一顆活著、醒著、亮著的心無法拒絕皮囊。皮囊標誌出生命的限度、生活的限度;生命和生活之所以值得過,也許就因為它有限度,它等待著、召喚著人的掙扎、憤怒、鬥爭、意志、欲望和夢想。
這是多麼有意思,雖然我們到底不能確定意義。
這也就是為什麼,靈魂──中國人把它叫做心──永遠貪戀著這個皮囊。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哪一個中國人真的嚮往過冰冷的天堂?哪一個不是希望回到人世,希望把經過的再過一遍?
但這一遍和那一遍是不同的,就像醒著和睡著不同。
寫作就是再過一遍。
過一遍自己,也試著過一遍他人。
把欄杆拍遍。把心再傷一遍。
我不能肯定這本書是什麼,我甚至不能肯定它是小說還是自傳,但我知道它不是什麼。它不輕鬆不愉快不時尚甚至也不「文學」──文學沒有那麼重要,比起生活、比起皮囊、比起心,文學是輕的。蔡崇達寫得不太好的時候,還會有一點生澀的文藝腔,但當他全神貫注全力以赴時,他不文藝了,他站在這裡,艱難地捫心而說。
──這時,他只是一個歷盡滄桑的少年。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 ISBN
- 9786263580817
- 分級
- 普通級
-
- 頁數
- 320
- 商品規格
- 14.8*21*1.55
-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 注音
- 級別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